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借形想象是借助事物的形态进行想象创作,可以有效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这一想象方式提升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
关键词:借形想象;美术;创造力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幼儿画得像不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幼儿对美术学习的热情。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善于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借助事物的形态进行想象创作,进而促使幼儿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以事物的外形为立足点,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产生新的事物,这是借形想象的最终目的。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可以多采用借形想象的方式让幼儿的思维插上艺术的翅膀,在美术的世界中尽情翱翔。
一、借助丰富材料培养幼儿的借形想象能力
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幼儿身边的材料,让幼儿对选择事物的形体可以迅速产生认知,从而更好地展开后续联想。比如“秋天”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借助树叶外形,粘贴成金鱼的身体和尾巴,添画上眼睛嘴巴等,栩栩如生的金鱼跃然纸上。有的幼儿把椭圆形的树叶当成恐龙的身体,添画上头部、脖颈和尾巴,各式各样幼儿喜欢的恐龙就呈现出来了;也可以借用银杏叶特殊的扇形,为小姑娘穿上美丽的蛋糕裙,舞动的裙摆,或是小男孩头上个性化的发型……以生活中常见的橘子皮为例,将橘子皮撕成一点一点,然后进行图案的拼接,这样幼儿能创作出很多不同的“橘皮画作”,如“橘皮娃娃”“橘皮花朵”等。生活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材料——布块、石子、纸袋、纸杯、毛根、树枝、棉花等引导幼儿展开想象,从平面图形到立体造型,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借形想象过程中就得到了充分发展,并且他们也会对周围事物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寻求基本方法提升幼儿借形想象的技能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让幼儿依据简单的线条、图形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进行想象创造,最终得到一幅完整的构图?还需要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梳理,让幼儿学习一些借形想象的基本方法。例如在美术“神奇的魔法蛋”活动中,幼儿用魔法蛋中的颜料泼洒在纸上,然后根据洒在纸上的颜料的形状进行形象。一开始,先让幼儿看一看,纸上的颜料像什么动物?与好朋友说一说,你的魔法颜料里藏着什么动物?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梳理,让幼儿感受到借形想象不仅仅是看整体,还可以把色块当成动物的局部。比如:一名幼儿有一大一小两个色块,有的幼儿把它看成一只乌龟,大圆是乌龟的身体,小圆是乌龟的头部,添画眼睛、脖子等,乌龟的特征明显;而有的幼儿就把它看成一大一小两只天鹅的身体,然后进行添画,完成作品。通过看局部、看整体、换个方向看、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的方法,幼儿掌握了一些借形想象的基本方法,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能不断发现,不断创意。
三、采用情景游戏激发幼儿借形想象的兴趣
幼儿在各种学习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以情景为主线,将情景化的语言贯穿在整个活动中,让幼儿沉浸在情景中,感觉在做游戏。比如:在“易拉罐变变变”活动中,教师通过营造城堡、魔法师等的氛围,激发了幼儿将易拉罐变形的兴趣。幼儿将踩扁的易拉罐结合超轻黏土、树枝、树叶、棉花等其他材料,进行添画、拼贴组合,想象出金魚、汽车、轮船、小丑等,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创作表现作品。把没有生命的材料、物品、图文拟人化,再配上“化装舞会”“梦幻之旅”等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借形想象的主题,让幼儿不知不觉进入情境中创作,感受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幼儿融入游戏中,感觉借形想象就是和教师一起玩游戏,大大提高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四、激励评价提升幼儿借形想象的信心
《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与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绪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在树叶拓印活动中,家长看到孩子用树叶拓印出来的画面,感觉孩子在玩颜料,瞎玩。其实,孩子的思维、想象跟成人是有很大差别的。《指南》指出:“孩子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有的幼儿说:“这是鱼儿在吹泡泡。”她根据树叶的外形想象成鱼的身体,添画上泡泡。因此,当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更多的是要鼓励、倾听。让幼儿自己介绍作品,教师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肯定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诚恳地给幼儿提出修改意见,保护幼儿的创作热情,并及时给予技能和情感上的支持,让幼儿在借形想象中的表达更趋于完善。
相对传统思想下的美术教学而言,借形想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线条、色块和造型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教师要运用借形想象来帮助幼儿发现美术的乐趣,从而积极投入今后的美术活动中。
关键词:借形想象;美术;创造力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幼儿画得像不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幼儿对美术学习的热情。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善于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事物,借助事物的形态进行想象创作,进而促使幼儿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以事物的外形为立足点,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产生新的事物,这是借形想象的最终目的。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可以多采用借形想象的方式让幼儿的思维插上艺术的翅膀,在美术的世界中尽情翱翔。
一、借助丰富材料培养幼儿的借形想象能力
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幼儿身边的材料,让幼儿对选择事物的形体可以迅速产生认知,从而更好地展开后续联想。比如“秋天”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借助树叶外形,粘贴成金鱼的身体和尾巴,添画上眼睛嘴巴等,栩栩如生的金鱼跃然纸上。有的幼儿把椭圆形的树叶当成恐龙的身体,添画上头部、脖颈和尾巴,各式各样幼儿喜欢的恐龙就呈现出来了;也可以借用银杏叶特殊的扇形,为小姑娘穿上美丽的蛋糕裙,舞动的裙摆,或是小男孩头上个性化的发型……以生活中常见的橘子皮为例,将橘子皮撕成一点一点,然后进行图案的拼接,这样幼儿能创作出很多不同的“橘皮画作”,如“橘皮娃娃”“橘皮花朵”等。生活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材料——布块、石子、纸袋、纸杯、毛根、树枝、棉花等引导幼儿展开想象,从平面图形到立体造型,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借形想象过程中就得到了充分发展,并且他们也会对周围事物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寻求基本方法提升幼儿借形想象的技能
在美术活动中,如何让幼儿依据简单的线条、图形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进行想象创造,最终得到一幅完整的构图?还需要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梳理,让幼儿学习一些借形想象的基本方法。例如在美术“神奇的魔法蛋”活动中,幼儿用魔法蛋中的颜料泼洒在纸上,然后根据洒在纸上的颜料的形状进行形象。一开始,先让幼儿看一看,纸上的颜料像什么动物?与好朋友说一说,你的魔法颜料里藏着什么动物?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梳理,让幼儿感受到借形想象不仅仅是看整体,还可以把色块当成动物的局部。比如:一名幼儿有一大一小两个色块,有的幼儿把它看成一只乌龟,大圆是乌龟的身体,小圆是乌龟的头部,添画眼睛、脖子等,乌龟的特征明显;而有的幼儿就把它看成一大一小两只天鹅的身体,然后进行添画,完成作品。通过看局部、看整体、换个方向看、说一说、想一想、画一画的方法,幼儿掌握了一些借形想象的基本方法,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就能不断发现,不断创意。
三、采用情景游戏激发幼儿借形想象的兴趣
幼儿在各种学习的过程中,具体动作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以情景为主线,将情景化的语言贯穿在整个活动中,让幼儿沉浸在情景中,感觉在做游戏。比如:在“易拉罐变变变”活动中,教师通过营造城堡、魔法师等的氛围,激发了幼儿将易拉罐变形的兴趣。幼儿将踩扁的易拉罐结合超轻黏土、树枝、树叶、棉花等其他材料,进行添画、拼贴组合,想象出金魚、汽车、轮船、小丑等,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创作表现作品。把没有生命的材料、物品、图文拟人化,再配上“化装舞会”“梦幻之旅”等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借形想象的主题,让幼儿不知不觉进入情境中创作,感受玩中学、学中玩的乐趣。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幼儿融入游戏中,感觉借形想象就是和教师一起玩游戏,大大提高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四、激励评价提升幼儿借形想象的信心
《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与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绪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在树叶拓印活动中,家长看到孩子用树叶拓印出来的画面,感觉孩子在玩颜料,瞎玩。其实,孩子的思维、想象跟成人是有很大差别的。《指南》指出:“孩子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有的幼儿说:“这是鱼儿在吹泡泡。”她根据树叶的外形想象成鱼的身体,添画上泡泡。因此,当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更多的是要鼓励、倾听。让幼儿自己介绍作品,教师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肯定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诚恳地给幼儿提出修改意见,保护幼儿的创作热情,并及时给予技能和情感上的支持,让幼儿在借形想象中的表达更趋于完善。
相对传统思想下的美术教学而言,借形想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线条、色块和造型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教师要运用借形想象来帮助幼儿发现美术的乐趣,从而积极投入今后的美术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