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校企共同体给“双证”融合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资源支持,本论文就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双证”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的剖析及对未来的设想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 校企共同体 “双证”教育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前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大多数高职院校普及“双证”教育,即学生在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能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学院实行“双证”教育已有十几载,经过多次的改革和完善将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和标准统一了起来,在教学形式上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列入教学计划,并根据等级给予不同的学分;在教学内容上,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鉴定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确保每届毕业生的“双证”率在90%以上。
经过多年的“双证”教育实践,发现职业资格培训考证虽然在地位上和学历教育并重,并且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暂时性过渡;但是这样单纯的“双证”结合教育,因为缺乏企业的参与,行业的指导,没有职场环境,职业道德教育空洞乏味,理论知识教学缺乏支撑,重中之重的实践操作环节缺师资、缺设备,因没有真实的训练场景成为纸上谈兵。
2009年学院提出校企共同体的概念,管理系与金都集团合作成立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金都管理分院。在校企共同体的背景下,“双证”教育有了很好的平台和资源支持,成为校企共同体模式的改革探索要点,有效的发挥其优势。本论文就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双证”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的剖析及对未来的设想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一、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双证”教育的现状
1、融合企业文化,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育。
无数的就业反馈信息表明,在职业知识、技能、道德和素养之间,职业道德是底线,职业素养是重点。在校企文化融合的基础上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沟通能力、态度等,具体措施为:
(1)结合企业文化,营造职场氛围。将企业的职场文化氛围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将会对学生观念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如我们将校企融合的文化内容经过一定的改造悬挂在教室、走廊、实训室等场所,让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职场的文化气息。
(2)丰富校企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开设“金都大讲堂”,邀请职场成功人士和社会名流来校开讲座,起到指导和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定期开展“琴棋书话”和与理财有关的“精打细算”等学生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兴趣,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积极主办和参与各种技能竞赛,在比赛中感受行业的要求和水平,增加学习的自觉性。
2、融合企业资源,加强“双证”教学改革
金都管理学院校企共同体没有将重点放在企业的资金和设备上,而是将立足点定位在加强教学改革和提升课程品质上。金都集团老总吴忠泉先生亲自为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授课,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这只是校企共同体中的一个亮点,其实金都集团的社会和人力等资源以及深入人心的校企合作理念,为“双证“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主要从三方面体现:
(1)培养“双师”型教师,组建“双师”团队。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双师”就是指既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有技师(工程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对应的“双证”为“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一方面我院大力开展“企业经历工程”,要求教师在企业进行每期120个工作日的培训进修;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的资格证书,有效结合考证内容丰富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另一种重要方式为直接聘请有经验的企业人士为兼职教师来校任教,并对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利用各师之长组建“双师”团队共同教学。
(2)校企共同体中的“双证”理论教学。改善和优化课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同时满足上岗需要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知识平台。教学方法避免一层不变的“填鸭”式授课,以符合高职学生擅长程序性形象思维的特点,多运用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方式增强教和学的趣味性和主动性,用课堂讨论等方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企共同体中的“双证”实践教学。目前实践教学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校内实训室,提供模拟的职业环境,为学生技能的反复训练提供设备和场所。二是校外实训基地,即企业环境中的实践教学,多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场所。此部分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参与指导、评价,针对职业的岗位目标进行指导培训。三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如配套旅游管理专业的金都咖啡吧校内实训基地,提供咖啡、茶水、点心、商务套餐和外卖甜点等服务项目,由学生参与制作、经营和管理。金融服务中心提供复印、打印、快递、速记等赢利性服务,不仅是文秘专业的实训基地,也为学生的勤工俭学提供岗位,为全院师生提供方便。会计专业的代理记帐室为中小企业提供代理记帐服务,是面向社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二、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双证”教育调查问卷的总结分析
课题组以问卷的形式随机抽样了15位企业人和30名金都分院学生对“双证”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1、企业人员的调查结果为:⑴ 80%的企业人对学校推行“双证”制度持赞成态度。⑵87%的企业人表示企业在选人、用人时会优先考虑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但更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⑶73%的企业人认为已取得“双证”的学生表现一般,表示初、中级证书优势不明显,要求学生参与高级类证书的考试。⑷有意愿与学校加强“双证”教育方面的合作和探讨,建议多进行有效帮助工作创新和管理的课程交流。
2、学生的调查结果为:⑴100%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有必要。⑵90%的学生在校取得证书的目的为就业上岗,80%的学生还为提高职业能力和素养。⑶53%的学生计划获得2本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⑷77%的学生对校企共同体中实训课程的教学方式表示满意。⑸学生建议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能力与技能培训,因材施教;要求学校开设多种技能的考试和培训,增强选择性。
三、基于当前校企共同体的“双证”教育的思考和设想
基于目前校企共同体中“双证”教育的状况,结合工作实践中的思考和学生、企业的调查反馈信息,对未来校企共同体背景下更好的发挥“双证”教育优势有三方面的设想:
1、在学生管理层面,建议引进企业班主任制,结合企业规章制度,共同指导和规范学生行为。学生管理与企业职工的管理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利用校企共同体的企业人力资源设立企业班主任制,根据不同的专业与行业完善学生管理制度,让学生有时间适应职场的管理沟通方式,提高职业情商,毕业后能尽快的适应职场角色。
2、在增加企业参与度方面,有以下几种渠道可以与不同的行业和企业进行互动沟通,为各专业“双证”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平台。
(1)邀请已毕业的优秀学生以师长和员工的身份返校与在校生交流座谈,提高在校生对职场的认知程度,答疑解惑,便于有效规划自己的人生。
(2)成立校友会。为本院校友建立信息档案,一方面增加校友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另一方面通过校友群与各类企业建立联系,争取横向合作关系,为学院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平台。
(3)建立商务信息俱乐部。吸纳企业各类人才和学院教师、学生参加,组建专业团队,通过网络建立各个行业的信息资料库,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类文化沙龙、专题研讨、联谊沟通,为企业、学生和学院教学提高相关信息咨询和市场机会。
3、在教学环节,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1)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求企业更全方位地参与课程改革。增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做学教”合一的项目课程,项目的设计、运作和考核全程都由企业把关。将知识的识记和技能的掌握转变为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综合应用。
(2)树立“根基础”课程观。它不仅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动态课程观,而且还是一个与外部环境互动的生态课程观。它不仅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更新与知识的支撑协调跟进,追求知识的奠基与学生的发展同步提升,“使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生产手段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还注重与企业、行业、社会、政府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互动。
(3)加强职业资格考试的多证书化,追求等级的高层次化。社会与科技的发展进步,使一些职业操作岗位趋向简单规范,一些服务管理类岗位趋于复杂和综合,我院专业大多要求技能的多样化和能力的综合化,因此课程对应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对应职业资格证书群,多掌握一项技能,就多一份就业和择业的机会。再者,“深耕“技能。对部分职业资格证书鼓励部分学生在大一考初级或中级,经过几年有针对性的学习、领悟、实践,毕业时就可以报考更高级别的证书,一定程度上提高就业层次。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62-64.
[2]夏暎,韩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改革【J】.教改探索,2004(5):46.
[3]周玉蓉,赵计平.高等职业院校“双证融通”的探索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0(10):27-28.
注:
本论文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项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双证”教育研究》JG20114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叶婷(1980年-)女,桐庐,研究实习员,教学管理。
[关键词] 校企共同体 “双证”教育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前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大多数高职院校普及“双证”教育,即学生在获得毕业文凭的同时能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学院实行“双证”教育已有十几载,经过多次的改革和完善将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和标准统一了起来,在教学形式上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列入教学计划,并根据等级给予不同的学分;在教学内容上,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鉴定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中,确保每届毕业生的“双证”率在90%以上。
经过多年的“双证”教育实践,发现职业资格培训考证虽然在地位上和学历教育并重,并且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暂时性过渡;但是这样单纯的“双证”结合教育,因为缺乏企业的参与,行业的指导,没有职场环境,职业道德教育空洞乏味,理论知识教学缺乏支撑,重中之重的实践操作环节缺师资、缺设备,因没有真实的训练场景成为纸上谈兵。
2009年学院提出校企共同体的概念,管理系与金都集团合作成立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金都管理分院。在校企共同体的背景下,“双证”教育有了很好的平台和资源支持,成为校企共同体模式的改革探索要点,有效的发挥其优势。本论文就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双证”教育的现状、调查问卷的剖析及对未来的设想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一、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双证”教育的现状
1、融合企业文化,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育。
无数的就业反馈信息表明,在职业知识、技能、道德和素养之间,职业道德是底线,职业素养是重点。在校企文化融合的基础上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沟通能力、态度等,具体措施为:
(1)结合企业文化,营造职场氛围。将企业的职场文化氛围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将会对学生观念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如我们将校企融合的文化内容经过一定的改造悬挂在教室、走廊、实训室等场所,让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到职场的文化气息。
(2)丰富校企文化元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开设“金都大讲堂”,邀请职场成功人士和社会名流来校开讲座,起到指导和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定期开展“琴棋书话”和与理财有关的“精打细算”等学生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兴趣,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积极主办和参与各种技能竞赛,在比赛中感受行业的要求和水平,增加学习的自觉性。
2、融合企业资源,加强“双证”教学改革
金都管理学院校企共同体没有将重点放在企业的资金和设备上,而是将立足点定位在加强教学改革和提升课程品质上。金都集团老总吴忠泉先生亲自为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授课,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这只是校企共同体中的一个亮点,其实金都集团的社会和人力等资源以及深入人心的校企合作理念,为“双证“教学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主要从三方面体现:
(1)培养“双师”型教师,组建“双师”团队。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双师”就是指既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又有技师(工程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对应的“双证”为“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一方面我院大力开展“企业经历工程”,要求教师在企业进行每期120个工作日的培训进修;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取得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的资格证书,有效结合考证内容丰富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另一种重要方式为直接聘请有经验的企业人士为兼职教师来校任教,并对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利用各师之长组建“双师”团队共同教学。
(2)校企共同体中的“双证”理论教学。改善和优化课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同时满足上岗需要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知识平台。教学方法避免一层不变的“填鸭”式授课,以符合高职学生擅长程序性形象思维的特点,多运用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方式增强教和学的趣味性和主动性,用课堂讨论等方式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企共同体中的“双证”实践教学。目前实践教学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校内实训室,提供模拟的职业环境,为学生技能的反复训练提供设备和场所。二是校外实训基地,即企业环境中的实践教学,多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场所。此部分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老师共同参与指导、评价,针对职业的岗位目标进行指导培训。三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如配套旅游管理专业的金都咖啡吧校内实训基地,提供咖啡、茶水、点心、商务套餐和外卖甜点等服务项目,由学生参与制作、经营和管理。金融服务中心提供复印、打印、快递、速记等赢利性服务,不仅是文秘专业的实训基地,也为学生的勤工俭学提供岗位,为全院师生提供方便。会计专业的代理记帐室为中小企业提供代理记帐服务,是面向社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二、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双证”教育调查问卷的总结分析
课题组以问卷的形式随机抽样了15位企业人和30名金都分院学生对“双证”教育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1、企业人员的调查结果为:⑴ 80%的企业人对学校推行“双证”制度持赞成态度。⑵87%的企业人表示企业在选人、用人时会优先考虑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但更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⑶73%的企业人认为已取得“双证”的学生表现一般,表示初、中级证书优势不明显,要求学生参与高级类证书的考试。⑷有意愿与学校加强“双证”教育方面的合作和探讨,建议多进行有效帮助工作创新和管理的课程交流。
2、学生的调查结果为:⑴100%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有必要。⑵90%的学生在校取得证书的目的为就业上岗,80%的学生还为提高职业能力和素养。⑶53%的学生计划获得2本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⑷77%的学生对校企共同体中实训课程的教学方式表示满意。⑸学生建议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能力与技能培训,因材施教;要求学校开设多种技能的考试和培训,增强选择性。
三、基于当前校企共同体的“双证”教育的思考和设想
基于目前校企共同体中“双证”教育的状况,结合工作实践中的思考和学生、企业的调查反馈信息,对未来校企共同体背景下更好的发挥“双证”教育优势有三方面的设想:
1、在学生管理层面,建议引进企业班主任制,结合企业规章制度,共同指导和规范学生行为。学生管理与企业职工的管理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利用校企共同体的企业人力资源设立企业班主任制,根据不同的专业与行业完善学生管理制度,让学生有时间适应职场的管理沟通方式,提高职业情商,毕业后能尽快的适应职场角色。
2、在增加企业参与度方面,有以下几种渠道可以与不同的行业和企业进行互动沟通,为各专业“双证”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平台。
(1)邀请已毕业的优秀学生以师长和员工的身份返校与在校生交流座谈,提高在校生对职场的认知程度,答疑解惑,便于有效规划自己的人生。
(2)成立校友会。为本院校友建立信息档案,一方面增加校友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另一方面通过校友群与各类企业建立联系,争取横向合作关系,为学院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平台。
(3)建立商务信息俱乐部。吸纳企业各类人才和学院教师、学生参加,组建专业团队,通过网络建立各个行业的信息资料库,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类文化沙龙、专题研讨、联谊沟通,为企业、学生和学院教学提高相关信息咨询和市场机会。
3、在教学环节,要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1)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要求企业更全方位地参与课程改革。增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做学教”合一的项目课程,项目的设计、运作和考核全程都由企业把关。将知识的识记和技能的掌握转变为知识的迁移和技能的综合应用。
(2)树立“根基础”课程观。它不仅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动态课程观,而且还是一个与外部环境互动的生态课程观。它不仅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更新与知识的支撑协调跟进,追求知识的奠基与学生的发展同步提升,“使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生产手段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且还注重与企业、行业、社会、政府等各种外部环境因素的互动。
(3)加强职业资格考试的多证书化,追求等级的高层次化。社会与科技的发展进步,使一些职业操作岗位趋向简单规范,一些服务管理类岗位趋于复杂和综合,我院专业大多要求技能的多样化和能力的综合化,因此课程对应职业资格证书,专业对应职业资格证书群,多掌握一项技能,就多一份就业和择业的机会。再者,“深耕“技能。对部分职业资格证书鼓励部分学生在大一考初级或中级,经过几年有针对性的学习、领悟、实践,毕业时就可以报考更高级别的证书,一定程度上提高就业层次。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62-64.
[2]夏暎,韩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改革【J】.教改探索,2004(5):46.
[3]周玉蓉,赵计平.高等职业院校“双证融通”的探索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0(10):27-28.
注:
本论文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项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双证”教育研究》JG20114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叶婷(1980年-)女,桐庐,研究实习员,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