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是关键,只有学生真正感兴趣了,他们才会主动地、积极地、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何让学生对数学充满热爱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呢?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老师与学生互动、积极参与,不再是以往的老师满堂灌,学生唯命是从。我们惊奇地发现,老师放下师者的尊严,走下讲台与学生亲密相处,到处都有智慧的火花在燃烧,随处都有收获的喜悦在闪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理念,不断地反思得失,也有了一点欣慰的收获,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甚微的心得。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上“凶巴巴”“板着面孔”的课,学生可能掌握了课堂上有关的知识,但他们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也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敢问敢说。如在教学“分米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出示一根铅笔说这根铅笔是20( ),学生异口同声答到:“20厘米”,接着老师追问“那么是2( )”,有人脱口而出:2(米)。有人不说话了,有人开始比划2米的长度,一小会,教室里各种表情:茫然、不知所措、困惑、窃窃私语……同学们比划一会儿后都说不是2米,有个同学说:“可能是2分米,我听爸爸说过还有分米。”“对,我看书了,书上有。”一个同学应和着,老师接过这几个同学的话说“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長度单位是分米,一分米到底有多长呢?我们看看书。”经过了刚才的迷茫、困惑,这会儿看书学生十分专注,紧接着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1分米=10厘米,老师又问:“我们怎么才能记住它的长度呢?”,教室里招数奇出:文具盒上画10厘米的记号,削一根10厘米的小棒,手上做记号……学生方法各异,各有各的道理。这一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浓厚,没有等答案、等结果的被动现象,同学们都积极动手动脑,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二、老师幽默、诙谐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课堂中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扣人心弦就能给学生思维插上翅膀。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让学生茅塞顿开。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老师讲解了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加数分别于这个数相乘的算理。可是总有人就只与一个加数相乘,忘了和另一个加数相乘。老师就打比方说小明到亲戚家做客,敲开门了就要和每个主人家握手打招呼,同学难道没发现这跟今天学的有点像,谁来跟我们描述一下,这么启发后大家似乎明白了纷纷发言:“括号就好比亲戚家的房子,去掉括号就好比打开了门,括号外面的数字就似小明,主人就是加数,和每个主人握手打招呼就是和每个加数都要乘。”记着这个情境图,学生做作业再也没犯起初的错误,大家还念念有词地叙说着,在这种讲故事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心情舒畅,乐学愿学。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没有对学生的错误神色俱厉,而是在幽默风趣的故事中纠错,让学生记忆犹新。
三、恰当使用多媒体,让课堂有声有色
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光、动画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营造氛围方面比其教具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先让学生触摸桌面、书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后用电脑出示一些物体,并让学生用鼠标点击这些物体的表面。点对的会得到电脑的夸奖:“真聪明,点对了!”同时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而点错的学生会听到电脑的提示:“再看看,再来一次”。多媒体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意识。
四、做一个耐心、宽容的“课堂麦田”守望者
课堂之所以充满生命活力,就是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善待和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植树问题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课堂伊始,我用课件展示了生活中的间距、间隔数、棵树的实例,接下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或周围的具体事例说出其中的间距、间隔数,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有的画线段图,有的就拿桌子和人为例,有的小组干脆手拉手研究,好家伙我一会儿在这边听他们说理,一会儿在那边帮他们分析,忙得不亦乐乎,我还找了理解透彻的学生当小助手,到各组帮他们分析、讲解。他们得出统一的规律:间隔数=总长÷间距,两端栽:棵树=间隔数 1。探索规律花了20多分钟,随机我又问了一句,如果两端都不栽又会怎样呢?学生很快又投入小组讨论、研究了。这个过程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或许规律的发现很慢,但一旦被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掌握、应用就灵活自如,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要我们多一些褒扬,少一些否定,多些唤醒,少一些压抑;只要善于捕捉,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性地发挥,我们的课堂定会成为学生乐学的精彩世界。
编辑 段丽君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上“凶巴巴”“板着面孔”的课,学生可能掌握了课堂上有关的知识,但他们不会有积极主动的探索热情,也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敢问敢说。如在教学“分米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出示一根铅笔说这根铅笔是20( ),学生异口同声答到:“20厘米”,接着老师追问“那么是2( )”,有人脱口而出:2(米)。有人不说话了,有人开始比划2米的长度,一小会,教室里各种表情:茫然、不知所措、困惑、窃窃私语……同学们比划一会儿后都说不是2米,有个同学说:“可能是2分米,我听爸爸说过还有分米。”“对,我看书了,书上有。”一个同学应和着,老师接过这几个同学的话说“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長度单位是分米,一分米到底有多长呢?我们看看书。”经过了刚才的迷茫、困惑,这会儿看书学生十分专注,紧接着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1分米=10厘米,老师又问:“我们怎么才能记住它的长度呢?”,教室里招数奇出:文具盒上画10厘米的记号,削一根10厘米的小棒,手上做记号……学生方法各异,各有各的道理。这一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浓厚,没有等答案、等结果的被动现象,同学们都积极动手动脑,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二、老师幽默、诙谐的教学表达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课堂中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扣人心弦就能给学生思维插上翅膀。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让学生茅塞顿开。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老师讲解了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两个加数分别于这个数相乘的算理。可是总有人就只与一个加数相乘,忘了和另一个加数相乘。老师就打比方说小明到亲戚家做客,敲开门了就要和每个主人家握手打招呼,同学难道没发现这跟今天学的有点像,谁来跟我们描述一下,这么启发后大家似乎明白了纷纷发言:“括号就好比亲戚家的房子,去掉括号就好比打开了门,括号外面的数字就似小明,主人就是加数,和每个主人握手打招呼就是和每个加数都要乘。”记着这个情境图,学生做作业再也没犯起初的错误,大家还念念有词地叙说着,在这种讲故事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心情舒畅,乐学愿学。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没有对学生的错误神色俱厉,而是在幽默风趣的故事中纠错,让学生记忆犹新。
三、恰当使用多媒体,让课堂有声有色
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光、动画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营造氛围方面比其教具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先让学生触摸桌面、书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后用电脑出示一些物体,并让学生用鼠标点击这些物体的表面。点对的会得到电脑的夸奖:“真聪明,点对了!”同时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而点错的学生会听到电脑的提示:“再看看,再来一次”。多媒体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意识。
四、做一个耐心、宽容的“课堂麦田”守望者
课堂之所以充满生命活力,就是因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善待和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植树问题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课堂伊始,我用课件展示了生活中的间距、间隔数、棵树的实例,接下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或周围的具体事例说出其中的间距、间隔数,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有的画线段图,有的就拿桌子和人为例,有的小组干脆手拉手研究,好家伙我一会儿在这边听他们说理,一会儿在那边帮他们分析,忙得不亦乐乎,我还找了理解透彻的学生当小助手,到各组帮他们分析、讲解。他们得出统一的规律:间隔数=总长÷间距,两端栽:棵树=间隔数 1。探索规律花了20多分钟,随机我又问了一句,如果两端都不栽又会怎样呢?学生很快又投入小组讨论、研究了。这个过程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或许规律的发现很慢,但一旦被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掌握、应用就灵活自如,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要我们多一些褒扬,少一些否定,多些唤醒,少一些压抑;只要善于捕捉,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创造性地发挥,我们的课堂定会成为学生乐学的精彩世界。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