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尝试让学生从辛亥革命时期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及人文地理等视角来分析问题,教师借助问题探究的过程,对学生进行取证、分析、判读、论证等史学方法的训练,并帮助学生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实录;问题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9-069-2
在学习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时,我与八(4)班学生共同探讨关于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等内容。这是个思维很活跃的班级,学生喜欢讨论问题。当讲到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定都南京时,坐在最后一排的大个子男生小声“嘟哝”:“为什么中华民国选都南京?定都南京的都是短命王朝,孙中山就是没有毛泽东有远见啊……”,这个小“历史通”对历史很感兴趣,常常大发议论,这次讲的又是我们自己的城市南京,因此话音未落,同学们已经开始议论纷纷……
【课堂实录】
生:老师,为什么临时政府要定都南京?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的提问很有意思,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他所提出的问题。要研究此问题,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学生议论片刻)
师:同学们,有结论了吗?
生一:我认为作为首都,它应该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应该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去研究,看南京是否适合于作为首都。
师:那么,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呢?
生二:可以查阅有关资料。
师:可以查哪些文献资料,你能举几种具体的例子吗?
生二:可以上网、查档案、看名人传记等等。
师:很好!除了看南京是否可能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深入?
生三:军事,从军事角度分析。作为首都当然是能够守得住的地方。
生四:还可以从地理的角度考察。
师:嗯,从军事和地理角度来分析,很恰当,很好!
生五:还可以从历史的角度看,首都一定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南京以前曾是首都,具有这方面的文化沉积。
师:不错,那你知道哪些政权曾在南京定都吗?
生五:三国时的吴国,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明……
师:老师补充两个你们没有讲的定都南京的朝代,一个是五代十国的南唐,咱们这靠祖堂山很近,有机会可以去南唐二陵看看;还有一个是太平天国。我想问个问题,南京具备了定都的各种条件,就意味着它一定能成为首都吗?
生(小声议论):那不一定,要看当时的革命党是不是看中这了。
师(微笑):也就是说,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喽?要想知道当时革命党的态度,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探究呢?
生(议论片刻,无从回答)
师(引导):是不是可以看看当时领导人比如孙中山的想法?有关孙中山的书很多,你所查的资料一定可信吗?
生六:老师,看他自己写的不就可信了嘛!
师:很好!同学们,资料有一手、二手之分。作为第一手资料,如考古实物、采访证人所得、现场勘查结果等是可以确信的。但是你们所能看到的资料,大多属于二手,需要重新确证。方法是用一手资料来检验其可信度,或是用其他资料来佐证。好,我们继续探索为什么会定都南京这个问题。请大家思考,當时全国首先宣布独立的省是哪个?
学生齐答:湖北!
师:请大家参阅地图,再思考,接着又有哪些地方宣布独立?
学生齐答:湖南、江苏、上海、四川……(有学生插嘴:一共13个)
师: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些地区有哪些共性,这个共性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生二(激动):老师我知道,都在南方!说明当时革命党的势力主要在南方!
师(微笑):那么,革命党选都城就必然会在南方,对吗?在南方各省中除了南京你认为哪里建都合适,为什么?
生七:湖北武昌啊,它先起义,又最早宣布独立。
生四:我看好广东,兴中会最早在这里成立,孙中山家乡又在这。
生五:肯定是上海啊,又开放又发达,书上说它是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中心,太合适了!
师:不错,这些城市都有做首都的潜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具体的形势!1911年11月,湖北都督黎元洪以“义军四应,大局略定惟未建设政府,各国不能承认交战团体”为由,通电独立各省派代表赴武昌,筹组临时中央政府。13日,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会同上海都督陈其美,通电各省公推代表赴上海,成立全国会议团,商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武昌还是上海?在哪召开临时议会,就意味着在那筹建临时中央政府,这自然关系到当地革命党人的切身利益,两地革命党人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因此,你们的分析很有道理。最后选择南京既有偶然也有必然,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众生(好奇):老师,那最后到底为什么选南京呢?
师:那就又要回到当时具体的历史史实中了,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后,汉口代表决定在南京成立政府。至于这些代表是怎么考虑选南京的,你们认为会是什么原因?
生一:从老师你所讲的,他们可能也是为了取得一种政治上的优势。
生三:我想这些代表权衡三地,选南京遇到的阻力和反对会少一点,而且南京也确实具备做首都的条件。
……
师:同学们,你们分析得非常好!关于为什么会选南京,你们讨论得非常精彩!我们看历史,既要全面,又要突出个性以解释历史发生的偶然与必然。历史的真相固然重要,但对于我们的学习来说,懂得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审视历史,懂得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条件,全面地分析、思考、评价,这些却更有价值!这也是历史学习的目的。
这个讨论共进行了二十多分钟,在此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不仅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自己一步步地找出了答案,而且还巧妙地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等史学方法的训练,并帮助学生掌握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实录;问题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9-069-2
在学习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时,我与八(4)班学生共同探讨关于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武昌起义等内容。这是个思维很活跃的班级,学生喜欢讨论问题。当讲到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定都南京时,坐在最后一排的大个子男生小声“嘟哝”:“为什么中华民国选都南京?定都南京的都是短命王朝,孙中山就是没有毛泽东有远见啊……”,这个小“历史通”对历史很感兴趣,常常大发议论,这次讲的又是我们自己的城市南京,因此话音未落,同学们已经开始议论纷纷……
【课堂实录】
生:老师,为什么临时政府要定都南京?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的提问很有意思,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他所提出的问题。要研究此问题,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学生议论片刻)
师:同学们,有结论了吗?
生一:我认为作为首都,它应该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应该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角度去研究,看南京是否适合于作为首都。
师:那么,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呢?
生二:可以查阅有关资料。
师:可以查哪些文献资料,你能举几种具体的例子吗?
生二:可以上网、查档案、看名人传记等等。
师:很好!除了看南京是否可能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深入?
生三:军事,从军事角度分析。作为首都当然是能够守得住的地方。
生四:还可以从地理的角度考察。
师:嗯,从军事和地理角度来分析,很恰当,很好!
生五:还可以从历史的角度看,首都一定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南京以前曾是首都,具有这方面的文化沉积。
师:不错,那你知道哪些政权曾在南京定都吗?
生五:三国时的吴国,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明……
师:老师补充两个你们没有讲的定都南京的朝代,一个是五代十国的南唐,咱们这靠祖堂山很近,有机会可以去南唐二陵看看;还有一个是太平天国。我想问个问题,南京具备了定都的各种条件,就意味着它一定能成为首都吗?
生(小声议论):那不一定,要看当时的革命党是不是看中这了。
师(微笑):也就是说,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喽?要想知道当时革命党的态度,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探究呢?
生(议论片刻,无从回答)
师(引导):是不是可以看看当时领导人比如孙中山的想法?有关孙中山的书很多,你所查的资料一定可信吗?
生六:老师,看他自己写的不就可信了嘛!
师:很好!同学们,资料有一手、二手之分。作为第一手资料,如考古实物、采访证人所得、现场勘查结果等是可以确信的。但是你们所能看到的资料,大多属于二手,需要重新确证。方法是用一手资料来检验其可信度,或是用其他资料来佐证。好,我们继续探索为什么会定都南京这个问题。请大家思考,當时全国首先宣布独立的省是哪个?
学生齐答:湖北!
师:请大家参阅地图,再思考,接着又有哪些地方宣布独立?
学生齐答:湖南、江苏、上海、四川……(有学生插嘴:一共13个)
师:从地理位置上看,这些地区有哪些共性,这个共性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生二(激动):老师我知道,都在南方!说明当时革命党的势力主要在南方!
师(微笑):那么,革命党选都城就必然会在南方,对吗?在南方各省中除了南京你认为哪里建都合适,为什么?
生七:湖北武昌啊,它先起义,又最早宣布独立。
生四:我看好广东,兴中会最早在这里成立,孙中山家乡又在这。
生五:肯定是上海啊,又开放又发达,书上说它是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中心,太合适了!
师:不错,这些城市都有做首都的潜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具体的形势!1911年11月,湖北都督黎元洪以“义军四应,大局略定惟未建设政府,各国不能承认交战团体”为由,通电独立各省派代表赴武昌,筹组临时中央政府。13日,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会同上海都督陈其美,通电各省公推代表赴上海,成立全国会议团,商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谁不说自己的家乡好?武昌还是上海?在哪召开临时议会,就意味着在那筹建临时中央政府,这自然关系到当地革命党人的切身利益,两地革命党人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因此,你们的分析很有道理。最后选择南京既有偶然也有必然,这就是历史的魅力。
众生(好奇):老师,那最后到底为什么选南京呢?
师:那就又要回到当时具体的历史史实中了,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后,汉口代表决定在南京成立政府。至于这些代表是怎么考虑选南京的,你们认为会是什么原因?
生一:从老师你所讲的,他们可能也是为了取得一种政治上的优势。
生三:我想这些代表权衡三地,选南京遇到的阻力和反对会少一点,而且南京也确实具备做首都的条件。
……
师:同学们,你们分析得非常好!关于为什么会选南京,你们讨论得非常精彩!我们看历史,既要全面,又要突出个性以解释历史发生的偶然与必然。历史的真相固然重要,但对于我们的学习来说,懂得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审视历史,懂得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条件,全面地分析、思考、评价,这些却更有价值!这也是历史学习的目的。
这个讨论共进行了二十多分钟,在此过程中,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不仅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自己一步步地找出了答案,而且还巧妙地借助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等史学方法的训练,并帮助学生掌握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