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了解小学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是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
一、面对低段的孩子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学,以提高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
大家都知道一年级的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有研究发现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 10– 15分钟左右,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所以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学生上课不听从老师的指令,经常东张西望、, 跟其他同学说话,上课吃东西,玩铅笔、橡皮 ,有的同学甚至拿出下课玩的东西在课堂上玩,老师提醒一下会好一点,但没过多久又是老样子。而且在我们这所汉族学校维族学生特别多,上课听不懂汉语,上课更是难以掌控课堂上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对学生的要求和教法上做了适当的调整,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1、课前准备要求桌面简单
上课之前排除与学习无关的东西的干扰,只留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和必要的学具,而上课不用到的东西不要拿出来,以防不必要的干扰,同时要求学生课堂上不要随便讲话,养成有问题举手的习惯。
2、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我们现在的课堂上看上去很热闹,似乎都听明白了,而实际上是一种假象,就拿维族学生来说,他们课堂上会说,而下课后又什么都不知道了,因为他们缺乏必要语言的环境。所以针对维族学生多的这一特点,我要求学生上课要认真听教师的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同时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如同桌互相说,老师鼓励学生说题意,说算理,说算法,说操作情况等等。这样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加强了语言能力的提高。
3、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件进行教学,我发现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很喜欢,课堂上也很安静,同学们注意力也比较集中。这是因为计算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就立即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学生也会学、愿学和乐学。
4、利用生活的事例为学习材料。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浓。”所以教学中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引入,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到,摸得到的事例开始,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让学生深深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产生我要学好语数学的欲望,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只要我们多留心,就一定能找到生活中的数学。比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我让同学们说说半个苹果的意思,大多同学都能准确说出是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的一份就是半个,由此引出1/2,同学们就很感兴趣,激发了同学们继续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真诚面对每一个孩子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面对每一个孩子。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对于学习退步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激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之中,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感受到老师的那份真诚,学生就能从容地每一次挫折和困难。
三、把握好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应用好数学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数学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所以很多小学生都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浓厚兴趣。但在教学中注重一下数学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就能使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在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较自然生动,符号语言较简洁、严谨,有利于正确表达和进行推理;图象语言易产生清晰的视觉形象,能直观表示数量之间相互关系。比如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某班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其中气象小组有12人,摄影小组是气象小组的1/3,问气象小组有多少人?下面我将这段文字先转化为图形语言,用它可以直观的表示上面这段文字的大意:大家都知道线段是有度量的,我先画一条线段用它来表示气象小组的人数,然后将它平均分成三段,而其中的一段就可以表示摄像小组的人数,接着让同学们观察很容易发现摄像气象=气象小组的人数÷3=摄像小组的人数×1/3,这就将图形语言顺理成章地转化成了符号语言了,以后同学们再碰到这种类型的题目也就能迎刃而解。再比如像这种类型的题目: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首先我让同学们知道九月份用水量要比八月份少,其次告诉同学们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是八月份的1/7,然后画出线段图:用一条线段代表八月份的用水量,然后将这条线段平均分成7份,节约的那部分就是其中的一份,那么九月份的用水量就是八月份的6/7,即1-1/7,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线段图找到八月份和九月份用水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了,即九月份的用水量=八月份的用水量×(1-1/7),上述问题的解决就是把数学问题依次转化为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可以看出既直观又方便同学们去理解记忆,抽象概括。这种方法的教学尤其到了高段,每当同学们碰到了不会解答的问题我就启发同学们不妨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然后再把具体的数量带到符号语言中去就可以知道解答问题的策略了。
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虽然已经20多年了,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总能感觉的到自己的能力的不足,因为所面临的学生的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这些因素的存在都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可以取得多方面成功。才能在困难面前不叫苦叫累,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潛下心来育人;才能在不同的环境下积极地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勇于探索出一条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法,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面对低段的孩子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学,以提高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
大家都知道一年级的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有研究发现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 10– 15分钟左右,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为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所以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学生上课不听从老师的指令,经常东张西望、, 跟其他同学说话,上课吃东西,玩铅笔、橡皮 ,有的同学甚至拿出下课玩的东西在课堂上玩,老师提醒一下会好一点,但没过多久又是老样子。而且在我们这所汉族学校维族学生特别多,上课听不懂汉语,上课更是难以掌控课堂上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对学生的要求和教法上做了适当的调整,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
1、课前准备要求桌面简单
上课之前排除与学习无关的东西的干扰,只留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和必要的学具,而上课不用到的东西不要拿出来,以防不必要的干扰,同时要求学生课堂上不要随便讲话,养成有问题举手的习惯。
2、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我们现在的课堂上看上去很热闹,似乎都听明白了,而实际上是一种假象,就拿维族学生来说,他们课堂上会说,而下课后又什么都不知道了,因为他们缺乏必要语言的环境。所以针对维族学生多的这一特点,我要求学生上课要认真听教师的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同时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如同桌互相说,老师鼓励学生说题意,说算理,说算法,说操作情况等等。这样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加强了语言能力的提高。
3、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件进行教学,我发现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很喜欢,课堂上也很安静,同学们注意力也比较集中。这是因为计算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就立即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学生也会学、愿学和乐学。
4、利用生活的事例为学习材料。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更浓。”所以教学中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引入,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到,摸得到的事例开始,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让学生深深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产生我要学好语数学的欲望,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只要我们多留心,就一定能找到生活中的数学。比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我让同学们说说半个苹果的意思,大多同学都能准确说出是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的一份就是半个,由此引出1/2,同学们就很感兴趣,激发了同学们继续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真诚面对每一个孩子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面对每一个孩子。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对于学习退步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激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之中,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感受到老师的那份真诚,学生就能从容地每一次挫折和困难。
三、把握好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应用好数学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数学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所以很多小学生都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浓厚兴趣。但在教学中注重一下数学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就能使这种情况有所改观。在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较自然生动,符号语言较简洁、严谨,有利于正确表达和进行推理;图象语言易产生清晰的视觉形象,能直观表示数量之间相互关系。比如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某班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其中气象小组有12人,摄影小组是气象小组的1/3,问气象小组有多少人?下面我将这段文字先转化为图形语言,用它可以直观的表示上面这段文字的大意:大家都知道线段是有度量的,我先画一条线段用它来表示气象小组的人数,然后将它平均分成三段,而其中的一段就可以表示摄像小组的人数,接着让同学们观察很容易发现摄像气象=气象小组的人数÷3=摄像小组的人数×1/3,这就将图形语言顺理成章地转化成了符号语言了,以后同学们再碰到这种类型的题目也就能迎刃而解。再比如像这种类型的题目: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首先我让同学们知道九月份用水量要比八月份少,其次告诉同学们九月份节约的用水量是八月份的1/7,然后画出线段图:用一条线段代表八月份的用水量,然后将这条线段平均分成7份,节约的那部分就是其中的一份,那么九月份的用水量就是八月份的6/7,即1-1/7,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线段图找到八月份和九月份用水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了,即九月份的用水量=八月份的用水量×(1-1/7),上述问题的解决就是把数学问题依次转化为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可以看出既直观又方便同学们去理解记忆,抽象概括。这种方法的教学尤其到了高段,每当同学们碰到了不会解答的问题我就启发同学们不妨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然后再把具体的数量带到符号语言中去就可以知道解答问题的策略了。
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虽然已经20多年了,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总能感觉的到自己的能力的不足,因为所面临的学生的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这些因素的存在都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都有成功的潜能、都可以取得多方面成功。才能在困难面前不叫苦叫累,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潛下心来育人;才能在不同的环境下积极地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勇于探索出一条适合本班学生的教法,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