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上海市复旦中学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留白—对白—补白—旁白的交融循环,使学生体验面对“白”的思考过程,从而培养思辨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出学校,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的“白”能够理性、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打下基础。
【关键词】留白 课堂 核心价值观
“我们正在研究和实施‘留白式’教学,留白是借用了国画中的术语,能够留白的画家是智慧画家,是大师才能做到的,看似留白而非留白,留白给人们留下的是无限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1我校周校长明确指出了复旦中学以“留白式课堂”为中心的“课程、课堂、践行”教改,本学期全面打响。
我校教科研室主任王长芬老师在《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 ——解读留白式课堂》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希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自觉地将留白作为一种基本理念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在恰当的留白中倾听孩子们的念白,听取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在恰当的留白中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白,实现思维的碰撞;在恰当的留白中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旁白,更好地发挥和体现教师的引领导学。”
作为德育的主渠道——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与时俱进地践行学校的课堂转型?“留白式”《思想政治》课堂的特色是什么?这是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我要重点思考,且必须明确的问题。
学习了相关的“留白式教学理论”后,经过深入思考,从以下四个“留白”整理了以前的教案:
1.留白——是何?
2.留白——为何?
3.留白——如何?
4.留白——若何?
由于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理解能力限制,笔者特别希望得到专家和老师的指正。
以下是笔者的案例:
1.留白——是何?
在教案“由何”板块——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场景资料体现阅读留白:留出时间让学生去阅(静默的阅);读(有声的读),阅读中进行联想与想象、品读与体悟,从而了解、知道“是何”——
(1)杨小霞治病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2)据你所了解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哪个能最快解决她的问题?为什么?
(3)据你所了解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哪个能最适合解决她的问题?为什么?
2.留白——为何?留白——如何?
在教案“为何”、“如何”板块——从低阶思维问题到高阶思维问题,层层递进连问,比如:
封闭性问题(有相对标准答案的,指向低级思维能力的问题):
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知识“谁保障?保障谁?如何保?”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指向高级思维能力的问题):
如果你是离土的农民工:
(1)你最困难的是什么?你希望政府或相关部门以什么样的方式根本上解决或援助你的困难?
(2)你最幸福的是什么?你希望政府或相关部门以什么样的方式提高你的幸福指数。
(3)为克服困难,你自身要做哪些努力?
学生在问题中,体会问题(任务)留白: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解决问题(任务),在问题(任务)的解决中进行思考与探究、实践与创造、表达和陈述,其中教师的补白和旁白随时出现,交融进行中……。其意义在于通过分析“客观事实”,追求“价值所在”,对学生的价值理性判断、道德情操培养、理想人格追求、精神境界升华产生作用。
3.留白——若何?
在教案的“若何”板块,当学生面对理论和现实存在矛盾;当学生遇到与整个社会发展背离甚至冲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时表现的思考、判断等价值取向,师生的“对白”、“补白”和“旁白”,互动,是对课程、课堂的拓展,除了现实问题,还可以是假设问题,主要帮助学生辨清是非,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在:
设计出来的其他问题:对以下观点你怎么看?
(1)对“杨晓霞”的问题上,我无能为力,因为我自身经济上也困难。
(2)我积极响应相关部门发动捐款,但我反感不说明捐款使用过程,因为……
笔者在以上具体教案的再思考、再完善过程中,对周国正校长 “教师要努力追求大师的智慧留白”其深层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复旦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留白—对白—补白—旁白的交融循环,使学生体验面对“白”的思考过程,从而培养思辨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出学校,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的“白”能够理性、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打下基础。
因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的“留白式”教学特点和要求,归纳为一句话:“留白式”政治课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人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过程、升华过程。
讲到这儿,笔者认为有必要阐述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的必要性,我们很多学生甚至包括老师对《思想政治》课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政治老师的“噱头”(上海话:时髦)。其实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也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知识是文化的载体,脱离知识谈文化相当可笑,脱离文化谈民族存亡、国家强弱、社会进步、人格高低、涵养深浅、思维智愚纯粹是自欺欺人。笔者认为时下流行的什么“白领发泄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白领们可以乱骂、乱砸,名曰“释放压力”)根本就是精神空虚的表现,什么“工作压力大”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大学生应聘找工作“笃悠悠”,不着急,作为一个已经待业几年的成人对着记者的麦克风却脸不红不白地说:“是我妈让我找找看,有满意的做做看,没有就再等。”听了这些我们真焦虑,一个自己的家都不想担当的人,还能担当社会吗?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场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还着重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现在的中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个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个21世纪和未来的发展。他们积极努力,勇敢追梦,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因此我们更担心另一面:上海高考60%以上“3+1”中的“加1”是物理或化学,基本上高二就按“加1”分班,在一个基础学习的阶段,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成熟重要的关键时期,由于高考升学,我们的学生几乎放弃了所有人文学科政经、哲学、历史、地理等学习,所谓人文知识匮乏、随之带来的就是人文修养浅薄、人文关怀缺失、人格良知偏差。忧思是为了思改,如果我们教师不明确“留白”留给学生的是什么,为什么给学生留,我们的“留白”还真成了“噱头”。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复旦中学的百年校训,也是现在复旦中学的育人目标。结合当今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周校长在14年复旦教育工作会议上给百年校训赋予了新的内涵:
“博学”要求的不仅是学习内容的拓宽,学科知识的拓展,文化视野的拓宽,还应该包含学习能力的提升,人文艺术和科学精神的形成,乃至人的整体素养的养成;“笃志”体现了一种教育价值观,体现育人的核心目标,它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价值观;“切问”要求学生拥有探索意识和质疑精神;“近思”则要求思辨能力,反思能力等等。
因此,通过“留白式”课堂教学,有效地、切实地落实“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学生才可能不那么利己,开始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学生才可能不那么消极,开始有意地想法子解决发生的事情;学生才可能不那么自己,开始从别人的角度理解事情;学生才可能不那么随意,开始能从大局判断是非;学生才可能不那么冷漠,开始释放感恩的本能……。未来这样的人走向社会,成为企业人了,我们才可能不那么担心,开始安全地吃、住、行。所以复旦追寻的不是“一节留白”、 “一时留白”;而应该是“一生留白”、“一世留白“。“思想者”应该成为复旦人的特质,老师,那时候我们才能称自己是合格的复旦教师,我们朝着智慧大师在迈进前行。所以笔者最后以一句话共勉:“留白式课堂”也是时代给我们复旦教师的“留白”……
参考文献
[1] 申晓伟.合力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光明日报,2014.3.26.
[2] 复旦中学教科研室.上海市复旦中学“留白式”课堂研究.
上海市复旦中学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留白—对白—补白—旁白的交融循环,使学生体验面对“白”的思考过程,从而培养思辨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出学校,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的“白”能够理性、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打下基础。
【关键词】留白 课堂 核心价值观
“我们正在研究和实施‘留白式’教学,留白是借用了国画中的术语,能够留白的画家是智慧画家,是大师才能做到的,看似留白而非留白,留白给人们留下的是无限的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1我校周校长明确指出了复旦中学以“留白式课堂”为中心的“课程、课堂、践行”教改,本学期全面打响。
我校教科研室主任王长芬老师在《大象无形 大音希声 ——解读留白式课堂》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希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自觉地将留白作为一种基本理念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在恰当的留白中倾听孩子们的念白,听取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在恰当的留白中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白,实现思维的碰撞;在恰当的留白中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旁白,更好地发挥和体现教师的引领导学。”
作为德育的主渠道——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与时俱进地践行学校的课堂转型?“留白式”《思想政治》课堂的特色是什么?这是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我要重点思考,且必须明确的问题。
学习了相关的“留白式教学理论”后,经过深入思考,从以下四个“留白”整理了以前的教案:
1.留白——是何?
2.留白——为何?
3.留白——如何?
4.留白——若何?
由于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理解能力限制,笔者特别希望得到专家和老师的指正。
以下是笔者的案例:
1.留白——是何?
在教案“由何”板块——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场景资料体现阅读留白:留出时间让学生去阅(静默的阅);读(有声的读),阅读中进行联想与想象、品读与体悟,从而了解、知道“是何”——
(1)杨小霞治病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2)据你所了解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哪个能最快解决她的问题?为什么?
(3)据你所了解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哪个能最适合解决她的问题?为什么?
2.留白——为何?留白——如何?
在教案“为何”、“如何”板块——从低阶思维问题到高阶思维问题,层层递进连问,比如:
封闭性问题(有相对标准答案的,指向低级思维能力的问题):
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知识“谁保障?保障谁?如何保?”的问题。
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指向高级思维能力的问题):
如果你是离土的农民工:
(1)你最困难的是什么?你希望政府或相关部门以什么样的方式根本上解决或援助你的困难?
(2)你最幸福的是什么?你希望政府或相关部门以什么样的方式提高你的幸福指数。
(3)为克服困难,你自身要做哪些努力?
学生在问题中,体会问题(任务)留白: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解决问题(任务),在问题(任务)的解决中进行思考与探究、实践与创造、表达和陈述,其中教师的补白和旁白随时出现,交融进行中……。其意义在于通过分析“客观事实”,追求“价值所在”,对学生的价值理性判断、道德情操培养、理想人格追求、精神境界升华产生作用。
3.留白——若何?
在教案的“若何”板块,当学生面对理论和现实存在矛盾;当学生遇到与整个社会发展背离甚至冲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时表现的思考、判断等价值取向,师生的“对白”、“补白”和“旁白”,互动,是对课程、课堂的拓展,除了现实问题,还可以是假设问题,主要帮助学生辨清是非,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在:
设计出来的其他问题:对以下观点你怎么看?
(1)对“杨晓霞”的问题上,我无能为力,因为我自身经济上也困难。
(2)我积极响应相关部门发动捐款,但我反感不说明捐款使用过程,因为……
笔者在以上具体教案的再思考、再完善过程中,对周国正校长 “教师要努力追求大师的智慧留白”其深层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复旦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的留白—对白—补白—旁白的交融循环,使学生体验面对“白”的思考过程,从而培养思辨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出学校,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的“白”能够理性、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打下基础。
因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的“留白式”教学特点和要求,归纳为一句话:“留白式”政治课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人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过程、升华过程。
讲到这儿,笔者认为有必要阐述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的必要性,我们很多学生甚至包括老师对《思想政治》课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政治老师的“噱头”(上海话:时髦)。其实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也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知识是文化的载体,脱离知识谈文化相当可笑,脱离文化谈民族存亡、国家强弱、社会进步、人格高低、涵养深浅、思维智愚纯粹是自欺欺人。笔者认为时下流行的什么“白领发泄俱乐部”(在这个俱乐部白领们可以乱骂、乱砸,名曰“释放压力”)根本就是精神空虚的表现,什么“工作压力大”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大学生应聘找工作“笃悠悠”,不着急,作为一个已经待业几年的成人对着记者的麦克风却脸不红不白地说:“是我妈让我找找看,有满意的做做看,没有就再等。”听了这些我们真焦虑,一个自己的家都不想担当的人,还能担当社会吗?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场景和社会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还着重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现在的中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个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个21世纪和未来的发展。他们积极努力,勇敢追梦,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因此我们更担心另一面:上海高考60%以上“3+1”中的“加1”是物理或化学,基本上高二就按“加1”分班,在一个基础学习的阶段,更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成熟重要的关键时期,由于高考升学,我们的学生几乎放弃了所有人文学科政经、哲学、历史、地理等学习,所谓人文知识匮乏、随之带来的就是人文修养浅薄、人文关怀缺失、人格良知偏差。忧思是为了思改,如果我们教师不明确“留白”留给学生的是什么,为什么给学生留,我们的“留白”还真成了“噱头”。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复旦中学的百年校训,也是现在复旦中学的育人目标。结合当今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周校长在14年复旦教育工作会议上给百年校训赋予了新的内涵:
“博学”要求的不仅是学习内容的拓宽,学科知识的拓展,文化视野的拓宽,还应该包含学习能力的提升,人文艺术和科学精神的形成,乃至人的整体素养的养成;“笃志”体现了一种教育价值观,体现育人的核心目标,它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价值观;“切问”要求学生拥有探索意识和质疑精神;“近思”则要求思辨能力,反思能力等等。
因此,通过“留白式”课堂教学,有效地、切实地落实“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学生才可能不那么利己,开始关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学生才可能不那么消极,开始有意地想法子解决发生的事情;学生才可能不那么自己,开始从别人的角度理解事情;学生才可能不那么随意,开始能从大局判断是非;学生才可能不那么冷漠,开始释放感恩的本能……。未来这样的人走向社会,成为企业人了,我们才可能不那么担心,开始安全地吃、住、行。所以复旦追寻的不是“一节留白”、 “一时留白”;而应该是“一生留白”、“一世留白“。“思想者”应该成为复旦人的特质,老师,那时候我们才能称自己是合格的复旦教师,我们朝着智慧大师在迈进前行。所以笔者最后以一句话共勉:“留白式课堂”也是时代给我们复旦教师的“留白”……
参考文献
[1] 申晓伟.合力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光明日报,2014.3.26.
[2] 复旦中学教科研室.上海市复旦中学“留白式”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