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校企合作 创新培养模式

来源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3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必要性的分析,重点阐述了学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多种创新模式及其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职学院; 校企合作; 模式创新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重点强调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行业企业参与办学和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明确提出要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新机制,培养“实用型双高人才”。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我院)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探索出一些适合我院实际的校企合作模式,并不断加以创新,取得初步成效。
  一、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要载体
  1.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要求差异较大
  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其“职业”性,即受教育者通过规定期限的培养教育后,获得某类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其中包含有职业所需的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在以往的职业教育过程中,我们总是将职业中所需的能力进行“理想化”的提升,并将培养过程分成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为提升其培养的“职业性”,将职业资格培训取证相关考核要求纳入到实践教学中,并融入行业专业标准,这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强化操作水平、提高专业就业率等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实践应用中,由于缺乏区域企业的参与,学生专业能力对企业职业工作岗位要求所起的作用较小,缺乏企业生产中的规范意识、质量意识,短期内很难融入企业生产过程中,导致职业能力培养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异。
  2.校企合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载体
  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职业教育培养水平,校企合作是关键载体。其一,与区域企业的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培养中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培养的学生与区域企业直接对接,有效缩短“见习期”的时限。其二,与区域企业的校企合作有利于“升华”人才培养模式,将区域企业的典型产品引入教学中,改革课程体系,有利于推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其三,与区域企业的校企合作有利于将顶岗实习落到实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贴切,顶岗实习与部分就业取向相融合,顶岗实习取得实效。其四,与区域企业的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有效、充分的利用院校现有设备和师资力量,全面发挥学院校共平台的作用,提高学院设备、师资利用率,在人员培训、产品生产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发挥效能。其五,与区域企业的校企合作有利于“教学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推动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校企双方教师资源的共享,实现“师(教师)—师(师傅)”相互转换。因此,与区域企业实质性的校企合作是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必要载体。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
  随着国家示范性院校的验收和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任务的不断推进,各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也随着建设的不断推进而革新。逐步从一种框架式的松散型合作模式转变为具有实质性内容的紧密合作,合作模式从单一的“引进来”、“走出去”等较为初级的模式,转变为与具有固定企业为载体,从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到课程体系改革、科研技改等多方位合作模式,将企业的实际案例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我院在多年的校企合作过程中探索出以下两大类七种合作模式:
  1.直接式校企合作模式
  该模式以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校企合作项目为目的。实施中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合作机构,将校企合作项目分为不同的具体任务,按任务具体完成人的不同,分解并分派到不同的任务完成主体(学院或企业)上,完成合作。主要包括:
  ①“校企同行”模式:指学院与企业全面合作、共同提高,与企业建立职工培训、技能提升、技能鉴定、科研合作、产品售后人员培训、企业技能大赛、学生顶岗实习、奖学金提供和师资人员企业培训等全方位、多层次合作,谋求校企合作的共同发展,是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前期和雏形。
  ②“资源共享”模式: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将学院设备放置在企业生产车间,由学生针对企业产品进行零件加工和实操练习,实现“学院设备企业共享”和“企业生产学院共享”。
  ③“企业入驻”模式:学院提供生产场地,企业投入生产设备,实现企业产品生产和学生实习实训的深度合作,形成“校中厂”。
  ④“产品引领”模式: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引入企业长线产品的加工任务,将产品加工作为生产实践教学的典型教学项目,在“导生”带领下完成生产加工任务,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目标。
  ⑤“订单培养”模式:针对企业不同人才需求,与用人企业共同设计教学培养方案,实现社会需求共性培养与企业单一个性培养的统一。
  2.间接式校企合作模式
  此类模式以提供完成校企合作具体项目——“生产任务”的条件为基础,任务完成主体和任务完成指导均为学院。其主要包括:
  ①“导生范学”模式:选拔有能力的优秀模范生,量身订做培养方案,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参与实训教学、生产加工、培训服务、技能竞赛、学生管理等。利用学院提供的条件,使学习能力充溢的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实现了“教师、技师、学生、徒弟”等多重互动指导的实训教学模式。
  ②“基地开放”模式:开放式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设施、设备的优势作用,对企业职工和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实训和生产的开放、共享平台,提供培养导生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和产品生产能力培养的学习平台。
  三、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
  1.校企合作带动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的目标必然与企业要求日趋相近。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产品生产、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企业理念等内容逐步融入到教学培养过程中,迫使教学模式随着企业不同的要求而进行有效改革和革新。特别是校企合作项目引入,以引入项目为主体,将完成项目的每个具体任务,融入课程体系中,极大推动课程体系改革。如“产品引领”模式,我院引入西南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连杆生产线后,将产品图纸、生产工艺、程序编制、物流、检验和加工等作为教学实例,引入到相应教学内容中,并与相关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实现“校中厂”中的“做中学,学中做”,推动课程体系改革。
  2.校企合作推动专业群建设
  引入企业合作项目,推动专业群改革建设,如:采用“企业入驻”模式与丽江机床厂合作引入数控机床装配,根据装配部位差异,分别引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群的建设。
  3.校企合作丰富人才培养内容
  引入校企合作项目后,有效推动分层教学,并落实到具体任务的实施和完成上,如采用“导生范学”模式后,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分为能“完成正常学习内容”和能“超额完成正常学习内容”两类,将后者称为“导生”,并将其组织在一起,在原培养方案基础上,拓展增加制定从职业规划、学生管理、高一层次技能提升,校企合作任务的完成(生产任务)、质量检验、生产过程控制等多方面融为一体的选择式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同时也可根据企业要求在相关合作项目中,增减企业新任务(特定职业岗位)进行“订单式”培养。
  4.校企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引入校企合作项目,根据项目要求,有针对性进行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教学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由企业人员到学院进行指导,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互换互流、聘请等途径,推动师资队伍的建设,打造职业综合素质高、技术应用能力强的专兼职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5.校企合作提升平台服务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强化“校中厂”“厂中校”的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学院师资、设备平台”与“企业技术、生产平台”的共享型双平台服务体系。提供开放培训学习、培训和鉴定考核;同类院校资源共享;技能大赛技术和场地支持;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培训、农民工培训、再就业培训和相关鉴定等多项服务,为开展行业人才培养提供高水平支撑。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施,我院机械类专业学生能力得到广泛提升,就业率达98%以上,企业调查满意度达95%以上,三年来,带动完成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17项,成绩突出。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群体的智力层次和教师的教风导向对每一个学生都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环境,这个心理环境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激励与压抑作用。  关键词:心理环境 激励 压抑    教育学普遍认为,影响学生发展的三大要素有遗传、教育、环境。现在,我们都很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似乎忽视了环境这个很有影响力的要素。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是和学生心理情绪密切相关的,由学生群体的智力层次和老师的教风导向长期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
期刊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谈话法的具体运用,恰当巧妙的提问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善于提问,精心设计提问的方式方法是每个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艺术之一。  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分解因素法;逆向入题法;寻根究底法:掌握中心法。  分解因素法就是把内容单一却较难理解的问题分开化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这样做学生便于明确所问,更便于一一做答。如:提问圆的面积公式(S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勤俭廉正”为特征的人格品质、以“勇毅力行”为重要规范的道德实践活动。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对树立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合格公民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德育工作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并在此基
期刊
摘要:有人说“学生”无德,是“危险品”。当今社会“拜金主义”、“金钱万能”,扭曲了学生的道德观。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让学生正确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老师才不愧为“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关键词:“危险品” 金钱万能 德育 做灵魂工程师    有人把学校培养学生比喻为工厂生产商品,说:学生智不好是“次品”,体不好是“废品”,而德不好是“危险品”、“爆炸品”。此比喻有些欠妥,但不无道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源多样化,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本文就其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进行心理健康分析。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又因学生生源的特性,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尤其是来自特殊环境
期刊
摘要:调查显示诚信教育不容乐观,为改变这种情况,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努力让孩子体验生活,发挥学生自主化的主体作用,创建信用体系。  关键词:渗透化 生活化 制度化    为了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于2008年上半年,我们对本校学生采用了随机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293份,回收率达97.5%,有效问卷100%,获取了一些相关资料。在这里仅就学生的诚信道德现状予以描述
期刊
摘要:和谐社会要求职校加强德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要面向社会、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  关键词:和谐社会 德育    和谐教学就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1、加强职校德育坚持以人为本。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
期刊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的培训教材形式多样,教材内容不但仅局限于基础理论,能更好地锻炼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等一系列关键能力的培养。我国职业教育的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离,教材种类运用较少,不能很好地适应锻炼能力的需要。针对该不足点,笔者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培训教材的优点,提出几点改革现有教材的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教材 双元制    “双元
期刊
摘要:中国画以传神写意、抒情言志为主要特征,是二者结合的意象艺术。通过中国画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陶冶情操,起到德育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从创设情境入手,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发兴趣;师生互动,突破难点;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人人参评,教师正确引导。  关键词:中国画 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学生互动 标新立异 正确引导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艺术,它有着悠久的
期刊
摘要:《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相信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遵循这一观念,笔者尝试在引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让幼儿在一定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愉快有益地自由选择、自由交流,创设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  关键词:游戏 学习 区域活动    玩,对于孩子的成长,就像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适合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我们随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