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90-0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标准》首次将“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板块纳入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统计知识的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统计”作为日常生产生活中最为常用和实用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工具性,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青岛版教材在编排上特别重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它因素,小学阶段的统计较为简单,统计的教学往往较为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往往易轻视统计的教学,经常草草处理,不能达成相应的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学好统计知识呢?上周刚刚结束了统计的教学,通过教学我感触颇深,对统计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个人感觉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上统计,下面我谈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一、经历统计的过程,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统计的欲望
  
  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整理分析、查找和解释数据,并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简单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新课程标准赋予统计知识的要求。只有亲身经历了整个统计过程,学生才能深刻地认识到统计的目的、意义、方法和作用,才能从中理解和掌握统计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统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如果处理得不好,学生对之毫无兴趣,丧失学习兴趣,从而被动学习;如果处理得好,学生学习兴趣极浓,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刚教学统计时,有一个统计转圈数的活动。我先让学生观看航天员的平衡能力训练短片,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统计一分钟内能转多少圈,并做好记录,上课时汇报,于是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投入到了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去了。
  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统计学生身边的事情,比如:统计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的球类活动、最喜欢的水果,并且把学生统计的结果整理后都装订起来,相互传阅,互相了解,取长补短。
  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作用,强化了统计在学生脑中印象,又让学生去实际调查,极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加强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
  
  动手实践操作是统计教学中的重头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很多的知识点不用讲解便迎刃而解了。
  如,如在统计最喜欢的颜色时,喜欢红色的同学共8人,但是只有6个格,我问:“怎么办?”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可以用一个格代表2人。
  再如,在统计喜欢吃的水果时,喜欢吃桔子的只有1人(1格表示3人),我问:“应该怎样画?”程克勤说:“涂1/3个格。”程帅杰说:“涂到不到一半的地方。”……
  这样教学,既可使枯燥无味的统计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统计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操作方法的掌握。
  
  三、联系学习生活,循序渐进,不断增加难度和密度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感性材料,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特别是统计类的知识,更应采取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去接受、认同;同时小学生的无意注意高于有意注意,往往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不喜欢机械的重复,因此每次实践操作不能总是老一套,应循序渐进,适当加以难度和密度,使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如,在统计最喜欢的颜色时,我先引导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让学生谈感受,然后在让每一个学生有选择地独立完成最喜欢球类游戏项目的统计、最喜欢吃的水果的统计。这样,由合作到独立,循序渐进,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最后我布置的实践作业是进行班内同学家庭用电情况的统计,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都放手让学生完成,这样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交际等多种能力,同时在不断提高统计要求的同时又使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有力地促進了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四、教师作为学生统计活动的合作者参与统计的全过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在统计教学的课堂中老师要切实转变角色,真正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在统计教学中更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整个统计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统计的能力。
  如在统计最喜欢吃的水果活动中,我说:“我想作为统计的一员参与一个小组的统计,同学们愿意吗?”学生精神为之一振齐说:“愿意。”并积极争取老师到自己组去。“我最愿意吃的水果是香蕉”,立刻,和我意见相同的同学一脸骄傲……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总之,在教学统计时,老师首先要参与到学生的统计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加强学生统计中的动手实践操作训练,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并逐步加大难度和密度,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有关的统计知识,逐步提高统计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有效教学理论出发,联系《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新课教学,探讨有效教学至关重要的五种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  关键词:有效教学 平面镜成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86-02     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最佳效果。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
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自1994年实施以来,为广大渔民提供渔业保险,分散风险,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但是,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在法律法规、政府扶持、监管与补贴和渔业互保协会服务质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满足渔民的需求。因此,从渔民的视角找出其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完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促进渔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就显得非常必要且紧迫。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一,论文通过借鉴产权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和道德风险理论等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84-02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想就此问题从四个方面做些思考,以供大家参考。     一、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     1.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
1978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变更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配置机制和城乡各自内部的收入分配制度。伴随着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在迅速提高的同时,差距也在不断变化,呈波动中不断扩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89-01     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如下要求: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的具体要求如下:  1.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术的应用与操作技术.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疑似小肠肿瘤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术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1-088-01     2001年7月,教育部正式制定了数学课程标准,并于9月份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随着实验的逐步展开,江苏省从2005年秋学期开始实行新课程调整,新课程正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在新课程中数学教育提出了比以前更为明确的要求:“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