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研究的新作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ong89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仔细阅读《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研究》, 总结出该书的特点是:结构严谨、内容创新。其最大创新之处在于作者将需求分析与学习策略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需求分析;学习策略;书评;创新
  【作者简介】武海燕(1970- ),女,汉族,内蒙古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教师教育。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英语人才在数量与质量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急需的英语人才不仅应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能力,这样才能将英语的国际通用语言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而顺应历时潮流的语言教学需求分析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其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领域,着眼点是对学习者语言需求的关注。随着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需求分析理论开始关注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这样,需求分析理论的应用也逐渐扩展到了通用英语教学领域。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通过对需求分析理论进行分析与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学习策略研究》一书提出了需求分析对学习策略产生积极作用的几个方面:
  1.使大学生的个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尊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中国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通讯、交通、教育及大众传媒的发展,中国的年青一代,尤其是“90后”与他们经历过粮食短缺、物资贫乏的父辈不同,他们在童年时期就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不仅生活富足,还可以享受较高程度的教育。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不像父辈那样深厚,他们有条件遵从自己的个性与愿望来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斯达奈特(Stanat, 2005)曾对中国的大学生进行过调查研究,并用“对金钱有占有欲”、“开放”、“叛逆”、“希望被关注”、“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性强”、“喜爱时尚物品”等来对“90后”进行总结。所以,只有尊重大学生的生长环境与成长经历,尊重他们的个性与爱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需求分析,才能使他们对英语学习建立起科学的态度,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打好基础。
  2.充分开发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有影响的因素包括两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就心理学角度来看,非智力因素,即情感智商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大。美国心理学博士戈尔曼(Daniel Coleman)把情感智商概括为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认识自我情绪的能力;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需求分析的方法可以使大学生对自身的情感智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补充弱项、巩固优势,达到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3.帮助大学生克服不利情感因素的影响。根据克拉申(Stephen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情感或心理因素对外语学习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这些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具有调节功能,可发挥阻碍或促进的作用。其中,消极的情感态度会过滤掉很多的目的语,而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助于更多地输入目的语,可见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情感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对语言输入的影响很大。很多大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焦虑、紧张等不利情感因素的影响,这不仅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還会影响对语言信息的存储、输出能力,降低其理解与推理能力。那么进行科学的需求分析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需求分析不仅可使大学生对自己的性格特征建立一种直接、全面的认识,还可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随着成功的学习体验的不断增多,他们的情感状态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进而促进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功,这就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性循环。
  不难看出,本书观点新颖,从需求分析的视角对大学英语学习策略展开了研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使学生根据需求分析理论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此外,本书结构安排合理,内容翔实,首先对需求分析与语言学习策略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大学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
  (笔译、口译)需求分析与学习策略,这对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相信本书对英语教育工作者、英语学习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宇.基于需求分析下的ESP学习策略的培养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2]余樟亚.行业英语需求状况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届,2012.10.
  [3]郑大湖.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多元课程体系构建[J].外语届, 2016.1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师越来越意识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重要性,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就逐渐得到了重视。在进行本科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将翻转课堂与其进行结合,对其在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实施的条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先进教学模式。希望能够促使高校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并促使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翻转课
【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知识储备、人格养成的重要阶段,受学校教育的影响极大。这就需要教师善用课堂教学资源,积极贯彻立德树人目标,帮助学生积极进取、严谨治学,发展英语综合能力。文章以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Traditional Skill”一文为例,深入分析了依托课堂主渠道立德树人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课堂资源;立德树人;教学方法;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毛新璋,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  一、“立德
【摘要】朗读培养、提高语感。开声朗读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表达能力;有利于开发右脑,对记忆也很有帮助;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性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质和修养。  【关键词】开声朗读;英语  【作者简介】苏培宜,福建省晋江市第二中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英语学科设定为基础文化课程。《课标》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
【摘要】微视频因其“短”而“精”的特点而越来越受到现在信息时代下的课堂教学的青睐,它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教学的一些重难点和核心知识。将微视频运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成效;可以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可以帮助学生由学习到达会运用语言,真正实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微视频;意义;运用  【作者简介】江静,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以前对微视频不是非常熟悉
【摘要】本文以美术类艺考生为切入点,分析了艺考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艺考生的个性特点,并探讨了如何创设艺考生特色英语课堂,如通过问题设置、思维导图、通感教育以及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等方式。  【关键词】 艺考生;特色英语课堂;问题教学;思维导图;通感教育;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周松,广州市海珠工艺美术职业学校。  目前,我国的艺术类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越来越多的高中生热衷于艺考。据统计,201
【摘要】英语专业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基础写作课又是英语专业教学中比较枯燥的课程,传统教学课程设计已经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写作课程的设计务必要进行改革。本文从元认知理论出发,针对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的英语基础课程,提出了教学法设计、学期内容安排设计以及晚辅导作业批改设想等,以提高英语基础写作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进行反思以及吸引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调动他们的主动思考能力。  【关键词】英
【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教学法融会贯通。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交际教学法的衍生是国外颇受重视的教学方法,在实际英语课堂中运用颇多并成效显著。本文主要介绍任务教学法的定义及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原则并以高中英语外研社A Lesson in a Lab为例,探索其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以期此教学法可以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提出一些实践性的
在中学日语教学的实践中,日语会话教学往往得不到重视。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日语教学为高考而教学,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会话练习;其次,没有系统的中学日语会话教材。《日语》(人民教育出版、全国统编教材)每一课都设有会话部分,内容很好,且都设有会话练习,但在语言职能(依頼、頼む、誘う、勧め等々)系统性、重点提示、教法指导有些不足;最后是日语教师对教法、材料如何运用的研究不足。研究材料如何运用对于教学
【摘要】在新课改实行的推动下,核心素养教学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初中阶段作为学生英语学习和知识夯实的重要阶段,核心素养教学的适当加入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英语学习,在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理解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将简要论述目前初中英语的教学现状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帮助教师在核心素养体系下进行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
【摘要】本文以语音学为研究视角,介绍了语音学对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阐述了语音学视角下高等职业院校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并提出了几点高中英语口语语音教学策略,以期为高等职业院校英语口语教学效率提升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语音学;高职英语;口语教学  【作者简介】刘昌利(1981.07-),男,汉族,江苏苏州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前言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