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读书乐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章武,原名陈章武,祖籍福建莆田,1942年生,散文作家,著有《海峡女神》、《飞越太平洋》、《东方金蔷薇》、《章武散文自选集》等,多篇作品入选全国高中、初中及小学语文课本。近作《京口三山》荣获《长江颂》全国游记征文一等奖。曾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现为省文联、省作协顾问。
  
  书海茫茫,人生苦短。
  何况,在短暂的人生中,忙忙碌碌,又是当代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
  于是,因忙而不读书,少读书,便成为许多人偷懒的借口。
  其实,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唐人李涉有首诗——《题鹤林寺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舍,偷得浮生半日闲。”到了宋代,有人发现这是一首回环诗,于是,就把它倒过来读:“偷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舍,终日昏昏醉梦间。”不管正读还是反读,意思都一样,无非就是要珍惜时间,莫辜负大好春光。
  笔者以为,正因为人生忙忙碌碌,就更应该学会“偷得浮生半日闲”,在读书中得到休息、放松和愉悦,同时,也可增长知识,增进智慧,避免碌碌无为,让人生之忙,忙得更有价值,更有效率。
  以下,便是本人忙里偷闲乐于读书的一些往事。
  
  航班误点:困守机场书为伴
  
  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出差的机会多了。
  每逢离家远行,我总要在行囊中塞进几本书。尽管风尘仆仆,行色匆匆,但旅途上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会多些。车轮滚滚,直奔前方,绝无文山会海之羁绊;人海茫茫,多为陌生之脸孔,亦免去诸多寒暄和应酬。天涯孤旅,灯下独坐,若一卷在手,便如同高朋满座,长夜岑寂顿时冰消雪化。坐读累了,便卧读,妻子不在身边,无人催你熄灯,你可以兴之所之,直读到不知东方之既白,何乐而不为!
  中国是世上第一人口大国,交通滞后在所难免,汽车被堵,班机误点,以及买不到返程票的事时有发生,但这也正是你静心读书的大好良机。
  记得有一次,因航班误点,我在武汉机场的候机厅里滞留了整整18个小时。众人皆为此烦躁不安,我却反而有点高兴起来,因为这正是天赐予我的一次读书机会。想想,公务业已办完,家务却远在千里之外,你又不是飞机调度员,无权决定自己何时登机起程,你着什么急,着急又有何用!不如定下心来读书,何其快哉!
  好在身边带有刚买来的《散文艺术论》一书,洋洋30万字,是平时难以啃动的学术著作。如今,凭空多出了18个小时,我正可以聚精会神地细细把它咀嚼。于是,从旭日东升读到华灯初上,整整一天时间,除了上厕所,吃泡面,喝咖啡,所有的时间,我全埋头于书本之中。尽管候机厅里人声鼎沸,犹如大海的波涛在翻腾;人影晃动,犹如海面上的帆樯在起落,但我悠然置身其中,就像坐在海边的一块礁石上,在阅读中获得了一种诗情,一种画意,一种“闹中取静”的哲理,一种“六根清静”的禅悟。
  从此,我明白,世界上最吵闹的场所,往往也是读书最安静的地方。
  
  出访之前:磨刀不误砍柴工
  
  1998年夏天,我受中国作家协会委派,将于秋天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罗马尼亚访问。行前准备工作千头万绪,但我以为,通过读书,多了解该国的国情,社情,民情,文情,这才是重中之重。
  于是,我从省文联资料室借出所有罗马尼亚文学作品的中译本,共约20多本,日以继夜地加以阅读。同时,我还查阅《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和《文物·博物馆》等卷,对其中有关罗方的重点条目做了笔记。此外,我还手绘了罗马尼亚及其首都布加勒斯特的简明地图,以备不时之需。
  果然,磨刀不误砍柴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在阅读中所积累起来的点滴知识,后来还都派上了用场。
  比如,有一天,按原定计划是参观该国的国家艺术馆,但该馆当天另有任务,l临时闭门谢客。陪同的主人慌了,不知该如何办才好,只好一再向中国客人道歉。我笑着说:不要紧,离此不远,有座罗马尼亚乡村博物馆,陈列有贵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农家庄园,以及大量生产、生活用品,正好我们几位中国作家中,周大新、吕雷和东西等都是写农村题材小说的,对此很感兴趣,建议改变计划,立即前往参观。结果,大家满载而归,宾主双方都十分满意。
  有人问:你怎么知道在布加勒斯特市中心有这样一座博物馆?
  我笑答:我是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文物·博物馆》卷中知道的,并把它标在了地图上,没想到,还真用上了。
  又比如,在一次文学座谈会上,有位罗方诗人问:在中国,人们是喜欢长诗还是短诗?我立马回答:诗的好坏与长短无关,只要是好的,大家都喜欢。比如中国,屈原的《离骚》327行,2400多字,李白的《静夜思》,只有寥寥四行,20个字,但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正如你们罗马尼亚诗坛,虽然当下流行的是短诗,但并不影响你们对前辈诗人埃米内斯库的尊敬和热爱,他的代表作《金星》,不就是一首长诗吗!我的这一番回答,因为兼及两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作品,立即招来了好一阵热烈的掌声。
  事后,我暗自庆幸:好在临行前,抢读了一批罗方的有关诗文作品,使我在应对之间,能从容得体,游刃有余。
  
  辗转病榻:聊借画图怡倦眼
  
  人生在世,谁都会有生病的日子,住院的日子。生病住院当然不是好事,但世间万物,总是一分为二,有利也有弊。照我看来,生病住院至少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静下心来读点书。
  苏东坡有句名言:“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如何安心?他老人家没说,我猜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病榻上一卷在手,灵魂便开始远游,可减缓病体之痛苦,可忘却死亡之恐怖,可缩短时日之漫长,可填补独处之寂寞。试问,有哪种灵丹妙药,能收到如此“立竿见影”的疗效?怪不得在中医理论中,“书疗”也是一种疗法。
  当然,患者的精力、视力、体力都不如正常人,病中读书,不妨多选些画册、画报以及图文并茂的小人书之类。这是有例可循的。
  例一,鲁迅先生在病中,就曾与其夫人共赏《芥子园画谱》,并赋诗曰:“聊借画图怡倦眼”。一个“怡”字,妙不可言。
  例二,电影《周恩来》中,也有他和邓大姐并坐观赏日本友人所赠画册的镜头。画面上,在文革中忧国忧民的总理,身罹绝症的总理,那焦虑、疲惫的眼神,顿时变得柔和、清亮起来。
  鲁迅和周恩来都是当代伟人,他们的读书经验自然值得借鉴。
  人到中年以后,我接二连三住了好几次医院。其间,我读了许多画册,读了一套20卷本的《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还读了一部长达60多万字的《西方现代艺术史》,这是郭风先生向我推荐的必读书之一。书中近千幅图片,使我明白西方现代主义的种种文学流派,无不起源于建筑、雕塑和绘画,一些被评论家诠释得云山雾罩的玄论,在实物图像面前,其实并不难理解。这是我在病中读书时始料未及的一大收获。
  2009年11月6日 写于福州金山骥斋
其他文献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福建省教育系统关工委欢迎各位受赠学校的代表,感谢你们认真组织学生读书所付出的心血,并祝贺你们在组织学生读书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  以福建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名义发出捐书助学献爱心活动,从2005年至今,前后已经五年了,前一段我们的重点工作发动社会各界捐书,而组织学生读书方面做得不够,当然也有少数学校在受赠和建馆的同时,注意组织学生读书并取得可喜的成绩,这次来参加会议的代表,就是其中较
期刊
一、素材生活化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头,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合点。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多采撷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作为教学素材,使课堂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教例充满生活气息,使学生乐学、会学。
期刊
作者简介:金新,杭州师范大学《语文新圃》杂志执行副主编。作品涉足《南方周末》、《文汇报》、《齐鲁晚报》、《中国经济时报》、《联合时报》、《教师报》、《杂文报》、《文摘周报》、《杂文选刊》、《杂文月刊》等二十余种报刊。《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举报信》、《螃蟹·西红柿·素质教育》、《弘扬“春晖精神”》、《恳请全国人民向王旭明道歉》、《夏洛克的遗憾》、《“华人的耻辱”与“皇权的罪恶”》,收入花城出版社历年《
期刊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海,人是海上的一叶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不可能总那么一帆风顺。当失意与彷徨燃烧着你的每一根神经,朋友。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心。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但只要你守住一颗宁静的心,坚持到底,希望就会在远方向你招手。  当无名的烦恼袭来,请仰望蓝天,让温柔的明月映入心田。就像儿时玩得疲倦了,找块青青的软软的草地躺下,一
期刊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伴随着新年的钟声,广大师生们自己的读书园地——《书香校园》创刊了。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载体,阅读是获取文明的最好途径。读书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读书能改变人生,使我们放眼世界,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丰富知识,奋斗事业,提高能力,勇于创新,为社会做贡献。人的精神发育史,主要体现在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
期刊
在这个华丽、忙碌、喧嚣、日趋现实的时代,面对“我们真的还需要读书吗?”这样的问题时,许多人内心是迷茫的。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读书究竟有什么用。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处境有时候就像是一个迷宫,充满了迷惘和彷徨,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出路在何处。我们所处的社会,光怪陆离,又何尝不是一个历史的迷宫,每一条路都不知最后通向哪里。  书籍正是这个时候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在现世的迷宫里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夜幕降临
期刊
高中语文是从接触诗歌开始的。《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四篇选文都是流传甚广的名篇。几乎所有的教学参考资料在讲到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第一单元的教学时,无一例外地告诉教师们,这一单元是一个诗歌单元,因此在教学时要抓住诗歌的意象,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意境来解读诗歌。这一说法或许在方法上并没有什么错,因为很多年来许多教师一直是这样做的。但是,这个指导意见总让我有些惶惑。我总
期刊
作者简介: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教科院学科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认识语文教学的问题应该树立这样一个原则: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集团性的问题乃至错误
期刊
中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既是实践新课标的需要,又是提升自身语文素养的需要。为了把这种阅读方法介绍得更清楚,兹将其过程分为四个层次,并以曹禺的《雷雨》为例来谈。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    这一层次的阅读常被称为阅读的准备阶段,解决“这个句子在说什么”的问题。《雷雨》是用现代白话文写作的,对高中生而言,理解句子的意思不存在任何障碍,只需对已掌握的阅读技巧进行精练即可,这实际上是对已有阅读经验的
期刊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珍宝。无论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蕴含着美。现行小学语文各册教材中都编入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语文课程标准》还列出了70首必背古诗。因此,教师应当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让学生认识并感受古诗中多姿多彩的美好意境,进而陶冶情操,涵养心性,提高语文素养。    一、感知古诗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显示出一个个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