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h504705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理论课《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电器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应适应形势的变化,对原有的教学进行必要的改进。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革新改革a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差,学生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课程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完全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导,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所以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实验演示、项目教学、直观教学等形式多样的现代教学方式和方法,由被动接受式教育向主动求知式教育转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职业技术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有的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一、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深化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既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参与实践教学,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感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较抽象,电路原理难懂。尤其是对教材中各种单元电路,在实际中有何用途,如何应用所学的电子电路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更是感到茫然,往往处于想学又怕学的矛盾心理状态。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例如在《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这一课题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放大电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对电路中各个元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很难理解,为此,我们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解决。“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从项目任务确定→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计划的实施→项目的检查评估,整个过程学生全部参与,学生在设计和连接放大电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提高学习兴趣性,而且加深了对本课题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另外,还需不断地更新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为课程教学改革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媒体,不仅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的特点,而且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接受所学的知识,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强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内容特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课件(CAI)为教学服务,让枯燥的内容变得色彩缤纷,更加赋予动感和情趣,以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作用,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将视觉、听觉等多个通道全都集中到课堂上,可以加强学生记忆,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急需一大批合格的初、中级技术人才。迫使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调整结构内容,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选取教学内容并进行有机组合,就能够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当前由集成电路组成的电路越来越多,场效应管具有功耗低、成本低、工艺简单的特点,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电子技术基础》课本中的电路基本上是以三极管为主的结构,在学习电路结构时,应适当加强由场效应管构成的电路的学习,并且从电路构成、电路分析等方面与三极管电路进行比较,做到二者并重,从而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今后集成电路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对于教材中的一些定量计算和抽象分析等内容可采取略讲或不讲的办法,加强教学内容的应用环节,适当选取一些有实际应用的例题,加强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如在讲授整流电路工作原理时,将手机、电动车等的充电器结合在一起讲解,这样能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掌握电子技术的知识,有效地引入新知识很有必要。根据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查阅资料,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电子小制作实验,经过分析、试验到调试成功。在门电路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声光控触摸开关灯、简易音乐试响器等制作。使学生的电路分析能力和动手实操能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只要我们不断坚持改革和创新,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一定能够探索出适合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张龙兴 主编《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2.周恕义 主编《多媒体CAI开发使用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出版。
  3.翟轰 主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出版。
其他文献
摘要:戚继光不仅是知名的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也是内涵丰富的军事思想家,其军事思想包括武德教育、治军方略、武器改进、战略战术思想,以及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戚继光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将,与其生活的时代和特殊环境,尤其是胶东区域文化与民族禀性的滋养与打造是分不开的。同时,戚继光的精武精神也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整体主流之中,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戚继光;精武精神;胶东文化  戚继光(152
期刊
摘要: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期,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大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意义。李白很多描写自然山水的佳句名篇,往往出于抒情、怀古、游仙、送别,乃至题画。李白山水诗生动表现了他对自然的丰富美感。李白对自然山水的审美,充满了一种人文、历史、地理的强烈的自我文化意识,使人文美与自然美相互交融
期刊
新课改在山东实施已经六年,在教学中我们存在以下几个困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  困惑之一:新课程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课本中有大量的实验,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这关系到实验的真正教学效果。同时,也是
期刊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大要素整合而成的一个生态系统,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工具和蓝本。教师教材观的转变,是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根本突破的关键。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更新观念,在用足、教好新教材的前提下,实现对语文教材的再创造,从而充分凸显自己的教学特色和创新才能呢?笔者以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立足于教材资源,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现代著名教育
期刊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一名初中政治课教师愿将自己在实践中的粗浅思考与同行们交流,从而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初中政治;改革;实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更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对传统教育中的种种弊病进行彻底的变革。我们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
期刊
摘要: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作业设计应该采取作业分层的策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树立“弹性”意识。  关键词:作业;层次;趣味;实践;自主  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
期刊
微积分的创立是数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开创了向近代数学过渡的新时期,为研究变量和函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导数概念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有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广泛的应用。导数是高中数学的传统内容之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它自然科学的基础,是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旧教材相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在这一版块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
期刊
通过一轮复习,多数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网络已基本形成,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常规的解题技巧基本掌握。但离高考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知识漏洞多,已复习过的知识遗忘得太快,读图能力,特别是区域图的读图析图能力还有待提高,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良好习惯还没有养成,答题中总是一些重要的点项,难以形成完整答案,有些同学甚至在核心知识和重要原理如太阳高度分布与变化、时间计算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疑问。
期刊
新课标要求开发课程资源,而语文教学更不能停留在课本上,同时也应深入生活中,而笔者所在学校地处秦岭西缘,这里是林区向山区的过渡区,气候潮湿,植被生长旺盛,河水激石,两岸连山,景色优美,尤其是古老天水的秦州八景:麦积烟雨,仙人送灯,石门夜月,净土松涛四景全在周围,又留有诗圣杜甫的足迹,可以说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为开发这些文化资源。本人在教学中特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暮雨长天吟老杜。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
期刊
摘要:历史学的学科特征及教育功能决定着中学历史教育必须走一条“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以培养懂得爱、会尊重、能够关注社会现实、可以体察民生、民情的建设者。而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课堂则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核心。“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必须从学生的角色及需求为出发点,建立相互平等、尊重、和谐的课堂教学人际关系,更加积极地促进学生的整体、统一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