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只有存在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建立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上的。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重视学生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构建性学习,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进行有效转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主要从建立正确的课堂主客体关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教学中非形式化教学的运用三方面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基础;数学课堂;问题意识;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82-01
一、建立正确的课堂主客体关系
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知识的搬运过程,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让学生在感性世界和理性直接之间搭建起桥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一个共同体,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引导”上,而学生的主体则体现在“构建”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引导,就需以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形成问题意识,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和学生建立正确的课堂主客体关系,在数学课堂上体现自己的引导作用,将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大胆提问,大胆假设,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经常开展趣味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知识兴趣浓厚,才能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例如:教师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幻灯片展示日食的过程,让学生在观看幻灯片时,讨论圆的交点、位置和两圆半径与圆心距之间的关系,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能使数学课堂氛围更轻松。
二、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问题和思维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上的,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格外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问题意识的发展。教师在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让学生对个别事物和特殊事物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并归纳出事物具有的共性。例如,在“三角形的特点”教学中,学生在刚接触这一知识点时,都是从个别现象出发的,没有找到其共性,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多个事物中对其进行探讨,寻找其共性。教师再要重视对学生数形结合思维、方程思维和化归思维的培养,将数和形有效的联系在一起,能使数学问题更直观、更简便,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理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不等式和方程式”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图像来学习不等式和方程式,让学生充分掌握不等式和方程式的内涵,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学生在化归思想的影响下利用数学语言进行学习,有效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目标,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
三、将非形式化教学运用到数学教学中
数学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数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采用生活化策略进行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向抽象过渡的过程中,还要将非形式化教学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起抽象思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再加上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只有将非形式化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对学生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是极为有利的,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不变”这一定理,知道三角形中两个角的角度,就可以知道第三个角的角度,教师可以选择多个不同三角形模板,让学生探究其中的变化,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更好的理解三角形定理,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还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无论学生体术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要微笑着和学生进行探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除了课堂上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提问以外,也要培养他们在课外自习、思考中质疑的良好习惯。比如让学生准备专门的问题记录本。无论在作业练习或课外学习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都记下来,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也可以求助同学或老师。这样就能在学习、生活中既增长了知识,又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质疑习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问题是思维的基础,只有有问题,才能进行创新和求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严育洪.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教学数学[J].江苏教育,2002:25~26.
[2]孙明金.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J].福建教育,2003:47.
[3]余红.浅谈质疑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学研究,2004(6):40.
[4]方凤.浅谈问题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J].福建教学研究,2004(12):11.
关键词:基础;数学课堂;问题意识;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82-01
一、建立正确的课堂主客体关系
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知识的搬运过程,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让学生在感性世界和理性直接之间搭建起桥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一个共同体,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引导”上,而学生的主体则体现在“构建”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引导,就需以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形成问题意识,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和学生建立正确的课堂主客体关系,在数学课堂上体现自己的引导作用,将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大胆提问,大胆假设,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经常开展趣味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知识兴趣浓厚,才能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例如:教师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幻灯片展示日食的过程,让学生在观看幻灯片时,讨论圆的交点、位置和两圆半径与圆心距之间的关系,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模式能使数学课堂氛围更轻松。
二、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问题和思维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问题意识培养的基础上的,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现代数学课堂教学中格外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问题意识的发展。教师在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让学生对个别事物和特殊事物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究,并归纳出事物具有的共性。例如,在“三角形的特点”教学中,学生在刚接触这一知识点时,都是从个别现象出发的,没有找到其共性,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多个事物中对其进行探讨,寻找其共性。教师再要重视对学生数形结合思维、方程思维和化归思维的培养,将数和形有效的联系在一起,能使数学问题更直观、更简便,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理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不等式和方程式”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图像来学习不等式和方程式,让学生充分掌握不等式和方程式的内涵,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学生在化归思想的影响下利用数学语言进行学习,有效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目标,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
三、将非形式化教学运用到数学教学中
数学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数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采用生活化策略进行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向抽象过渡的过程中,还要将非形式化教学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起抽象思维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再加上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只有将非形式化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对学生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是极为有利的,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不变”这一定理,知道三角形中两个角的角度,就可以知道第三个角的角度,教师可以选择多个不同三角形模板,让学生探究其中的变化,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更好的理解三角形定理,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还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无论学生体术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要微笑着和学生进行探讨,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除了课堂上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提问以外,也要培养他们在课外自习、思考中质疑的良好习惯。比如让学生准备专门的问题记录本。无论在作业练习或课外学习时,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都记下来,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也可以求助同学或老师。这样就能在学习、生活中既增长了知识,又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质疑习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问题是思维的基础,只有有问题,才能进行创新和求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只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在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严育洪.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教学数学[J].江苏教育,2002:25~26.
[2]孙明金.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J].福建教育,2003:47.
[3]余红.浅谈质疑能力的培养[J].福建教学研究,2004(6):40.
[4]方凤.浅谈问题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J].福建教学研究,200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