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知识 优化教学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bill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习是以文字符号和学科体系存在的、经过加工和选择的、简化和典型化的人类文明成果,但学生自身又是不成熟的、是有待发展的认识主体,为了减少学生盲目摸索、避免学生绕弯路,帮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以掌握知识和发展自身,教师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促进学生汲取书本知识。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需要将教材中书面文字形态呈现的理论知识、间接知识进行内化,并辅以与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学习过程特点相符合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对教材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实现教材知识向学生的有效“流通”,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
  从古到今,在知识的掌握上,形成了两种基本形式,一是通过言语传授获得知识的接受学习,一是借助于观察、实验、实践对具体经验的归纳进行发现学习、活动学习。大量的知识正是通过“传授—接受”学习获得的,“传授—接受”学习方式是教学认识中掌握方式的最基本体现形式之一。教师是教学过程的领导者,必须直接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连贯的知识,让学生通过接受教师的教法并自觉系统地内化,达到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自身的进步和发展的目的。为了保障教学有效、有序地开展,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之前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科书和相关的参考书等,在明确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熟练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掌握,清晰、明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组织结构、教材的重点难点,并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使书本中较难的内容便于学生接受。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内容,教师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抽象、深奥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内容,并采取学生所能接受的方式,使得他们易于接受;针对书本中较为复杂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加工、重组等提炼,使其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学习。教师采取直接、简捷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能保证绝大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教材内容,避免学生自己去摸索学习所走的弯路,减少学生在自己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减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对掌握知识、发展自我的信心。课堂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对授课内容要讲得既清楚又好懂,帮助学生顺利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毫无疑问,直接和接受的方式是教学的最基本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有效的方式。
  二、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
  1.化抽象为形象
  供学生学习的教材知识,是以人类社会历史文明经验为主的、根据教育规律和教育需要精心选择加工的,以概念、原理、定律等所组成的抽象、系统理论知识为主要对象的。也就是说供学生学习的简约、概括的教材知识是经过理性逻辑过滤的、特殊理性视域的理性知识,是在抽象层面上描述的知识结构,它的学习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它的严密的逻辑结构和概念体系也能有助于个体认知结构的优化,提升个体认识的水平,它的优越性不可否认,但其局限性也不容置疑。教材知识能较多地反映了事物的共性,但不易凸现事物丰富的个性和特殊性,概括了认识的成果,却简化了生动鲜活的认识过程。对学生来说,直接理解经理性逻辑过滤、抽象描述的知识肯定有难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大量感性材料的支持,贫乏的感性认识会导致难以掌握事物的因果关系。如何对理性逻辑过滤的教材知识进行有效加工和转化、如何将抽象的教材知识形象导出并呈现给学生,成为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帮助学生内化抽象知识,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注重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认识。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通俗是教师解决抽象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2.化复杂为简单
  学科知识系统是一个网络状的立体结构。教学的核心内容则是处在学科知识系统各个有机部分的结合点上,往往承上启下、沟通左右、容量大。虽然学科知识本身未必很难,但其庞杂、繁多。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理解和思维能力也都有限,面对错综复杂的知识,就不易弄懂、不易理解。学生单靠自身的力量去理解和掌握复杂的知识点会比较困难,容易出现“卡壳”“短路”,进一步深入学习出现障碍。不解决好这些复杂的“疙瘩”和繁难的“门槛”,不但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听不懂、学不会,致使学生花费大量的学习时间去做无效的、低效的探索,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还可能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在复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宽松学习时空、增强学习信心,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善于寻找切入点对复杂教材内容灵活处理、融会贯通、统筹安排,使复杂知识点融合为和谐统一的有机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自然流畅。
  3.化未知为已知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个严密的知识系统,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之间有内在联系、构成有机的整体。学科具有系统性、连贯性、逻辑性。教材内容的编排也遵循一定的学科逻辑思路,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相互蕴含、逻辑清晰、自然推演。以学生已知内容和未知内容为切入点,分析教材体系,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新知识是在已知的基礎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教材中学生未知部分内容占大多数,已知内容较少;第二种情况是在已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教材中部分内容是学生未知的,剩余部分是学生已知内容的重现;第三种情况是已知重新组织或转化为新知,新课中的未知基本上都是学生已知的东西,只是又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加以阐述,或加以重新组合构成新知。教学要依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展开新知识的教学,而不能照本宣科授受学生散乱、堆积的结论。教学要使合理的教材知识结构有序地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的组成部分,就要遵循认知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未知部分的信息、观点和概念与已有的知识体系顺利联系起来,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合理的知识结构。
  4.化理论为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由概念、原理、定律和公式所组成的严谨、抽象、系统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内容,使学生可以站在人类和巨人的肩膀上获得较高的认识起点和更为广阔的视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动力和支持。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理论知识使学生可获得较高的认识起点和更为广阔的视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动力和支持。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变化发展规律的反应,然而表征理论知识的是抽象、简约、深刻的语言文字,这就使得理论知识不易被人们理解和把握,使得人们常常感觉到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跟实践是缺乏联系的。学生学习的教材知识是以经过理性逻辑过滤的、在抽象层面上描述的、由语言文字汇集而成的理论知识为主。单独从教材理论知识本身看,它似乎是“灰色的”,只是一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枯燥、乏味、缺少鲜活意义,与学生个体没有内在联系。学生的学习容易陷入符号化、抽象化的境地。“我们自以为将地球教给儿童,在他不过知道这张地图罢了;我们把城市、国家、河流等名词教给儿童,在他看来不过是写在纸上的东西罢了。”一堂有效的课,它必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绝不是只有理论而无实际或是只有实际而无理论。教师必须积极寻求对策、深思如何帮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等把静态的理论知识与所代表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让理论知识常青,积极发挥理论知识的优势,把理论知识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避免理论学习游离于学生个体经验以外。
  5.化思想为方法
  思想是思维的“软件”。每门学科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都蕴含着人们通过学科活动形成的对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问题的一种根本性看法,即学科的思想。“学科思想具有本质性、概括性和指示性的意义,是人们分析和解决学科问题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导航器,是基于学科知识、又高于学科知识、与学科知识不可分割的。”学生的学习,不仅应包含着显性的、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蕴含着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等其他隐性的、有价值的内容。这也就要求教师在钻研和处理教材时,不能只停留在学科知识本身,要能全面地、准确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要能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深邃内涵,要能把握教材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教学不仅要保证学生学习和接受学科的系统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和掌握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等。没有不包含思想的教材知识, 也没有游离于教材知识之外的思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思考将学科的思想转化为切实的方法,让学科思想的光芒由具体的教学步骤来折射。
  (作者单位:黄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 黄石,435000)
其他文献
一次随堂听课,听到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 数学 》一年级上册第57页第3题(图1)。  这位教师在执教的时候,逐题让学生说一说拉出了什么卡片,并在黑板上有序地整理出算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据笔者观察,当交流得数是2和3的算式时,班上学生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个个争着举手发言,观察黑板上整理的算式,大部分学生也能够说出其中的规律。当研究得数是4和5的算式时,班级里参与的人数明显减少了,当研究得数是6
期刊
通过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教学,我们深刻认识到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有许多亮点。现根据自己的体会简单说明如下。  1.知识点螺旋上升  实现模块化后,真正把物理学习的难度分散了,实行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一个知识点第一次学到了,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第二次还要学习,但是越来越深入。这样学生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再分析处理问题就比较顺利。不仅容易掌握,还可以进行知识迁移加深拓展,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突破
期刊
教学反思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强调“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教学生涯中体会到,反思是点亮智慧教学的阿拉丁神灯,它使我们原有的经验不断被强化、修正、提炼,有助于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现就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思路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完善、
期刊
【摘 要】德育个性课程作为在校本课程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的德育课程模式,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从协同学的视角,杭州市天长小学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网络学习三个方面实现了个性课程的模块建构。  【关键词】协同学 德育个性课程 建构 实践  一、德育个性课程建构的必要性  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这赋予了学校较大的课程管理权。建立学校课程管理的新体制,是实现学校积极
期刊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认同教材内容新颖和活动情境真实等优点的同时,许多教师常常觉得有以下缺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完不成教学任务;有些内容和活动设计不太适合自己的课堂和学生;语法偏零散,提供的语法规则过于简单;词汇量大,复现率低;有些练习偏难等。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调整教材,以适应特定的学习群体和教学环境。实际上
期刊
所谓“区域特色文化”是指某一区域特有的,已经形成系统的文化内容。在重庆市丰都县,鬼城文化是当地的区域特色文化。本文将以重庆丰都县为例讨论一下区域特色文化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倾向的影响。  一、小学生在阅读选择研究中的特殊性  选取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小学生在学生群体中有其特殊性:{1} 小学生识字有限,书面阅读的活动属于起始阶段;{2} 由于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学生阅读的选择余地不大,
期刊
教育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发生而产生的,原始社会时完全融于人类生活之中,是人类传递生活经验的本能行为。从正式教育机构——学校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学校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等进行着不懈的思考和选择。本文拟在梳理20世纪三次生活教育思潮消长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如何联系学生生活做一简单的论述,以期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和学校教育如何联系学生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一、20世纪三次生活
期刊
最近笔者参加了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课题研究实验基地学校的展示汇报研讨活动。期间听了一位教师上的《 梯形的面积计算 》一课(人教版教材五上)。本应在这一课题理念的引领下,该课堂教学将会充盈着智慧、灵性并由此而萌发出的勃勃生机。但由于教师主体地位的缺失,或没有从根本上给学生“让位还权”,最终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现撷取几个片段,与大家一同探讨。  课堂写真  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过哪
期刊
【摘 要】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变化,带来了人类知识观的变化,从客观、公众的知识观到个体性的知识观,知识的个人化成为发展的趋势。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教师和学生的“个体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两者的良性互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客观知识; 缄默知识; 个体知识;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经常
期刊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以说,好的课堂导入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历史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这里给大家介绍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的一种方法:古文字导入法。所谓“古文字导入法”,就是上课时教师选用一个古文字让学生猜它的含义。它利用古今文字造型之间的巨大差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尽快地进入教学情境,并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下面我就以几个字为例,介绍运用这个方法的要点。  1.所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