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好多初级中学都使用了苏科版物理教材,但由于苏科版物理和人教版教材出发点的不同,导致了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和一些不发达地区的中学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物理活动、实验并没有大量的开展起来。因此,如何就地取材,开发物理实验器材,就成了许多学校迫在眉睫的问题。
1 人教版和苏科版的区别
人教版注重的是形成知识体系,注重理论知识,实验较少。而苏科版取消了实验这一说法,而改为学生活动,而且节节课都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知识。这实际上是节节课都要学生做实验,这样我们好多学校的实验室就不能满足要求,实验器材也远远不够学生使用,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开发一些价廉物美的实验器材。
2 物理活动器材的开发途径
2.1 利用生活日用品开展活动。
我们身边可以做物理活动的物品比比皆是,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用筷子做成秤演示杠杆的平衡;铅笔可以做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的实验,粉笔抛出去还可以演示惯性和受重力作用改变运动状态等活动;用铅笔、土豆、图钉研究固体压强;通过杯子、水、筷子、纸板观察分子运动、光的折射、大气压和惯性;用蜡烛观察熔化;用牙膏皮、易拉罐研究浮力;利用暖水瓶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等。
也可以利用生活中常用食品,如利用鸡蛋和盐做浮力实验,还可以利用鸡蛋做压强实验,验证大气压存在实验,演示浮沉现象、液体蒸发吸热,观察热胀冷缩的性质,演示惯性、摩擦阻力现象,观察分子运动现象,演示惯性现象,演示鸡蛋不怕压力的趣味实验。
2.2 利用大自然常见的材料制作活动器材。
大自然中的木材、竹子、秸杆、树叶、菜叶、羽毛、泥土等很多都可以用来做物理活动达到特殊的效果。比如,用竹子做小孔成像、潜望镜、太阳测高仪、弹簧秤等实验,还可做竹蜻蜓、风向计、水力、风力等许多物理小实验;用黏土制成课堂教学所需的教具和学具等。
2.3 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活动器材。
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活动器材,既能化废为宝,体现环保,还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例如,利用报废的灯泡做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发生转换的实验,这种作法效果非常好,而且比较安全。
再如,利用加热空易拉罐中的水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利用空的易拉罐还可制作“反冲运动演示器”;利用废弃的饮料瓶也可以做很多实验,如探究液体压强、物体的沉浮,模拟帕斯卡“裂桶”、失重现象,制作滑轮等实验;利用废旧自行车上的零件可做摩擦、杠杆、运动和力的作用等实验;利用酒瓶底可作凸透镜等等。
2.4 选用外形相似物品替换课本上的活动器材。
演示实验的可见度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效果。如果选用体积较大常见仪器,就能增加实验仪器的可视度。例如:在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不同的小球可用铅球和小排球来代替,被推物体可用大的空纸盒来代替;用乒乓球演示微小形变、浮力产生原因、显示发声体振动、潜水艇模型、浮沉条件、气体动力——“吹不掉”等。
2.5 以贴近生活的实验代替课本上的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可用医用针筒来代替,“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将两手掌交叉合拢,排空掌心空气来做,也可换用两片玻璃,用水把玻璃间的空气排除后,两手不易掰开。通过对玻璃受力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对大气压强就不难理解了,这个实验既简单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发动学生搜集、制作活动器材
教师的精力、时间再充沛,也无法满足苏科版学生的所有活动器材要求,因此,发动学生自己搜集、制作活动器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巩固了知识,还能激發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才能。
4 妥善保管自制器材,完善保管制度
由于学生活动器材数量庞大,妥善保管自制器材,建立健全自制器材的搜集与奖励制度,完善保管制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开发与利用物理低成本实验资源,是农村中学和不发达地区改变物理活动教学薄弱状况的有效途径,它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物理新课程的实施落到实处。
1 人教版和苏科版的区别
人教版注重的是形成知识体系,注重理论知识,实验较少。而苏科版取消了实验这一说法,而改为学生活动,而且节节课都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知识。这实际上是节节课都要学生做实验,这样我们好多学校的实验室就不能满足要求,实验器材也远远不够学生使用,这就要求我们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开发一些价廉物美的实验器材。
2 物理活动器材的开发途径
2.1 利用生活日用品开展活动。
我们身边可以做物理活动的物品比比皆是,这些活动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用筷子做成秤演示杠杆的平衡;铅笔可以做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的实验,粉笔抛出去还可以演示惯性和受重力作用改变运动状态等活动;用铅笔、土豆、图钉研究固体压强;通过杯子、水、筷子、纸板观察分子运动、光的折射、大气压和惯性;用蜡烛观察熔化;用牙膏皮、易拉罐研究浮力;利用暖水瓶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等。
也可以利用生活中常用食品,如利用鸡蛋和盐做浮力实验,还可以利用鸡蛋做压强实验,验证大气压存在实验,演示浮沉现象、液体蒸发吸热,观察热胀冷缩的性质,演示惯性、摩擦阻力现象,观察分子运动现象,演示惯性现象,演示鸡蛋不怕压力的趣味实验。
2.2 利用大自然常见的材料制作活动器材。
大自然中的木材、竹子、秸杆、树叶、菜叶、羽毛、泥土等很多都可以用来做物理活动达到特殊的效果。比如,用竹子做小孔成像、潜望镜、太阳测高仪、弹簧秤等实验,还可做竹蜻蜓、风向计、水力、风力等许多物理小实验;用黏土制成课堂教学所需的教具和学具等。
2.3 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活动器材。
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活动器材,既能化废为宝,体现环保,还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例如,利用报废的灯泡做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发生转换的实验,这种作法效果非常好,而且比较安全。
再如,利用加热空易拉罐中的水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利用空的易拉罐还可制作“反冲运动演示器”;利用废弃的饮料瓶也可以做很多实验,如探究液体压强、物体的沉浮,模拟帕斯卡“裂桶”、失重现象,制作滑轮等实验;利用废旧自行车上的零件可做摩擦、杠杆、运动和力的作用等实验;利用酒瓶底可作凸透镜等等。
2.4 选用外形相似物品替换课本上的活动器材。
演示实验的可见度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效果。如果选用体积较大常见仪器,就能增加实验仪器的可视度。例如:在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不同的小球可用铅球和小排球来代替,被推物体可用大的空纸盒来代替;用乒乓球演示微小形变、浮力产生原因、显示发声体振动、潜水艇模型、浮沉条件、气体动力——“吹不掉”等。
2.5 以贴近生活的实验代替课本上的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可用医用针筒来代替,“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将两手掌交叉合拢,排空掌心空气来做,也可换用两片玻璃,用水把玻璃间的空气排除后,两手不易掰开。通过对玻璃受力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对大气压强就不难理解了,这个实验既简单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发动学生搜集、制作活动器材
教师的精力、时间再充沛,也无法满足苏科版学生的所有活动器材要求,因此,发动学生自己搜集、制作活动器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巩固了知识,还能激發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才能。
4 妥善保管自制器材,完善保管制度
由于学生活动器材数量庞大,妥善保管自制器材,建立健全自制器材的搜集与奖励制度,完善保管制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开发与利用物理低成本实验资源,是农村中学和不发达地区改变物理活动教学薄弱状况的有效途径,它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物理新课程的实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