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有建构意义的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1.把书本上的死内容变成学生的实际需要
《环境监测》中有关水的监测内容多、方法繁。我上课时先由同学讨论富春江的水质情况,趁机反问:“如何来判断水质的好坏?”接着引出了“监测富阳母亲河——富春江的水质”,向同学们说明了水质监测的步骤、内容、方法等。由于关系到身边的环境,学生学得格外有兴趣。
2.挖掘和充实有潜在意义的材料
在学习浓硫酸性质时,我先创设了铁与稀硫酸能反应放出H2,但铜与稀硫酸不会反应的情境。接着做了一个Cu+H2SO4(浓)的演示实验,当学生看到有气泡生成,并且生成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都非常惊讶。他们发现浓H2SO4的性质与以往的经验不符,所以有了迫切了解的需要。由此引导学生如剥笋般从表面现象步步深入到内部本质,得出了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的特性。
二、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最优化
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联系不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设计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来促进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能顺利的建构知识。
1.基于问题式的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由于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称为“基于问题的学习”。
学习《氯气》性质时,我创设了社会上氯气泄漏的情境,接着提出如下问题:
1) 氯气泄漏后,会给人们和动植物带来怎样的后果?
2) 消防员用喷雾枪稀释氯气是否正确?怎样处理是科学和合理的?
3) 要是我们处于氯气的泄漏现场,如何救生呢?
4) 氯气是剧毒物质,为什么经常要用它?
5) 如果你是一个工程师,开办氯气厂要考虑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对氯气的性质也一清二楚了。
2.强化实践性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学习硝酸性质时,学生通常会有这样一个错觉,认为稀HNO3氧化性>浓HNO3,但是当学生做了Cu+HNO3(浓)、Cu+HNO3(稀)的反应后,根据反应时的不同情景,很快就理解了浓HNO3氧化性>稀HNO3,Cu+HNO3(浓)、Cu+HNO3(稀)的反应方程式根据实验现象也很快写出来了。
3.建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一生所用到的知识不可能全部从学校获得,所以学习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的能力就远比获得经过分类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法的探索与指导,建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学习:1) 全面描述:从物质的色、态、味、熔点、沸点、溶解性、密度、硬度等逐项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2) 个性概括:引导学生抓个性、抓特点,并进行高度的概括。如学习碘的性质时,要求同学们记住碘单质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特性,以及碘易升华的特性。3) 作用、意义:物质有哪些应用?如何收集、鉴别、保存?4) 联想:对物质的每个物理性质展开联想。
三、结果分析
由于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地位,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也由知识的拥有者向知识的点拔者、学习的组织者转变。由于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实现了教学民主化,实现了师生间的和谐教学。
参考文献:
[1]于淑儿等.自主建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化学教学,2005.10.
[2]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3]刘金虎等.问题引导与合作探究.
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1.把书本上的死内容变成学生的实际需要
《环境监测》中有关水的监测内容多、方法繁。我上课时先由同学讨论富春江的水质情况,趁机反问:“如何来判断水质的好坏?”接着引出了“监测富阳母亲河——富春江的水质”,向同学们说明了水质监测的步骤、内容、方法等。由于关系到身边的环境,学生学得格外有兴趣。
2.挖掘和充实有潜在意义的材料
在学习浓硫酸性质时,我先创设了铁与稀硫酸能反应放出H2,但铜与稀硫酸不会反应的情境。接着做了一个Cu+H2SO4(浓)的演示实验,当学生看到有气泡生成,并且生成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都非常惊讶。他们发现浓H2SO4的性质与以往的经验不符,所以有了迫切了解的需要。由此引导学生如剥笋般从表面现象步步深入到内部本质,得出了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的特性。
二、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最优化
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联系不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设计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来促进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能顺利的建构知识。
1.基于问题式的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由于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称为“基于问题的学习”。
学习《氯气》性质时,我创设了社会上氯气泄漏的情境,接着提出如下问题:
1) 氯气泄漏后,会给人们和动植物带来怎样的后果?
2) 消防员用喷雾枪稀释氯气是否正确?怎样处理是科学和合理的?
3) 要是我们处于氯气的泄漏现场,如何救生呢?
4) 氯气是剧毒物质,为什么经常要用它?
5) 如果你是一个工程师,开办氯气厂要考虑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对氯气的性质也一清二楚了。
2.强化实践性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学习硝酸性质时,学生通常会有这样一个错觉,认为稀HNO3氧化性>浓HNO3,但是当学生做了Cu+HNO3(浓)、Cu+HNO3(稀)的反应后,根据反应时的不同情景,很快就理解了浓HNO3氧化性>稀HNO3,Cu+HNO3(浓)、Cu+HNO3(稀)的反应方程式根据实验现象也很快写出来了。
3.建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一生所用到的知识不可能全部从学校获得,所以学习学习的方法、获得学习的能力就远比获得经过分类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法的探索与指导,建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学习:1) 全面描述:从物质的色、态、味、熔点、沸点、溶解性、密度、硬度等逐项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2) 个性概括:引导学生抓个性、抓特点,并进行高度的概括。如学习碘的性质时,要求同学们记住碘单质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特性,以及碘易升华的特性。3) 作用、意义:物质有哪些应用?如何收集、鉴别、保存?4) 联想:对物质的每个物理性质展开联想。
三、结果分析
由于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地位,通过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也由知识的拥有者向知识的点拔者、学习的组织者转变。由于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实现了教学民主化,实现了师生间的和谐教学。
参考文献:
[1]于淑儿等.自主建构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化学教学,2005.10.
[2]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3]刘金虎等.问题引导与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