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学问重视实践,而不着重于知识理论的论证和概念的思辩。因为它的重点并不落在“知识”上,而是落在“行为”上。它不太着重于满足理论的要求,而是着重于满足实践的要求。所以儒家之学可以说是行为系统的学问,而不是知识系统的学问。它很重视所学的和所做的通而为一,所知的和所行的打成一片。因此,主张学行合一、知行合一。这都是重实践的表示。因为重实践,所以就特别正视这个实践的主体——生命,它以自己的生命作为学问的对象,因而形成了以生命为中心的所谓“生命的学问”。
人的生命,有正负两面。正面的是德性生命,负面的是气质生命或者说情欲生命。对于正面的德性生命,要求涵养、充实、发扬、上升,以求得最后的圆满的完成。对于负面的气质生命或情欲生命,则需予以变化和节制。变化,是对气质而言,化掉气质中的偏与杂,使生命变得中正合理而无所偏,变得清澈纯一而无所杂;节制,是对情欲而言,要使情欲纳入轨道的限制中而不放纵、不泛滥。这负面的变化气质、节制情欲,固然为儒家所重视,但他们用心用力的重点,则集中在正面的积极的德性实践方面。
道德实践又可分为主观面的实践和客观面的实践。主观面的道德实践,以完成德性人格为目标,这就是所谓“内圣”之学。客观面的道德实践,以淑世济民、成就天下事物为目标,这就是所谓“外王”之学。内圣一面,是各归自己,以要求生命内部的合理与调和。外王一面,是由自己出发,而关联着社会人群与天下事物,以需求自己与他人、自己与事物之间的合理与调和,也就是说,要求群己关系、物我关系的合理与调和。无论主观面或客观面的实践,要想得到合理与调和,都必须从内省修德做起,以培养“德性的主体”。
所谓德性的主体,就是内在的道德心、内在的道德性,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和孟子所说的本心、善性。而仁心善性这个道德的心性,又不只是内在的,它同时也是超越的。中庸说:“天命之谓性”。天道天命贯注到我们生命之中而成为我们的性,这是由上而下,由超越而内在。人有了这天所赋予的仁心善性,再通过尽心尽性的工夫,上达天德,以与天道天德相合,这是由下而上,由内在而超越。由上而下是来,由下而上是往。这一来一往,于是乎,主观内在面的心性与客观超越面的天道天德,便通而为一,这就是所谓“天道性命相贯通”。儒家就是根据这个既内在而又超越,既主观而又客观的心性本体,来进行他们学问的讲论,來展开他们人生的实践,来完成他们价值的实现和创造。
总括地讲,儒家这“生命的学问”,(1)由主观面的纵的实践,要求与天道天德合而为一,这是成就生命之“质”的纯一高明;(2)由客观面的横的实践,要求与天下民物通而为一(连属家国天下而为一体,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这是成就生命之“量”的广大博厚。高明以配天,博厚以配地,这两面合起来,人的庄严高贵充实饱满的生命便可以得到真实的完成。
编辑/独渚
人的生命,有正负两面。正面的是德性生命,负面的是气质生命或者说情欲生命。对于正面的德性生命,要求涵养、充实、发扬、上升,以求得最后的圆满的完成。对于负面的气质生命或情欲生命,则需予以变化和节制。变化,是对气质而言,化掉气质中的偏与杂,使生命变得中正合理而无所偏,变得清澈纯一而无所杂;节制,是对情欲而言,要使情欲纳入轨道的限制中而不放纵、不泛滥。这负面的变化气质、节制情欲,固然为儒家所重视,但他们用心用力的重点,则集中在正面的积极的德性实践方面。
道德实践又可分为主观面的实践和客观面的实践。主观面的道德实践,以完成德性人格为目标,这就是所谓“内圣”之学。客观面的道德实践,以淑世济民、成就天下事物为目标,这就是所谓“外王”之学。内圣一面,是各归自己,以要求生命内部的合理与调和。外王一面,是由自己出发,而关联着社会人群与天下事物,以需求自己与他人、自己与事物之间的合理与调和,也就是说,要求群己关系、物我关系的合理与调和。无论主观面或客观面的实践,要想得到合理与调和,都必须从内省修德做起,以培养“德性的主体”。
所谓德性的主体,就是内在的道德心、内在的道德性,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和孟子所说的本心、善性。而仁心善性这个道德的心性,又不只是内在的,它同时也是超越的。中庸说:“天命之谓性”。天道天命贯注到我们生命之中而成为我们的性,这是由上而下,由超越而内在。人有了这天所赋予的仁心善性,再通过尽心尽性的工夫,上达天德,以与天道天德相合,这是由下而上,由内在而超越。由上而下是来,由下而上是往。这一来一往,于是乎,主观内在面的心性与客观超越面的天道天德,便通而为一,这就是所谓“天道性命相贯通”。儒家就是根据这个既内在而又超越,既主观而又客观的心性本体,来进行他们学问的讲论,來展开他们人生的实践,来完成他们价值的实现和创造。
总括地讲,儒家这“生命的学问”,(1)由主观面的纵的实践,要求与天道天德合而为一,这是成就生命之“质”的纯一高明;(2)由客观面的横的实践,要求与天下民物通而为一(连属家国天下而为一体,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这是成就生命之“量”的广大博厚。高明以配天,博厚以配地,这两面合起来,人的庄严高贵充实饱满的生命便可以得到真实的完成。
编辑/独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