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一杯魏晋的酒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b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魏晋之时,有许多文人雅士冷眼于仕宦之道,他们放浪形骸,或饮酒,或清谈,或服药,或纵情山水,这种率直豪放、清俊通脱的行为方式,形成了所谓的“魏晋风度”。之所以能够出现魏晋风度,是因为魏晋时期政治动乱,权力倾轧的现象非常严重,再加上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于是,当时的文人群体对于生命的意义与个人的人生归宿有了新的理解与诠释。其实,魏晋风度的核心内容就是崇尚自然、积极追求个人的性情与灵魂的自由,这也是一种消极的避世心态。报国无路,政治黑暗,于是,许多文人便狂饮痛歌,远离尘世纷杂,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痛快一醉。在这些人中,最为知名的便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个人,并称为“竹林七贤”。这七位名士常常在当时山阳之地的竹林之下,饮酒、放歌,肆意酣畅,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洒脱倜傥,成为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
  “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字伯伦,身材不高,大概只有一米五,貌不出众,从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却放达任情,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刘伶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他只与阮籍、嵇康相交甚厚,相遇时便有说有笑,非常投机,彼此携手共游山水,对于对方的贫富毫不介意。刘伶酷爱饮酒,他常常坐着鹿车,带着酒,让人扛着锹跟在后面,刘伶对跟着他的人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刘伶还在酒后说出了“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的直率之言,听听,刘伶竟然有如此的口气,他把自己比作天地般广大,把房子当成裤档,如此洒脱不羁,果然令人激赏。后来朝廷请刘伶出来做官,刘伶不愿意,于是,听说朝廷的特使已经赶来,刘伶忙把自己灌得大醉,然后脱光了衣衫,裸奔于众人面前,朝廷特使看到刘伶的形象后,觉得刘伶是一个酒疯子,只得作罢。
  刘伶流传下的作品《酒德颂》,抒发的就是刘伶自己对性情自由的追求,对虚伪的道德礼教的鄙视:“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扁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危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电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攘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待侧焉,如踝赢之与螟蛉。”刘伶在((酒德颂》中虚构了两组对立的人物形象,一是“唯酒是务”的大人形象,一是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他们代表的是两种处世态度。大人先生纵情任性,沉醉于酒中,睥睨万物,不受羁绊;而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则拘泥礼教,死守礼法,不敢越雷池半步。《酒德颂》以颂酒为名,表达了刘伶超脱世俗、蔑视礼法的鲜明态度,文字轻灵,笔意纵横,生动幽默。清朝的时候,《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因为善饮而豪放,因此,曹雪芹的朋友敦诚用刘伶来作比,在为曹雪芹写的挽诗中写下了“牛鬼遗文悲李贺,鹿车荷锸葬刘伶”的诗句,称赞曹雪芹的清高傲世如刘伶一样。
  明朝大才子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中评价刘伶的《酒德颂》说:“从来只说伯伦(刘伶)沉醉,又岂知其得意在醒时耶?看其‘天地一朝’等,乃是未饮以前,‘静听不闻’,乃是既醒以后,则信乎众人皆醉,伯伦(刘伶)独醒耳。”清朝的何悼在《义门读书记》中评价刘伶的《酒德颂》中:“(《酒德颂》)撮庄生之旨,为有韵之文,仍不失潇洒自得之趣,真逸才也。”清朝的李扶九在《古文笔法百篇》中评价刘伶的《酒德颂》说:“是颂(《酒德颂》)绝不假饰一字,虽不可训,然七贤中较之钱癖则远过之矣。本是解嘲文,乃大其题目日‘颂’。颂中议论大方,词气雄豪,亦与题称,仍有波折章法,晋文中之杰也。”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十大古琴曲之一。嵇康也喜欢饮酒,他写有《酒会诗》:“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跱。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鳣鲔。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这首《酒会诗》反映了嵇康和竹林诸贤纵情而隐逸的生活状态。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纵情山水的乐趣,置身于大自然中,远离了世俗的喧嚣,面对美妙的自然景色,目移神驰,无比陶醉,放眼望去,各种花卉芳香馥郁,远方高台峙立,林木枝叶交横,深池中鲂鲤嬉戏,此情此景,有游览之乐,也有弋钓之趣,更有琴酒之乐。在清流绿水中,饮酒歌唱,弹琴作乐,清雅的琴声随风荡漾。然而,当此游览、酣饮之际,东野子却无法预此欢会,这足以令人憾恨。“东野子”指阮侃。阮侃,字德如,仕至河内太守,乃是嵇康的好友。
  “竹林七賢”中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父亲阮璃,魏国的丞相掾,在当世知名。阮籍容貌俊伟,气质开阔奔放,傲然独立,任性不受羁绊、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阮籍博览群书,喜欢饮酒,并且能够长啸,又很会弹琴。当阮籍得意时,便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的人多说他很痴,只有他的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并佩服他,认为他超过自己,因此,大家都一齐称赞阮籍奇异的才能。
  阮籍本来怀抱着济世之志,然而,在魏晋之际,天下变故频繁,名士很少有能保全自己的,阮籍为此便不参与世事,经常饮酒至醉。魏国权臣司马昭一直想笼络阮籍,有一次,司马昭替儿子司马炎(后来晋朝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向阮籍的女儿求婚。阮籍不屑于高攀司马氏,就故意痛饮美酒,结果烂醉如泥,醉了六十多天,使得受命前来求婚的人没法开口,司马昭只得作罢。钟会多次故意问阮籍一些政治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阮籍的罪,阮籍以大醉而得免。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却特别孝顺,他的母亲去世时,他正在和别人下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一定要下完这一局。事后,阮籍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母亲下葬时,阮籍吃了一只蒸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母亲的灵枢诀别,接着又一声恸哭,又吐血几升。此后,阮籍骨瘦如柴,几乎丧命。裴楷前往凭吊,阮籍披头散发,箕踞而坐,醉眼直视,裴楷吊唁完毕就离去了。阮籍会做青白眼,见到世俗之士,就用白眼相对。稽喜前来吊丧时,阮籍就用白眼看他,嵇喜很不高兴地退了出去。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后,便带着酒和琴来看阮籍,阮籍很高兴,便现出了青眼。《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好朋友敦诚曾把曹雪芹比喻为阮籍,说他“狂于阮步兵”。
  阮籍放浪形骸,寄情山水,其实是借此以避祸。阮籍慷慨激昂,有济世之志,但是,他壮志满怀,却又无处可施。当时政治斗争的黑暗卑鄙使阮籍极其鄙薄当道,司马氏对于名士的迫害又使他十分恐惧,所以,他采取了不积极合作又不坚决斗争的避就的态度。他纵酒佯狂,任性而行,在政治上又十分谨慎,不臧否人物,在思想上,他倾心玄学,崇尚老庄,追求理想的美好境界,在感情上,他痛恨虚伪的名教中人,感叹人生的悲哀和沉重。现实的无法解脱,阮籍只有在醉酒之中向往一个自由之境界,让自己的精神在醉酒中自由驰骋,摆脱世俗的束缚,拥有一片无比辽阔的天地。
  魏晋时期,天下多变,许多文人名士只能靠饮酒来远离是非。酩酊一醉,其实是“世人皆醉我独醒”,虽然沉醉着,然而其实却比世人都要清醒,纠缠于名利中的人虽然清醒着,然而其实却一直都在愚昧的沉醉中。酒在魏晋时期许多文人名士的生命有着其它东西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
  饮一杯魏晋的酒,品味到的是向往,是追求,是倾诉,也有苦涩,更有一把辛酸泪的伤心滋味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魏晋是一个战火频仍,政权更迭不断的乱世,也是一个精神自由,美学艺术打开新境界的盛世。就像狄更斯的名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魏晋就是这样一个重重矛盾的时代,有必须时刻直面的死亡,也有因生命无常而诞生出的“人”的觉醒。  因为洞悉了生命的无常,打破了礼教的束缚,魏晋的名士活成中国史上最有趣,最自由,最恣意,最洒脱的一群文人,他们追求人格之
期刊
春日杏花吹满头,谁家少年足风流。镜里春秋细细数,魏晋风骨化沉香。  ——题记  如果我有一台可以穿越时空的照相机,我一定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最爱的魏晋风骨;如果我可以用单反细数历史的刻度,我一定清清楚楚的描摹出那六朝名士的风流态度。  也许可能大概是,然而未必不见得。诸位看官,请先随我瞧瞧镜头后Ps过的春日佳景,然后咱们再一一道来景中各色标致的人物。  有词为证:  满庭芳·Ps春天  羽化微云,锐化
期刊
写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类经典名句的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称“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六岁即能写赋诗写文章,文笔流畅,构思巧妙,诗情英迈,有“神童”之誉;九岁时,读颜师古所注《汉书》,有感而发撰写了《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漏之处;不到十岁,王勃便饱览了六经的全部内容;十二岁至十四岁时,王勃跟随曹元在长安学医,先后学习了《周易》《黄帝内经
期刊
有那么一个时代,虽然早已在历史的尘埃中飘飞远去,但它的流风余韵,却一直影响到今天,在千年之后依然被我们缅怀、追念;那种超脱凡俗的精神气质,那种简约云澹、超然绝俗的名士之风,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那是一个最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最灿烂的时代。不错,这个时代,就是魏晋时期,唐诗中的“会稽王谢两风流,王子沉沦谢女愁”、“两度共留诗画去,山阴谁说晋风流”说的就是这个时期人物的风骨。  无数次地回眸打量那一段
期刊
有人说,历史是一个小姑娘,任人打扮。我要说,历史是任人酿的酒,其中滋味需要去品,每个人品出来的滋味或许各有不同。  曾国藩一生征战,功勋显赫,能文能武,且有慧眼识人之能。他不但驭下有术,更能与君斗法,一生充满传奇。其以理学大师、中兴名臣被定格在历史的册簿上,在当时,更称得上是一位特殊的外交家。  征衣似雪。我们来看看十多年间曾国藩的遭际。  一身多病:曾国藩可以说是一个老病号。道光二十年六月,他在
期刊
一直很向往一种生活,能够心无旁鹜的读书绘画,做自己心仪的事情。不必远遁深山,也不要遗世独立,只需有一个小小的院落,最好还有一树西府海棠,在晨读的时候能落一瓣馨香在扉页之内,合上书页也无意中拓印一瓣春日的记忆。  清晨,捧一杯清茗,翻看画册。时光缓缓,阳光和煦的脚步顺着窗棂一寸寸的移过阳台。这样闲适的时刻,恰好翻看到沈周的山水,脑子里不知怎的就冒出来“平生最爱烟水闲,不知岁月磨江山。”这两句诗。原本
期刊
提起魏晋,恐怕最容易让人心生向往的就是那各色名士了,对于男性美妙姿容的喜好与欣赏,古已有之,但只是到了魏晋,也只有在魏晋,男性之美与对男性之美的欣赏成为为一个可足道哉的历史性事件进人书写领域,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特有的景观。《世说新语》一书以传神的笔触、精练的语言,记录了汉末至两晋的一些名士轶闻趣事,反映了魏晋时代的学术思想与社会风尚,可称此一时代的缩影,宗白华先生甚至将这一时代称为“世说新语时代
期刊
当代著名作家汪曾棋,师从文学大师沈从文,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尽管他一生跌宕起伏,经历坎坷忧患,却依然活到了78岁。其养生秘笈,值得世人借鉴学习。  汪曾祺这辈子最讲究的是意境,他这种追求渗透到生活中的一顰一笑,即便是在逆境中也能寻出美来,自得其乐。在“文革”开始后不久,因为“右派”问题被关进“牛棚”里,那段经历是不是很难熬。他的回答却是“随遇而安”。“遇”,当然是
期刊
清代有一位大儒叫戴震,精通考据。有一次他看到通行版本的《尚书》里有句话“光被四表”,怎么读怎么别扭。经过一番考证,他認为这句话写错了,应该是“横被四表”。戴震把这个推断写信告诉其他学者,希望能够找到佐证。其他学者开始对古籍进行检索,两年以后,钱大听在《后汉书·冯异传》里找到了这四个字的证据,七年以后,戴震的族弟戴受堂在《王莽传》里也找到了这四个字。戴震的这个学术成果,遂成定论。  这是清代学术界一
期刊
我不敢范成元被人戏称为“东三环齐白石”,我并不觉得粗俗。他顺手能画出齐老头各类型的作品,郁沉、朴实、厚重方面的;轻快、活泼方面的,林林总总,无一不像,简直像到了家。他知足,自得其乐,不炫耀、不满溢、大方、厚道、懂分寸、严操守。他经历、交往、见闻、修养、道德观、吃喝根、朋友缘……十足丰富灿烂。作品无价值观,有情感观,纵情作品,信手送人。张三李四、白酒啤酒、都是好人,都是情义,于是摊纸倒墨,画将开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