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趣味,指“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
“趣味的课堂”,指具备使人产生愉快,能引起趣味特性的课堂,它基本状态是——教师在课堂中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有兴趣地感受文本世界,积累语文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那么,语文老师如何营造趣味的课堂呢?
一、教师要成为一位有趣味的老师
教师如何成为有趣味的老师呢?
首先,学习热爱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的源泉,热爱生活是培养趣味的基本手段。
学习观察生活中趣味的细节,体会生活中趣味的感受,积累生活中趣味的体验,发现趣味,积累趣味,表达趣味,提升趣味,这样老师引领的课堂才会趣味无穷。
其次,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课堂上挥洒自如的趣味性指导源自于平时丰富的知识储备。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材包罗万象,贫乏的知识储备会让教师穷于应付教学内容,很难在趣味上有所提升,更别说指导学生有趣味地投入课堂学习了。
最后,密切地关注时事热点,对新鲜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才能适时激趣。引起兴趣需从学生感兴趣的新鲜事物寻求与文本内容类似的情感体验,学生有类似的经历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才会在探究学习中有研讨的兴趣,有内容可讲,有创造力可发挥,有趣味可产生。
二、教学过程中围绕趣味下功夫
教学准备和教学课堂上要围绕“趣味”下点苦功:
第一,认真研究具体课文教法学法,准确把握文章的激趣点。
课前要反复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找到文章的激趣点。这个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热点问题遥相呼应,切实可行,服从于文意解读。学生够一够就可以抓得住,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有所收获。运用这个点设计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打开,趣味课堂就会自然而然生成。
第二,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设计引爆学生学习的乐趣。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对文章导入,重难点问题的设计等等,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必须设计不同的方案。
导入设计其实就是激趣点的初步体现。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导入设计:本文文体——回忆性散文,学生学情——了解关于鲁迅先生的一些基本知识。考虑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可以用作者的生平简介导入正文;考虑学生的兴趣,可以由生动有趣的美女蛇故事将学生带进文本中充满生机和童趣的儿童乐园。笔者选择了后者,因为它会使学生更有兴趣研读文本。
重难点问题的设计是激趣点的完全落实。
引爆趣性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对文章的主旨有不同深度的切入,对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启发,有产生趣味的理由,有深入研讨的必要。如《共工怒触不周山》问题的设计,很多老师局限在“共工的挑战精神是如何体现的?”,于是学生都陷入了关于“共工打不过别人就去撞山这种行为是否理性?”的思考中,被动地在文本中断章取义地发掘其挑战精神。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设计符合教参精神,但是忽略了现代学生的情感认可,必然会造成后来照本宣科,不知所云的呆板局面。我们如果将问题改为“你对于共工行为有什么看法?从消极和积极方面如何看待共工的行为?”这样学生反而有兴趣去评判,大多数学生认为他的行为是冲动的,对于人类的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是也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敢于挑战权威,拥有改造世界的勇气。并反思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遇到困境应该保持冷静,更加成功地解读了共工精神的现实意义。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的趣味会生机勃勃,学术研讨的氛围也会轻松愉悦。
第三,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辅助课堂趣味的提升。
和谐愉快的环境适合研讨和解决问题,可以自由发挥,充分辩论,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者要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适时鼓励和赞赏学生,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不搞满堂灌,一人言。笔者班级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讨人生价值”的作文课上就“‘活着’和‘没死’”展开了平等而又精彩的讨论,学生认为只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要求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是生命价值存在与否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于是询问,举证,辩论,唇枪舌剑,不断擦出智慧的火花,关于人生的精彩发言更是层出不穷,课堂掌声不断,乐趣无限。
第四,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会让课堂趣味盎然。
激趣式的课堂导入可以将学生带入趣味的课堂;独特的课堂设计又可以有效地引爆学生的兴趣点;轻松愉悦的学术研讨氛围有利于学生趣味的成长,那么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就会使你的课堂趣味盎然。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突发的事件,处理得当,妙趣横生,精彩纷呈。趣味的处理意味深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会有些区别,大相径庭的解释也很有趣。《阿长与〈山海经〉》中有段关于长妈妈“大”字型睡姿的描写,赏析时大多数学生觉得正是阿长粗俗无礼的表现,有位学生说这里恰恰体现了长妈妈性情豪爽,不拘小节。如果老师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卡了壳忠于教参解读,那么必然降低了学生对问题研讨的兴趣,于是求同存异,珍惜学生的灵光一现,“粗俗和豪爽实际是同一表现的两个方面,有时豪爽就会让别人觉得无礼,放诞也可能就是不拘小节的表现”。教师这样点评之后,学生觉得自己的观点受到肯定,自然更有信心和趣味投入到课堂之中。
(作者单位:中国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趣味的课堂”,指具备使人产生愉快,能引起趣味特性的课堂,它基本状态是——教师在课堂中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有兴趣地感受文本世界,积累语文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那么,语文老师如何营造趣味的课堂呢?
一、教师要成为一位有趣味的老师
教师如何成为有趣味的老师呢?
首先,学习热爱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语文的源泉,热爱生活是培养趣味的基本手段。
学习观察生活中趣味的细节,体会生活中趣味的感受,积累生活中趣味的体验,发现趣味,积累趣味,表达趣味,提升趣味,这样老师引领的课堂才会趣味无穷。
其次,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课堂上挥洒自如的趣味性指导源自于平时丰富的知识储备。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材包罗万象,贫乏的知识储备会让教师穷于应付教学内容,很难在趣味上有所提升,更别说指导学生有趣味地投入课堂学习了。
最后,密切地关注时事热点,对新鲜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才能适时激趣。引起兴趣需从学生感兴趣的新鲜事物寻求与文本内容类似的情感体验,学生有类似的经历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才会在探究学习中有研讨的兴趣,有内容可讲,有创造力可发挥,有趣味可产生。
二、教学过程中围绕趣味下功夫
教学准备和教学课堂上要围绕“趣味”下点苦功:
第一,认真研究具体课文教法学法,准确把握文章的激趣点。
课前要反复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找到文章的激趣点。这个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热点问题遥相呼应,切实可行,服从于文意解读。学生够一够就可以抓得住,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有所收获。运用这个点设计课堂教学,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打开,趣味课堂就会自然而然生成。
第二,别具一格的课堂教学设计引爆学生学习的乐趣。
课堂教学设计包括对文章导入,重难点问题的设计等等,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必须设计不同的方案。
导入设计其实就是激趣点的初步体现。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导入设计:本文文体——回忆性散文,学生学情——了解关于鲁迅先生的一些基本知识。考虑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可以用作者的生平简介导入正文;考虑学生的兴趣,可以由生动有趣的美女蛇故事将学生带进文本中充满生机和童趣的儿童乐园。笔者选择了后者,因为它会使学生更有兴趣研读文本。
重难点问题的设计是激趣点的完全落实。
引爆趣性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对文章的主旨有不同深度的切入,对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启发,有产生趣味的理由,有深入研讨的必要。如《共工怒触不周山》问题的设计,很多老师局限在“共工的挑战精神是如何体现的?”,于是学生都陷入了关于“共工打不过别人就去撞山这种行为是否理性?”的思考中,被动地在文本中断章取义地发掘其挑战精神。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的设计符合教参精神,但是忽略了现代学生的情感认可,必然会造成后来照本宣科,不知所云的呆板局面。我们如果将问题改为“你对于共工行为有什么看法?从消极和积极方面如何看待共工的行为?”这样学生反而有兴趣去评判,大多数学生认为他的行为是冲动的,对于人类的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但是也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敢于挑战权威,拥有改造世界的勇气。并反思了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遇到困境应该保持冷静,更加成功地解读了共工精神的现实意义。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的趣味会生机勃勃,学术研讨的氛围也会轻松愉悦。
第三,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辅助课堂趣味的提升。
和谐愉快的环境适合研讨和解决问题,可以自由发挥,充分辩论,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者要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适时鼓励和赞赏学生,肯定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不搞满堂灌,一人言。笔者班级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探讨人生价值”的作文课上就“‘活着’和‘没死’”展开了平等而又精彩的讨论,学生认为只是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要求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是生命价值存在与否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于是询问,举证,辩论,唇枪舌剑,不断擦出智慧的火花,关于人生的精彩发言更是层出不穷,课堂掌声不断,乐趣无限。
第四,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会让课堂趣味盎然。
激趣式的课堂导入可以将学生带入趣味的课堂;独特的课堂设计又可以有效地引爆学生的兴趣点;轻松愉悦的学术研讨氛围有利于学生趣味的成长,那么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就会使你的课堂趣味盎然。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突发的事件,处理得当,妙趣横生,精彩纷呈。趣味的处理意味深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会有些区别,大相径庭的解释也很有趣。《阿长与〈山海经〉》中有段关于长妈妈“大”字型睡姿的描写,赏析时大多数学生觉得正是阿长粗俗无礼的表现,有位学生说这里恰恰体现了长妈妈性情豪爽,不拘小节。如果老师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卡了壳忠于教参解读,那么必然降低了学生对问题研讨的兴趣,于是求同存异,珍惜学生的灵光一现,“粗俗和豪爽实际是同一表现的两个方面,有时豪爽就会让别人觉得无礼,放诞也可能就是不拘小节的表现”。教师这样点评之后,学生觉得自己的观点受到肯定,自然更有信心和趣味投入到课堂之中。
(作者单位:中国科技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