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的动产用益物权制度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yang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物权法》明确了动产用益物权制度的存在,但是并未就动产用益物权的法定类型加以明确。笔者认为,《物权法》对传统不动产用益物权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仅以动产用益物权制度与动产租赁权制度差异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动产用益物权制度的正当性问题。
  [关键词]动产用益物权制度;动产租赁权制度;制度优势
  一、动产用益物权制度概述
  古罗马时期就存在具体的动产用益物权制度。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存在用益物权制度。所谓用益物权,是对他人所有的物,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他物权。限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法律文化传统等因素,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用益物权,即不动产用益物权。我国《物权法》第117条规定:“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由于我国《物权法》并未就动产用益物权的法定类型加以明确,部分学者仍主张用益物权的客体应限于不动产。
  二、动产用益物权制度的比较优势
  传统物权法理论否定动产用益物权的主要理由之一,即通过债权方式可以充分实现动产的效用。动产租用、借用、质押、抵押等相关制度或方式,都是动产的利用的途径。笔者认为较动产租赁权制度而言,动产用益物权制度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无法通过动产租赁权制度予以实现。
  (一)两种制度比较
  动产用益物权制度下的动产利用方式是物权性质的利用方式,动产租赁权制度下的动产利用方式是债权性质的利用方式。动产用益物权则在本质上是物权,具有排他性、优先性、追及性、独立性。动产租赁权在本质上是债权,具有相容性、平等性、追及性、附属性。物权和债权本身的差异决定了动产用益物权与动产租赁权的差异的。
  (二)动产用益物权制度的比较优势
  如王泽鉴先生所言:用益物权使物的利用关系物权化,巩固当事人间的法律关系,得对抗第三人,此为用益物权在法律结构上异于债权的特色。简言之,动产用益物权制度与动产租赁权制度相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能够更有力地保障用益人的权利。一方面,当动产用益物权受到威胁或实际侵害时,用益物权人可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恢复原状请求权,同时权利请求的对象可以是除用益物权人之外的任何人;但是,在动产租赁权人在权利受到威胁或实际侵害时,往往只能针对相对人行使债权请求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这就决定了,动产用益物权人能够对抗动产所有人以及第三人,而动产租赁权人只能对抗债权相对人。另一方面,当动产用益物权与动产所有权相冲突时,动产用益物权往往不会受到动产所有权的限制;动产租赁权则在这种情形下,天然受到动产所有权的“排挤”和约束。
  其二,能够更为充分地发挥动产的效用。首先,动产用益物权人基于动产用益物权的特性,能够通过物权请求权的行使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动产的直接支配;但是,动产租赁权人对动产的支配上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其次,虽然我国《物权法》并未明确承认用益物权的处分权能,但是笔者认为根据我国物权法理论,动产用益物权应具有处分的权能,动产用益物权本身在原则上能够自由流转。同时,在动产租赁关系中,“转租”往往受到限制,动产租赁人不具有“处分权”。
  显然,两种制度背后的利益,成本和风险的差异导致了两种制度在本质上的区别。动产用益物权的制度功能和价值本身不能够被动产租赁权制度功能所代替。如周林彬所言:因为债权在通过保障财产流通关系、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方面,有时有着比用益物权更完备的动能;用益物权替代债权应当有一个合理、有效的范围;在用益物权体系建设中,并非以越多的用益物权替代债权就是有效率的。
  三、结论
  综上,动产用益物权制度具有动产租赁权制度无法代替的制度功能或优势。我国动产用益物权及其制度的规定正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其本身是对权利资源的优化配置方式,可以实现对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保障和推进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动产用益物权及其制度的存在具有正当性与合理性。鉴于我国《物权法》并未就动产用益物权的法定类型予以规定,我国立法机关应适时地将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动产用益物权实例,通过司法解释或其他方式予以明确和规定。
  [参考文献]
  [1]孟勤国.物权二元结构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2]周林彬.物权法新论——一种法律经济分析的观点[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家军.论动产用益物权——兼评我国《物权法》关于动产用益物权之规定[J].法律适用,2008(3).
  [作者简介]胥润蓉(1987—),女,四川南充人,兰州大学2010级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法;张秀(1987—),女,甘肃会宁人,兰州大学2010级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法。
其他文献
[摘要]“当场”是我国《刑法》抢劫罪成立的必备要素,它是时间内容和空间内容的统一。时间内容是指强制行为和取财行为在强制行为效力的情况下时间上具有先后顺序,空间内容是指强制行为和取财行为必须发生在同一地点。我国《刑法》第269条转化型抢劫罪中“当场”是对第263条“当场”含义的扩展和延伸,是一种法律拟制。  [关键词]抢劫罪;法律解释;当场;时间;空间  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的抢劫罪是指以暴力
期刊
【摘要】渎职侵权犯罪,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由检察机关立案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活动秩序,致使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受到侵害、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或者国家机关信誉遭受严重损害的犯罪行为。对此,文章择取苍梧县检察院2006年1月一2011年12月查办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摘要]村民委员会这一村民自治组织在实际生活中是否具有行政职能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村委会的职权所能涉及的范围,以及其所该具备的救济途径。而随着“城中村”的出现。村委会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村委会与时俱进。更好地发挥其自身职能,促进“城中村”良好转变。  [关键词]村委会;行政职能;城中村  一、村委会的行政职能问题探讨  (一)村委会的性质  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
期刊
[摘要]善良风俗是现代民法公序良俗原则组成部分,公民私权利权能的实现及适用与公序良俗存在必然的联系。违背公序良俗将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并对民事主体的相关权利构成影响。在民事审判中。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是民事主体的权利在司法审判中得以实现的途径。因此,善良风俗在民事审判中具有参照性适用的必要性。  [关键词]善良风俗;民事审判;适用  善良风俗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与一般的道德概念有所不同,它是指具有
期刊
[摘要]将法人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是大陆法系最基本的法人分类方法。但是我国立法继受大陆法系时却没有借鉴这种分类法。而财团法人在我国是客观存在的。鉴于我国目前对财团法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而王泽鉴先生也认为“财团法人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在已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财团法人制度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界定,进而梳理财团法人制度发展的历史,然后回答我国为什么未设立财团法人制度。  [关键词]财团法人;发展史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在英语词汇学习方面的科研成果,结合我国学生词汇学习的实际,从词汇和语法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我国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旨在帮助广大学生走出传统的英语词汇学习误区,掌握正确的词汇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以及词汇使用的正确性,整体提升英语水平。  [关键词]英语词汇学习;词汇语法;语块  一、引言  词汇作为语言的基石与语言学习密
期刊
[摘 要]律师在刑事辩护中时常受到社会的质疑,大众对于律师的角色定位和辩护制度的正当性还缺乏理解。文章在区分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重新审视被告人和律师的角色定位,进而阐述在本题中所应秉承的法律价值和法律制度。  [关键词]律师;坏人;辩护制度;道德  律师,向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职业,《律师法》第42条规定:律师必须按照规定承担法律义务、援助义务、尽职尽责,为受援助人提供法律服务。换言之,律师有两
期刊
[摘 要]证人具有作证的义务,亲属应当免除作证的义务。中国传统法律体系就有亲属拒证权的制度。亲属拒证权是对人性和常理的回应,是缺乏期待可能性的体现,是权衡证据制度所追求的价值的结果。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虽然对亲属拒证权有所涉及,明显进步,但略显粗糙,文章侧重对亲属拒证权的法理进行探讨,此项权利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亲属;作证;期待可能性  引言  亲属拒证权是否应该由法律明文规定一直是刑事
期刊
[摘 要]依靠揭发检举与本案毫无关系的另一个犯罪行为,就可以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有悖刑法基本的公正观念,也对本案的被害人不公平;刑罚不能等量置换,应当考虑揭发者的悔罪表现和线索来源。  [关键词]立功;立功折罪;刑罚报应  根据我国《刑法》第68条的规定,立功是指犯罪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情形。立功制度是中华法系一项特有制度,最早甚至可以追溯
期刊
[摘 要]工伤保险是对劳动者受到的职业伤害实行经济补偿和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工伤保险机制,能使受到职业伤害的劳动者及时获得医疗救治、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并分散雇主在劳动者职业伤害上的风险责任。文章结合案例就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一)项规定的排除情形作些探讨。  [关键词]工伤保险;适用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8月20日,A公司职工沈某无证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