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展开阅读活动不仅要保证质量和效率,还要促使学生养成正确阅读习惯,基于此,本文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总结了两点:儿童学习语文作文兴趣不高;不重视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探究课外阅读作用,思考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想情感;课外资料;阅读习惯
引言:我國的教育事业正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这项教育工作的进行意义重大,能有力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语文很有可能出现毫无头绪的情况,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语文作文学习中。本文就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探究有效的语文教学手段。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儿童学习语文作文兴趣不高
语文作文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这是因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而语文作文这项内容的学习有较大难度,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很难有深入的理解,认识的程度也不够全面。也正是因为如此,小学生在学习语文作文时才会有兴趣不高的表现。从教学情况来看,语文教师在上作文课时运用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作文的兴趣。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上作文课时学习写作技巧成效不明显,写作水平迟迟得不到提升。
(二)忽略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会有深刻的体现。语文写作是一个表达情感的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写我所想”,写出的作文才会更有感染力。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活动来看,教学活动中的写作技巧教学部分要高于情感部分,这里所说的情感包括学生在观察生活时所产生的感受。教师为了更快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会直接要求学生背诵范文,或者是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作文写作模板。虽然这样做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有所提升,但是与此同时儿童思想情感的发展也受到禁锢,导致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受到限制,思维想象能力难以获得有效提升[1]。
二、课外阅读作用分析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成效有重大意义,孩子们主动学习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会明显提升。在完成课外阅读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其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外阅读活动的进行会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活动提供助力。长期以来中国都在执行应试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作用是教师创建的教学活动大多为填鸭式,此时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体验就会被忽略。孩子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更容易产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性。方便从自身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对于教师来说,上好一节课外阅读课要有一定针对性,保证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儿童知识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如果学习的知识有着较强的趣味性,接受起来就更加容易。因此语文教学活动要重视教学内容趣味性的体现。教师要积极拓展课外阅读的学习资源,增加趣味性内容,从而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三、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一)预习活动做好课外资料的收集工作
预习是学习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从实际情况来看,语文预习活动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之所以要求小学生课前预习,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学内容,从而对课文大意产生属于自己的认知。在这个环节中很有必要加入课外阅读内容。适合加入的课外阅读知识有与作者有关的生平资料和属性信息,另外还包括文本的创作背景。以《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学生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应该先了解主人公曹冲是谁,这需要从课外资料中获得,除此之外还要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以及主人公的生平经历。小学生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通过阅读课外资料,其了解历史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很有可能在兴趣的驱使作用下主动去阅读与文章有关的其他故事,这是高质量完成预习作业的表现。在古代,称重手段技术水平低,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还原当时称象的整个过程,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预习活动中,为小学生搜集相关知识信息,丰富儿童的知识储备。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提升个体思维能力
就写作教学而言,学生展开写作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写作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学生积累的文学素材的多少。教师在上作文写作课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文学的欲望,在此条件下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作文写作活动中。展开课外阅读活动教学,语文老师在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时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资料还停留在学习辅导类书籍的层面上。但是要真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有极大的阅读兴趣,并真正获得优质的学习体验,就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故事类的书籍,另外还应该增加一些经典的名著书籍。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类的书籍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阅读故事类的书籍,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比如教师展开的写作教学活动与人物外貌描写有关,要想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该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红房子》这篇文章,让学生掌握描写人物或者是景物的方法和技巧。《红房子》中有对秃鹤外貌的描写,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品读这些描写文字,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锻炼。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善于抒发内心情感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有丰富的课外资料,教师在孩子们的阅读活动中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要求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用心体会,收集其中一些对自己产生深刻影响的段落和故事情节,摘录完成之后,还应该认真整理并汇总,如此一来,孩子们对自己所阅读的内容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阅读质量会有所提升。经年累月学生积累的作文写作素材也会越来越多,写作活动的进行也会有行云流水之感。展开阅读活动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2]。阅读大量的课外资料,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会越来越好,比如在读到好的故事情节时,就立即记录下来,方便日后再次品味欣赏。在阅读《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孩子们会产生对月下荷塘的喜爱之情,其中有很多用来描写景物的优质语句,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熟读这些优美的语句,并在日后的写作活动灵活应用,其写作水平会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还要带领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掌握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学会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
总结: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课外阅读,应保证预习活动做好课外资料的收集工作,激发学生的想象,提升个体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善于抒发内心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课外阅读,与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相适应,有效结合小学儿童的实际情况,有力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王芹.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79+133.
[2]余以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A].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
作者简介:黄彬(1968-),男,籍贯:广东省廉江市,职称: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或专业:汉语言文学。
关键词:思想情感;课外资料;阅读习惯
引言:我國的教育事业正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这项教育工作的进行意义重大,能有力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语文很有可能出现毫无头绪的情况,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语文作文学习中。本文就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探究有效的语文教学手段。
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儿童学习语文作文兴趣不高
语文作文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这是因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而语文作文这项内容的学习有较大难度,以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很难有深入的理解,认识的程度也不够全面。也正是因为如此,小学生在学习语文作文时才会有兴趣不高的表现。从教学情况来看,语文教师在上作文课时运用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语文作文的兴趣。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上作文课时学习写作技巧成效不明显,写作水平迟迟得不到提升。
(二)忽略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会有深刻的体现。语文写作是一个表达情感的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写我所想”,写出的作文才会更有感染力。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活动来看,教学活动中的写作技巧教学部分要高于情感部分,这里所说的情感包括学生在观察生活时所产生的感受。教师为了更快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会直接要求学生背诵范文,或者是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作文写作模板。虽然这样做学生的考试成绩会有所提升,但是与此同时儿童思想情感的发展也受到禁锢,导致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受到限制,思维想象能力难以获得有效提升[1]。
二、课外阅读作用分析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对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成效有重大意义,孩子们主动学习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会明显提升。在完成课外阅读时,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其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外阅读活动的进行会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活动提供助力。长期以来中国都在执行应试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作用是教师创建的教学活动大多为填鸭式,此时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体验就会被忽略。孩子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更容易产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性。方便从自身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对于教师来说,上好一节课外阅读课要有一定针对性,保证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儿童知识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如果学习的知识有着较强的趣味性,接受起来就更加容易。因此语文教学活动要重视教学内容趣味性的体现。教师要积极拓展课外阅读的学习资源,增加趣味性内容,从而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三、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一)预习活动做好课外资料的收集工作
预习是学习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从实际情况来看,语文预习活动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之所以要求小学生课前预习,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学内容,从而对课文大意产生属于自己的认知。在这个环节中很有必要加入课外阅读内容。适合加入的课外阅读知识有与作者有关的生平资料和属性信息,另外还包括文本的创作背景。以《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学生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应该先了解主人公曹冲是谁,这需要从课外资料中获得,除此之外还要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以及主人公的生平经历。小学生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通过阅读课外资料,其了解历史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很有可能在兴趣的驱使作用下主动去阅读与文章有关的其他故事,这是高质量完成预习作业的表现。在古代,称重手段技术水平低,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还原当时称象的整个过程,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预习活动中,为小学生搜集相关知识信息,丰富儿童的知识储备。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提升个体思维能力
就写作教学而言,学生展开写作活动需要教师的指导。写作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学生积累的文学素材的多少。教师在上作文写作课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索文学的欲望,在此条件下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作文写作活动中。展开课外阅读活动教学,语文老师在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时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资料还停留在学习辅导类书籍的层面上。但是要真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有极大的阅读兴趣,并真正获得优质的学习体验,就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故事类的书籍,另外还应该增加一些经典的名著书籍。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类的书籍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阅读故事类的书籍,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会得到锻炼。比如教师展开的写作教学活动与人物外貌描写有关,要想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该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红房子》这篇文章,让学生掌握描写人物或者是景物的方法和技巧。《红房子》中有对秃鹤外貌的描写,语文老师带领学生品读这些描写文字,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锻炼。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善于抒发内心情感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有丰富的课外资料,教师在孩子们的阅读活动中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要求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用心体会,收集其中一些对自己产生深刻影响的段落和故事情节,摘录完成之后,还应该认真整理并汇总,如此一来,孩子们对自己所阅读的内容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阅读质量会有所提升。经年累月学生积累的作文写作素材也会越来越多,写作活动的进行也会有行云流水之感。展开阅读活动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提高儿童的创新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2]。阅读大量的课外资料,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会越来越好,比如在读到好的故事情节时,就立即记录下来,方便日后再次品味欣赏。在阅读《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孩子们会产生对月下荷塘的喜爱之情,其中有很多用来描写景物的优质语句,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熟读这些优美的语句,并在日后的写作活动灵活应用,其写作水平会明显提高。在此基础上,还要带领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掌握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学会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
总结: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应用课外阅读,应保证预习活动做好课外资料的收集工作,激发学生的想象,提升个体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善于抒发内心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课外阅读,与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相适应,有效结合小学儿童的实际情况,有力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王芹.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79+133.
[2]余以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A].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
作者简介:黄彬(1968-),男,籍贯:广东省廉江市,职称: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学历:大专,研究方向或专业: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