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种心理疾患叫“孟乔森综合症”,罹患这种疾病的人平时举止与常人无异,但内心却压抑着被冷落被遗忘的痛苦与愤懑,为了发泄并得到人们的关注和同情,他们说谎、破坏甚至是无端杀死自己或别人的孩子。严重的“孟乔森综合症”患者几乎全是30岁左右的女性,而且以从事护士职业者居多,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悲剧。
孩子多次窒息濒死,护士母亲却镇定自若
刑侦人员方昆不仅专业知识过硬,也具备一定的医理知识,多年来侦破了不少疑难案件,被称为“神探”。
近日,一名女性平均半个月左右就打来一次报警电话,说自己的孩子莫名其妙地出现窒息,事情很是蹊跷。在她第三次报案求助时,方昆随110警车赶到现场,决定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在一栋普通居民楼的两居室里,报警人吉静一边娴熟地给孩子实施人工呼吸,一边向警察讲述孩子窒息的过程,并说她已经拨打了120求救电话。
两岁的孩子小脸憋得发紫,四肢无力地颤抖着,身为母亲的吉静却举止沉稳,说话轻缓有条理,让人感觉她好像是在急诊室接诊病人,而不是在抢救自己的孩子。方昆看在眼里,难以理解:她为何显得如此镇静,没有半点担忧与惊慌?
没过多久,医护人员赶到现场。经过紧急抢救,孩子很快恢复呼吸,脱离了生命危险。孩子的父亲告诉方昆,孩子从几个月大时就偶会发生类似状况,他们跑了许多著名医院,结论都是孩子没有呼吸障碍问题,大家都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窒息。
幸好吉静是儿童医院的护士长,具有丰富的儿童临床护理经验,孩子每次发生窒息时她都在场,从而化险为夷。
虽然孩子没事,但方昆觉得此事存在疑点,不禁为孩子的命运感到担忧。他通知110总机室,再接到类似的求救电话,务必在第一时间告诉他。
重大发现:犯罪嫌疑人可能就是白衣天使
半个月后,有一对父母拨打110,称他们因肠炎住院的一岁半女儿昨夜在医院里因呼吸骤停而突然死亡,他们怀疑医院的工作人员害死了自己的孩子。
事情竟然发生在吉静工作的儿童医院,方昆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
尸检报告显示,孩子被外力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死亡,同时,颈椎因剧烈晃动而出现错位,因此产生的三块血栓清楚地残存在孩子的大脑血管中。
以方昆为首的专案组经初步调查证明,孩子的治疗方案、医嘱用药等方面都没有问题,患儿也不存在可能导致呼吸障碍的器质性隐患,剩下的两种可能就是室内空气恶化和人为封堵呼吸道所致。
因为事情发生在新建的住院病房,院方怀疑是装修导致空气受到污染所致。专业检测机构抽样分析显示,病房仅甲醛指标就超过国家标准3.5倍,院方向专案组报告了空气检测结果,希望通过赔偿为此事画上句号。然而,方昆得知事发当晚的值班医护人员就是吉静后,立刻将她列为重点怀疑对象进行调查,发现她有重大嫌疑。
调查发现,吉静在6年前离过一次婚。她的前夫表示,他们的孩子从出生后的第9个月起就莫名其妙地在晚上出现窒息现象,经多家医院检查,孩子并无呼吸方面的疾病,窒息原因不明。孩子每次发生窒息,都被吉静以人工呼吸的方法抢救过来,但孩子在1岁半左右时还是因为窒息抢救无效死亡。他怀疑孩子的死亡是妻子所为,但因为拿不出有力的证据,他只好与妻子离婚。
吉静与现任丈夫生育孩子后,6年前的不幸再次重演,孩子不时出现窒息现象,原因同样不明。方昆认为吉静与孩子的窒息有重大关系,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然而,院方对警方的怀疑予以强烈反驳:首先,吉静作为中层干部,对工作认真负责,是卫生系统多年的模范标兵;再者,她富有爱心,虽然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却多次带头为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患儿捐款捐物:最有说服力的是,医院几次发生类似情况,都多亏她积极抢救,气若游丝的患儿才能化险为夷。这样的医护人员,怎么会伤害患儿?
方昆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后指出,如果吉静的两个孩子先后遭遇窒息威胁纯属偶然,那么,以下证据就足以证明吉静是犯罪嫌疑人:警方在窒息死亡的孩子的牙齿上发现血迹,经DNA检测正是吉静所留,而在事发当晚,有证据证明吉静的嘴并没有伤口,而她右手的食指却出现了被咬伤的痕迹……
方昆一边劝说院方配合警方调查,一边整理申请逮捕吉静的材料。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他还给吉静的丈夫打电话,告诉他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可能感染了一种奇怪的疾病,近日不要让他妻子与孩子单独接触。
嫌疑人拒不认罪,是否患上“孟乔森综合症”
方昆提交逮捕申请后,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退回申请,要求警方重新取证。
原来,检察院批捕科对吉静伤害儿童案进行复核时发现:案发当天,吉静因牙周炎到牙科医院就诊,有同事看到她当班时用棉签擦拭牙龈的血迹,所以,她对患儿进行人工呼吸时,极有可能在孩子的口腔内遗留血迹。
为了弄清疑点,方昆继续进行调查。
很快,两项重要的证据又摆在了检察官的面前:一、在受害儿童的指甲缝中发现了吉静受伤手指的皮肤样本;二、影像专家对模糊的监控录像进行了清晰还原,录像清楚地显示,吉静于午夜两次进入儿科病房,第一次抓住孩子的肩膀用力摇晃,第二次则用右手捂住孩子的口鼻,直到孩子无力挣扎后,她才对孩子进行施救并呼喊同事支援。
然而,在无可辩驳的铁证面前,吉静仍不肯承认自己的罪行。
她坚称,自己发现患儿呼吸困难时才上前帮助他,根本不存在加害他的念头。自己与他及他的父母亲人无怨无仇,怎么会平白无故地致人于死地呢?
当被问及她的两个孩子为何同样频发窒息状况、为什么孩子只有与她在一起时才发病等问题时,她的应答无懈可击:“我是护士,不是医生,当然无法解释孩子为什么发病以及何时发病。世界上偶然巧合的事情千千万万,你们总不能用它推断我有罪吧?”
吉静的表现让方昆想起了历史上一起著名的类似案件。
Beverley Gail Allitt是一名英国儿科护士,她被控于1991年在她工作的两家医院的儿科病房中,通过注射药物导致心脏停跳、用手堵住口鼻导致窒息死亡等方式杀害74名儿童并使其他5名儿童严重致残。她由此成为英国最臭名昭著的女性连环杀手,被称为“死亡天使”。然而,没有人能说清她的作案动机,唯有“孟乔森综合症”可以解释她的行为。
“孟乔森综合症”是一种存在争议的人格错乱现象,作案者往往谎称其看护的对象患有疾病,以此作为行凶的借口,即使证据确凿也绝不认罪。按照英国的法律,对于犯罪动机不明确的伤害行为,犯人有认罪悔过表现的,只会判处4至6年徒刑;如不认罪,最高可判160年。尽管家人和律师 轮番规劝,但Allitt拒不认罪,选择在监狱终老此生。
吉静的表现与Beverley GailAllitt如此相似,她是否也患上了“孟乔森综合症”?
“孟乔森综合症”难鉴定,行凶必须伏法
方昆就这个问题与多名同行、心理学家进行了探讨,大家认为,吉静有可能是患上了“孟乔森综合症”。
以一般年轻女犯的心理承受极限来说,她们在死者身上残留物的DNA鉴定书、特别是在监控录像等铁证面前都会闭嘴,不再狡辩,但吉静却是个例外。庭审前,律师和家属再三向她陈述,认罪服法就可以求得司法的从轻发落,如果拒不认罪,便意味着性命难保。面对众人保命的规劝,吉静当面应承认罪,可是提堂审讯时,她又变换花样地为自己开脱,完全无视警方掌握的证据,一些借口极其荒唐可笑。
吉静的表现让方昆心情越发压抑沉重,甚至感到愧疚与不安。
有文献资料记载,典型的“孟乔森综合症”患者因心理作用而产生幻视幻觉,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面对证据死不认罪是“孟乔森综合症”的标志性特点。如果吉静真是“孟乔森综合症”患者,是否适用“犯罪”的范畴?
对于“恶性杀人案”,中国传统司法的指导思想是“从重从快”严惩,精神司法鉴定只局限在精神病的范畴,很难顾及深层的心理疾患,何况是鲜为人知的“孟乔森综合症”。现今执行的司法精神鉴定,还不能发现“孟乔森综合症”,即使能够发现也不会认定犯人没有自主行为能力,在铁证面前,吉静必须承担谋杀致人死亡的后果。
思前想后,方昆做了最后—次努力,建议吉静的丈夫带上“全家福”合影和她最喜欢的孩子照片,尽力说服她承认罪行,从而避免最坏的后果。
然而,面对法律上的选择和亲情的劝慰,吉静仍然坚持自己没有行凶。临刑前,她留给丈夫的遗书只有五个字:“照顾好孩子”。
案件就这样落幕了,方昆的心情却无法轻松:在人们的心理疾患越发频繁和严重的今天,“孟乔森综合症”是否可以预防、鉴定和治疗?人们患上“孟乔森综合症”后伤害他人,到底算是犯病,还是犯罪?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人能给出信服的答案。
相关资料:
据专家介绍,使自己成为某件大事的核心角色,是诱发“孟乔森综合症”的原始冲动。“孟乔森综合症”的表现程度差异较大,就像抑郁症一样,轻微的无碍正常生活,严重的却可能导致恶性案件。在职场、生活中,人们通过制造虚假的难题或者编造故事来引起关注,以期获得亲朋好友、领导同事的认可与褒奖等,其实也是“孟乔森综合症”的一种表现。如果人们存在这样的症状,要注意自我调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必要时应求得医生、专家的帮助,切勿让自己的精神、心理走向崩溃。
孩子多次窒息濒死,护士母亲却镇定自若
刑侦人员方昆不仅专业知识过硬,也具备一定的医理知识,多年来侦破了不少疑难案件,被称为“神探”。
近日,一名女性平均半个月左右就打来一次报警电话,说自己的孩子莫名其妙地出现窒息,事情很是蹊跷。在她第三次报案求助时,方昆随110警车赶到现场,决定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在一栋普通居民楼的两居室里,报警人吉静一边娴熟地给孩子实施人工呼吸,一边向警察讲述孩子窒息的过程,并说她已经拨打了120求救电话。
两岁的孩子小脸憋得发紫,四肢无力地颤抖着,身为母亲的吉静却举止沉稳,说话轻缓有条理,让人感觉她好像是在急诊室接诊病人,而不是在抢救自己的孩子。方昆看在眼里,难以理解:她为何显得如此镇静,没有半点担忧与惊慌?
没过多久,医护人员赶到现场。经过紧急抢救,孩子很快恢复呼吸,脱离了生命危险。孩子的父亲告诉方昆,孩子从几个月大时就偶会发生类似状况,他们跑了许多著名医院,结论都是孩子没有呼吸障碍问题,大家都不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窒息。
幸好吉静是儿童医院的护士长,具有丰富的儿童临床护理经验,孩子每次发生窒息时她都在场,从而化险为夷。
虽然孩子没事,但方昆觉得此事存在疑点,不禁为孩子的命运感到担忧。他通知110总机室,再接到类似的求救电话,务必在第一时间告诉他。
重大发现:犯罪嫌疑人可能就是白衣天使
半个月后,有一对父母拨打110,称他们因肠炎住院的一岁半女儿昨夜在医院里因呼吸骤停而突然死亡,他们怀疑医院的工作人员害死了自己的孩子。
事情竟然发生在吉静工作的儿童医院,方昆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
尸检报告显示,孩子被外力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死亡,同时,颈椎因剧烈晃动而出现错位,因此产生的三块血栓清楚地残存在孩子的大脑血管中。
以方昆为首的专案组经初步调查证明,孩子的治疗方案、医嘱用药等方面都没有问题,患儿也不存在可能导致呼吸障碍的器质性隐患,剩下的两种可能就是室内空气恶化和人为封堵呼吸道所致。
因为事情发生在新建的住院病房,院方怀疑是装修导致空气受到污染所致。专业检测机构抽样分析显示,病房仅甲醛指标就超过国家标准3.5倍,院方向专案组报告了空气检测结果,希望通过赔偿为此事画上句号。然而,方昆得知事发当晚的值班医护人员就是吉静后,立刻将她列为重点怀疑对象进行调查,发现她有重大嫌疑。
调查发现,吉静在6年前离过一次婚。她的前夫表示,他们的孩子从出生后的第9个月起就莫名其妙地在晚上出现窒息现象,经多家医院检查,孩子并无呼吸方面的疾病,窒息原因不明。孩子每次发生窒息,都被吉静以人工呼吸的方法抢救过来,但孩子在1岁半左右时还是因为窒息抢救无效死亡。他怀疑孩子的死亡是妻子所为,但因为拿不出有力的证据,他只好与妻子离婚。
吉静与现任丈夫生育孩子后,6年前的不幸再次重演,孩子不时出现窒息现象,原因同样不明。方昆认为吉静与孩子的窒息有重大关系,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
然而,院方对警方的怀疑予以强烈反驳:首先,吉静作为中层干部,对工作认真负责,是卫生系统多年的模范标兵;再者,她富有爱心,虽然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却多次带头为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患儿捐款捐物:最有说服力的是,医院几次发生类似情况,都多亏她积极抢救,气若游丝的患儿才能化险为夷。这样的医护人员,怎么会伤害患儿?
方昆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后指出,如果吉静的两个孩子先后遭遇窒息威胁纯属偶然,那么,以下证据就足以证明吉静是犯罪嫌疑人:警方在窒息死亡的孩子的牙齿上发现血迹,经DNA检测正是吉静所留,而在事发当晚,有证据证明吉静的嘴并没有伤口,而她右手的食指却出现了被咬伤的痕迹……
方昆一边劝说院方配合警方调查,一边整理申请逮捕吉静的材料。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他还给吉静的丈夫打电话,告诉他儿童医院的医护人员可能感染了一种奇怪的疾病,近日不要让他妻子与孩子单独接触。
嫌疑人拒不认罪,是否患上“孟乔森综合症”
方昆提交逮捕申请后,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退回申请,要求警方重新取证。
原来,检察院批捕科对吉静伤害儿童案进行复核时发现:案发当天,吉静因牙周炎到牙科医院就诊,有同事看到她当班时用棉签擦拭牙龈的血迹,所以,她对患儿进行人工呼吸时,极有可能在孩子的口腔内遗留血迹。
为了弄清疑点,方昆继续进行调查。
很快,两项重要的证据又摆在了检察官的面前:一、在受害儿童的指甲缝中发现了吉静受伤手指的皮肤样本;二、影像专家对模糊的监控录像进行了清晰还原,录像清楚地显示,吉静于午夜两次进入儿科病房,第一次抓住孩子的肩膀用力摇晃,第二次则用右手捂住孩子的口鼻,直到孩子无力挣扎后,她才对孩子进行施救并呼喊同事支援。
然而,在无可辩驳的铁证面前,吉静仍不肯承认自己的罪行。
她坚称,自己发现患儿呼吸困难时才上前帮助他,根本不存在加害他的念头。自己与他及他的父母亲人无怨无仇,怎么会平白无故地致人于死地呢?
当被问及她的两个孩子为何同样频发窒息状况、为什么孩子只有与她在一起时才发病等问题时,她的应答无懈可击:“我是护士,不是医生,当然无法解释孩子为什么发病以及何时发病。世界上偶然巧合的事情千千万万,你们总不能用它推断我有罪吧?”
吉静的表现让方昆想起了历史上一起著名的类似案件。
Beverley Gail Allitt是一名英国儿科护士,她被控于1991年在她工作的两家医院的儿科病房中,通过注射药物导致心脏停跳、用手堵住口鼻导致窒息死亡等方式杀害74名儿童并使其他5名儿童严重致残。她由此成为英国最臭名昭著的女性连环杀手,被称为“死亡天使”。然而,没有人能说清她的作案动机,唯有“孟乔森综合症”可以解释她的行为。
“孟乔森综合症”是一种存在争议的人格错乱现象,作案者往往谎称其看护的对象患有疾病,以此作为行凶的借口,即使证据确凿也绝不认罪。按照英国的法律,对于犯罪动机不明确的伤害行为,犯人有认罪悔过表现的,只会判处4至6年徒刑;如不认罪,最高可判160年。尽管家人和律师 轮番规劝,但Allitt拒不认罪,选择在监狱终老此生。
吉静的表现与Beverley GailAllitt如此相似,她是否也患上了“孟乔森综合症”?
“孟乔森综合症”难鉴定,行凶必须伏法
方昆就这个问题与多名同行、心理学家进行了探讨,大家认为,吉静有可能是患上了“孟乔森综合症”。
以一般年轻女犯的心理承受极限来说,她们在死者身上残留物的DNA鉴定书、特别是在监控录像等铁证面前都会闭嘴,不再狡辩,但吉静却是个例外。庭审前,律师和家属再三向她陈述,认罪服法就可以求得司法的从轻发落,如果拒不认罪,便意味着性命难保。面对众人保命的规劝,吉静当面应承认罪,可是提堂审讯时,她又变换花样地为自己开脱,完全无视警方掌握的证据,一些借口极其荒唐可笑。
吉静的表现让方昆心情越发压抑沉重,甚至感到愧疚与不安。
有文献资料记载,典型的“孟乔森综合症”患者因心理作用而产生幻视幻觉,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面对证据死不认罪是“孟乔森综合症”的标志性特点。如果吉静真是“孟乔森综合症”患者,是否适用“犯罪”的范畴?
对于“恶性杀人案”,中国传统司法的指导思想是“从重从快”严惩,精神司法鉴定只局限在精神病的范畴,很难顾及深层的心理疾患,何况是鲜为人知的“孟乔森综合症”。现今执行的司法精神鉴定,还不能发现“孟乔森综合症”,即使能够发现也不会认定犯人没有自主行为能力,在铁证面前,吉静必须承担谋杀致人死亡的后果。
思前想后,方昆做了最后—次努力,建议吉静的丈夫带上“全家福”合影和她最喜欢的孩子照片,尽力说服她承认罪行,从而避免最坏的后果。
然而,面对法律上的选择和亲情的劝慰,吉静仍然坚持自己没有行凶。临刑前,她留给丈夫的遗书只有五个字:“照顾好孩子”。
案件就这样落幕了,方昆的心情却无法轻松:在人们的心理疾患越发频繁和严重的今天,“孟乔森综合症”是否可以预防、鉴定和治疗?人们患上“孟乔森综合症”后伤害他人,到底算是犯病,还是犯罪?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人能给出信服的答案。
相关资料:
据专家介绍,使自己成为某件大事的核心角色,是诱发“孟乔森综合症”的原始冲动。“孟乔森综合症”的表现程度差异较大,就像抑郁症一样,轻微的无碍正常生活,严重的却可能导致恶性案件。在职场、生活中,人们通过制造虚假的难题或者编造故事来引起关注,以期获得亲朋好友、领导同事的认可与褒奖等,其实也是“孟乔森综合症”的一种表现。如果人们存在这样的症状,要注意自我调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必要时应求得医生、专家的帮助,切勿让自己的精神、心理走向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