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然后再逐步深入引领学生展开古诗文的鉴赏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选择与整合,利用初中古诗文教学,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教材中的语文知识,同时还认识与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能够有效帮助初中生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不但要传授语文知识内容,以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养,更要着眼于提高初中生的思想与道德境界。而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古诗文教学中,则能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师如果能有效地将古诗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就可以发挥语文教育的优势,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知识,初中生对听故事兴趣浓厚,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述大家喜欢的传统文化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地深入学习语文知识。
其次,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能够有效促使初中生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初中古诗文教学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学习古代诗文就是学生不断发掘、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中发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和特殊魅力,让学生从过去被动接受语文知识转变为自主探究,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在古诗文朗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都是精选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这些作品格式工整、言简意赅、韵律流畅、魅力无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但要向学生讲授作品中的古诗文知识,还要对作品中的重要章句展开深入的探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作品,进而将作品的内蕴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例如,我们在讲授《出师表》一课时,可先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然后再向学生详细讲解诸葛亮的生平,由此强化学生對诸葛亮的认识与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作品,直观地体悟和展现诸葛亮的一片赤诚之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读出课文中诸葛亮在国家危难之时提出的治国策略,诸葛亮对刘备的感激之情,以及诸葛亮对于后主的耿耿忠心和出师的坚定决心。通过朗读,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进而促进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激情。
2.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解析古诗文作品
古诗文的创作方法与表达技巧与现代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异。在中国历史的更迭和变迁中,人们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逐渐发生改变,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运用古人的思维和表达习惯来分析和解读古代诗文。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可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既深刻地理解古诗文作品,又深入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我们在讲解《关雎》一诗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借此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这篇诗文的学习,我们可以用《诗经》作为切入口,《诗经》又名《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收录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作品采用的赋、比、兴手法是中国诗歌创作中的经典手法,对中国诗歌的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如果了解了相关知识,再深入学习《关雎》就有了十分扎实的基础,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高效。这样学生既领会和理解了《关雎》的内容,也熟悉了《诗经》这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深刻内涵、艺术手法及其历史价值。
3.设置融合古诗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情境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这种手段能从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层面刺激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和魅力,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我们在讲解《观沧海》时,可以先搜集一些大海波浪翻滚的视频或图片,将这些资料做成PPT课件或者是微课视频。然后再向学生介绍曹操生活的时代背景,曹操的生活经历及其重要事迹,还有曹操创作这篇诗作的创作意图等,也可以请学生自行去搜集整理曹操的相关历史故事,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向同学们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作者及作品的进一步深入理解。
4.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在中国古诗文中,有着大量与中国民俗相关的内容,这些传统的节日有些还遗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尽管在新的历史时代,仍然散发着传统文化的光辉。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仍然是中国民俗中重要的节日,这些节日的背后也隐涵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可以有效地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结合一些传统的节日,选择一些表现传统节日的古诗文,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比如,在中秋节之际,教师就可以选择苏轼的《水调歌头》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和整理中秋节的由来,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文,然后请学生谈一谈现实生活中过节日的一些习俗,然后将现实生活与古诗文中的相关习俗进行对比,从中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看一看这些民俗节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变化。然后,带领学生对相关的古诗文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解读,让学生既扩大了知识视野,也找到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打通生活与语文学习关联,注意培养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综上所述,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来文明的积累,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身上的文化记忆,它需要不断地继承和发展。初中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识到它的重要价值,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促进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更好地推动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作者通联:山东枣庄市第十五中学]
一、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能够有效帮助初中生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不但要传授语文知识内容,以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养,更要着眼于提高初中生的思想与道德境界。而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古诗文教学中,则能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许多内容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教师如果能有效地将古诗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就可以发挥语文教育的优势,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知识,初中生对听故事兴趣浓厚,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述大家喜欢的传统文化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促进学生更好地深入学习语文知识。
其次,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能够有效促使初中生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初中古诗文教学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学习古代诗文就是学生不断发掘、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中发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和特殊魅力,让学生从过去被动接受语文知识转变为自主探究,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在古诗文朗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都是精选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这些作品格式工整、言简意赅、韵律流畅、魅力无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但要向学生讲授作品中的古诗文知识,还要对作品中的重要章句展开深入的探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作品,进而将作品的内蕴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例如,我们在讲授《出师表》一课时,可先请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如“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然后再向学生详细讲解诸葛亮的生平,由此强化学生對诸葛亮的认识与了解。然后让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作品,直观地体悟和展现诸葛亮的一片赤诚之心,设身处地地站在历史人物的角度,读出课文中诸葛亮在国家危难之时提出的治国策略,诸葛亮对刘备的感激之情,以及诸葛亮对于后主的耿耿忠心和出师的坚定决心。通过朗读,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进而促进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激情。
2.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解析古诗文作品
古诗文的创作方法与表达技巧与现代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异。在中国历史的更迭和变迁中,人们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逐渐发生改变,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运用古人的思维和表达习惯来分析和解读古代诗文。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可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既深刻地理解古诗文作品,又深入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我们在讲解《关雎》一诗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体会作者借此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这篇诗文的学习,我们可以用《诗经》作为切入口,《诗经》又名《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收录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作品采用的赋、比、兴手法是中国诗歌创作中的经典手法,对中国诗歌的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如果了解了相关知识,再深入学习《关雎》就有了十分扎实的基础,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高效。这样学生既领会和理解了《关雎》的内容,也熟悉了《诗经》这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深刻内涵、艺术手法及其历史价值。
3.设置融合古诗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情境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这种手段能从视觉、触觉、听觉等感觉层面刺激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和魅力,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我们在讲解《观沧海》时,可以先搜集一些大海波浪翻滚的视频或图片,将这些资料做成PPT课件或者是微课视频。然后再向学生介绍曹操生活的时代背景,曹操的生活经历及其重要事迹,还有曹操创作这篇诗作的创作意图等,也可以请学生自行去搜集整理曹操的相关历史故事,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向同学们进行展示,加深学生对作者及作品的进一步深入理解。
4.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在中国古诗文中,有着大量与中国民俗相关的内容,这些传统的节日有些还遗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尽管在新的历史时代,仍然散发着传统文化的光辉。例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仍然是中国民俗中重要的节日,这些节日的背后也隐涵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可以有效地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结合一些传统的节日,选择一些表现传统节日的古诗文,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知识的过程中,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比如,在中秋节之际,教师就可以选择苏轼的《水调歌头》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和整理中秋节的由来,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文,然后请学生谈一谈现实生活中过节日的一些习俗,然后将现实生活与古诗文中的相关习俗进行对比,从中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看一看这些民俗节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变化。然后,带领学生对相关的古诗文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解读,让学生既扩大了知识视野,也找到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打通生活与语文学习关联,注意培养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综上所述,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来文明的积累,是每一个中华儿女身上的文化记忆,它需要不断地继承和发展。初中语文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识到它的重要价值,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促进古诗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更好地推动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作者通联:山东枣庄市第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