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久居长安的王维在偶逢故乡来人时,别的都不殷勤,只询问“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冬至一过,寒流骤来,让北国为冰雪所覆,这几天阴风冷雪所携来的寒意,渐渐有了岑寂的状况,躲在大衣與围巾里的眼神还是一样温煦,在走廊或电梯上偶遇,同事们除了关心业绩、年终总结或即将到来的新年,大家都互道:梅花开了。”
小区楼下的园圃里有三棵白梅,独立的一株生在园圃的东侧,枝柯横逸,颇饶古韵;结伴的两株则携手并立于园圃的西头,修剪成浑圆的伞状,比较人工一点。不过现在这三棵老树都开满了白色的花朵,聪灵毓秀,不可禁当。古人曾经用“苔枝缀玉”来形容苍然的梅树枝头白花点点,但如果你曾站在盛放的梅树下,便会觉得“缀玉”的说法不免雅过了头,弄得像人造花一样,没有写出那凛冽寒风中的蓬勃生意。
走在轻雾细霜的小区,我在树下赏玩良久,仿佛有了神秘的提升与领会。相较于山樱的妖艳纷呈,白梅的素净更显脱俗。古之梅者,总是在驿外、在断桥、在废园、在暗角,士人取其“不争”为君子之德。仔细品观,梅树迥异于榕树的慈祥恺悌、柳树的风流潇洒,更异于松柏的坚贞宏伟,而有洮洮远致,不似人间所有。我觉得那清令的风度应是来自于一种透澈了生命后的淡漠,向虚空处去安置自我的神韵——伫立于此而宁静是他的流水今日,让人遥忆其淡泊如许的明月前身。清素的梅花实应写入《晋书》的《高士传》或杜工部的《佳人篇》中。
儿时听母亲唱爱国歌曲《梅花》,每听到“愈冷愈开花”,总觉得好笑,现在想来,这句歌词实在俗得很风趣。不过我从小对梅花总有特别的好感倒不是因为爱国,而是母亲对我说过一个故事。她说有一年外公在陕北一带征战,家人从陕南老家捎来消息,说是夫人有喜,时值北国战况阴霾但梅开如雪,外公便从遥远的战线上折了一枝梅花夹在信里托人带回故里,这便是母亲名字的由来。
后来我读到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书本上分析那个“砌”字用得如何之好,不!我心中似乎更明白“驿寄梅花”那个动作里的远思。人生里如果还有眷恋,也许就是那夹在信里,素馨一般的光景或人物了吧;而要抛下这如梅花般美好的一切远赴他域,不就正是秦观“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喟叹吗?大二时,跟文学社的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久居长安的王维在偶逢故乡来人时,别的都不殷勤,只询问“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讨论了半天也没有答案。可惜那时我们没有坐在这棵梅花树下,没有真正读懂梅花,或是王维,不然我们便能明白诗人的故土印象是如何的婉约与芬芳了。
因此梅花是远游时的思慕、宁静片刻所得之回忆或人生里有所澈悟等一切美好的象征,一如波特莱尔执着于他心里黑色的郁金香,“像神秘主义者那样真正地进行自身的交谈”。因此有人辨梅花味而名之曰“暗香”,寻其态而称之“疏影”,暗、疏之流,不过都是潜意识里的存在,总会于一些不经意的片刻流露,待回首重寻却又渺无踪影,“遇之匪深,即之愈希”,童年的幻影,诗人的灵光,都包容在一朵梅花自身的梦中。
如今我幸福地走过或短暂驻足于这三棵神秘而动人的梅花树下,冬天还是很冷,但我有了一个纯洁的远方。许多鲜白细小的花瓣飘满了泥土与石阶,也许等到日子和暖了,也许等到几阵风雨后一切都化归为春泥了,那时我将记得很多诗,虚拟很多瑶席、香笺、寿阳公主以及许多前世……但也许我将和现在一样,只是通过它的花瓣与枝叶望向无尽的蓝天,也不想起什么,也不记得什么。
冬至一过,寒流骤来,让北国为冰雪所覆,这几天阴风冷雪所携来的寒意,渐渐有了岑寂的状况,躲在大衣與围巾里的眼神还是一样温煦,在走廊或电梯上偶遇,同事们除了关心业绩、年终总结或即将到来的新年,大家都互道:梅花开了。”
小区楼下的园圃里有三棵白梅,独立的一株生在园圃的东侧,枝柯横逸,颇饶古韵;结伴的两株则携手并立于园圃的西头,修剪成浑圆的伞状,比较人工一点。不过现在这三棵老树都开满了白色的花朵,聪灵毓秀,不可禁当。古人曾经用“苔枝缀玉”来形容苍然的梅树枝头白花点点,但如果你曾站在盛放的梅树下,便会觉得“缀玉”的说法不免雅过了头,弄得像人造花一样,没有写出那凛冽寒风中的蓬勃生意。
走在轻雾细霜的小区,我在树下赏玩良久,仿佛有了神秘的提升与领会。相较于山樱的妖艳纷呈,白梅的素净更显脱俗。古之梅者,总是在驿外、在断桥、在废园、在暗角,士人取其“不争”为君子之德。仔细品观,梅树迥异于榕树的慈祥恺悌、柳树的风流潇洒,更异于松柏的坚贞宏伟,而有洮洮远致,不似人间所有。我觉得那清令的风度应是来自于一种透澈了生命后的淡漠,向虚空处去安置自我的神韵——伫立于此而宁静是他的流水今日,让人遥忆其淡泊如许的明月前身。清素的梅花实应写入《晋书》的《高士传》或杜工部的《佳人篇》中。
儿时听母亲唱爱国歌曲《梅花》,每听到“愈冷愈开花”,总觉得好笑,现在想来,这句歌词实在俗得很风趣。不过我从小对梅花总有特别的好感倒不是因为爱国,而是母亲对我说过一个故事。她说有一年外公在陕北一带征战,家人从陕南老家捎来消息,说是夫人有喜,时值北国战况阴霾但梅开如雪,外公便从遥远的战线上折了一枝梅花夹在信里托人带回故里,这便是母亲名字的由来。
后来我读到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书本上分析那个“砌”字用得如何之好,不!我心中似乎更明白“驿寄梅花”那个动作里的远思。人生里如果还有眷恋,也许就是那夹在信里,素馨一般的光景或人物了吧;而要抛下这如梅花般美好的一切远赴他域,不就正是秦观“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喟叹吗?大二时,跟文学社的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久居长安的王维在偶逢故乡来人时,别的都不殷勤,只询问“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讨论了半天也没有答案。可惜那时我们没有坐在这棵梅花树下,没有真正读懂梅花,或是王维,不然我们便能明白诗人的故土印象是如何的婉约与芬芳了。
因此梅花是远游时的思慕、宁静片刻所得之回忆或人生里有所澈悟等一切美好的象征,一如波特莱尔执着于他心里黑色的郁金香,“像神秘主义者那样真正地进行自身的交谈”。因此有人辨梅花味而名之曰“暗香”,寻其态而称之“疏影”,暗、疏之流,不过都是潜意识里的存在,总会于一些不经意的片刻流露,待回首重寻却又渺无踪影,“遇之匪深,即之愈希”,童年的幻影,诗人的灵光,都包容在一朵梅花自身的梦中。
如今我幸福地走过或短暂驻足于这三棵神秘而动人的梅花树下,冬天还是很冷,但我有了一个纯洁的远方。许多鲜白细小的花瓣飘满了泥土与石阶,也许等到日子和暖了,也许等到几阵风雨后一切都化归为春泥了,那时我将记得很多诗,虚拟很多瑶席、香笺、寿阳公主以及许多前世……但也许我将和现在一样,只是通过它的花瓣与枝叶望向无尽的蓝天,也不想起什么,也不记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