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梅花开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bear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久居长安的王维在偶逢故乡来人时,别的都不殷勤,只询问“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冬至一过,寒流骤来,让北国为冰雪所覆,这几天阴风冷雪所携来的寒意,渐渐有了岑寂的状况,躲在大衣與围巾里的眼神还是一样温煦,在走廊或电梯上偶遇,同事们除了关心业绩、年终总结或即将到来的新年,大家都互道:梅花开了。”
   小区楼下的园圃里有三棵白梅,独立的一株生在园圃的东侧,枝柯横逸,颇饶古韵;结伴的两株则携手并立于园圃的西头,修剪成浑圆的伞状,比较人工一点。不过现在这三棵老树都开满了白色的花朵,聪灵毓秀,不可禁当。古人曾经用“苔枝缀玉”来形容苍然的梅树枝头白花点点,但如果你曾站在盛放的梅树下,便会觉得“缀玉”的说法不免雅过了头,弄得像人造花一样,没有写出那凛冽寒风中的蓬勃生意。
   走在轻雾细霜的小区,我在树下赏玩良久,仿佛有了神秘的提升与领会。相较于山樱的妖艳纷呈,白梅的素净更显脱俗。古之梅者,总是在驿外、在断桥、在废园、在暗角,士人取其“不争”为君子之德。仔细品观,梅树迥异于榕树的慈祥恺悌、柳树的风流潇洒,更异于松柏的坚贞宏伟,而有洮洮远致,不似人间所有。我觉得那清令的风度应是来自于一种透澈了生命后的淡漠,向虚空处去安置自我的神韵——伫立于此而宁静是他的流水今日,让人遥忆其淡泊如许的明月前身。清素的梅花实应写入《晋书》的《高士传》或杜工部的《佳人篇》中。
   儿时听母亲唱爱国歌曲《梅花》,每听到“愈冷愈开花”,总觉得好笑,现在想来,这句歌词实在俗得很风趣。不过我从小对梅花总有特别的好感倒不是因为爱国,而是母亲对我说过一个故事。她说有一年外公在陕北一带征战,家人从陕南老家捎来消息,说是夫人有喜,时值北国战况阴霾但梅开如雪,外公便从遥远的战线上折了一枝梅花夹在信里托人带回故里,这便是母亲名字的由来。
   后来我读到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书本上分析那个“砌”字用得如何之好,不!我心中似乎更明白“驿寄梅花”那个动作里的远思。人生里如果还有眷恋,也许就是那夹在信里,素馨一般的光景或人物了吧;而要抛下这如梅花般美好的一切远赴他域,不就正是秦观“为谁流下潇湘去”的喟叹吗?大二时,跟文学社的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久居长安的王维在偶逢故乡来人时,别的都不殷勤,只询问“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讨论了半天也没有答案。可惜那时我们没有坐在这棵梅花树下,没有真正读懂梅花,或是王维,不然我们便能明白诗人的故土印象是如何的婉约与芬芳了。
   因此梅花是远游时的思慕、宁静片刻所得之回忆或人生里有所澈悟等一切美好的象征,一如波特莱尔执着于他心里黑色的郁金香,“像神秘主义者那样真正地进行自身的交谈”。因此有人辨梅花味而名之曰“暗香”,寻其态而称之“疏影”,暗、疏之流,不过都是潜意识里的存在,总会于一些不经意的片刻流露,待回首重寻却又渺无踪影,“遇之匪深,即之愈希”,童年的幻影,诗人的灵光,都包容在一朵梅花自身的梦中。
   如今我幸福地走过或短暂驻足于这三棵神秘而动人的梅花树下,冬天还是很冷,但我有了一个纯洁的远方。许多鲜白细小的花瓣飘满了泥土与石阶,也许等到日子和暖了,也许等到几阵风雨后一切都化归为春泥了,那时我将记得很多诗,虚拟很多瑶席、香笺、寿阳公主以及许多前世……但也许我将和现在一样,只是通过它的花瓣与枝叶望向无尽的蓝天,也不想起什么,也不记得什么。
其他文献
摘 要: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通过对黄色树林里两条道路的思考与选择,折射出人生道路选择的重要性,同时表达了对未选择道路的思考以及自我担当的精神。其多维思考与表达方式传递出作者的人生态度及诗歌创作追求。  关键词:弗罗斯特 《未选择的路》 选择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往往以乡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背景,描写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心理状态、人生
【摘要】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要求。笔者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创新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
摘 要:《维摩诘经》至唐朝,维摩诘从“金粟如来是后身”之神圣,雄辩滔滔的玄谈、不可思议的神通转变为平平常常的居士。文人与维摩诘之间关系进一步转向世俗。这一点,以白居易诗歌尤为明显。白诗中“吾道寻知止”的知足态度,是使他排除现实困厄,获得现世精神自由的力量。这是洪州禅对白居易的影响,也是白居易以维摩诘的精神为自己的人生观的体现。本文从白居易闲适感伤诗中的维摩诘、文人与佛禅,管窥白居易对维摩诘形象世俗
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有许多人没有关注或发现其中的风险,从而使其走上末路穷途。  引发我这种思考的,是源于我看过的一篇文章——《不留余地的狼》。  文章讲述的是一只狼找到了各种动物通过的大洞,堵上一端,守株待兔。  看到这里,我不禁为狼的智商而惊叹。在追逐猎物,也就是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它成功地找到了这把钥匙。但是有些同学的话,为我敲响了警钟,“万一来了更大的动物该怎么办呢?”我思考片刻,便又立即反驳
摘 要:长江作为我们的母亲河之一,自古以来孕育了无数华夏儿女,然而长江最初并不叫“长江”,而是叫“江”。从“江”到“长江”的变化原因除了其自身“长”的地理特征外,还包括古人对“江”“水”词义的理解更加全面、人们对长江了解的增多、词汇的多样传播等社会原因。  关键词:江 大江 长江 称谓变迁 社会发展  在古代,“河”指的是黄河,“江”指的是长江,长江古称“江”或“大江”。称“江”最早是在《诗经》上
在这个适者生存的社会大环境下,竞争无处不在,对手无时不有,有较量就有输赢,有胜者就有败者,演员陈道明在一次参加对抗赛时,说:“要学会为对手鼓掌!”   为对手鼓掌是一种美德。在较量和竞赛中,如果我们成了别人的手下败将,心情自然难受,失败让人难堪、痛苦。于是有的人就心怀嫉恨,给对手挑刺找碴,不择手段地贬低、攻击对手,那么自己就会被别人看成卑鄙的小人;而当一个人能够赏识对手,为对手鼓掌時,这就让
摘 要:李陵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武将,他由于战场失利、被迫投降匈奴,所以成为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无论在史学上还是文学上,自汉以来,人们对他评价的态度一直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降臣,不断贬低他;也有人认为他是英雄,始终保持着一颗爱国忠君的赤子之心。尤其是在历年来的正史中,最多做到的就是客观地描述他投降这一事实。但是在敦煌石窟发现的李陵变文中,人们却发现了当时的民间文学——俗文学,给予了李陵英雄的称谓
午后的阳光轻射,有一种慵懒困意的美丽。乡村犹如一个未被开启的故事,素朴纯然。江南小巷是沉静安然的,是质朴清幽的。青石板道,被过客的脚印打磨得这般温润,岁月的苍苔依旧墨绿如初。  乡间的老屋破了,旧了,可屋前那桃花依旧曼妙。儿时的我最喜欢在桃树下奔跑,与它纠缠。它是奶奶的最爱,因为它有一段温暖的际遇。奶奶躺在摇椅上眯缝着眼,慢慢打开被泛黄的岁月尘封的往事……  爷爷奶奶是在那株桃树下相遇。邂逅的背景
摘 要:当代著名女作家严歌苓在长篇小说《妈阁是座城》中,塑造了妈阁城中三个鲜明的赌徒形象,特别是对“赌徒”的“赌性”有着十分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出严歌苓对人性堕落与自我救赎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小说中三个赌徒形象的分析,揭示了三个赌徒形象的区别和联系,并将三个赌徒形象类型化,得出只有实现人性的自我覺醒才能完成人性的自我救赎。表现出严歌苓对于思考人性问题的又一次超越。  关键词:“赌徒” “赌性” 人性
摘 要:木心的小说中弥漫着浓厚的故乡情结,如《夏明珠》中描绘的江南水乡、饮食文化和丧葬习俗都带有明显的乌镇特色。木心笔下的乌镇是具象的、庄重的、质朴的,寄托着他对家乡深深的牵挂和担忧。  关键词:乌镇情结 木心 《夏明珠》  木心这位“墙外开花”的作家在中国初享声誉之时,人们都更倾向于称他为一位诗人,木心研究学者邹汉明先生在他的文章《论作为诗人的木心》中称木心为“诗人木心”,也声明在他看来木心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