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本着为新世纪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这一宗旨,在过去“听、说、读、写”四线并行中的“听、说”两条线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突破,整合出一种新的课型——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是面对面地你来我往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活动,根据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要求,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选择以下教学策略。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说”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学生往往在无主题时能说很多话,但当给他们限制一个主题并且当众说话时,就产生了畏难心理。这时就特别需要教师重视和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从而形成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里,学生才能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敢于大胆地说。为切实做到师生平等,教师可以改变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允许学生在不打断其他同学讲话的前提下自由发言,即当学生有疑问、有补充或有感受时,不用等老师批准可直接“站起来就说”,说完就坐下。这样一来,在课堂上学生往往能思路畅通,发言踊跃。
二、激发兴趣,建立信心,使学生“乐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说、爱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使他们感到交际的对象就在眼前,从而产生交际的动力。同时这样也可使口语交际变得生动直观,既具实用性,又具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如有位老师采用“以图设境”的方法,使《春天的回忆》的教学一开始就充满诗情画意。首先利用多媒体再现春天的景色,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气息,说出春天是什么样子,接着让学生用学过的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几句话。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美丽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老师进一步问:春天这么美丽,你想对春天说点什么呢?学生们的思维被激活了,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对春天的赞美,以及为什么喜欢春天,有的甚至说出保护环境的方法措施。
2.活用形式,激发兴趣。学生身边充满着可以利用的说话教学资源,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采用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如让学生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就是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好方法。在参观生态基地时,同学们看到上黄下绿的小南瓜、色彩鲜艳的辣椒、形同蛇状的丝瓜、玲珑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激动不已,此时我随机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引导学生边看边说,并让他们回家后把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植物说给爸爸妈妈听,学生都很乐意。到校后,我又组织了“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植物”的说话比赛活动,看谁说得最准确、最形象。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说,人人都开口说,越说越想说。
3.可用评价,建立信心。小学生的判断力及独立思考能力水平有限,他们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顾及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表扬鼓励为主,从而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与学习的兴趣,树立表达的自信心。例如:“你咬字真清楚,如果声音能响亮些就更好了!”“你的声音真响亮,但有一个地方说得不够清楚,好好想想,把它说清楚,你一定能行。”“你说得真好!把老师感动了。”等等。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激情,要有诚意。除了用语言之外,教师的微微颌首、赞许的眼神、微笑,都能激起学生说的欲望和兴趣。
三、规范交际语言,使学生“说对”
刚入学的儿童,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着缺陷。如有的语态不雅,说话粗俗;有的拖泥带水,夹方言土语;有的用词重复,说话没有条理,等等。教师应该用规范的语言来指导学生说话。首先,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并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为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作用,每周民主推选一名坚持说普通话并且发音标准的学生,送给他“小小播音员”的称号;利用每天晨读时间请“小小播音员”带领大家吟诵古诗、朗读课文,进行普通话训练。由此,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就会提高,不仅坚持讲普通话,而且力求讲好普通话。其次,在学生口语表达时,教师要随时纠正其语病,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的意思,逐步使学生树立“动口即是练说”的观念,从而自觉、随时随地地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一些优美而规范的句式说话,这更是一种有效地提高学生规范语言的好方法。
四、掌握交际语体,使学生“说好”
《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的目标中指出:“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礼貌不仅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的实效性。“问路不施礼,多走二十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恰当使用称谓,对别人多用敬语,对自己多用谦词,对不便直接说的事情多用委婉语,并配合恰当的体态语,做到言之有礼。
当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仅仅靠一学期七八个话题,以及每个话题一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把口语交际的训练从语文课引申到其他学科的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走进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在学校,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班队、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在家庭,要求学生每天要和家人交流一天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在校外,可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小记者采访活动或开展主题社会调查活动,等等。总之,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双向互动交流活动,它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说”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学生往往在无主题时能说很多话,但当给他们限制一个主题并且当众说话时,就产生了畏难心理。这时就特别需要教师重视和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从而形成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里,学生才能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敢于大胆地说。为切实做到师生平等,教师可以改变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允许学生在不打断其他同学讲话的前提下自由发言,即当学生有疑问、有补充或有感受时,不用等老师批准可直接“站起来就说”,说完就坐下。这样一来,在课堂上学生往往能思路畅通,发言踊跃。
二、激发兴趣,建立信心,使学生“乐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说、爱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使他们感到交际的对象就在眼前,从而产生交际的动力。同时这样也可使口语交际变得生动直观,既具实用性,又具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如有位老师采用“以图设境”的方法,使《春天的回忆》的教学一开始就充满诗情画意。首先利用多媒体再现春天的景色,让学生亲身感受春天的气息,说出春天是什么样子,接着让学生用学过的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几句话。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美丽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老师进一步问:春天这么美丽,你想对春天说点什么呢?学生们的思维被激活了,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对春天的赞美,以及为什么喜欢春天,有的甚至说出保护环境的方法措施。
2.活用形式,激发兴趣。学生身边充满着可以利用的说话教学资源,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采用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如让学生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就是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好方法。在参观生态基地时,同学们看到上黄下绿的小南瓜、色彩鲜艳的辣椒、形同蛇状的丝瓜、玲珑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激动不已,此时我随机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引导学生边看边说,并让他们回家后把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植物说给爸爸妈妈听,学生都很乐意。到校后,我又组织了“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植物”的说话比赛活动,看谁说得最准确、最形象。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说,人人都开口说,越说越想说。
3.可用评价,建立信心。小学生的判断力及独立思考能力水平有限,他们非常在意老师的评价。所以,教师在评价时要顾及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表扬鼓励为主,从而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与学习的兴趣,树立表达的自信心。例如:“你咬字真清楚,如果声音能响亮些就更好了!”“你的声音真响亮,但有一个地方说得不够清楚,好好想想,把它说清楚,你一定能行。”“你说得真好!把老师感动了。”等等。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激情,要有诚意。除了用语言之外,教师的微微颌首、赞许的眼神、微笑,都能激起学生说的欲望和兴趣。
三、规范交际语言,使学生“说对”
刚入学的儿童,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着缺陷。如有的语态不雅,说话粗俗;有的拖泥带水,夹方言土语;有的用词重复,说话没有条理,等等。教师应该用规范的语言来指导学生说话。首先,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并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为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作用,每周民主推选一名坚持说普通话并且发音标准的学生,送给他“小小播音员”的称号;利用每天晨读时间请“小小播音员”带领大家吟诵古诗、朗读课文,进行普通话训练。由此,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就会提高,不仅坚持讲普通话,而且力求讲好普通话。其次,在学生口语表达时,教师要随时纠正其语病,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的意思,逐步使学生树立“动口即是练说”的观念,从而自觉、随时随地地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一些优美而规范的句式说话,这更是一种有效地提高学生规范语言的好方法。
四、掌握交际语体,使学生“说好”
《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的目标中指出:“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礼貌不仅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直接关系到口语交际的实效性。“问路不施礼,多走二十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恰当使用称谓,对别人多用敬语,对自己多用谦词,对不便直接说的事情多用委婉语,并配合恰当的体态语,做到言之有礼。
当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仅仅靠一学期七八个话题,以及每个话题一节课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把口语交际的训练从语文课引申到其他学科的课堂,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走进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在学校,要鼓励学生多参加班队、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在家庭,要求学生每天要和家人交流一天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在校外,可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小记者采访活动或开展主题社会调查活动,等等。总之,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双向互动交流活动,它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