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学生观与价值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道德与法治》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重要学科,是教育新时期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不论对教育改革而言,还是对学生个人发展而言,它都是一门意义重大的学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出其教材在育人等方面的价值,教师必须要分析并发掘出教材中的学生观与价值观,并以此为据设置符合初中生发展需求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等核心素养的素质培养目标,同时也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生观;价值观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时期,加强对初中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培养是保障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的关键。《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初中生道德、思想等观念意识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出其在育人方面的价值。经过不断地拓展与完善,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实现了教学理念、设计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全面更新,教材中蕴含了更丰富的育人价值,意味著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更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面对全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发挥出教材中的学生观与价值观的作用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等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价值观与学生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价值观是初中教育真正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应秉承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教学理念,结合教材新内容对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提高对学生价值观培养、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度。《道德与法治》的社会性在于通过发掘教材资源,在提高学生思想观念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将思想与实际相结合,在社会生活中加以运用。《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在增强学生价值观念、法治意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初中生应用道德观念与法制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结合现实生活中与道德法治观念培养的内容进行生动化、趣味化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强化学生运用能力,实现思想引导与行为约束的结合;《道德与法治》的生命性在于以生为本。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教学本质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初中生的发展需求,从意识培养、能力提升、情感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对教材价值进行充分发挥,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道德与法治》的未来性在于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点不仅在于应试,更在于素质。利用教材中对学生思想道德、法治观念等重要素养培养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个人素质提升的重视,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为学生的未来性发展提供帮助。
  所谓学生观,就是教材内容编排对初中生这一教育对象的看法。随着教材内容的更新与完善,更加重视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育的有效性提升,需要给予学生个体差异性更高的关注。《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更新给予了学生个体差异更高的关注,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认识到教材之于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学生观,并做到分类教学、分层指导,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初中生的思维活跃,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虽然很多想法都不切实际,但这正是初中生的优势,教材中也给予了学生创造意识培养更高的关注。
  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价值观与学生观的实现
  1.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确定合理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早已得到了提升与完善,要发挥教材的价值观与学生观的作用,教师必须要根据教材实际与初中生实际需求确定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及要求、法制教育要求及学生的实际道德与法制观念水平等多种内容完成对学期的总目标的确定,为整个学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确立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学经验设置阶段性目标,根据教材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设置每一堂课的教学定位、情感意识与能力培养目标等阶段性价值观培养目标。这样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结合的教学方案制定,一方面能够牢牢把握住教学纲领,提高教学目的性,另一方面也能够更有效、更全面充分地发挥出教材的价值观与学生观的作用。
  2.重视对生动有趣教学氛围的营造,给予学生主体感受更高的关注
   《道德与法治》从本质而言就是将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通过教学的方式对尚未形成正确思想观念的初中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导、统筹培养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渠道提高学生对思想道德、法治观念等社会生活中必备的基础素养的认识与感受。而难以避免的是理论性的内容很容易导致教学过程的枯燥性,不利于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内化。因此,要充分发挥教材学生观与价值观的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在教学中就必须要尽可能地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需要结合初中生的性格特征与兴趣爱好,对教学氛围进行改善,联系生活实际与学生实际营造更生动更有趣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主体感受更高的重视,满足初中生的心理需求,达到改善教学效果、提升《道德与法治》内在价值发挥的教学目标。
  3.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
   教材中学生观与价值观的体现,必须要充分发挥出学生在道德培养及法治意识培养上的主体性,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效果,进而实现对教材学生观与价值观作用的发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的重视,为学生提供更多主观体验、主动探索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意识与能力的双重培养。为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每一个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案例或影响力较大的相关事迹进行拓展,根据教材内容的教育目标展开思想道德培养或法治观念培养的讨论活动,或者就事件中的某一相关点开展以小组为载体的探究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够结合教材知识参与讨论并积极思考,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培养效果的目的。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应综合学生的不同需求,引导学生发表看法,在提供学生参与度的同时,教师也能够完成对学生思想道德及法治观念形成中的不足,有利于及时纠正并改善学生的错误观念,达到发挥教材价值观与学生观价值的目的。
  结语
  在新时期的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教育的关键。《道德与法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担负着更为艰巨的重任。随着教材的更新与完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了更为丰富、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学生观与价值观,是进一步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认识到教材所蕴含的价值观与学生观的基础上,对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进行优化。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及初中生发展需求确定教学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为实际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指南,通过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创建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同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曾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学生观与价值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9):81-82.
  [2]蔡姗姗.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体现价值观[J].速读(中旬),2019,(3):137.
  [3]王颖,丛立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J].基础教育课程,2019,(5):20-23.
  [4]王兆利.浅谈思想品德教学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J].素质教育论坛,2008(5):147.
  [5]潘昌琴.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的学生观[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9):30.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红堡镇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开展教学中,教学模式也得到相应的改进与完善,尤其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策略的创新。由于当前的英语教学方式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仍存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具体教学中,需确保课堂教学策略的高效性,从而使高中英语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当中充分体现出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与融合,并注重对学生的
【内容摘要】单元教学设计在历史学科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历史教学中采用单元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构建历史知识脉络的能力,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历史解释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支架式的作业设计又非常契合单元教学,结合支架式作业设计,通过对问题支架的设计和认知支架的搭建,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白单元教学的知识体系,本文的研究对于单元教学设计下的支架式作业设计进行了实践,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一
【内容摘要】在当前现代化教育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教育问题成为亟须解决的社会主要问题,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考取心仪的大学,能否跻身高素质人才的队伍之中。对此,教育部门近些年来加强了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时刻要求教师需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高中地理的知识点不但多而且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经常会将教学重点放到考点的讲解上,开展题海战术,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对农村高中的家庭教育缺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转化该问题的教育策略,以促使家庭教育的有效转变,并使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 高中 家庭教育 缺位 问题 策略  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已成为人生成长中的三大教育基地,且对学生实现全面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家庭作为人生第一课,父母则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通常在人才培养的启蒙教育以及指导人生的发展教育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在教学中逐步深入推进,教育的方向也有了转变,传统以知识理论为主的教学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新时期的学校教育侧重于学生知识获取和运用能力培养,提升他们的可持續发展能力。历史学科教学,其学习内容是史实资料,如何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历史学思维,需要从质疑能力培养上着手,本文就此课题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 质疑能力  新课
【内容摘要】英语阅读的过程是获取信息,汲取知识,不断了解和对比中西方文化的比较过程。在以往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过分的强调语言现象的教学,淡化了对西方文化学习的正确引导和鉴别,而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对比阅读与学习的内容就更少,导致有很多的学生认为西方来的就是好的,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不自信。本文通过对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民族文化教学方面的情况分析入手,讨论了阅读对于提升本族文化自信的重要
【内容摘要】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开始倡导整本书阅读,他们意识到整本书阅读无论从内容的广度还是思维的深度都要比单本有意义得多。在尝试整本书教学中,我尝试从课前读书的气氛,指导过程中的猜测法、反读法、表现法和课外延伸活动中最大程度给学生营造和引导快乐阅读的感受,让学生从整本书阅读中汲取必需的营养滋养自己的一生。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猜测法 反读法 表现法 養分滋养  叶圣陶先生在1941年就告诉我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要求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不能再实施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接受地理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做的目的不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更是为了让学生有效地融入地理课堂的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地理 小組合作 教学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学习形式,科学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中文化品格素养是其中的关键。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的发展水平,大力弘扬与丰富高中英语教学文化内涵,是整个英语教育行业的重要任务。本文章对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文化品格素养培养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
【内容摘要】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美的兴趣也随之越来越浓厚,这种浓厚的兴趣已从生活渗透到了学习,这种渗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我们教师音乐教师更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教育;音乐课;审美能力;学生  能否进行艺术审美的教育,是由各个学科特点所决定的。我们认为音乐和文化教学在开展艺术审美和文化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基本功能和重要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够相比似的。但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