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培养素质优良的、个性鲜明的人才正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在学校教学中就是要倡导教师的教学个性,让学生在生动有序的、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发展个性,而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也决定了语文教师应成为培养有鲜明个性的创新型人才的中流砥柱。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个性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47-01
一、语文教学的个性体现在教材使用的个性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因而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就应该在统观全局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紧抓教材重点、攻克教材难点,钻进教材里,跳出教材外,使教材变成教师自己的“作品”,成为学生展示个性魅力的“广告片”。
(一)“活用”教材
教师对每一篇文章的处理不应面面俱到,而应该依据教材的特点突出一点或几点,每篇课文都有所侧重,使一个单元的教学成为一个互相配合的系统,在各个击破的基础上取得完胜。同时还要擅于找到课文和生活的契合点,让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复活,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使知识从书本走进学生的心中。“活用”教材搭起了教师个性化教学与培养学生个性的坚固的桥梁。
(二)“质疑”教材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师首先要有质疑的意识,然后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在师生质疑提问的交流互动、摩擦碰撞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教师和学生对教材有同等的质疑权,教师不要因知识底蕴上的优势而包办代替。
(三)“编排”教材
教师可尝试大胆打破教材的编辑顺序,把主旨相近的浅易文言文和现代文、散文、诗歌和小说交叉编排,给学生一些新鲜感,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遵循科学、完整、可行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一番再创造,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呈现“个性美”。
二、语文教学的个性体现在教学模式的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在于点燃孩子渴望知识的火花。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敢于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宽松的氛围,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与课外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质疑、探讨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团结的良好品质。
首先,个性的教学一定是民主的教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不可以在课堂上以领导者自居,必须把课堂的话语权真正还给学生,维护学生表达个人见解的权利。好的教师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在教师的启发、引导、鼓励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发挥学生潜在的个性和独到的创新性;好的语文课堂应该崇尚真实,允许“实话实说”; 提倡创新,允许“质疑权威”;包容争议,允许“自由发挥”,使语文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舞台。
其次,个性的教学一定充满了竞争的氛围。竞争既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而这正是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语文教师不但要组织学生之间竞争,还要鼓励学生和教师竞争,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崭露头角,在竞争中收获成功。
第三,个性的教学一定是课内课外紧密结合的教学。教师要把生活引进课堂,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考虑学生的感受,以完善个性;教师要把课堂融入生活,举办演讲、辩论、朗诵、故事会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展示个性;教师要把课堂拓展到生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语文教学的个性体现在学生培养的个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教学方法的统一、过分注重教学评价的统一,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指挥下的“集体齐步走”无形中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硬性灌输知识。
教师的一切活动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严重抹杀了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上也推行非此即彼的线性评价,不顾及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方法、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差异,没有把学生当成鲜活的人而是当作了产品。这就导致了“学生厌恶学习,教师无从下手”的僵局,而打破这一僵局只有个性化教学。
(一)由训练学生服从听话到培养学生质疑挑战
墨守成规,循规蹈矩,唯“书”唯“师”的人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是注定要被淘汰的。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探求合适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培养独立自主、敢于挑战的时代先锋,而不是规模化、集约化的工厂产品。
(二)由注重培养优秀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的特长
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语文教学和活动中要注意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从现在的人尽其用到将来的人尽其才。但关注特长并不等于忽视团结合作。团队意识、集体观念也同样应成为个性化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总之,语文作为基础性的工具学科,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教学规律,实践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学的美就美在个性,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个性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47-01
一、语文教学的个性体现在教材使用的个性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因而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就应该在统观全局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紧抓教材重点、攻克教材难点,钻进教材里,跳出教材外,使教材变成教师自己的“作品”,成为学生展示个性魅力的“广告片”。
(一)“活用”教材
教师对每一篇文章的处理不应面面俱到,而应该依据教材的特点突出一点或几点,每篇课文都有所侧重,使一个单元的教学成为一个互相配合的系统,在各个击破的基础上取得完胜。同时还要擅于找到课文和生活的契合点,让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复活,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使知识从书本走进学生的心中。“活用”教材搭起了教师个性化教学与培养学生个性的坚固的桥梁。
(二)“质疑”教材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师首先要有质疑的意识,然后大胆鼓励学生质疑,在师生质疑提问的交流互动、摩擦碰撞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教师和学生对教材有同等的质疑权,教师不要因知识底蕴上的优势而包办代替。
(三)“编排”教材
教师可尝试大胆打破教材的编辑顺序,把主旨相近的浅易文言文和现代文、散文、诗歌和小说交叉编排,给学生一些新鲜感,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遵循科学、完整、可行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一番再创造,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呈现“个性美”。
二、语文教学的个性体现在教学模式的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在于点燃孩子渴望知识的火花。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敢于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宽松的氛围,创设良好的情境,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与课外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质疑、探讨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团结的良好品质。
首先,个性的教学一定是民主的教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不可以在课堂上以领导者自居,必须把课堂的话语权真正还给学生,维护学生表达个人见解的权利。好的教师对学生应该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在教师的启发、引导、鼓励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发挥学生潜在的个性和独到的创新性;好的语文课堂应该崇尚真实,允许“实话实说”; 提倡创新,允许“质疑权威”;包容争议,允许“自由发挥”,使语文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舞台。
其次,个性的教学一定充满了竞争的氛围。竞争既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而这正是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语文教师不但要组织学生之间竞争,还要鼓励学生和教师竞争,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崭露头角,在竞争中收获成功。
第三,个性的教学一定是课内课外紧密结合的教学。教师要把生活引进课堂,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考虑学生的感受,以完善个性;教师要把课堂融入生活,举办演讲、辩论、朗诵、故事会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展示个性;教师要把课堂拓展到生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有意义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语文教学的个性体现在学生培养的个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教学方法的统一、过分注重教学评价的统一,这就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指挥下的“集体齐步走”无形中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硬性灌输知识。
教师的一切活动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严重抹杀了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评价上也推行非此即彼的线性评价,不顾及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方法、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差异,没有把学生当成鲜活的人而是当作了产品。这就导致了“学生厌恶学习,教师无从下手”的僵局,而打破这一僵局只有个性化教学。
(一)由训练学生服从听话到培养学生质疑挑战
墨守成规,循规蹈矩,唯“书”唯“师”的人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是注定要被淘汰的。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探求合适的、富有个性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培养独立自主、敢于挑战的时代先锋,而不是规模化、集约化的工厂产品。
(二)由注重培养优秀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的特长
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语文教学和活动中要注意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从现在的人尽其用到将来的人尽其才。但关注特长并不等于忽视团结合作。团队意识、集体观念也同样应成为个性化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总之,语文作为基础性的工具学科,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教学规律,实践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学的美就美在个性,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