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朵花都精彩绽放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482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教育工作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意志坚强、热爱生命、勇于克服成长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常言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强调儿童早期成长对其一生的影响深远。如何对儿童进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推荐每位教师和父母必读的一本书———《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的代表作。书中提出了关于人格统一性、追求优越感、儿童的自卑情结等理论。阿德勒认为,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时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以及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阿德勒提出的个体心理学的10项要素堪称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宝典,如:应该全面而非片面地把人看作一个整体;人的所有局部功能是对个人起作用的;人能主观地理解世界,因此,要了解一个人,必须能“以其人之目视之,以其人之耳闻之。”这些金句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黄金法则。
  阿德勒认为: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不断地追求发展,追求伟大、完善和优越的美好图景。这种有目的的追求主宰了人一生的具体行为,甚至决定了他的思想。这就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必须认真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努力培育儿童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提供儿童生命成长的动力,为儿童心理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每个儿童都会去追求优越感,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把这种追求引向富有成就和有益的方向,并确保这种追求带来的是精神健康和幸福,而不是疾病和不幸。心理健康的儿童会把自己对优越感的追求转变为前进的动力,成为正常的学生。而那些有着差异的儿童就需要教师引导,培育其正确的社会情感,教育儿童把自己的生命视为一种贯穿所有关联事件的线索,说到底,就是要让儿童懂得努力向上。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被那些不求上进、顽皮捣蛋的学生搞得焦头烂额、无计可施。其实这些偷懒调皮的学生有着深层次的内心需求,他们的搞怪、懒惰常常是为了吸引他人的关注,希望他人尤其是父母、老师来关心他们,呵护他们。更重要的是,当他们被贴上了“懒惰”“不求上进”等标签后,往往享受这些“标签”的好处,他们不需要背负别人对自己的期望,不需要刻苦努力,时常表现出一种笨拙无能而又闲散自在的样子,成为我们轻易认定的“问题儿童”。而当下的教育对这类孩子总感觉束手无策,或者收效甚微。这是因为我们总是用批评、责骂等惩罚手段来对待他们,恰恰转移了对他们能力问题的关注。其实“问题儿童”宁愿别人说他们很懒,也不愿别人说他们无能,这是缺乏自信的人的一种自我保护,而这又阻碍了他们努力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还有一些装病、口吃、爱哭的孩子都有着类似的心理。
  笔者曾经遇到一个案例,求助者是某校二年级学生。他是家中唯一男孩,家庭经济条件很好,父母对他要求较严格,父亲脾气急躁,母亲有些情绪化。该救助者性格相对内向,对自己要求较高,成绩很好。咨询前,他持续一个多月因害怕进教室而焦虑不安,坐到教室里就害怕地哭,有时会哭半天。笔者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进行了4次咨询却收效甚微。后来通过走访家庭,深入了解,挖掘出求助者深层的内心诉求———通过哭来获得父母的陪伴关心,使得经常吵架的父母不再当面吵架了。据此,笔者引导其父母正确处理好家庭关系,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合理地评价孩子的学习,保障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情感需求。后来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孩子的哭泣行为及焦虑情绪消除,完美主义的认知模式逐渐改变,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所增强。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外在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阿德勒指出教育者和父母教育儿童时要关注经济、疾病、生活环境、社會关系等对孩子的影响,引导孩子过和善理性的生活。他特别提到了对儿童阅读的建议,如童话故事、报纸、电影等读物的阅读都要让儿童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使笔者想到了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作者认为网络时代,一切信息都能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共享,成人和儿童的界限愈加模糊,儿童几乎被迫提早进入充满冲突、战争、性爱、暴力的成人世界,“童年”逐渐消逝。这些都提醒肩负教育责任的人不能认为儿童只是从自己这里获得教育,而应当重视外界因素对儿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儿童教育心理学》内涵丰富,带给我们许多启示。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由天赋决定,也不是由客观环境决定,儿童对客观现实的看法和他们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才是儿童发展的决定因素。正如阿德勒所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每一位教育者和父母都应当积极鼓励儿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天赋;与儿童建立友好的关系,与他们和睦相处;不断培养儿童独立、自信、勤奋、努力等精神品质,向往自己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左:邓中夏。右:李启汉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共有50多名成员(党员),邓中夏、李启汉名列其中。他们是同乡,是郎舅,更是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共同用生命和热血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书写了不朽篇章。早期黨员  邓中夏,1894年出生于湖南宜章太平里乡邓家湾村一个清末举人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1915年考入长沙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1917年考进北京大学文科学习国文。李大钊应聘来北大担任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
【摘要】在中西方文化日渐融合的今天,高中生容易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如何给高中生补给正能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是高中政治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00后;三观;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一、发现问题  政治课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三观”即科学世界观、健康人
【摘要】博物馆是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是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象征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事关人类福祉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对灌南县当前中小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小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以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中小博物馆;民办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摘要】“非遗”视野下羌族刺绣生存发展的研究——羌绣传承人陈莉口述史访谈录。  【关键词】羌族刺绣;刺绣发展;口述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访谈时间:2016年2月19日  访谈地点:绵阳市北川县擂鼓镇陈莉家中  访谈人:卓千晓(简称“卓”)  被访谈人:陈莉(女,羌族,出生于1970年1月,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涪城区,2009年被评为四川省羌族传统刺绣工艺传承人, 简
在中国当代书画家中,如溥石先生有如此丰赡的人生阅历者和艺术探索者并不多见。纵观溥石先生的艺术人生,可以用“二入二出”来概括。入于中,出于外,洋为中用,中西合璧。  溥石先生1957年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之家,家学渊源深厚,他即幼承家教,跟着祖父临习碑帖,练写丹青,摹刻汉印。后师从著名书法家任杰生先生,与启功、王遐举、董寿平等诸位名家交游甚厚。系统临习龙门二十品及汉魏碑帖,这是中国书法的源头,可谓入门
说起外国专家,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最多的是苏联专家,他们对新中国的建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苏联专家总人数有几万人,当时北京比较大的单位都有苏联专家,在全国各地分布也较广,重要建设项目中都有他们的身影。苏联专家的角色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更是全面的指导者,是“顾问”。他们自成体系,跟别国的专家不相往来。  苏联专家无疑享有崇高权威,受到最高礼遇,但另一方面,他们并不能像在东欧那样深度介入中国
【关键词】教师;减压;心理危机;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2-0023-02  【作者简介】张冬梅,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1)心理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常州市未成年人指导中心“团体心理辅导应用研究”工作室主持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  “全面复课后一些学生成绩明显下降,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数量增加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当前一门新兴专业,已经在很多高校均有所设置,并且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社会培养很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必须要创新教学思路,构建合理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使该专业发展得到理想效果。本文主要以网页设计为例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J529 【文
【摘要】课改已经历十余年的历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以“教为中心”现象仍旧突出,满堂灌、满堂问现象依旧普遍。本文结合欣赏课教学实践,试从学生“先学”“合作学习”“展示学习”和“作业评价”等四个方面探讨学本课堂的构建方式。  【关键词】课堂变革;初中美术;学本课堂;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存在的问题  在推进课堂变革的今天,有些教师从“满堂灌”的教学
【摘 要】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教师知识中最有意义的知识,通过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转化和重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成。将PCK理念应用于生命教育的教学设计和活动过程,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一种可行尝试。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16-0035-02  【作者简介】董舒琪,南京市百家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