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良好的教学,乃在于唤起意外与惊讶的感觉,”可见,勾起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是至关重要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认知教学切入点,力求新颖,有趣,独特,贴近学生的生活,说到底。就是要开创“震撼”的课堂。
关键词:震撼;导入;生成;体验
丁肇中先生认为物理教学首先要“唤起学生的兴趣”,而要焕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愉悦的“学习场”,从而开展高效的物理学习,试想如果物理教学只是让学生停留在物理定义、公式、定律的记忆,那么学生认知的兴趣将会被降到最低的限度,随之也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枯燥、乏味、难懂的感觉,造成不愿意学习物理的心理,时间一久,难免产生低效的教学效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与学生的心理协调一致,营造出一种极其“震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这种求知欲的感召下,自身的价值也能得到极大的表现,随之而来的认知效果也是很强大的,因此本文从引入、生成、体验、探究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让我们的物理课堂产生震撼的效果。
一、在“震撼”中导入,激发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新课导入是一件非常有艺术的事,有震撼力的引入,贴近教材,贴近人心,贴近生活,在课堂的一开始就能抓住全体同学的注意力,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后面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教师的“导”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应该体现出来,而且应该体现出震撼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很多老师都采用课本上的实验,用酒精灯给一个装有少量水的易拉罐加热一段时间,然后用棉花塞住,撤去酒精灯,观察易拉罐的变化,由于学生能够预知到实验的结果,那么实验带给学生的心理冲击效果自然不够强烈,达不到震撼的效果,因此我们不妨改变课本上的实验作这样的设计:在家里事先找一个用过的立邦漆的大铁桶,然后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结果大铁桶很快变瘪了,这个实验带给学生的肯定是非常震撼的,在这样的导入下,学生的好奇心会更加强烈起来,无疑会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由于现象直观明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步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不仅如此,我们在进行新课导人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助图片、视频,当然,我们追求的效果肯定是具有震撼效果的,比如,在学习力的时候,我们引入这样的图片,一张是海啸的冲击力,一张是龙卷风的威力,学生在震撼中自然能进入学习力的情境中。
二、在“震撼”中生成,追寻一路“美景”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可见,要让我们的物理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应该随时关注课堂的生成,以“促成学生主动地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作用”,激发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要学的动机,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延伸到课外。
三、在“震撼”中体验,碰撞学生思维
学生在认知体验中往往带有潜意识的错误和矛盾,教师应该借助学生的错觉和矛盾的心理,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震撼的真实惊奇情景,创设学生心理“不和谐”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进人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
当然,我们提出的在物理课堂中达到“震撼”的效果,并不只是通过一些震撼的图片或者一些震撼的视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来诱发学生的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抓住一切机会去激发学生的动机,让学生产生想参与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梁旭,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研究,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
[2] 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4.
关键词:震撼;导入;生成;体验
丁肇中先生认为物理教学首先要“唤起学生的兴趣”,而要焕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入愉悦的“学习场”,从而开展高效的物理学习,试想如果物理教学只是让学生停留在物理定义、公式、定律的记忆,那么学生认知的兴趣将会被降到最低的限度,随之也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产生枯燥、乏味、难懂的感觉,造成不愿意学习物理的心理,时间一久,难免产生低效的教学效应,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与学生的心理协调一致,营造出一种极其“震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这种求知欲的感召下,自身的价值也能得到极大的表现,随之而来的认知效果也是很强大的,因此本文从引入、生成、体验、探究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让我们的物理课堂产生震撼的效果。
一、在“震撼”中导入,激发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新课导入是一件非常有艺术的事,有震撼力的引入,贴近教材,贴近人心,贴近生活,在课堂的一开始就能抓住全体同学的注意力,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为后面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教师的“导”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应该体现出来,而且应该体现出震撼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很多老师都采用课本上的实验,用酒精灯给一个装有少量水的易拉罐加热一段时间,然后用棉花塞住,撤去酒精灯,观察易拉罐的变化,由于学生能够预知到实验的结果,那么实验带给学生的心理冲击效果自然不够强烈,达不到震撼的效果,因此我们不妨改变课本上的实验作这样的设计:在家里事先找一个用过的立邦漆的大铁桶,然后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结果大铁桶很快变瘪了,这个实验带给学生的肯定是非常震撼的,在这样的导入下,学生的好奇心会更加强烈起来,无疑会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由于现象直观明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步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不仅如此,我们在进行新课导人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助图片、视频,当然,我们追求的效果肯定是具有震撼效果的,比如,在学习力的时候,我们引入这样的图片,一张是海啸的冲击力,一张是龙卷风的威力,学生在震撼中自然能进入学习力的情境中。
二、在“震撼”中生成,追寻一路“美景”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可见,要让我们的物理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就应该随时关注课堂的生成,以“促成学生主动地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作用”,激发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要学的动机,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延伸到课外。
三、在“震撼”中体验,碰撞学生思维
学生在认知体验中往往带有潜意识的错误和矛盾,教师应该借助学生的错觉和矛盾的心理,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震撼的真实惊奇情景,创设学生心理“不和谐”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进人思维状态,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求异性、创造性。
当然,我们提出的在物理课堂中达到“震撼”的效果,并不只是通过一些震撼的图片或者一些震撼的视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来诱发学生的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抓住一切机会去激发学生的动机,让学生产生想参与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梁旭,中学物理教学艺术研究,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4.
[2] 张民生,中学物理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