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正确指导下,新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积极向上、富有新意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学习中不仅能使学生感到愉悦,而且能提高学生语言欣赏等各方面能力,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 教学氛围 教学方式 创新方法
1986年,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语文教学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改革实验。但是在课堂教育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僵化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方式等许多问题。这使得学生往往具有丰厚的书本知识却在实际生活中得不到很好的实践,久而久之,对自我的信心逐步消减,对学习的兴趣也慢慢降低。因此,我们对于构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的需求也更急迫。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所以尤为重要。小学语文课堂一旦有了活力,小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中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做呢?有以下几项措施可供参考。
一、尊重关爱学生,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小學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走入误区,并且碰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难题,尤其是那些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学生。教师用怎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很重要,一个尊重学生并且对学生充满鼓励指导的老师往往更能得到学生的好感。而对学生抱以冷淡态度并对他们时常进行批评的老师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对自我的信心,大大削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合格的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努力创造一些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对语文感兴趣,尤其要调动一部分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群体,以点带面,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举个例子来说,可以在课堂中让一些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回答一些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解答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答对了或者答对了其中的某一小部分,就对他们加以适当表扬,对他们多做激励性评价,例如:“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很好!”“你是个聪明的好学生,只要好好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很好!”“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你这个看法很独特!”等等。这样的评价,一方面表扬了学生自身的进步,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进步所带来的愉悦,由此喜欢上自己的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提高训练要求,加大训练难度,让学生在不断训练中一点点获得可以看见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一味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灌输,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理想的环境中学习
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用温和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像朋友一样给予学生关怀和爱护,在问题上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师生关系更亲密。疏忽、注意力不集中、见异思迁都是学生儿童时期的自然过失。如果教师每次都因此对学生加以严厉训斥,那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将永远变成一个可怕的人。长此以往,双方失去沟通和理解,都将课堂教学或学习过程当做自己不喜欢而又强迫自己做的事情,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合格的老师要细心观察学生情感变化,并用一颗关爱之心照顾学生,使学生在美好和谐的环境中不断成长。试想,当学生小心翼翼地向老师请教问题,或者当学生紧张的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如果教师始终面带微笑注视着学生提问或者回答,等提问或回答完毕,教师亲切、赞许地点点头,然后温柔地回答或纠正学生的答案,必然会使师生间的了解加强,感情加深。师生关系和谐了,学习氛围自然会更轻松活跃。课堂上始终保持既不过于严肃又不太过放任的状态,形成积极、健康、活泼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发,多种想法碰撞,引发学生创新的潜质。
三、适当变换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生动有趣或者悬念重重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合适的情境中导入新课程,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有了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自身的累赘,而会成为一种兴趣爱好,学生才会积极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知识创设合适有趣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出所学内容。比方说,一位老师在教学《放风筝》一文时,先提前要求学生回家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第二天放学后将学生带到操场开展放风筝活动,并让学生评选各自所认为最好看的风筝,学生在这次课外活动中充分享受了放风筝的乐趣。等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师播放了孩子们昨天放风筝的情景。熟悉的面孔,五颜六色漂亮的风筝,对当时快乐记忆的回想,一下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出新课内容,提出一系列与风筝有关的问题,例如:放风筝时作者都有哪些动作?心情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有了先前的感受,学生很快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人,体会作者的心情。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教师把微笑、鼓励和趣味带进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公,让学生积极发挥他们自身的创造才能,敢于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自我,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毅,主编.语文教改新趋势[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3]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 教学氛围 教学方式 创新方法
1986年,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语文教学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改革实验。但是在课堂教育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僵化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方式等许多问题。这使得学生往往具有丰厚的书本知识却在实际生活中得不到很好的实践,久而久之,对自我的信心逐步消减,对学习的兴趣也慢慢降低。因此,我们对于构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的需求也更急迫。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所以尤为重要。小学语文课堂一旦有了活力,小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中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做呢?有以下几项措施可供参考。
一、尊重关爱学生,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小學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走入误区,并且碰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难题,尤其是那些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学生。教师用怎样的态度对待他们很重要,一个尊重学生并且对学生充满鼓励指导的老师往往更能得到学生的好感。而对学生抱以冷淡态度并对他们时常进行批评的老师往往会使学生丧失对自我的信心,大大削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合格的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努力创造一些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成功的有利条件,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对语文感兴趣,尤其要调动一部分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群体,以点带面,使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举个例子来说,可以在课堂中让一些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回答一些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解答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答对了或者答对了其中的某一小部分,就对他们加以适当表扬,对他们多做激励性评价,例如:“这个问题你回答得很好!”“你是个聪明的好学生,只要好好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很好!”“你的分析很有道理!”“你这个看法很独特!”等等。这样的评价,一方面表扬了学生自身的进步,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进步所带来的愉悦,由此喜欢上自己的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步提高训练要求,加大训练难度,让学生在不断训练中一点点获得可以看见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一味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灌输,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理想的环境中学习
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努力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用温和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像朋友一样给予学生关怀和爱护,在问题上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师生关系更亲密。疏忽、注意力不集中、见异思迁都是学生儿童时期的自然过失。如果教师每次都因此对学生加以严厉训斥,那么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将永远变成一个可怕的人。长此以往,双方失去沟通和理解,都将课堂教学或学习过程当做自己不喜欢而又强迫自己做的事情,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合格的老师要细心观察学生情感变化,并用一颗关爱之心照顾学生,使学生在美好和谐的环境中不断成长。试想,当学生小心翼翼地向老师请教问题,或者当学生紧张的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如果教师始终面带微笑注视着学生提问或者回答,等提问或回答完毕,教师亲切、赞许地点点头,然后温柔地回答或纠正学生的答案,必然会使师生间的了解加强,感情加深。师生关系和谐了,学习氛围自然会更轻松活跃。课堂上始终保持既不过于严肃又不太过放任的状态,形成积极、健康、活泼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得以激发,多种想法碰撞,引发学生创新的潜质。
三、适当变换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生动有趣或者悬念重重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合适的情境中导入新课程,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有了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自身的累赘,而会成为一种兴趣爱好,学生才会积极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知识创设合适有趣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出所学内容。比方说,一位老师在教学《放风筝》一文时,先提前要求学生回家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第二天放学后将学生带到操场开展放风筝活动,并让学生评选各自所认为最好看的风筝,学生在这次课外活动中充分享受了放风筝的乐趣。等到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师播放了孩子们昨天放风筝的情景。熟悉的面孔,五颜六色漂亮的风筝,对当时快乐记忆的回想,一下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出新课内容,提出一系列与风筝有关的问题,例如:放风筝时作者都有哪些动作?心情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有了先前的感受,学生很快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人,体会作者的心情。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教师把微笑、鼓励和趣味带进课堂,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公,让学生积极发挥他们自身的创造才能,敢于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自我,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毅,主编.语文教改新趋势[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3]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