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音乐的典范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ufan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罗曼·罗兰曾经赞扬德彪西是一位“伟大的梦幻画家”,德彪西所开创的印象主义音乐告诉人们,音乐不仅可以这样写,也可以那样写;不仅可以这样欣赏,也可以那样欣赏。德彪西是西方传统音乐改革的先锋,他为西方近现代音乐运动揭开了序幕。本文将从“随意、自然的特色之美”、“宽泛的和声语汇”、“空灵真实的变奏”3个方面来论述德彪西音乐的总体风格特色。
  关键词:印象主义 德彪西 和声 自然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18、19世纪是西方音乐史中最辉煌的200年。当19世纪末浪漫主义音乐盛极而衰的时候,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第一个从传统音乐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以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色彩绚丽的音响新世界———即印象派音乐。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印象派音乐?印象派音乐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下面笔者从3个方面来予以论析。
  一 随意、自然的特色之美
  在印象派画家眼里,色彩成了他们艺术表现形式中最重要的因素。而音乐中的印象,则是一种主要通过和声和音色唤起意境和感官的作曲立场,它强调音响色彩的感觉和修饰,创作理念与印象主义绘画是相同的。和印象主义画家及象征主义诗人一样,德彪西沉迷于瞬间的感觉和朦胧的气氛色彩,从他的作品标题如《水中倒影》、《云》、《夜晚空气的声音和芳香》等,就可以看出作曲家的嗜好。
  德彪西的创作灵感经常来自于文学与视觉的主题,他的音乐呈现出随意、自然的特性。他对音色、气氛、流动的强调,反映了印象派音乐的典型特征。德彪西的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被认为是一首非常完美的印象派音乐的典范,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牧神在炎热的太阳下昏昏欲睡时产生的种种幻觉。乐曲用三部曲式,音乐主题飘逸奇妙,节奏自由,多不谐和音的使用和精致的配器,渲染出一种奇特的朦胧气氛。该作品显示出了许多印象派音乐的手法。音色在作品中真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注重,呈现感官上的、优美的音响,细腻而急剧对比。整个管弦乐队很少一起合奏,以避免产生浓重的音响,与之对比,经常是简练的但却频繁出现的独奏。木管乐器占有主要的地位,而管弦乐和铜管经常使用弱音器。在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中,创造了一种朦胧的音响效果,也运用了丰富多变的铃和钟声似地的音色。
  实际上要想真正了解什么是印象主义音乐,必须追溯印象主义思潮的来由以及大抵的美学理想。印象主义的兴起是20世纪现代主义的首次表现。它的发源地是法国巴黎,在诗歌和绘画方面都有表现。在绘画方面,法国的莫奈、马奈都是代表人物。由于印象主义绘画的着眼点在于色彩的变化给人带来的朦胧飘忽的艺术幻觉,因此所表现对象的主题内容和思想内涵便显得不那么重要。在诗歌方面,法国的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是代表人物。象征主义诗人用启发而不是用描述唤起诗意,是展现事物的某种象征而不是描述事物。德彪西的音乐以绘画、自然景物、诗歌为题材,表现感觉世界的主观印象。与印象派画家对光、色的理解一样,德彪西通过音响来表现自然界中光和色的变化。德彪西的音乐着意于刻画一种飘缈的、如梦如幻的、迷离朦胧的意境,而并不注重情节性的描绘,它试图解决“视”和“听”的矛盾,力图使之统一起来。德彪西希望音乐应该是能够轻松地使听众直接感受,这种感受就仿佛得之于自然界的强烈印象,是一种情绪印象和气氛。
  因为印象派音乐喜欢反映微妙和难于捉摸的东西,而不喜欢堂皇、不朽的雄伟气派;喜欢暗示和隐喻,而不喜欢过分夸张、直率和毫无保留。所以,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它所塑造的种种幻象、印象和气氛,都同莫奈的模糊印象、塞尚的奇异梦境、雷诺阿的美妙温柔、修拉的眩目精巧相对应。德彪西精致而优美的音乐语言,更是达到了很高的审美境界。
  英国音乐家皮塞尔在谈到德彪西的音乐特点时认为:“德彪西是不以传统逻辑进行的,他较多的是依靠听众感官去‘观看’那种整体朦胧、模糊局部清晰明确的音乐效果。”德彪西抓住光线与色彩的瞬间感觉,在这个瞬间,你能感觉到的光和色,马上能变化成为另一个感觉。正如《月光》这首作品,透过树林的月光,有时被树遮住了,看见折射过来的月光;有时看见是一轮高高挂在夜空时的弯月;有时看到月亮倒影在荡漾的水波中,闪烁不定、扑朔迷离、忽暗忽明。整个乐曲的色彩和光线不断变化着,给人一种光和色的瞬间印象。
  二 宽泛的和声语汇
  德彪西的和声手法是印象派音乐中重大革新的一个方面。钢琴曲《版画集》创作于1903年,作品由《格列纳达之夜》和《雨中花园》等乐曲组成。德彪西运用了五声音阶、全音音阶的和声、二度和声、增音程的弗里几亚调式、属七和弦进行等手法,使钢琴音乐完全走出了传统的模式。1905年创作的钢琴曲《意象》,包括了《水中倒影》、《金鱼》等许多乐曲。《水中倒影》以色性的和声,左手全音音阶的上行,右手小三和弦增三和弦的交替,描写了水波回光倒影的景象。《金鱼》运用了平行三度的主题、附加邻音的和声行以及点缀着下行的琶音音型手法,造成了奇丽色彩。德彪西说:“……我相信这曲子会活下去,会在钢琴文献中取得它们的地位……也许在舒曼的左边也许在肖邦的右边……”在他运用的普通和声序列之间,更多地忽略功能性而强调和弦的特殊色彩和感官上的特质。他采用没有解决的连续的不协和和弦。他自由地上下阶进地变换着不协和和弦,以下的平行和弦进行代表了他的风格。
  德彪西的和声语汇很宽泛。除了传统的三和弦和四音和铉,他还运用音响丰腴浓厚的五音和弦。从谱面上看这些和弦的和声序进极不规范,但在音响上则呈现出温和、自然的效果。“必须放弃调性的感觉,”他曾经写道。虽然他从来没有真正放弃调性,但是他通过回避导致对某个调性强调的序进,通过使用没有强调主音的音阶,来削弱调性的感觉。他转向中世纪的教会调式和在爪哇音乐中所听到的五声音阶。
  音乐学家钱仁康说:“和声与配器是音乐语言中最富于色彩性的要素,德彪西在这两方面的成就对于我们特别有意义,……他把色彩的创造提高到压倒一切的地位……”通过对《月光》这首音乐分析,清晰的旋律因素被削弱了,和声的逻辑功能体系被打破;和弦的音响色彩被提高到了重要的位置。同时形成了各种调式、音阶的自由运用。传统意义上的那种严格的强弱交替规律及充满动力感的节奏型被流动、自如和随心所欲的节奏运动所取代,乐曲的曲式结构也表现得更为自由。因此,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在演奏德彪西的作品时,决不能首先考虑和声、手指运动、曲式等因素,而必须把美妙的声音放在首位。在德彪西的作品中,声音的力度主要在弱的范围内变化,并在弱奏范围内做出无数层次的音色对比,而且这种色彩上的要求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感觉。在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一般都有二至四个不同层次,演奏者需要细心体察每一层次的不同形象、不同作用、不同地位,从而弹奏出美妙的、变化无穷的音响色彩。
  1910年,德彪西创作了管弦乐《意像首》,乐曲由《基格》、《伊比利亚》和《春之轮》组成,全曲运用了大量全音阶和弦、平行度、平行五度的和弦。这部作品使德彪西独特的乐语言、个性化的和声与管弦乐色彩达到了高峰。
  奥地利作曲家鲁道夫·雷蒂曾对德彪西的技法有过精辟的见解:“德彪西受过古典传统的严格训练,所以,音乐中仍免不了掺杂着泛音现象。三度叠置的和弦在作品中占有相当的地位,一些功能和声的痕迹在进行中时有体现。可是另外他又大量使用了新的技法,这新旧两种不同技法相互渗透,正是他风格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就。……德彪西在脱离了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后,必然要寻求新的调式材料,新材料直接改变了旋律形态,影响了音乐的风格。”
  德彪西在音乐处理上寻找革新,强烈要求打破常规,凭着自己敏锐的听觉,寻找到了一种新的音乐语言。打破传统的和声学原则,连串的和弦连接,如增减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等全都不按照规则来解决。德彪西的音乐在音响结构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和弦结构。如果说,在传统的大小调功能和声结构系统中,一些诸如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仅仅是带有使个别和弦音响更加结实丰满的目的,那么创作于1910-1913年的《钢琴前奏曲》,德彪西大量运用五声音阶、全音音阶、大三度的平行进行和增减音程,同时大胆使用了持续音、连续不解决的不协和和弦等,这种手法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规则,使音乐达到了奇特的效果。
  1887年的《学院日志》评论说:“德彪西先生的越轨不是出于呆笨或陈腐,相反他显示对不平凡的东西的过分爱好。他对音乐色彩的感觉如此强烈,以至使他容易忽视精确的线条和曲式的重要性。他应警惕这种朦胧的印象主义,这是艺术真实性的最危险的敌人。”德彪西的和声“就如同绘画中的色层、重叠笔触、点描等手法一样,使音乐产生一种颤抖的色光般的效果。”
  三 空灵真实的变奏
  如同印象主义画家丢弃了传统对真实的描绘,作家们号召象征主义者反叛法国诗歌的传统。与当时的画家一样,马拉梅、魏伦和兰波等诗人强调流动、暗示和纯粹悦耳或洪亮的文字朗读效果。德彪西学生时代就表现出独立不羁、离经叛道的天性,他大胆探索新的音响色彩,使用连续的平行五度,对不协和和弦不预备不解决,在钢琴上连续弹奏一些增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以及全音音阶等,这种不遵循传统规则的做法常常遭到一些教师的责备。事实来讲,德彪西接受的是传统音乐的训练,曾研究过巴赫、莫扎特、舒曼和肖邦的作品,聆听过威尔第、瓦格纳的歌剧,所以他的创作是在一定的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德彪西是很多象征主义诗人的亲密朋友,如马拉美。很多魏伦创作的诗歌也成了德彪西歌曲的歌词。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都成为20世纪很多艺术发展的催化剂。1899年德彪西创作了管弦《夜曲》,这是一部由三首乐曲《云》、《节日》、《海妖》组成的作品。作曲家说《云》描写了天空中不变的蓝天和云缓慢庄重的运动,融化为微发白的灰色。此曲调性变换频繁,色彩对比强烈,充满沉静和梦幻的意境。《节日》格调明亮,节奏生动活跃,配器音响精美细致,光彩晶莹夺目,表现出瞬息即逝、变化无穷的效果。《海妖》好像大海在染上银色月光的波浪之上传来海妖神秘的歌声。1905年,德彪西创作了弦乐《大海》,乐曲表现了从黎明到中午,夜幕将逝,微光隐露,天空由紫转蓝,红日喷薄而出,万物苏醒活跃,阳光下波涛翻滚,风暴中狂涛奔腾的大海景象。德彪西的音乐朦胧、飘逸、空幻、透明、幽静、纤细、优美、雅致,光色变幻无穷,似梦不可捉摸。他打破了西欧几百年来的音乐传统,创造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语言。
  也许,音乐更能把印象主义的理想和给人们带来的朦胧感觉、模糊印象表现出来。因为音乐的运动和光的流动都是在时间内进行的,所以音乐比绘画更有条件表现不同时间感官印象的全过程。德彪西认为:音乐要比绘画更能充分地将印象主义的观念付诸于实施,因为音乐能流动地表现光色的变化,而绘画只能静止地表现……。德彪西不勾画作品的轮廓线条,取而代之的是融化在音乐中的色彩,在德彪西成熟期的作品中,空灵的色彩得到了最有效的表现。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德彪西是继肖邦之后的又一位挖掘钢琴内在音响的大师,他打破了调性的束缚,开拓了钢琴音色的微观世界。演奏他的作品,要有坦诚和安静的心态,用细腻的触键、特殊的连奏技术和非常讲究的踏板,仔细倾听,寻找正确的声音色彩,把握住印象派作品的声音特点。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把耳朵变成眼睛,展开心中最美的想象画卷。美国著名音乐历史学唐纳德·杰·格劳特说:“德彪西的音乐对20纪音乐进程影响最为深远。”总之,德彪西的音乐是独创性的,他的革新为20世纪的音乐发展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其意义大而深远。
  
   参考文献:
   [1] 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 管谨义:《欧洲著名音乐家评传》,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3] 陈丹布:《论德彪西的调性思维特点》,《音乐探索》,1989年第3期。
  
   作者简介:胡水欣,女,1974—,湖北襄樊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工作单位:襄樊学院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真实可信地塑造了刘长春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社会主流思想、情感,再配以独具匠心的视听语言,成就了艺术上的精品。  关键词: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圆形人物 平行蒙太奇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由王兴东编剧、侯咏执导、2008年推出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是根据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排除万难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真实事迹创作的一部作品。  作为主旋律作
期刊
摘要《非诚勿扰》以喜剧的形式包含着苦涩的因素,《密阳》用悲剧的方式探讨人生主题。两部作品在讲述各自内容的基础上,以不同的形式包藏着关于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追寻与探讨,透出一种共同的人生体验——孤独。孤独感贯穿于两部影片始终。在纷繁的世界中踯躅的独行是生命要走出困境的尝试。对于生命和人生来讲,行不失为一种选择。  关键词:非诚勿扰 密阳 孤独 生命 人生困境  中图分类号:J95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东晋顾恺之最早提出“传神论”的中国绘画美学观点,他强调“以形写神”,通过人物特定形的描绘表现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就是传神。南朝山水画家宗炳又将人物画的“传神”论发展为山水的“畅神”说。之后各路画家从主、客体两方面对“传神论”进行了理论研究,使得“形”与“神”在绘画上开始对立起来,同时,“神”的概念也在转换。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表现客体之“神”转变为主观的“意”,此后“意境”的绘画美学价值受到重视
期刊
摘要视觉图像时代下的中国主题公园节目,美学风格目前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未来应该怎么样发展,以区别于以迪斯尼为代表的主题公园风格?本文通过对中国乡村休闲之都——横店影视城6大核心景区、30多个节目的思考与研究,从节目内容、节目形式等4个方面对主题公园节目美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主题公园 节目 美学 横店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横店影视城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正在成为一处独
期刊
摘要2009年9月20日19时30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历史跨度最长、内容最丰厚、规模最宏阔的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也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以后,我国舞台艺术史上第3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义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关键词:音乐 舞蹈史诗 艺术  中图分类号:J72 文献标识码:A    继2009年首演之后,2010年1月15日至4
期刊
摘要在当下这个充满危机与希望的时代,莫兰迪的艺术及其观念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本文通过对莫兰迪所处的时代整体审视,针对其具体作品进行分析,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得出结论——莫兰迪的绘画是具有东方精神观念的艺术。再以莫兰迪艺术为发端探讨东西方文化交融下的我国当代艺术,指出我国当代艺术偏颇之所在。  关键词:莫兰迪 东西方文化比较 当代中国艺术现状    在当下这个危机与忧患、机遇与希望并存的伟大时代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艺术生活的发展与繁荣,公益广告成为创意的主要载体之一。作为广告人,要创造出新颖独特的公益广告作品,必须有意识地运用创造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方法,进行独具特色的广告创意,从而拓展公益广告创意的新天地,提高创意水平。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公益广告 创意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企业要想兴旺发达,长盛不衰,没有广告推波助澜,几乎是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城市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必要性,并结合石家庄市的现状论述了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重要性及相应对策。  关键词:城市视觉形象 规划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J043 文献标识码:A    城市视觉形象指城市的外观形象,是城市理念和行为的外在表现。它包括城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城市布局、建筑风格及色彩、绿地空间、景观小品、标志设计、环境卫
期刊
摘要19世纪兴起的西方浪漫派音乐,是受到欧洲文学中出现的新思潮影响而产生的。这一时期音乐的特点是音乐与其它艺术的结合,在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与音乐文学的紧密结合。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可以说是浪漫主义音乐本身所固有的特色。其结果就是诞生了用音乐的形式积极地表现特定的文学、诗或绘画情感的所谓标题音乐。  关键词:浪漫主义时期 文学思维 标题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 文化思维的产
期刊
摘要德彪西是欧洲印象乐派的创始人,他试图把最纯朴的自然景像用音乐的形式传递给人们。本文分析的是他24首前奏曲中的第10首,这是德彪西一部最具神秘性,同时也是最通俗、最受人喜爱的前奏曲之一。该乐曲篇幅虽不大,但处处显露出大师的手笔。  关键词:德彪西 音乐材料 和声结构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总体而言,印象主义强调光色变化、尽量避开奇闻轶事或历史传奇,他们对物、像的描写是瞬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