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连绵数千公里的荆山山脉的腹地,坐落着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它就是老将坪——我的故乡,一个让我常在梦里回望的地方,一个又让我回不去的地方……
老将坪其实跟“老将”没有半点关系,村志上也未曾有任何关于军事的记载。有人说,老将坪,其实是老荒坪,老黄坪的谐音。但我固执地认为,老将坪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在村人的口口相传中,老将坪边上的王子山曾经是晋代落草为寇,最终被朝廷封王的某位绿林好汉的营地。而这位被招安的王爷死后就葬在老将坪上俗称“前埛”的一大片平地上。后来,为了破四旧,村民们砸开了这座晋代古墓,竟然真找到一柄生满铜绿的宝剑。在开荒修梯田的热潮中,村民们在瓢泼大雨中将这位王爷的坟迁到了珠宝湾,草草地掩埋了一下,纷纷离去。诡异的是,第二天村民们再到这个地方时,一夜之间,坟头竟然增大了数倍。只见数不清的蚂蚁正毫无疲倦地搬着土屑、树枝,一层层地垒高着这座坟头。村民们大骇,以为有神灵相助,便自此不敢乱动这位王爷的坟了。据说,现在这座坟尚有一丝残存……
老将坪四面环山,东有高耸入云的祁家山,像一座金字塔,稳稳地守护着山里的子民;南有王子山,至今遗留有古人行军打仗凿开的石锅石盆;北有滴水岩、锣鼓寨,傍依在村子通向外边唯一的隘口——土地岭,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漫道;而西边则是油菜坡高台地,那里盛产油菜,阳春三月,油菜花香气四溢,几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片花海之中。
老将坪山好水也美。两条河流像女人佩戴的项链一般,缠绕在村子两边。北边的白龙洞河,发源于白龙潭,那是一个流传“龙王借碗”神话传说的深潭。潭不大,约几百个平方,潭却深,一支竹篙不能轻易探底。水显深绿色,隐约可见时时鼓起的气泡和游弋其间的桃花鱼。白龙洞河水长年冬暖夏凉,冬天里冒着热气,手伸其间不觉有丝毫凉意,而夏天则冰冷刺骨,略在水中站上一会儿,便立马觉得寒气袭人,不敢久立其中。白龙洞河水经坝下的涵洞翻涌而出,顺着弯曲的河道奔流数十公里,行成了九湾十八潭的壮丽奇景,也滋润着老将坪上数以百亩的水田、榜田、低洼坝地。白龙洞河可谓是老将坪的母亲河。而南边发源于五里坡山腰中,涓涓细流汇集而来的碱河,则流经了两个自然村。出龙潭湾,下榨屋头,过岩屋坡,在王子山脚下顺势一拐,最终在老鼠尾巴儿汇入白龙洞河,然后一路高歌,朝着重阳坪沮河逶迤而去。碱河盛产桃花鱼、黄颡鱼(俗名射蜂子),有时也能见到团鱼、乌龟出没其间,它为老将坪提供了洗菜、浣衣、放牛的场所,也成了童年时代小伙伴们背着父母、偷偷游泳的乐园。
有了群山,老将坪才有了躯体;有了河流,老将坪才有了血肉。靠着白龙洞河水的滋养,老将坪将近二百来亩的田地上才能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开春,农人们在春雨朦胧中,吆喝着耕牛,来到沉睡了一冬的土地上,开始劳作。耕田犁地,割峁头、整秧脚,扶沿什,将水田平整好,放满水,做好插秧的准备。这时,老将坪像一面光滑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飞鸟走兽,人行走在田埂上,如若在空中行走。特別是阳光一照,站在王子山上往老将坪看去,那就是一个硕大的天文望远镜,也许跟“天眼”有得一比;天气稍暖一些了,田头上,到处都是弯腰插秧的农人,他们或者并成一排,齐刷刷地往后退着插,或者分成几列,有前有后,比赛看谁的速度快。偌大一个老将坪,一时变成了劳动的赛场。
当然,农人们爱开玩笑的习性是改不了的,他们有时在扔秧捆时,故意将一大捆秧苗使劲扔到女人的背后,溅起的泥水湿透了女人的衣服,引得女人一通臭骂和尖叫;有时几个女人合力将一个男人按倒在水田里,只露出一个脖子,直到男人呼喊求饶,此时,老将坪又是一个欢乐的海洋。
在河水的滋润下,秧苗长势喜人,待到三四月,更是青翠欲滴。这时候,老将坪变成了一张巨大的绿毯,衬着雨后缠绕在群山之间若隐若现的白雾,整个村庄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盛夏时节,农人们打晚工放水养秧,伴随着蛙鸣阵阵,抢水时的低声争吵,再加上手电筒射出的微弱亮光、夜空中飞舞的萤火虫,暗夜中老将坪显得更加宁静,又有些神秘。当然,老将坪除了冬天略显休闲外,其他季节都充满着忙碌的身影。最忙的还是要数稻谷收获时期了。春华秋实,自古皆然。立秋过后,农人忙着收割饱含着劳作汗水的稻谷。镰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闪着寒光毫不留情地向着沉甸甸的稻穗扑去。彼时,割谷子的唰唰声,农人劳作的喘息声,板仓脱粒的梆梆声,间或夹杂着的男女玩笑声,在田间地头久久回荡。这时候,挑箩筐的,背背篓的,扛蛇皮口袋的,一个接着一个,行走在稻田与晒场之间。他们不紧不慢,偶尔还将打杵放在背篓下支撑着歇上一会儿,抽一袋旱烟,擦一下汗珠,松一下肩膀……
收获的季节,农人们像成熟的稻穗一样格外沉稳,许是庄稼的收成抚慰了他们的心,少了争抢放水时你的鼻子、我的眼睛的聒噪声,多了互帮互助、抢收抢割的团结一心。农人们往往在割完自家的稻田后,想都不想,就拿起镰刀走向尚未收完的邻家的田地,话也不多说,低下头就开始帮忙,一会儿就用镰刀在稻田中间画出了“不规则的地图”。主人家免不了要客气一番的,田头上有泡好的茶,搓搓手,递上一杯给来帮忙的人。嘴里说,难为你自己累得不得了,还来帮我的忙,晚饭就在我家吃啊。此时,以前多大的矛盾也在这几句轻描淡写的话中瞬间释然。几天时间,原来几百亩黄澄澄的稻谷就被收割一空,剩下了农人们相互打听今年的收成,东家今年亩产多少啊,西家今年又增产了多少啊。农人们在相互比较中享受收获的快乐,享受他人的奉承。遇到高调一点的,收割前就对天许愿,要是今年亩产能上六百公斤,一定请一场电影犒劳所有的人。于是,大家更有劲了,收割得更加仔细了,生怕掉了一串稻穗,影响了收成。果不其然,亩产最终多于预期,一场电影如期而至,忙坏了主人家,乐坏了村里的娃。全村扶老携少,涌向临时搭起的电影场,椅子上,石磙上,树丫上,台阶上,凡是能坐人的地方都挤满了人……
这是读大学前,家乡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模样。我经常翻动着那时留下的照片,看着禾苗上闪动的若隐若现的露珠,看着祁家山山腰的云缠雾绕,想着白龙洞河水的清冽甘甜,就像看到了那个时候老将坪最美妙的身姿。十几年过去了,当我离家多年后,再次回望这片土地时,我发现稻田已经被种上了树苗,白龙洞潭边赫然建起了石材场,白龙洞河被顺流而下的石材污水浸染得看不清了面目,碱河被修高速公路刨出的大量泥土深深掩埋,涓涓细流也即将断流……
心里隐隐作痛。回看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擎生态环保的大旗,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大批美丽村庄、特色小镇生动实践着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可为什么在这个昔日美如画的小村庄,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图景?当江南大地已经开启了乡村振兴2.0版本的时候,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何时才能再换新颜,安放我浓浓的乡愁?
老将坪其实跟“老将”没有半点关系,村志上也未曾有任何关于军事的记载。有人说,老将坪,其实是老荒坪,老黄坪的谐音。但我固执地认为,老将坪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在村人的口口相传中,老将坪边上的王子山曾经是晋代落草为寇,最终被朝廷封王的某位绿林好汉的营地。而这位被招安的王爷死后就葬在老将坪上俗称“前埛”的一大片平地上。后来,为了破四旧,村民们砸开了这座晋代古墓,竟然真找到一柄生满铜绿的宝剑。在开荒修梯田的热潮中,村民们在瓢泼大雨中将这位王爷的坟迁到了珠宝湾,草草地掩埋了一下,纷纷离去。诡异的是,第二天村民们再到这个地方时,一夜之间,坟头竟然增大了数倍。只见数不清的蚂蚁正毫无疲倦地搬着土屑、树枝,一层层地垒高着这座坟头。村民们大骇,以为有神灵相助,便自此不敢乱动这位王爷的坟了。据说,现在这座坟尚有一丝残存……
老将坪四面环山,东有高耸入云的祁家山,像一座金字塔,稳稳地守护着山里的子民;南有王子山,至今遗留有古人行军打仗凿开的石锅石盆;北有滴水岩、锣鼓寨,傍依在村子通向外边唯一的隘口——土地岭,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漫道;而西边则是油菜坡高台地,那里盛产油菜,阳春三月,油菜花香气四溢,几个村子都笼罩在一片花海之中。
老将坪山好水也美。两条河流像女人佩戴的项链一般,缠绕在村子两边。北边的白龙洞河,发源于白龙潭,那是一个流传“龙王借碗”神话传说的深潭。潭不大,约几百个平方,潭却深,一支竹篙不能轻易探底。水显深绿色,隐约可见时时鼓起的气泡和游弋其间的桃花鱼。白龙洞河水长年冬暖夏凉,冬天里冒着热气,手伸其间不觉有丝毫凉意,而夏天则冰冷刺骨,略在水中站上一会儿,便立马觉得寒气袭人,不敢久立其中。白龙洞河水经坝下的涵洞翻涌而出,顺着弯曲的河道奔流数十公里,行成了九湾十八潭的壮丽奇景,也滋润着老将坪上数以百亩的水田、榜田、低洼坝地。白龙洞河可谓是老将坪的母亲河。而南边发源于五里坡山腰中,涓涓细流汇集而来的碱河,则流经了两个自然村。出龙潭湾,下榨屋头,过岩屋坡,在王子山脚下顺势一拐,最终在老鼠尾巴儿汇入白龙洞河,然后一路高歌,朝着重阳坪沮河逶迤而去。碱河盛产桃花鱼、黄颡鱼(俗名射蜂子),有时也能见到团鱼、乌龟出没其间,它为老将坪提供了洗菜、浣衣、放牛的场所,也成了童年时代小伙伴们背着父母、偷偷游泳的乐园。
有了群山,老将坪才有了躯体;有了河流,老将坪才有了血肉。靠着白龙洞河水的滋养,老将坪将近二百来亩的田地上才能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开春,农人们在春雨朦胧中,吆喝着耕牛,来到沉睡了一冬的土地上,开始劳作。耕田犁地,割峁头、整秧脚,扶沿什,将水田平整好,放满水,做好插秧的准备。这时,老将坪像一面光滑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飞鸟走兽,人行走在田埂上,如若在空中行走。特別是阳光一照,站在王子山上往老将坪看去,那就是一个硕大的天文望远镜,也许跟“天眼”有得一比;天气稍暖一些了,田头上,到处都是弯腰插秧的农人,他们或者并成一排,齐刷刷地往后退着插,或者分成几列,有前有后,比赛看谁的速度快。偌大一个老将坪,一时变成了劳动的赛场。
当然,农人们爱开玩笑的习性是改不了的,他们有时在扔秧捆时,故意将一大捆秧苗使劲扔到女人的背后,溅起的泥水湿透了女人的衣服,引得女人一通臭骂和尖叫;有时几个女人合力将一个男人按倒在水田里,只露出一个脖子,直到男人呼喊求饶,此时,老将坪又是一个欢乐的海洋。
在河水的滋润下,秧苗长势喜人,待到三四月,更是青翠欲滴。这时候,老将坪变成了一张巨大的绿毯,衬着雨后缠绕在群山之间若隐若现的白雾,整个村庄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盛夏时节,农人们打晚工放水养秧,伴随着蛙鸣阵阵,抢水时的低声争吵,再加上手电筒射出的微弱亮光、夜空中飞舞的萤火虫,暗夜中老将坪显得更加宁静,又有些神秘。当然,老将坪除了冬天略显休闲外,其他季节都充满着忙碌的身影。最忙的还是要数稻谷收获时期了。春华秋实,自古皆然。立秋过后,农人忙着收割饱含着劳作汗水的稻谷。镰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闪着寒光毫不留情地向着沉甸甸的稻穗扑去。彼时,割谷子的唰唰声,农人劳作的喘息声,板仓脱粒的梆梆声,间或夹杂着的男女玩笑声,在田间地头久久回荡。这时候,挑箩筐的,背背篓的,扛蛇皮口袋的,一个接着一个,行走在稻田与晒场之间。他们不紧不慢,偶尔还将打杵放在背篓下支撑着歇上一会儿,抽一袋旱烟,擦一下汗珠,松一下肩膀……
收获的季节,农人们像成熟的稻穗一样格外沉稳,许是庄稼的收成抚慰了他们的心,少了争抢放水时你的鼻子、我的眼睛的聒噪声,多了互帮互助、抢收抢割的团结一心。农人们往往在割完自家的稻田后,想都不想,就拿起镰刀走向尚未收完的邻家的田地,话也不多说,低下头就开始帮忙,一会儿就用镰刀在稻田中间画出了“不规则的地图”。主人家免不了要客气一番的,田头上有泡好的茶,搓搓手,递上一杯给来帮忙的人。嘴里说,难为你自己累得不得了,还来帮我的忙,晚饭就在我家吃啊。此时,以前多大的矛盾也在这几句轻描淡写的话中瞬间释然。几天时间,原来几百亩黄澄澄的稻谷就被收割一空,剩下了农人们相互打听今年的收成,东家今年亩产多少啊,西家今年又增产了多少啊。农人们在相互比较中享受收获的快乐,享受他人的奉承。遇到高调一点的,收割前就对天许愿,要是今年亩产能上六百公斤,一定请一场电影犒劳所有的人。于是,大家更有劲了,收割得更加仔细了,生怕掉了一串稻穗,影响了收成。果不其然,亩产最终多于预期,一场电影如期而至,忙坏了主人家,乐坏了村里的娃。全村扶老携少,涌向临时搭起的电影场,椅子上,石磙上,树丫上,台阶上,凡是能坐人的地方都挤满了人……
这是读大学前,家乡留在我记忆深处的模样。我经常翻动着那时留下的照片,看着禾苗上闪动的若隐若现的露珠,看着祁家山山腰的云缠雾绕,想着白龙洞河水的清冽甘甜,就像看到了那个时候老将坪最美妙的身姿。十几年过去了,当我离家多年后,再次回望这片土地时,我发现稻田已经被种上了树苗,白龙洞潭边赫然建起了石材场,白龙洞河被顺流而下的石材污水浸染得看不清了面目,碱河被修高速公路刨出的大量泥土深深掩埋,涓涓细流也即将断流……
心里隐隐作痛。回看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擎生态环保的大旗,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著名论断。各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大批美丽村庄、特色小镇生动实践着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可为什么在这个昔日美如画的小村庄,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图景?当江南大地已经开启了乡村振兴2.0版本的时候,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落何时才能再换新颜,安放我浓浓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