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学艺术品鉴路径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文化需求越来越大。随着互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文学艺术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文学品鉴的路径越来越宽泛。本文将系统地阐述当今社会如何更好地推广文学品鉴,使大众文化需求紧跟经济发展,促进经济、文化实现共同发展。
  文学即人学,对人的教育离不开文学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忽视了文学品鉴,导致广大受教育者文学修养较低,鉴赏能力偏低,审美趣味偏淡,寫作功底偏差。文学是一种充满个性的活动,文学教育兼含普世价值和个性张扬。如果文学教育被纳入一种高度统一的管理评估体制之中,而且这一评价体系的调节杠杆存在结构性缺陷,文学教育就会陷入危机。但是,危机其实也是一种考验,考验着真正的文学教育者的反思水准和坚守程度。而这种反思和坚守,正是人们试图通过文学教育所达到的境界。总体来说,引用冰心的话来说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一、当今社会文学艺术品鉴路径存在的弊端
  (一)应试教育是当前文化艺术最大的阻碍
  应试教育(又称填鸭式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实质,通常被视为一种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十分看重考试成绩,以背诵与解题为基本学习模式的教育制度。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学生都面临这个问题。学生学习文化艺术的时间大部分都被题海战术所占据,教师和学校为了高分和升学率,用题海战术把学生的空闲时间占得满满的。除此以外,课外辅导班、训练营等都在挤压时间。中小学阶段是培养文化艺术素养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悉心栽培和引导,文学艺术素养很难有质的改变。
  (二)新媒体文化的日新月异,快餐文化严重影响文化艺术的培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快餐文化渗入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对文学素养的培养产生影响。快餐文化,就是只求速度不求内涵的一种现象,比如看名著只看精简版,想学东西只想报速成班。快餐文化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产物,是人们对名利过多追逐的产物,是人们只求其名不求其实的表现。快餐文化只能填饱肚子,但没有太多的营养,吃多了反而会坏了身子,食之无味,弃之不惜。如今社会的节奏加快,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快餐文化进入了疯狂的时代,尤其是网络综艺节目、选秀节目、青春偶像剧占据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想要培养文化艺术素养,难上加难。
  (三)缺乏家庭文化艺术教育正确的引导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很多社会问题逐渐突显,特别是家庭教育越来越缺乏。“拼爹”“官二代”“富二代”等现象越来越突出,对社会风气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父母认为,多赚钱,给孩子提供金钱和物质的基础,就是最好的爱。其实不然,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伴随孩子一生。如果家庭艺术气息浓郁,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孩子的文学艺术素养一定会有质的提升。
  二、提升文学艺术路径的策略
  (一)全面落实教育改革,大力提升素质教育
  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的重点,这既需要学校的改革,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这是当前重要且迫切的课题。一方面,要改变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来努力,分数和升学并不是唯一的目标和追求,培养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才是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培养文学艺术兴趣,陶冶情操,除了完成学业任务以外,要有计划地进行艺术类学习,如钢琴、舞蹈、书画等。青少年的文学艺术教育和培养,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变化,一定要重视起来。
  (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快餐文化的不足
  不可否认,快餐文化是一种娱乐、消遣,它可以使人们的业余生活多姿多彩,妙趣横生。但是,由于青少年的各项生理并未完全成熟,也没有选择性吸收精华的能力,一些糟粕会潜移默化侵蚀青少年的心灵,严重影响文学艺术细胞的培养。多媒体时代,人们应该正确利用它的便利性,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网上打卡阅读,网上自主学习乐器。人们每天不间断地补充知识,拓展文化艺术素养。无论是学艺术还是做学问,都要潜心钻研,一步一个脚印,切不可急于求成,只学皮毛。真正的内涵,需要花时间去“悟”。
  (三)加强家庭文学艺术品鉴的熏陶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育孩子,家长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作为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无形中会给孩子树立榜样,如果父母坚持文学艺术品鉴学习,孩子也会跟着做,学习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这样的熏陶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物质财富并不能给孩子带来全面的发展,父母要花心思多给予孩子精神文化方面的帮助,使其终生受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开始变得多种多样,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多学一门艺术,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三、结语
  提高文艺鉴赏能力,是当前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艺术寄托着创作者的情感与心血,只从表面剖析问题,提高艺术欣赏,那只是对表面美的赏悦,提高只是浅层次的。如果真的想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人们必须了解历史与文化;必须从情感角度去理解创造者表达的心境与情境;鉴别真伪,开拓艺术扩展视野。所以,人们要逐步提高、落实,首于眼界,重于心境。在欣赏文化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青年学生要根据自身特点,分清审美情感和生活情感,在理解作品表层意蕴的基础上挖掘和把握深层意蕴。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丰富和知识的增长,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肯定会日有所进。
其他文献
意象油画是一种新的油画发展方式,它是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与意象审美思维高度融合的,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气质的艺术语言形式。意象油画有其特殊的审美角度和审美价值,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油画再发展开辟新的思路,有深远的研究价值。本文从“似与不似”之造型、“气韵生动”之笔触、“以意生色”之色彩三个主要方面来解读意象油画的艺术语言。  意象一词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随着19世纪中下叶印象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期刊
中国画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物。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提出中国山水画“高远”“深远”“平远”三种透视法,而西方油画则讲究焦点透视、两点透视等透视法则。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逐渐兴起,西方油画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人所接受。在学习西方油画的过程中,徐悲鸿、刘海粟、吴冠中等一批中国画家将中国画独特的意境和韵味与油画的表现方式相融合,创作出一大批独具中国意境美的油画作品。中国画与油画无论绘画材料、方
期刊
山西晋南面塑,又称“面羊”“花馍”,大多出自农妇之手,通常以小麦磨制的面粉作为原料,通过捏型、笼蒸、着色而成。面塑不仅极具观赏性,而且可以反映祭祀信仰、节日馈赠、庆祝装饰等民间习俗,蕴含着民众的希望与祝福,是一种由民俗沉淀形成的地方性文化。山西晋南民间面塑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被赋予了当地的文化内涵和宗教信仰。  关于面塑艺术的起源,具体的时间已无法考证。据民俗学家鲁汉考证,“馒头即民间面塑的滥筋”
期刊
门德尔松钢琴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富有古典美,还蕴含着浪漫主义的思想。本文从门德尔松的艺术生平进行切入,并且观察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各阶段性特征,通过探索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想,加深对于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理解。  门德尔松钢琴作品,在钢琴演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门德尔松一生创造了150余首钢琴作品,但是发表的仅为70首。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也终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我国国民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精神世界的追求。而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基层群众的文化传播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论述了我国新形势下文化馆对群众文化发展的作用,并简单分析了加强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的具体措施。  文化馆对于普及我国的基层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陶冶人民群众的道德情操、宣传党和政
期刊
科技的高速发展俨然已经带领人们进入新时代,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变化莫测,这应归因于数字技术的突破性进步。数字技术在艺术领域的普及与应用,促进了艺术的开放性发展,它与插画艺术相结合,造就了数字插画这一艺术形式,并波及文化和商业的各个领域。受数字技术影响,当代插画艺术已然出现新的发展趋势,新的插画形式层出不穷,可"静"可"动",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创
期刊
近年来,儿童绘本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尊重。对孩子们来说,绘画是他们在懵懂时期感受和认识世界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这意味着绘本作者承担着一定的教育责任。优秀的绘本作品是艺术审美与情感传递的共同载体。绘本中的卡通形象可以使人们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亲潜移默化地代入自己的感情,将个人的审美情趣投射到绘本中的主人公身上,产生一种所谓“同感”的共情心理。本文根据优秀绘本作品中的卡通形象有关知识、教育心理学
期刊
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作,不论是造型、工艺,还是材料的选取都十分讲究,设计与制作更是精益求精。明清时期家具雕刻装饰手法很有特点,有别于其他朝代,精于取舍,善于提炼,主要通过附属构件、镶嵌、雕刻与木纹来体现,表现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圆雕等,以浮雕为主,雕刻题材丰富,刀法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工精意巧的装饰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从中国古典家具的造型及其装饰纹样来说,家具具有一定的社会
期刊
民族音乐学,是近来在欧洲发展成长起来的一门人文科学,是以人类学为角度来研究音乐的学问,其前身是比较音乐学。20世纪20年代,王光祈将这一学科概念带回中国,正式开启了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大门。本文首先分析了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程,然后论述了该学科在中国的具体发展,民族音乐学与中国国情最终走向融合,逐渐成长壮大。  一、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程  (一)比较音乐学之前  20世纪50年代以前,民族音乐学这一
期刊
设计美包括艺术和审美两大方面,设计之美是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的需要而存在的,使人生理和心理感到愉悦的一种美的存在特征。本文结合设计美的本质和美的本质来进一步探讨设计之美。  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由于过快的生活节奏和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人们更多地只是关注到设计只是以一种意识形态存在于生活中,并没有深刻地理解探讨设计到底是什么。既然有设计存在,人们自然拥有审美意识,也可以发现设计之美。生活中,很多人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