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小学汉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一直是广大教师研究和探索的重点。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学习汉语兴趣外,还应该通过相应有效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减轻学习负担。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形象且直观的思考和表达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预习课文能力、理解课文能力、复习梳理知识点的能力,提高汉语阅读效果以及提高课堂内容吸收效果,因此,思维导图在小学汉语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在小学汉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势,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思维导图在汉语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方法,试图寻找出一条高效的教学之路。
关键字: 思维导图,汉语教学,应用
引言
《小学汉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根据汉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汉语的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和使用汉语,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但如何将信息技术真正有效地整合于小学汉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目前小学汉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已有较多关于思维导图在大学、高中和初中汉语等方面的研究,但其在小学汉语层面的研究却明显不足。笔者将思维导图这一直观形象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引入到小学汉语教学中,尝试为汉语教学开拓一条更加高效的教学之路。
一、 思维导图概述
1.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上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先生发明的。赵国庆博士2012年给思维导图的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以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为目的的,可视化的非线性的思维工具。现在通常把思维导图定义为一种简单、高效、形象化的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
二、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的优势分析
1.重点突出,效果加倍
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关键知識点,简明扼要,从而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思维导图通过有效的概念意义的组织和概念框架的建立成为一个有力的助记工具,从而降低学习负荷。
2.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能力
思维导图改善了学生的信息加工方式,建立合理的知识网络,从而促进新旧知识的整合,提升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促进新旧知识结构的整合,实现新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3.思维导图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因为思维导图给了我们一个解决问题的全景图。在每一个节点上都能放射出问题的细节。这种方法能有益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思维导图的制作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也是学生或老师阅读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参与制作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互帮互助、独立完成等等学习的快乐。
三、思维导图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思维导图的特点和优势,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我所执教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我主要教学生利用思维导图预习课文、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复习单元知识点。下面我就分别从这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一谈思维导图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思维导图预习课文。
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型转变为促进发展型。依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在学习每一篇汉语课文之前,都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那么用思维导图预习课文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1)、预习生字从多音字、多义字、难写字、易错字四个方面来学习生字。
(2)、预习词语从近义词、反义词、四字词、搭配词语、数量词五个方面学习词语。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画出一个相对清晰的脑图来更方便地进行学习。
2.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
《汉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是指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真细致地读好文本,理解文本内容,学会语言表达。古人云:“授之与鱼,莫若授之与渔。”阅读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对于精读,要指导学生针对文本中的重点词句、语法、段落等,不仅要读精细,而且还要用心揣摩,做到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对于汉语教师来说,怎样让学生通过自己预习课文,大概理解课文内容,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因为除了让学生读课文之外,最多也就是给学生留两个思考问题,《汉语课程标准》中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四类,而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正是认知策略的一种良好体现,即认知策略是学生为了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其主要作用是优化人的认知过程,即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过程。所以教会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梳理课文,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不同体裁的课文谈一谈我是如何教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的。
1.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写景的文章都是按照时间或方位的顺序来介绍所描写的景物的,那就把时间或方位作为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找出表示景物特点的关键词作为二级或三级分支。比如《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是按照时空顺序写的。描写了乡下人家春天、夏天、秋天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再让学生找出描写景物特点的关键词,然后通过课上交流学习成果,在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过程中,就不难梳理出课文的脉络,根据建构的知识体系,学生也就容易说出自己的感受了。其实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其他写景状物的文章学生就会自学了。
2.记事性文章,最基本的方法是教学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理解课文,也就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学生通过自学,能把课文的六要素整理出来,就说明学生已经大概理解了课文内容。比如《西门豹》一课,学生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梳理课文。其次也可以根据文中人物关系建构思维导图,就拿《西门豹》一课来说,文中的人物有西门豹、巫婆、老大爷、官绅,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都分别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也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里描写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品质等。用这种方法梳理课文内容,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教会了学生把握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深层次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对学生写作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用思维导图辅助性的复述课文,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应用思维导图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
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可以要求他们制作全面一些的思维导图。而学习能力稍微低一些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制作简单一些的思维导图。
2.要注意内容的排版和主次问题。
有的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会画上大量的图画,造成喧宾夺主,主次不分这种情况,这个方面老师需要多加指导。
五、结论
实践表明,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预习课文和梳理课文内容。另外,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能促使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学习的目的。
目前,思维导图在小学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尚不普遍,也有许多困难,但若能坚持实践和研究,不断改进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思维导图在小学汉语教学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字: 思维导图,汉语教学,应用
引言
《小学汉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根据汉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学段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主动运用汉语的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和使用汉语,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但如何将信息技术真正有效地整合于小学汉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目前小学汉语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已有较多关于思维导图在大学、高中和初中汉语等方面的研究,但其在小学汉语层面的研究却明显不足。笔者将思维导图这一直观形象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引入到小学汉语教学中,尝试为汉语教学开拓一条更加高效的教学之路。
一、 思维导图概述
1.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上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先生发明的。赵国庆博士2012年给思维导图的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以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为目的的,可视化的非线性的思维工具。现在通常把思维导图定义为一种简单、高效、形象化的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
二、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的优势分析
1.重点突出,效果加倍
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关键知識点,简明扼要,从而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思维导图通过有效的概念意义的组织和概念框架的建立成为一个有力的助记工具,从而降低学习负荷。
2.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能力
思维导图改善了学生的信息加工方式,建立合理的知识网络,从而促进新旧知识的整合,提升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促进新旧知识结构的整合,实现新知识的内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3.思维导图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因为思维导图给了我们一个解决问题的全景图。在每一个节点上都能放射出问题的细节。这种方法能有益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思维导图的制作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也是学生或老师阅读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参与制作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互帮互助、独立完成等等学习的快乐。
三、思维导图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思维导图的特点和优势,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我所执教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我主要教学生利用思维导图预习课文、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复习单元知识点。下面我就分别从这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谈一谈思维导图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思维导图预习课文。
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教师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型转变为促进发展型。依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在学习每一篇汉语课文之前,都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那么用思维导图预习课文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1)、预习生字从多音字、多义字、难写字、易错字四个方面来学习生字。
(2)、预习词语从近义词、反义词、四字词、搭配词语、数量词五个方面学习词语。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画出一个相对清晰的脑图来更方便地进行学习。
2.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
《汉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是指教师要知道学生认真细致地读好文本,理解文本内容,学会语言表达。古人云:“授之与鱼,莫若授之与渔。”阅读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对于精读,要指导学生针对文本中的重点词句、语法、段落等,不仅要读精细,而且还要用心揣摩,做到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对于汉语教师来说,怎样让学生通过自己预习课文,大概理解课文内容,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因为除了让学生读课文之外,最多也就是给学生留两个思考问题,《汉语课程标准》中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四类,而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正是认知策略的一种良好体现,即认知策略是学生为了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其主要作用是优化人的认知过程,即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过程。所以教会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梳理课文,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就不同体裁的课文谈一谈我是如何教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的。
1.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写景的文章都是按照时间或方位的顺序来介绍所描写的景物的,那就把时间或方位作为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找出表示景物特点的关键词作为二级或三级分支。比如《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是按照时空顺序写的。描写了乡下人家春天、夏天、秋天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再让学生找出描写景物特点的关键词,然后通过课上交流学习成果,在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过程中,就不难梳理出课文的脉络,根据建构的知识体系,学生也就容易说出自己的感受了。其实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其他写景状物的文章学生就会自学了。
2.记事性文章,最基本的方法是教学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理解课文,也就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学生通过自学,能把课文的六要素整理出来,就说明学生已经大概理解了课文内容。比如《西门豹》一课,学生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梳理课文。其次也可以根据文中人物关系建构思维导图,就拿《西门豹》一课来说,文中的人物有西门豹、巫婆、老大爷、官绅,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都分别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也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里描写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品质等。用这种方法梳理课文内容,既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教会了学生把握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深层次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对学生写作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用思维导图辅助性的复述课文,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负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应用思维导图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
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可以要求他们制作全面一些的思维导图。而学习能力稍微低一些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制作简单一些的思维导图。
2.要注意内容的排版和主次问题。
有的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会画上大量的图画,造成喧宾夺主,主次不分这种情况,这个方面老师需要多加指导。
五、结论
实践表明,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预习课文和梳理课文内容。另外,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能促使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学习的目的。
目前,思维导图在小学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尚不普遍,也有许多困难,但若能坚持实践和研究,不断改进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思维导图在小学汉语教学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