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对比:架构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路径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dj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整合、对比”的思维教语文,是统编本教材的新走向。这就需要教师有整体的意识,关注单元、篇目之间的整合和对比,在充分利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实现内容、方法的开放互补。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单元语文要素、课型特点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使每节课目标明确,训练点突出,循序渐进地落实语文要素。
  一、整合,推进线性阅读
  当前,语文课从单篇教学走向单元教学,从以内容分析为主走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从只注重教科书走向注重阅读与实践。单元整合可以突破单篇阅读形式、主题单一化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主题的丰富,习得方法并举一反三。
  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就从整体上梳理了这一单元。本单元主要落实“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的单元总目标,并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每篇课文中。《观潮》运用了“样子 声音积累 顺序 画面”的方法描写一群人的画面;《走月亮》以“味道积累 选择 画面”的方式刻画两个人的画面;《现代诗两首》以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动物的画面;“口语交际”运用了比照的方式想象画面。这样的梳理让我们发现:统编本教材的单元篇章页,无论是人文主题还是语文要素都非常明确地指向了單元主题。四篇课文的要素就似两条“线”,把各个部分有机整合成了“面”,这样就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线状结构。
  再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篇课文均是小说体裁,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在教学《穷人》时,引导学生在独到细微的环境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心理描写反复品读揣摩人物形象,体会“物质之匮乏,精神之富裕”,初步掌握小说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教学《桥》,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抓住关键字词句反复咀嚼,触摸人物形象,同时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的。学生通过对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已经将单元的主题心领神会,因此教学《在柏林》第一课时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小组讨论,随后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重点学习,学生对于本单元知识点已经了然于胸,再根据问题驱动、小组讨论,将单元知识点进行迁移、运用,以实践整合的方式存储于记忆中,更具有建构意义。两篇精读课文在单元主题下整合阅读正体现了单元整合的主旨,清晰的单元架构,为整合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对比,发展求异阅读
  教师以全局观念把握教材、解析教材,将单元读薄,实现一单元一得,在“求同阅读”的基础上,“求异品析”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整合单元的同时,往往也会存在“面同点不同”的现象,而引导学生去发现“点”的异,更能丰富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识和方法的习得。
  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文章中表达父母之爱的方式却各不相同,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多方面感受父母之爱。此外,三篇文章虽然都用到丰富的人物描写,但在具体刻画人物形象时却不尽相同。例如《父爱之舟》中用到了丰富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而《慈母情深》则运用了细腻的心理描写体现母爱的伟大。将三篇课文整合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不同人物描写的妙用,既发现了不同文本的相同点,又借助“求异”实现了文本的最大价值。
  在统编本教材中,教师聚焦语文要素,统筹安排,精心设计,以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推进线性阅读,使语言要素的习得彰显在外。在对比阅读中,抓住文本特点有所侧重,从而丰富学生方法的习得,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振兴西路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动物王国开大会》主要围绕如何发布通知内容展开,讲了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老虎让狗熊去通知,狗熊在狐狸、老虎、大灰狼、梅花鹿的提醒下一次一次地增加内容,最后才把通知内容表达清楚的事,以告诉学生发布通知时要把内容说完整、说具体。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标点含义丰富,深受儿童喜爱。  一、故事情节反复  情节反复是童话故事的主要特点,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反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依据已阅读
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已经进入创新阶段,其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然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作为教师,要直面统编本教材,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听说读写齐头并进  统编本教材一、二年级的教学,对汉字的认知是关键。此阶段,教师需帮助学生积累语言,逐步习得语言表达。经过对统编本教材中不同板块内容的分析,得出每一节课对学生的汉字认知都有一定
教材选编了不少叙事类的文本,这些文章语言生动,情节丰富,深受学生喜爱。如今,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界的呼声越来越高。语言的建构、思维的发展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复述课文,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与建构。那么,基于核心素养下学生的复述应该如何实施呢?  一、思维参与——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在叙事类文本复述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
统编本教材显著的特点就是在每个单元的导语中明确了语文要素。这就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在文本解读中也应以语文要素为导向,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单元整体,明确编排体系  统编本教材每个单元就是一个整体,在一条清晰的语文要素的指引下对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进行系统规划。这需要教师从单元整体入手进行文本解读,树立单元教学观。  纵观1~6年级的教材,
本学期轮到给五年级上阅读与讲故事课,基本环节是:读故事—自己练讲五分钟—小组内轮流讲—评出优秀选手—优秀选手班上讲。一个年级几百个学生,是听课的班主任最先发现了问题:最近上台讲故事的优秀选手大多不是我们班爱发言的学生,为什么?  这一段时间我们读的是《中华优秀人物故事》。今天的课开始了,我重复着每节课同样的话:“你对书中哪个部分感受最深,可以将其讲给同学们听,现在开始准备5分钟。”学生们或深思,或
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是通过阅读方式实现的,有效的阅读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含义,深化文本情感,培养良好语感。学生在阅读一篇课文时,通常是从整篇细读到部分细读,再回到整体。正是这样的阅读方式,能让学生在循环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巩固课文中的字词,从而与作者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重文本细读的方法,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认真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所以,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成为了教学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好古诗词,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四部曲”式的古诗词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一、导入——激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如放音乐、画画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知,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课程的核心,更是传承我国文化的一大途径,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通过阅读来实现的。阅读更是学生树立精神品质的重要方式,低年级正是阅读培养的启蒙阶段,但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又活泼好动、自我约束力比较弱,并且识字量小,大多无法独自进行大
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依赖于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体验与感悟,更重要的是与他们能否在学习过程中自如地借鉴他人的表达形式与表达方法有关。笔者现结合《山雨》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本的表达范式层层深入理解课文,以使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力、敏感度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山雨》是一篇散文,作者以抒情优美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多彩多姿、清幽雅致而不失旖旎的山林风景图。文中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是课标对第一学段诗歌阅读教学提出的课程目标。教学中,笔者尝试从感受诗语言的画面美、情感的意趣美、表达的结构美三方面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发展思维,丰满想象,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现以统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一文为例,说说自己在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阅读方面的做法。  一、美美地读:感受诗语言的画面美  朗读课文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