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是对教育教学理念的一次重要创新。在教学中全面实施开放式教学,有助于拓展语文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成效。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立足教学实际,努力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 开放式语文教学 教学时间 教学空间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一、教学时间开放,构建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都是缩减在课堂40分钟之内,不能构建起课内外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能,制约语文教学成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努力将教学活动向两头延伸,突破课堂教学限制。
1.强化课前预习,前移教学关口。许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一切学习活动都留在课堂内解决,难以快速提高教学成效,因此教师必须在前移教学关口方面提高成效。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就掌握基础性知识,从而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在解决基础性问题的同时,也能够将自己无法解决的内容整理出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2.强化课中调节,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知识性强、理解难度大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用于点拨引导的时间可以适当长一点。对于教学难度适中、思维发散性强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尽量缩短讲解的时间,只是在关键节点给予必要的点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时间、进度的安排还要结合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发展的情况,做到灵活调整,提高实效性。
3.强化复习指导,巩固教学成效。在课后复习环节,教师切不可简单加大训练量来提高复习成效,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依据遗忘曲线规律,教会学生选取合适的时间进行复习,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梳理,增强记忆理解成效。
二、教学空间开放,构建课内、校内、社会相结合的教学平台
对于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师不应该仅仅将目光盯在课堂教学40分钟之内,还要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深化课堂教学成效。
1.延伸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有些内容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内容上都没完全结束,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课外延伸,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如教学《读书要有选择》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从而不仅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规划,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成效。
2.开展课外专题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通过一些课外专题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如教师可以将一些对文学较为感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写作研究活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小学生社会阅历单薄,对生活的感知不够深刻,导致学生在作文时不知所措,要么照抄别人的文章素材,要么虚构题材,缺乏足够的真情实感。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将学生带进社会,通过亲身感受来加强素材积累。如在节日期间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表演文艺节目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三、教学过程开放,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过于呆板,习惯于教师的单向讲解,对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关注不足,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促进作用不明显。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落实这一点要求,教师必须在创新学习模式方面多探究,构建开放的教学过程。
1.建立自主学习载体。与以往教学活动中同桌相互讨论的模式比较,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集聚更多学生的智慧,提高讨论合作的效果。在小组划分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遵循适量与均衡原则,首先是小组数量要适中,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8—10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人数6—8人。其次,各个小组的成员组成方面要平均,优秀生与后进生在各个小组的数量要基本一致,便于探究学习活动在各个小组同步推开。
2.引导开展探究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整个课堂教学素质化的精髓,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学习,自己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首先要设计好思考题,反复研究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确定一组探究思考题,以此为线索,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在开展学习活动时,学习小组要发挥好协作与帮带作用,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开展集体讨论,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难点突破。与此同时,优秀生还要发挥好对后进生的帮带作用,在思维方式上进行示范引导,促进后进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实在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相机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促使探究学习活动顺利、深入开展。
3.开展当堂检测反馈。为了及时获得教学成效的第一手信息,教师可以采取当堂检测的方式,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适当留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本节课讲授内容的要点与重点进行简单的测试活动,还可以运用实现准备好的试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便于调整下一步教学设计与进度。
四、教学评价开放,构建全面、科学、激励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单纯的“一张试卷定结果”的语文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工作,完善全面、科学、激励的评价体系。
1.实行“知识 能力”全面评价。在考核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能力的发展,可以将学生的语文能力评定情况折合成分数,计入学生的语文总成绩,从而提高评价的全面性。
2.实行“等地 成绩”科学评价。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评价,可以采取分层原则,不可一概而论,而要兼顾到学生在学习基础与能力方面的差异,本着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尊重客观的原则,实施分层考核,尤其注重对后进生进行降低要求,使考核标准与分层教学目标一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实行“分数 评语”激励评价。学生取得的分数有时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较为刻苦,但是一时成绩提高不够明显的学生。对此教师可以在其分数旁边写上一些激励性话语,充分肯定其学习表现,并鼓励其继续努力,激发学习兴趣,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功能。
关键词: 开放式语文教学 教学时间 教学空间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一、教学时间开放,构建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都是缩减在课堂40分钟之内,不能构建起课内外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能,制约语文教学成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努力将教学活动向两头延伸,突破课堂教学限制。
1.强化课前预习,前移教学关口。许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一切学习活动都留在课堂内解决,难以快速提高教学成效,因此教师必须在前移教学关口方面提高成效。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就掌握基础性知识,从而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在解决基础性问题的同时,也能够将自己无法解决的内容整理出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2.强化课中调节,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知识性强、理解难度大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用于点拨引导的时间可以适当长一点。对于教学难度适中、思维发散性强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尽量缩短讲解的时间,只是在关键节点给予必要的点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时间、进度的安排还要结合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发展的情况,做到灵活调整,提高实效性。
3.强化复习指导,巩固教学成效。在课后复习环节,教师切不可简单加大训练量来提高复习成效,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依据遗忘曲线规律,教会学生选取合适的时间进行复习,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梳理,增强记忆理解成效。
二、教学空间开放,构建课内、校内、社会相结合的教学平台
对于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师不应该仅仅将目光盯在课堂教学40分钟之内,还要充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深化课堂教学成效。
1.延伸课堂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有些内容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内容上都没完全结束,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课外延伸,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如教学《读书要有选择》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从而不仅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规划,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成效。
2.开展课外专题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通过一些课外专题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如教师可以将一些对文学较为感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写作研究活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3.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小学生社会阅历单薄,对生活的感知不够深刻,导致学生在作文时不知所措,要么照抄别人的文章素材,要么虚构题材,缺乏足够的真情实感。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将学生带进社会,通过亲身感受来加强素材积累。如在节日期间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表演文艺节目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三、教学过程开放,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过于呆板,习惯于教师的单向讲解,对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关注不足,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促进作用不明显。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落实这一点要求,教师必须在创新学习模式方面多探究,构建开放的教学过程。
1.建立自主学习载体。与以往教学活动中同桌相互讨论的模式比较,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集聚更多学生的智慧,提高讨论合作的效果。在小组划分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遵循适量与均衡原则,首先是小组数量要适中,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8—10个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人数6—8人。其次,各个小组的成员组成方面要平均,优秀生与后进生在各个小组的数量要基本一致,便于探究学习活动在各个小组同步推开。
2.引导开展探究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整个课堂教学素质化的精髓,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开展学习,自己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首先要设计好思考题,反复研究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确定一组探究思考题,以此为线索,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在开展学习活动时,学习小组要发挥好协作与帮带作用,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开展集体讨论,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难点突破。与此同时,优秀生还要发挥好对后进生的帮带作用,在思维方式上进行示范引导,促进后进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学生实在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相机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促使探究学习活动顺利、深入开展。
3.开展当堂检测反馈。为了及时获得教学成效的第一手信息,教师可以采取当堂检测的方式,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适当留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本节课讲授内容的要点与重点进行简单的测试活动,还可以运用实现准备好的试题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便于调整下一步教学设计与进度。
四、教学评价开放,构建全面、科学、激励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单纯的“一张试卷定结果”的语文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工作,完善全面、科学、激励的评价体系。
1.实行“知识 能力”全面评价。在考核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能力的发展,可以将学生的语文能力评定情况折合成分数,计入学生的语文总成绩,从而提高评价的全面性。
2.实行“等地 成绩”科学评价。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评价,可以采取分层原则,不可一概而论,而要兼顾到学生在学习基础与能力方面的差异,本着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尊重客观的原则,实施分层考核,尤其注重对后进生进行降低要求,使考核标准与分层教学目标一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实行“分数 评语”激励评价。学生取得的分数有时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较为刻苦,但是一时成绩提高不够明显的学生。对此教师可以在其分数旁边写上一些激励性话语,充分肯定其学习表现,并鼓励其继续努力,激发学习兴趣,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