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与读者接受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z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活动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其目的是要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自然交流、顺畅沟通。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使用是在上升到文化高度上的常用翻译策略,然而鉴于不同文化背景下读者不是静止个体而是不断发展的翻译过程的参与者,对译者来说应该用动态的观点去验证和考察归化与异化之间的争论。
  【关键词】归化 异化 读者接受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各国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的时代,作为处于交流前沿阵地的翻译,也出现了一种“文化热”。跨文化翻译就是指译者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信息传播的活动,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这说明翻译如果脱离了文化这个大背景,就不可能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真正的交流,读者的接受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因此,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的核心任务就是要使目的语读者通过语言传播能够完全掌握原文的信息,从而领会原文的文化特色。然而,由于语言之间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要达到译入语读者的完全接受和理解是不现实的,那么不同翻译策略的采用直接决定了读者的可接受度。
  一、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在奈达看来其核心就是指“以读者反应为中心”,要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习惯传统,回归本族语地道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归化使用一种极其自然、流畅的本族语表达方式来展现译语的风格、特点等,使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感受和原语读者的阅读感受是一致的。
  著名的傅东华的《飘》的译本就采用了归化的手法,曾说“对话方面也力求译得像中国话,有许多幽默的、尖刻的、下流的成语,都用我们自己的成语代替进去”。再有,林纾的译作《巴黎茶花女遗事》一出版,就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主要由于他考虑到了当时读者所处的历史背景,人们的实际需求与接受水平。在翻译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归化的手法,可以使译文易于读者的接受和理解。汉语的四字结构具有强烈文化内涵,它结构严整,寓意丰富,因而常采取归化的译法,以保持他们的简洁性和表现力。
  异化是指在翻译上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其目的是能够把读者带到外国的文化情境中,以表达出以异语文化为背景的语言表达与以在本族文化环境下的语言表达的差异。在这一点上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翻译特别要强调异国情调,提出“在翻译中既必须力求易解,又必须保存原姿,在语言上不必完全‘归化”,的主张。②比如说汉语中有很多的外来词,还有外国的人名和地名等。这些都属于异化手法的应用。这样处理既传达了形象,又为译文增添了异国风情。
  二、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的应用
  1.读者接受对翻译的影响。当读者理解一篇译文的时候,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由于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知识结构和社会风俗,从而使他们有着不同的“期待视野”。它决定了读者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优劣标准,以及阅读中的选择与重点。同一时代不同的读者群又有着不同的期待视野。
  那么这就要求译作要与当时的文化传统、社会风俗相吻合。否则,就会遭到读者的质疑、进而排斥,更不要说受到社会的接受了。因此,人们在确立翻译标准的时候,都是把求同作为基点。但是,这种求同的程度越高,那么读者所了解的外界信息就越少,甚至产生误解。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深入,也就扩大了人们了解其它国家和地区信息的渠道。这促使读者对翻译作品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其最终结果就是翻译促进了不同文化间读者的交流,读者与翻译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推动了翻译不断向前发展。
  2.读者与翻译策略。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系统提出了:“艺术作品的存在就是那种需要被鉴赏者接受才能完成的游戏。”可见,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对作品的意义之大。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要求呢?这就需要译者讲究方法。因此,有些读者倾赖于译文中归化策略的运用是由于他们在理解外语文本的时候,他们的“储备知识”已经无法达到理解和接受外语文本的需要。当然,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可能是政治原因、文化原因以及自身的原因等等。但是当他们的信息量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状况就有可能发生改变。
  任何一个社会、国家、文化都是处于发展变化中的,如果读者偏向于异化,他们很快也就会觉得不切实际,这是因为他们自身的条件对国外文化的了解难以适应。在外语文化对译语文化不断冲击的过程中,它不断作出让步,一开始,两种文化之间的冲撞非常强烈,这也给读者的审美情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长此以往,这种障碍就慢慢的被读者习惯又形成了新的审美观念。因此,读者在这种趋势影响下,对“异”的过程要求也逐步提高,但是又不希望“过度陌生化,这样会给理解造成新一轮的障碍。也就是翻译的过程中要做适度的“异化”,达到异化的优化。
  跨文化文翻译是面对各种读者群的。因此,当我们考虑翻译策略的时候,译者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读者的因素,并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没有一种策略可以支配翻译的整个过程。人们的道德水准、语言的发展、能力的底线、社会伦理道德的需求以及语言发展的全过程都包含在翻译一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因此,一个好的译者应该能够正确使用归化和异化,不能够顾此失彼。这样,才能把真正好的作品奉献给大家。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L,angaugu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4.
  [3]蔡平.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J].中国翻译.2002.
其他文献
【摘要】异化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异化与归化是翻译中处理文化因素的方法。而习语堪称“浓缩的文化”。本文以实例的形式分析了异化、归化理论在习语翻译中的具休运用,并得出结论:异化和归化是互为补充的,翻译时应依据不同情况作灵活处理。  【关键词】异化 归化 习语翻译  一、习语的文化内涵与特点  习语就其广义而论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习语与一个民族的历史背景、经济生活、地理环境、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阶段英语听力教学中听前活动设计、听说技能训练之间关系的处理以及情感因素对于学生听力训练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以上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听力教学 听前活动设计 听说训练 情感因素  一、前言  语言的输入是语言习得最基本的条件之一,而听力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在学生的语言习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听力水平不仅有利于说、读、写三项技能的发展,而且能够为开
【摘要】政论文的翻译作为初学翻译者是很好的实践,在难度方面不像文学著作那么大。笔者想通过此文来搜罗一些政论文翻译时的理论依据以及对政论文翻译中的难点做剖析,摸索出政论文翻译中的翻译技巧与风格。通过此文,希望为以后政论文类型文本的翻译工作带来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政论文 理论准备 难点剖析  一、理论准备  对于翻译的要求,保持或体现原作的风格已经成为忠于原作的一个标准。作为一种语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因此,應当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本文阐释了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写作结合法的应用。  【关键词】读写结合法 高中英语写作 教学 应用研究  当今社会是属于国际化社会,随着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英语语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福利不断增多,有效促进了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基本实现教育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已在我国发展成熟。如今,科学技术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球逐步形成一个整体,国与国之间交流平频繁,小学教学对现代社会孩子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小学教育打好基础才能有助于孩子的后期培养,因此如何将小学英语教育与现代社会环境、科技等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科教兴国是近几年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本文主要对
【摘要】本文借鉴国内外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本人对部分中学生的英语阅读中考備考情况的调查结果,探讨了指导学生备考和考试的策略,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备考效率和中考成绩。  【关键词】学习策略 备考策略 考试策略 认知策略 调控策略  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备考的另一常用替代词是应试。似乎应试是与加重负担、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机械重复等同的概念。本人认为,备考不等于应试,中考备考有其科学性、策略性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我们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有了更新的要求,我们的广大教师对写作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并且阅读和写作作为英语教学中两个最具有重要性的教学内容,同时二者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我们想要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就要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写作的词汇积累和语法应用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可见英语写作教学的驱动力就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将二者有机结合进行整合教学是十分有必
【摘要】近年来,社会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使得许多民生类词汇频繁出现于新闻之中。这些热词往往短小精悍却内涵丰富,是翻译中的热点和难点。然而,生态翻译学就这些民生类新闻热词提供了翻译策略。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中的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对民生类新闻热词进行分析,并依照标准优化这些新闻热词的翻译。  【关键词】生态翻译 民生类新闻热词 翻译策略  孙中山先生说过“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计,国民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