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师依旧引用旧的讲学制度进行教育工作,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语文教育过程中,提不起任何兴致。甚至一些学生对语文教育工作也充满了错位的认知,他们认为就是简单的知识内容,即使不用预习也能学会课堂所教的知识内容,从而影响其学习质量。本文将结合语文教育内容对语文预习工作的开展进行全面的论述,对如何做好课前预习提供有效的策略指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其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56
引言
预习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法。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情境,了解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当前的教学环节中,课前预习并不受学生重视,加之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往往学生预习了,效果也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学生不仅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还要具备一定的预习方法与预习能力。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预习是学生对教育内容进行预先的学习,这一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当前小学课本之中,在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开展之前,都做好了相应的预习要求与内容注释。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预习,就能在上课的过程中,约束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减少上课注意力分散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材相关内容的预习工作,可以与课堂教育保持同一步调,并将这样的状态转化成自身学习的驱动力,促进自己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更会在潜移默化中将这种无形的动力转变为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二)通过预习相关的语文知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带着预习中的问题进人课堂,更好的了解自身未能完全掌握的知识,这样才能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加深注意,并根据自身的需求,对有关内容进行提问与质疑,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将预习的内容与自身知识框架内容相连接,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链条,将零散的知识内容不断补充进去,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联系性,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方法
(一)指导预习方法
小学语文的预习应该从培养学生掌握圈画、读文、查找、梳理、批注、摘抄等方法著手。圈画文章生字词及重点语句是小学语文预习中常见的方式,尤其是涉及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内容,应重点加强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不能一蹴而就,要经过反复阅读,才能理顺内容、领会要意。只有经过圈画和读文,学生才能了解文章内容是记事、写人,还是写景、写物,以及文中寓言或童话所蕴含的哲理是什么。文章从哪几方面入手?采取了怎样的写作顺序?按照文章顺序可以分为几部分?……这些问题需要学生采取查找与梳理的方法,理清文章的背景、顺序及脉络。对文章内容做批注,摘抄文章中的重点字句及优美段落,是加强学生记忆的重要方法。掌握预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在预习环节有的放矢、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二)有效提高语文预习的效率
预习的重要性上文已经做出详尽的阐述,所以,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预习的效率,通过研究相关的学习方法,对有关预习内容进行具体的部署,如,通过预习,使学生可以通过字典了解文章中的生僻字词,从而流利的阅读文章,感受作者所描绘出来的意境。其次,通过预习,对文章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标注,并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概括段落思想。最后,对不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内容的查找,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积极发挥学生自主性,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重点学习,有效把握语文教育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后续课堂教育工作,找到相关知识的答案,提升课堂教育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三)激发预习兴趣
预习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科学的学习行为。它不是一时兴起的,而应是学生长期以来的一种兴趣,因为只有在兴趣的支撑下,预习行为才能够持久。首先,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预习的好处。比如,它可以锻炼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等等。教师应在预习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预习对自身学习的促进作用。其次,应建立健全学生预习行为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学生预习行为的持续性。如在为学生提供充足学习时间的情况下,可通过学习委员或课代表带头签到打卡的形式,让学生在相互监督与相互影响中养成预习习惯。最后,开展丰富的预习分享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定期交流心得,开展阶段性“预习之星”评比活动,预习情况还可与学业成绩评价相结合,以此促进学生预习行为的持续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教育过程中,要提倡学生对相关学习知识进行预习,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养成自主积极学习的好习惯,利用创新与探索满足对知识的渴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拓万霞.小学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44-346.
[2]张琳.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J].华夏教师,2019(16):34-35.
[3]刘金红,马凤春,董颖博,魏淑杰,董宇飞.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096-1100.
作者单位:云南省宣威市得禄乡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156
引言
预习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法。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情境,了解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信心。当前的教学环节中,课前预习并不受学生重视,加之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往往学生预习了,效果也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学生不仅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还要具备一定的预习方法与预习能力。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预习是学生对教育内容进行预先的学习,这一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当前小学课本之中,在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开展之前,都做好了相应的预习要求与内容注释。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预习,就能在上课的过程中,约束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减少上课注意力分散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材相关内容的预习工作,可以与课堂教育保持同一步调,并将这样的状态转化成自身学习的驱动力,促进自己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更会在潜移默化中将这种无形的动力转变为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二)通过预习相关的语文知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带着预习中的问题进人课堂,更好的了解自身未能完全掌握的知识,这样才能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加深注意,并根据自身的需求,对有关内容进行提问与质疑,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将预习的内容与自身知识框架内容相连接,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链条,将零散的知识内容不断补充进去,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联系性,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方法
(一)指导预习方法
小学语文的预习应该从培养学生掌握圈画、读文、查找、梳理、批注、摘抄等方法著手。圈画文章生字词及重点语句是小学语文预习中常见的方式,尤其是涉及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内容,应重点加强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不能一蹴而就,要经过反复阅读,才能理顺内容、领会要意。只有经过圈画和读文,学生才能了解文章内容是记事、写人,还是写景、写物,以及文中寓言或童话所蕴含的哲理是什么。文章从哪几方面入手?采取了怎样的写作顺序?按照文章顺序可以分为几部分?……这些问题需要学生采取查找与梳理的方法,理清文章的背景、顺序及脉络。对文章内容做批注,摘抄文章中的重点字句及优美段落,是加强学生记忆的重要方法。掌握预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在预习环节有的放矢、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二)有效提高语文预习的效率
预习的重要性上文已经做出详尽的阐述,所以,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预习的效率,通过研究相关的学习方法,对有关预习内容进行具体的部署,如,通过预习,使学生可以通过字典了解文章中的生僻字词,从而流利的阅读文章,感受作者所描绘出来的意境。其次,通过预习,对文章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标注,并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概括段落思想。最后,对不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内容的查找,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积极发挥学生自主性,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重点学习,有效把握语文教育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后续课堂教育工作,找到相关知识的答案,提升课堂教育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三)激发预习兴趣
预习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科学的学习行为。它不是一时兴起的,而应是学生长期以来的一种兴趣,因为只有在兴趣的支撑下,预习行为才能够持久。首先,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预习的好处。比如,它可以锻炼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等等。教师应在预习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预习对自身学习的促进作用。其次,应建立健全学生预习行为的监督机制,以保证学生预习行为的持续性。如在为学生提供充足学习时间的情况下,可通过学习委员或课代表带头签到打卡的形式,让学生在相互监督与相互影响中养成预习习惯。最后,开展丰富的预习分享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定期交流心得,开展阶段性“预习之星”评比活动,预习情况还可与学业成绩评价相结合,以此促进学生预习行为的持续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教育过程中,要提倡学生对相关学习知识进行预习,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养成自主积极学习的好习惯,利用创新与探索满足对知识的渴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拓万霞.小学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344-346.
[2]张琳.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预习”的重要性[J].华夏教师,2019(16):34-35.
[3]刘金红,马凤春,董颖博,魏淑杰,董宇飞.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096-1100.
作者单位:云南省宣威市得禄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