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如琉璃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安吉到龙泉访瓷,我们怀着朝圣的心情,也带着茶对土地的问候。龙泉四面环山、三省交汇、一条瓯江贯穿山城。对龙泉最初的印象就是一个“热”字,缘于龙泉人的朴实热情,其次因打剑与做瓷都离不开烧窑。2000多年来这里一直炉火不断,默默锤打淬炼着生命的纯净和韧性。
  在龙泉我们观看了青瓷的生产工艺:瓷土粉碎、淘洗练泥、成形、修坯、装饰、素烧、多次施釉、复烧、出窑等十几个流程工序。烧窑温度是所有陶瓷类中的最高,达到1300多摄氏度。青瓷工业协会的徐会长亲自为我们演示了手拉坯成形和修坯工艺。我们也请教了很多此前疑惑的问题,对龙泉青瓷的印象逐渐清晰起来。龙泉窑继承了唐代越窑和瓯窑的正宗血脉,始于五代,盛于南宋,衰于明、清,具有1000多年历史。龙泉青瓷分哥窑和弟窑两大类,弟窑青瓷釉色葱翠、温润如玉;哥窑青瓷有紫口铁足、釉面开片的特点,古朴典雅,被列入宋代五大名窑。历史上,作为出口的珍贵礼品,龙泉青瓷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曾被法国王室借用歌剧里的典故称作“雪拉同”。1957年周总理指示恢复龙泉青瓷生产,1959年龙泉瓷厂完成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建国十周年”国庆宴会用瓷的生产任务。2009年龙泉青瓷的手工工艺获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座看似与世隔离的山城拥有了世界级的殊荣。
  参观龙泉青瓷博物馆,不禁对馆藏历代古瓷的精湛工艺叹为观止。龙泉青瓷釉色首推粉青、梅子青,装饰工艺有刻花、透雕、印花和贴花。以素面单色釉最为耐看,器形高雅、釉面素洁,演绎着“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生命美学。当代青瓷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飞跃进步。主要表现在:现代工具的利用使青瓷成品率得以提高,窑温的可控性更高;器形设计上有更多题材和创意,从传统摆件的神坛走向大众生活;再就是当代龙泉青瓷与茶器的结合是对传统青瓷文化与茶文化的突破和发展。龙泉人把勤劳智慧通过火倾注到泥土中,使青瓷有了火的温情、土的敦厚、水的柔美;而那智慧就是在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去努力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这也许是任何陶瓷从业者都能感悟到的智慧。
  梳理对龙泉青瓷的印象,有儒家的温柔敦厚、道家的恬淡虚无,那释家的又是什么呢?内心的搜索直到站在大窑村古窑遗址上才有了答案。群山之间有自宋到清的窑址上百个,因传统青瓷成品率低,不合要求的必须敲碎就地掩埋,所以窑址四周瓷片无数。随处都有青瓷碎片韬光养晦地隐于瓦砾草莽之间,琉璃世界与尘世交融一体。这也就是当地曾名“琉田”的原因。“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瓷片零落泥中,依旧明净不染,堪称人间琉璃。对龙泉青瓷的印象中,释家的那一份也许就是这琉璃愿心。
  立于废墟,我们仿佛穿越千年,听到噼啪柴声,看到红红炉火、阵阵松烟,不禁遐想,如把自己投入窑中,能否也如灰土般出离得身如琉璃?
其他文献
茶在英国现今社会是最普遍的饮料之一。英国人喝茶没有什么讲究,然而在英国早期,茶却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无论庄重感,茶器的使用,品饮方式和口味都与现今的中国茶颇有相似之处。你可能觉得匪夷所思,这怎么可能呢?但是,仔细想想,这也合情合理,因为当初不谙茶事的英国人,样样都照搬中国做法,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你且看看下面几个方面是不是似曾相识。首先,茶很贵,玩茶要“豪”得起。在英国早期,茶通常和宫廷皇室、豪
期刊
2010年8月,第一届福州茉莉花茶工艺传承大赛拉开帷幕。在这项历时2个月的活动里,本刊记者将与主办方福州市农业局一起走访报名参赛的茉莉花茶茶企的基地和工厂,关注他们的参赛动态,并以系列报道的形式为读者呈现大赛的最新战况。本期探营的是春伦和闽榕茶厂,主要介绍福州茉莉花茶的选花和拼堆工艺,后续两期将探访其它参赛企业,报道福州花茶的窨花和烘焙工艺及技艺大赛的最终结果,敬请关注。  又是一年茉莉花茶飘香的
期刊
中国茶艺闻名古今中外,它是一门以静思、修行、得道为宗旨,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生活艺术。通过茶艺可以使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能够懂得许多人生哲理、伦理、道德、法礼等方面的内涵要义,从而规范自我外在行为和内在品质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和日常工作的方法技巧。  恰当的载体  在茶艺制作中选择茶具很重要,不同茶具具有不同特质,也只能冲泡与之相适应的茶叶,如果一开始茶具选择不对,最好的茶叶也无法冲泡出最佳味道。
期刊
“真是不好意思呀,让你久等了!”身着一袭黑色小礼服的陈安妮行色匆匆地推开位于福州五四路元泰红茶屋的玻璃门,满脸歉意地对我说道。她刚才正和孩子们到“三坊七巷”游玩,似乎还未尽兴,就急急地赶回来接受我们的采访。就在2天前,她携儿女从香港飞来福州,并且还带着两大“任务”:一个是去登门拜访茶界泰斗张天福,这位百岁老人是她的忘年交;另一个就是举家从福州坐动车前往上海看世博。同时,由她掌门的元泰茶业也将于9月
期刊
两个月的流浪,茶多拉这个宝盒给两地的茶友们带来了诸多欢乐。不论是精心挑选的分享茶品还是在留言册上的挥毫都把这份快乐挥洒得淋漓尽致。  流浪的茶多拉盒子,就像晋人的曲水流觞,穿越两岸三地,以茶为媒,传递着文化的血脉。途中的每一站,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地域共同的珍重,不同的理念共同的分享。当我们的茶盒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不但承载的祝福越来越多,还包容了更多的“花火”:品尝到不同地域的茶的惊
期刊
不久前,从雪山来的朋友给我带了一袋玉峰红茶,牛皮纸包装显得古朴拙厚,一棵立于其间的玉兰正开得花枝乱颤。背后的几行小字标注,是这款玉峰红茶的主人信息,其中提及玉兰花,也就是说这款玉峰红茶里有玉兰花的姿容。我历来反对在茶叶里面的添加,即便大名鼎鼎茉莉花茶,从始至终我都对呛鼻的香味持怀疑的态度。  开汤,玉峰红茶的香立马颠覆了我的看法,先是红茶的香息在舌尖上散开,立马就有玉兰花的清香在口腔氤氬,不浓,刚
期刊
牛栏坑、马头岩的肉桂红火后,茶叶包装都一窝蜂印上牛肉、马肉字眼了,人们泡茶、喝茶前不是用心地看茶况赏茶叶,而是指着包装上“牛肉”二字就觉得很矜贵了。这个年代的白茶,不管青红皂白也都在包装印上老白茶三字,人们见字喝茶,茶叶生产年份及收藏过程是否清晰倒反成次要了,这很荒谬。  别将茶叶的包装及标签带上泡茶席,茶叶带回家后应该好好的照顾,不能就这样把茶叶摆着一边不管,以为当泡茶时拿出来即可。茶叶需要检查
期刊
2018年春节前一月,福州迎来十年难得一遇的冷空气,接连都是湿冷的天气。难得放晴的一天,便抓紧去仓山区的康山里、马厂街逛逛,主要是去看看林徽因曾经住过的“可园”。  从上三路福建师大对面巷子步行而入,五口通商时期,这里兴建了不少西式建筑。冬日午后这里行人寥寥,高高白墙隐映之下是多栋红砖老洋房,大多是三层公寓式洋房,基本保持着原貌,不时可见围墙上的竹三角梅,俨然一副民国风貌。  一踏入胡同小径,就感
期刊
8月7日,大型福建茶文化茶产业推广活动“闽茶中国行”上海站——“感受白茶·共享健康”世博十大名茶之福鼎白茶香飘申江活动在上海豫园戏苑隆重举行。  这是继6月18日“闽茶中国行”大型茶文化茶产业推广活动首站台湾行的完美落幕之后,主办方推出的又一力作。此次活动的主办方把作为闽茶代表之一的福鼎白茶带到了上海,为这个繁华都市的炎炎夏目送去阵阵清爽之风。  据悉,大型福建茶文化茶产业推广活动“闽茶中国行”上
期刊
“短命”的洪宪瓷    每个时代都有其专属的文化烙印,洪宪瓷无疑是短暂的“洪宪”时期为数不多的文化印迹之一。洪宪瓷因袁世凯而生,也随着袁世凯的离去而消逝。  1915年袁世凯称帝,年号“洪宪”。在称帝前夕,袁世凯曾效法清代帝王登基时必先烧制御瓷以示庆贺的惯例,派当时的公府庶务司长、瓷学专家郭葆昌到江西景德镇督办烧窑。1915年夏,郭葆昌带着原清宫所藏的精细颜料到景德镇后,征集各窑高手,选择景德镇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