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寨的古玉兰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从雪山来的朋友给我带了一袋玉峰红茶,牛皮纸包装显得古朴拙厚,一棵立于其间的玉兰正开得花枝乱颤。背后的几行小字标注,是这款玉峰红茶的主人信息,其中提及玉兰花,也就是说这款玉峰红茶里有玉兰花的姿容。我历来反对在茶叶里面的添加,即便大名鼎鼎茉莉花茶,从始至终我都对呛鼻的香味持怀疑的态度。
  开汤,玉峰红茶的香立马颠覆了我的看法,先是红茶的香息在舌尖上散开,立马就有玉兰花的清香在口腔氤氬,不浓,刚好是我所能接受的那一份,似是从遥远的记忆里赶来,又像是在味蕾里刚刚新生,不用深呼吸,二者携手便入肺腑。友人啧舌、竖指,满脸陶醉状,不言自明,这是款好茶。然而,令我想入非非的还不是茶,而是那棵爬在牛皮纸上的玉兰花,因为是照片,我相信它至少也年过五百,我还相信,它活在人世的样子,就叫沧桑。
  雪山镇不算远,从云县方向走最多也就70公里,从三岔河走不过80公里,我选择从云县方向走,因为当我把去看玉兰花的消息从微信中发现,就有云县的文友坚决要求在那里搭车一同前往。我对雪山并不陌生,有一些与文学有关的朋友生活在那里。杨军岳、阿甲,严玲,李树王,李世红,他们都是写诗的,前两人因为会写;得到提拔重用,严玲却因为嫁进了豪门忘掉了诗歌,李树王与李世红还在苦苦地写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两人竟然就生活在那棵古玉兰花树下的王家寨,李树王左手做生意右手写诗,李世红是老师,8小时之内是教书育人,8小时之外盘点文字。臆想会不会是古玉兰冥冥之中的提示,让两人才思敏捷呢?两人都写过古玉兰,前者把它写成英雄找到的灵丹妙药,后者把它说成仙女洁白的丽衣。电话通了,李树王说他人在去云县的途中,替人运货出去到挨晚才能回来,我只好一路问将过去,毕竟提及古玉兰花,王家寨的老老少少都会给我确定的方向。当我站在玉兰花树下了。抬头,千万朵玉兰花仿佛听信了谁的口令,一律微启芳唇,吐出淡淡的香,而玉质的花瓣,像是仙女的丽衣,正被风轻轻捋起。
  雪山其实无雪,最高山峰黄竹林山2932米,只有极少数以30年为单位的机会落些雪。王家寨就在这座黄竹林山腰,上帝把这棵古玉兰安顿在这里,除了自然的原因,应该还有原因吧。许多古木倒在利刀快斧之下,而在王家寨,除了这棵古玉兰,寿龄超过百年的古树比比皆是。这样一棵六人才能合抱的古玉兰树面前,我沉默了一个下午,我没有开口的理由,无言是最好的交流,以仰望的方式更能勾通内心,然而总是想说什么。虽然没有科学家给出的寿限,凭它三个人才能合抱的腰围与近20米高的身躯,就知道称其为古木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让人欣慰的是,除了极少枝节已化为枯木,所有的枝头都举着花朵,这是一棵老树与春天约会的方式,也正是这一树繁花,让王家寨平添了许多美丽。
  在我发呆的时候,来了一位叫李文峰的年轻人。说他是玉兰花的主人,交流中知道,其实他也只是以承租的方式从两家农户以每年4000元的价格承包管理的,他在玉兰花上的收益就是采摘花朵,晒干出售。当然他也留一些入茶,玉峰红茶就是玉兰花与茶结合的产品,当红茶以浓醇的香泽遇上玉兰的清芬,它们并没有谁归谁的问题,而是彼此的拥有,才完成几乎是天人合一的归落,最后呈现出来的是挂杯的香,夺人心魄的回味。
  “我与茶结缘,已经很多年了,先是喜欢,后来就直接开办了茶厂,虽然现在还没有起色,但我相信王家寨的茶就是好茶。”于是这个下午,我与李文峰都在一杯茶的面前,因为茶,这个下午有了最纯粹的归宿,刹那间,便淡化了茶之外这个世界的万千跌宕与风云起伏,将身心归附于一壶茶的祥云瑞霭里。谈到玉兰花,李文峰说他小时候就看着这么大了,好像他长这四十年,玉兰花还是他小时候记忆里的样子,不曾有过变化。听到我们在聊玉兰花,一位老人凑过来,似乎他有许多玉兰花的秘密,其实还是那句话,我小时候玉兰花就这样大这样老了,现在老人年近九十,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玉兰花下看看,雨天他担心雷公行凶,旱季他怕玉兰花缺水,尽管他不是玉兰花的主人,甚至邻居也都不是,但他说得好,玉兰花虽然是杨李两姓人家的,但他也是王家寨人的。是的,我还要说是全雪山镇的,当我查阅到中国玉兰花家园里,王家寨的玉兰花排名前列时,我感觉它就是中国的。
  进入腊月,玉兰花开了,整个王家寨如沐春风,总有淡淡清香扰攘你的梦。远近邻村的人们都喜欢到这里走走,在玉兰花树下泡一杯茶,即使安详的日子充满了无常,也不用惴惴其间,每一朵玉兰花都开得淡定而从容,落下是世间的清欢,举在枝头是生命的清供。人们只有感谢,朗朗乾坤,何须佛前跪求,一朵玉兰花会告诉你,与其燃一炷香,不如生一份信念;与涉足一场浩大的酒局,不如守一杯掺有玉兰花的香茗。我不能臆测古玉兰的实际寿轮,但可從它满身皱褶里粗略估算天增的岁月。谁也想不到它的初初的生长,但一定也是纤弱的枝柯与瘦削的蓓蕾,最终灌满人间的风雨。而随着这棵玉兰花陡然而增的寿限,必然会是它覆阴之下的众生燃旺的香烟纸火。而现在,我与这棵古玉兰已然暮年,须发皆白,一转眼我们都老得差不多了。但与我不同的是,古玉兰花口吐半个盛唐,而我只能沉默寡言。李文峰算是顺手推舟,将玉兰花引入红茶,自有一份自恃与婉转,而此刻,古玉兰花极尽铺排之能,营造出这一树的繁花,表面看安静而平淡,实则波涛暗涌,激情四射。
  李文峰的玉峰茶厂,就在离古玉兰花不到两百米的地方。4年前建的厂,尽管出产的玉峰茶很好喝,因为营销的原因依旧处于亏损状态,用李文峰的话说是做得越多越亏,做30吨也亏做一吨也亏,干脆就做最少量的,他没有因为亏损而降低了产品质量标准,总是用匠心做茶,以德做茶,只要喝过都不会忘记,那应该就是玉兰花与红茶的最佳节拍。
  说话间,李文峰爱人已将一大锅玉兰花稀饭端到桌前。玉兰花瓣游离于大米粥之间,像出浴的仙女,浑身的雾霭与雨露,惊艳得不能自持。李文峰说,因为日日与茶打交道,便消磨了内心暴躁的脾气,是啊,再任性的人,端起玉兰花茶即便有多少深仇大恨,都不会口出狂言。一起聊天的老人说,玉兰花入菜已有很多年历史,他记得小时候就吃过玉兰花炒肉,当然那时肉总是很少,炒的就是玉兰花。事实上,随便翻开中医药典,都知道玉兰花具有祛风散寒通窍、宣肺通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血瘀型痛经、鼻塞、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症。王家寨每户人家私房菜里都有玉兰花的踪迹,除了一饱口福,看来更多的是冲着玉兰花的药性。老人说,逢年过节,村子里的人都会前来祭祀这棵古玉兰花,我想到了中国最美的神,应该就是这棵古玉兰了。   喝完玉兰花粥,再享用玉兰花土鸡,然后继续喝茶。把一朵玉兰花置入茶的澄澈,其实就是托深情于茶的淡泊吧。玉兰花的清芬纯洁而自然,不呛鼻,不夺味,不会随时间推移兀自零落,这一点刚好可以嫁接到茶的清、苦、涩、香,从而营生神仙的滋味潤泽凡人的肺腑。一直就这样喝到日影西斜,曾经以为“花前月下”是一个理想,并且是年轻人的专利,就像诗和远方,而我已是与花不搭边的退休老人,但在王家寨我才知道我也可以拥有花前月下的生活,因为花香穿堂而过,月亮就挂在古玉兰的树梢。
  王家寨的古玉兰花采摘可是个大问题,远近很多村子很少有人能攀到树梢进行采摘,只有一位年过五旬的妇女,她能完成对这棵古玉兰花的徒手攀爬,所以每年采摘玉兰花的活都由她一个人完成。我第二次去看古玉兰花的时候,李文峰特意请了这位能攀善爬的中年妇女,让我看到了现代版的人猿泰山,身一躬,腿一蹬,那人便到了另外的枝权,把每一朵玉兰摘到背箩,每一朵玉兰花都不能揉损折碎,这样的花姿入茶入飨,这是玉兰花最后的尊容。这位妇女一辈子都在在村里做着繁重不已的农活,摘花应该就是她最快乐的活儿吧,因为我终是听到了情歌从她沉默的嘴里唱起,再与一瓣一瓣的玉兰花从天空轻轻飘落。一个月间的两次去王家寨,必然有十足的情感需求,是的,就因为古玉兰,我特别幸运,这把年纪还能与一帮越野的年轻人在一起,征服谈不上,涉足到也是真的,退休两年跑完了全县每一座山头,而王家寨是差点漏掉的一个,话说回来还得感谢李文峰,感谢他竟斗胆把玉兰花引入他生产的茶里,才有我一喝就跑到王家寨的;中动。
  因为古玉兰花,我对王家寨有了新的认知,这是一个古茶树很多的村寨,地埂上,小路旁,甚至屋阴沟,都长着或碗口壮或水壶粗的古茶树,有些已被短了尖,有些已采摘得只剩光杆,更多的古茶生长在大雪山下的密林,那是野生的茶,有几棵甚至可以看到茶树演变的情形。原来我对野生茶的认识无疑是浅陋的。好在,在王家寨,那么多野生古茶给了我准确的答案。
  王家寨的静超出了我的预想,特别是夜晚。天才擦黑,狗就停了狂吠,鸡就早早入圈,只有几只细尾巴老鼠还在为过冬操劳。这样的夜晚,我选择帐篷,花落一朵少一朵,这是盛花之后的宿命,所以才有那么多不远千里前来拜谒花开的人们。既然那么多路都走过来了,为什么不可以在古玉兰花下入梦呢?我在萧瑟的枝头发现了最亮的一颗星宿,我不清楚它属于天狼星系还是银河,但我知道它此刻的位置就是王家寨的胸口,其实它是上帝给王家寨佩戴的奖章,镀上了玉兰花银色的光茫。那些平日里常与花朵暗暗较劲的女人,此刻都有想哭的冲动,而与我一块前去的男人们,则选择以酒敷泪,让醉态掩去内心的冲动。
  回到城里,依旧在想王家寨的古玉兰,想它一树繁花,想它怎样入茶。于是拨通了李文峰电话,不想李文峰竟在城里。他是来城上购买花盆的,接下来的事是将白玉兰进行繁殖。为这,他专门跑到林业部门那里,向有关专家学习了嫁接、压条、扦插、播种等方法,他清楚古玉兰开得再盛,也终归是朽朽老树,他不忍再向古玉兰花伸手,从而把茶厂需要的玉兰花源定到新繁殖的基地。
  就像欣赏每一朵绽开的古玉兰花,我非常欣赏李文峰的做法。
其他文献
中国有六大茶类,而我唯独对黄茶未曾品尝过。  家住浙江德清县的表哥来闽,为我带来两盒的莫干黄芽。福建盛产茶叶,当初并不在意,转手就借花献佛,转送给两位厦门的朋友了。感谢他们对表哥一行赴厦旅行的关照。事后转而—想,莫干黄芽是黄茶吗? 于是,上网查询百度,回答肯定:“莫干黄芽是黄茶的一种,由当地茶农创制的名茶,产于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为浙江省第一批省级名茶之一。”  网上鱼目混珠,未必确切,于是查教
期刊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乃生活之必需——无论自饮抑或客来敬茶。  闲人更爱上茶馆,茶馆水滚茶香,茶气氤氲,浅斟慢饮,海阔天空闲聊,何等受用!旧时茶馆还有戏文、说唱,备有小吃、点心,老茶客甚至三餐也在茶馆里吃,乐而忘归。  文人爱茶自不待言。梁实秋在《喝茶》里说,去茶叶店,“在柜台前面一站,徒弟搬来凳子让坐,看伙计称茶叶时,分成若干小包。包得见棱见角,那份手艺只有药铺伙计可以媲美。”观察如此仔
期刊
中国产茶历史悠久,茶区幅员辽阔,南自北纬18度附近的海南岛,北至北纬38度附近的山东蓬莱山,西自东经94度的西藏林芝,东至东经122度的台湾地区,全国有18个省(区)都有种植生产茶叶。根据生态环境、茶树品种和茶类结构分为四大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调查,2017年全国18个产茶省(区)茶园的总面积达4588.7万亩,其中面积最大的五个省份是贵州、云南、四川
期刊
十二世纪南宋时期,两度远赴中国学习佛法的日本高僧荣西禅师,回国后不仅开创临济宗成为日本禅宗主流,同时也从中国带回茶种广为栽培,还将宋代风行的“点茶法”,及禅院茶宴与抹茶制法,传回镰仓幕府时代的日本。1211年著作《吃茶养生记》一书,于1214年连同茶品一起呈献予当时苦于宿醉之疾的镰仓幕府三代将军源实朝,被尊为“日本茶祖”。  1202年建于京都洛南的“建仁寺”,就是临济宗建仁寺派的大本山,开山当然
期刊
为了评鉴茶的品质差异所采取的泡茶方法称为“评鉴泡茶法”。相对应的,为了欣赏、享用茶,所采取的泡茶方法称为“品饮泡茶法”。评鉴泡茶法是以相同的水温、相同的茶水比例、相同的浸泡时间,泡出茶汤用以比较数种茶间品质与茶性上的差别;品饮泡茶法则是就每一种茶,采取最适合它的水温、茶水比例与浸泡时间,得出最能代表该种茶品质特性的茶汤供我们欣赏与享用。  评鉴泡茶法最常使用的器具是“鉴定杯组”,由一只“审茶杯(含
期刊
茶在英国现今社会是最普遍的饮料之一。英国人喝茶没有什么讲究,然而在英国早期,茶却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无论庄重感,茶器的使用,品饮方式和口味都与现今的中国茶颇有相似之处。你可能觉得匪夷所思,这怎么可能呢?但是,仔细想想,这也合情合理,因为当初不谙茶事的英国人,样样都照搬中国做法,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你且看看下面几个方面是不是似曾相识。首先,茶很贵,玩茶要“豪”得起。在英国早期,茶通常和宫廷皇室、豪
期刊
2010年8月,第一届福州茉莉花茶工艺传承大赛拉开帷幕。在这项历时2个月的活动里,本刊记者将与主办方福州市农业局一起走访报名参赛的茉莉花茶茶企的基地和工厂,关注他们的参赛动态,并以系列报道的形式为读者呈现大赛的最新战况。本期探营的是春伦和闽榕茶厂,主要介绍福州茉莉花茶的选花和拼堆工艺,后续两期将探访其它参赛企业,报道福州花茶的窨花和烘焙工艺及技艺大赛的最终结果,敬请关注。  又是一年茉莉花茶飘香的
期刊
中国茶艺闻名古今中外,它是一门以静思、修行、得道为宗旨,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生活艺术。通过茶艺可以使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能够懂得许多人生哲理、伦理、道德、法礼等方面的内涵要义,从而规范自我外在行为和内在品质修养,提高思想境界和日常工作的方法技巧。  恰当的载体  在茶艺制作中选择茶具很重要,不同茶具具有不同特质,也只能冲泡与之相适应的茶叶,如果一开始茶具选择不对,最好的茶叶也无法冲泡出最佳味道。
期刊
“真是不好意思呀,让你久等了!”身着一袭黑色小礼服的陈安妮行色匆匆地推开位于福州五四路元泰红茶屋的玻璃门,满脸歉意地对我说道。她刚才正和孩子们到“三坊七巷”游玩,似乎还未尽兴,就急急地赶回来接受我们的采访。就在2天前,她携儿女从香港飞来福州,并且还带着两大“任务”:一个是去登门拜访茶界泰斗张天福,这位百岁老人是她的忘年交;另一个就是举家从福州坐动车前往上海看世博。同时,由她掌门的元泰茶业也将于9月
期刊
两个月的流浪,茶多拉这个宝盒给两地的茶友们带来了诸多欢乐。不论是精心挑选的分享茶品还是在留言册上的挥毫都把这份快乐挥洒得淋漓尽致。  流浪的茶多拉盒子,就像晋人的曲水流觞,穿越两岸三地,以茶为媒,传递着文化的血脉。途中的每一站,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地域共同的珍重,不同的理念共同的分享。当我们的茶盒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不但承载的祝福越来越多,还包容了更多的“花火”:品尝到不同地域的茶的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