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注学生,立足发展,乃课堂“真”“实”之根本
我们在备课和上课之前,首先要想到的就是学生。我听到的这些课,应该说老师的心中还是有学生的,尤其是在一些小环节上,教师因为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才让课堂充盈了智慧的火花。如一位老师在开课时面带微笑地问学生:“谁是爱读书的孩子?你们一定认识很多字吧?考你们一个字看谁认识?”看似是在和学生进行轻松的谈话,实则是为了考察学生对“谜”字的认识情况,老师抓住学生喜欢表扬不服输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识字乐趣。“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识字的渠道也各不相同,答案自然不同,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满脸的自信与骄傲,他们体验到了生活中识字的乐趣和成就感。在此基础上,老师紧紧抓住“老师最近对一个谜产生了兴趣,说起来还得从一个动物说起,谁给大家讲讲恐龙?然后出示各种各样的恐龙图片,教师生动地介绍恐龙,在孩子们极其高涨的热情中,揭示了本课的课题:“恐龙的灭绝就像一个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恐龙的灭绝》,一起去课文中探索恐龙灭绝之谜好吗?”整个导入环节中,老师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最主要的是,在民主宽松的谈话氛围中让学生学习了“谜”和“恐”两个生字,同时激发了学生想读书,想探究秘密的愿望。
二、精心备课,饮水思源,乃课堂“真”“实”之前提
1如何备课
心中有学生,不仅表现在课堂上的关心和呵护,还要在备课时精心准备,反复思考,悟本求真,一切从学生出发。课前的精心准备,在课堂教学中,犹如枕木之于绵绵铁轨,基石之于巍巍高楼,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感觉这样备课效果比较好。在备课前,我从不先翻阅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辅助的教学参考资料,而是和学生一样,先熟读课文,根据课前预习提示或课后思考题,和学生经历同样一个阅读的过程,然后标记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或值得他们深思、反复研读的关键语句,之后再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选择教学策略或方法,形成初步的腹案。我认为这样的备课才会更深入,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一些思想和想法,长此以往,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教学目标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目标送“真”来。我认为这三维立体化的教学目标也没什么神秘而言,只是大家在多年的实践中,忽而注重了工具性,把语文变成了语文知识的机械训练,使语言文字训练步入了一个缺失灵性、冷却情感的机械式误区;忽而偏重了人文性,误把语文课上成了虚化的“感悟课”、热闹的“读书课”,或七拼八凑的“杂烩课”,一时赋予语文课太多的承载,语文课不像语文课,缺失了语文味。其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正是对这两种倾向的矫正,它可以抽出这样几个基本问题,一是回答这节课要教给孩子哪些知识,培养哪些基本技能,二是在整个学与教的过程中,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三是品词析句,听说读写训练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带着目标走进文本,设计出能够达成此目标的教学流程,再从教学流程中跳出来,看我们的教学流程是否为教学目标服务。
当然真正的驾驭课堂,还需要老师的真本领,真学问,真功夫;还需老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无论何时,我们要牢记,“曲高和寡心中曲,朴实无华做文章”,“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它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永远的行动指南。
我们在备课和上课之前,首先要想到的就是学生。我听到的这些课,应该说老师的心中还是有学生的,尤其是在一些小环节上,教师因为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才让课堂充盈了智慧的火花。如一位老师在开课时面带微笑地问学生:“谁是爱读书的孩子?你们一定认识很多字吧?考你们一个字看谁认识?”看似是在和学生进行轻松的谈话,实则是为了考察学生对“谜”字的认识情况,老师抓住学生喜欢表扬不服输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识字乐趣。“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识字的渠道也各不相同,答案自然不同,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满脸的自信与骄傲,他们体验到了生活中识字的乐趣和成就感。在此基础上,老师紧紧抓住“老师最近对一个谜产生了兴趣,说起来还得从一个动物说起,谁给大家讲讲恐龙?然后出示各种各样的恐龙图片,教师生动地介绍恐龙,在孩子们极其高涨的热情中,揭示了本课的课题:“恐龙的灭绝就像一个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恐龙的灭绝》,一起去课文中探索恐龙灭绝之谜好吗?”整个导入环节中,老师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最主要的是,在民主宽松的谈话氛围中让学生学习了“谜”和“恐”两个生字,同时激发了学生想读书,想探究秘密的愿望。
二、精心备课,饮水思源,乃课堂“真”“实”之前提
1如何备课
心中有学生,不仅表现在课堂上的关心和呵护,还要在备课时精心准备,反复思考,悟本求真,一切从学生出发。课前的精心准备,在课堂教学中,犹如枕木之于绵绵铁轨,基石之于巍巍高楼,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感觉这样备课效果比较好。在备课前,我从不先翻阅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辅助的教学参考资料,而是和学生一样,先熟读课文,根据课前预习提示或课后思考题,和学生经历同样一个阅读的过程,然后标记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或值得他们深思、反复研读的关键语句,之后再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选择教学策略或方法,形成初步的腹案。我认为这样的备课才会更深入,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一些思想和想法,长此以往,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教学目标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目标送“真”来。我认为这三维立体化的教学目标也没什么神秘而言,只是大家在多年的实践中,忽而注重了工具性,把语文变成了语文知识的机械训练,使语言文字训练步入了一个缺失灵性、冷却情感的机械式误区;忽而偏重了人文性,误把语文课上成了虚化的“感悟课”、热闹的“读书课”,或七拼八凑的“杂烩课”,一时赋予语文课太多的承载,语文课不像语文课,缺失了语文味。其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正是对这两种倾向的矫正,它可以抽出这样几个基本问题,一是回答这节课要教给孩子哪些知识,培养哪些基本技能,二是在整个学与教的过程中,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三是品词析句,听说读写训练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感染。带着目标走进文本,设计出能够达成此目标的教学流程,再从教学流程中跳出来,看我们的教学流程是否为教学目标服务。
当然真正的驾驭课堂,还需要老师的真本领,真学问,真功夫;还需老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无论何时,我们要牢记,“曲高和寡心中曲,朴实无华做文章”,“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它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永远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