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时的局面,就好比我与先生正进行着一番实力不相上下的拔河比赛,而胜负是用来证明我们在这个家里权威与亲和的力度,儿子则扮演了决定胜负的长绳上的中心点,一头是爱着的爸爸,一头是爱着的妈妈、他难以决断。
“五一”劳动节,先生又提议带儿子去乡下奶奶家玩,我心里挺不愿意:凭什么总去奶奶家,而不去外婆家呀?想着想着,便暗自较上了劲儿:天这么热,哪也不去,还是家里舒服。
儿子虽年幼,但挺能察言观色,瞧瞧左边,是一副非去奶奶家的神色;看看右边,是一脸哪也不想去的表情。“哎!”小家伙躺在中间大声叹了口气。下午,先生鬼鬼祟祟地向儿子招招手,一阵“叽里咕噜”之后,小家伙过来了:“妈妈——我们,哎……还是算了吧。”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强硬表情,硬是把儿子已到嘴边的话给逼了回去。不过仔细一看,那小小的脸蛋上,很明显地带着一丝无奈。
此时的局面,就好比我与先生正进行着一番实力不相上下的拔河比赛,而胜负是用来证明我们在这个家里权威与亲和的力度,儿子则扮演了决定胜负的长绳上的中心点,一头是爱着的爸爸,一头是爱着的妈妈,他难以决断。
这样的对局,其实出现过多次。直到前几天读到一则小品,我才开始思考父母带给孩子的压力。这则小品名为《解恨》,大意是说一家三口商量周末到哪儿去,妈妈提议去姥姥家,爸爸建议到奶奶家,爸爸妈妈各执己见,较上了劲,谁也不让谁。后来,这个艰难的决定落到了孩子身上。当孩子最终作出决定去奶奶家时,爸爸听了挺得意的,妈妈却埋怨起孩子怎么老站在爸爸一边。孩子却说,爸爸老骂我,我才不站在他那边呢。妈妈不解地问孩子为什么选择去奶奶家,儿子小声说,每次去那,奶奶都会批评爸爸,我听了解恨。
再次品味这则小品,小主人公看似幽默感十足的“听了解恨”的回答,已没有第一次阅读时的快感。恰恰相反,一丝丝涩涩的酸楚沁入心间。爸爸妈妈在无意中会给孩子很多压力,绝大多数孩子对此手足无措,而小品中的主人公或许是一位相当聪明的孩子,当他接到爸爸妈妈抛过来的难题时,凭着智慧与巧言,看似轻松地既顺了爸爸的意,又很好地安慰了妈妈不平衡的心理。固然,孩子如果有那么聪慧,我当然自豪;反过来想,为什么要让孩子这么为难呢?
从今往后,这样的比赛,我弃权
想到这,我终于释怀了,“嗯!儿子是个大小孩了,节假日去哪,完全可以自己作决定,爸爸妈妈全力支持。”
“五一”劳动节,先生又提议带儿子去乡下奶奶家玩,我心里挺不愿意:凭什么总去奶奶家,而不去外婆家呀?想着想着,便暗自较上了劲儿:天这么热,哪也不去,还是家里舒服。
儿子虽年幼,但挺能察言观色,瞧瞧左边,是一副非去奶奶家的神色;看看右边,是一脸哪也不想去的表情。“哎!”小家伙躺在中间大声叹了口气。下午,先生鬼鬼祟祟地向儿子招招手,一阵“叽里咕噜”之后,小家伙过来了:“妈妈——我们,哎……还是算了吧。”我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强硬表情,硬是把儿子已到嘴边的话给逼了回去。不过仔细一看,那小小的脸蛋上,很明显地带着一丝无奈。
此时的局面,就好比我与先生正进行着一番实力不相上下的拔河比赛,而胜负是用来证明我们在这个家里权威与亲和的力度,儿子则扮演了决定胜负的长绳上的中心点,一头是爱着的爸爸,一头是爱着的妈妈,他难以决断。
这样的对局,其实出现过多次。直到前几天读到一则小品,我才开始思考父母带给孩子的压力。这则小品名为《解恨》,大意是说一家三口商量周末到哪儿去,妈妈提议去姥姥家,爸爸建议到奶奶家,爸爸妈妈各执己见,较上了劲,谁也不让谁。后来,这个艰难的决定落到了孩子身上。当孩子最终作出决定去奶奶家时,爸爸听了挺得意的,妈妈却埋怨起孩子怎么老站在爸爸一边。孩子却说,爸爸老骂我,我才不站在他那边呢。妈妈不解地问孩子为什么选择去奶奶家,儿子小声说,每次去那,奶奶都会批评爸爸,我听了解恨。
再次品味这则小品,小主人公看似幽默感十足的“听了解恨”的回答,已没有第一次阅读时的快感。恰恰相反,一丝丝涩涩的酸楚沁入心间。爸爸妈妈在无意中会给孩子很多压力,绝大多数孩子对此手足无措,而小品中的主人公或许是一位相当聪明的孩子,当他接到爸爸妈妈抛过来的难题时,凭着智慧与巧言,看似轻松地既顺了爸爸的意,又很好地安慰了妈妈不平衡的心理。固然,孩子如果有那么聪慧,我当然自豪;反过来想,为什么要让孩子这么为难呢?
从今往后,这样的比赛,我弃权
想到这,我终于释怀了,“嗯!儿子是个大小孩了,节假日去哪,完全可以自己作决定,爸爸妈妈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