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及点评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ov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游戏导入,初识家乡风俗
  1.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叫“你话我猜”。游戏规则: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用自己的家乡方言说一句话,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刚才说的是什么。再猜一猜他是哪儿的人。如果猜对了,我们就给他鼓鼓掌。如果没有猜对,我们就继续猜,或者让说话的人自己公布答案。明白了吗?谁想第一个挑战的?
  2. 我们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也有不同。比如,地点上的不同,口音上的不同,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那就是——风俗。你们知道什么是风俗吗?
  3. 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民间习俗,我们称为“风俗”。风俗既包括传统节日里的,比如春节穿新衣拜年、端午吃粽子;也包括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比如赶集、打鼓、唱戏等。
  4. 正因为有那么多的不同,所以,家乡才有家的味道,离开家乡的人才会有乡愁。难怪大诗人王维在离开家乡多年后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们就来学写一篇介绍家乡风俗的习作(板书:家乡的风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玩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的小游戏,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懂得了风俗的含义。
  二、搜集采访,交流家乡风俗
  1. 同学们提前搜集了资料,老师将大家的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发现大家最想介绍的是放爆竹。同学们看了这个统计图,最想了解的是哪个习俗呢?
  2.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谁是金牌小记者”的小游戏。你对谁的家乡风俗感兴趣,就去采访写这个风俗的人。老师给你们一个建议,不要只问一个问题,可以连续追问两到三个问题。提问好的同学,我们将“金牌小记者”的称号送给他。
  3. 小结:家乡的风俗真是丰富多彩。当我们想了解一个风俗,需要知道这个风俗的时间、活动、由来和寓意。同学们问的很好,答得也很棒。
  【设计意图】以采访形式交流家乡的风俗,既有趣,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消除写作畏难情绪。
  三、范文引路,学写家乡风俗
  1. (出示范文)同学们找一找,这篇文章有没有写出我们归纳出的要点呢?
  2. 请同学们自主讨论交流。
  3. 小结:当我们从吃的、穿的、做的、玩的这几个方面来介绍风俗活动的时候,就能将风俗介绍得比较清楚了。当然,我们还可以穿插介绍这个风俗的“由来”和“寓意”。
  4. 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了从哪些方面写,那怎样将文章写得更加清楚、有条理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刚才的范文。
  5. 交流:
  (1)作者从腊月初八写到腊月二十三,再写到除夕,这是按照时间顺序。所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使我们的作文更加有条理,不杂乱。(板书:按一定顺序)
  (2)同学们再看,你还发现了什么?将主要活动写出来时也要注意详略得当。(板书:详略得当)
  6. 同学们,我们发现老舍先生写得很精彩,从时间、主要活动两个方面来介绍风俗,跟我们想得差不多。所以,即使是大作家,和同学们的思路也是一样的。所以呢,我们也能写出大作家这样的文章。
  【设计意图】以作家范文作为文本,从习作内容和写法上给学生以指导。知道从什么方面写、怎么写,学习就有了抓手,能够更好地完成习作。
  四、练写评价,展现家乡风俗
  1. 出示两个片段,你发现了什么?(人称不同)
  第三人称(介绍)
  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第一人称(叙述)
  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我凭顽童资格,和百十个大小顽童,追随队伍各处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玩灯的不仅要凭气力,还得要勇敢。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而前。我们年纪小,还无资格参与这种剧烈活动,只能趁热闹在旁呐喊助威。
  2. 出示习作要求:
  (1)写你最想介绍的家乡风俗,从吃的、穿的、做的、玩的等几个方面,按顺序、有详略地介绍。
  (2)用第三人称介绍或者第一人称“我”来叙述自己参与风俗活动的经历。(二选一)
  (3)时间10分钟。
  3.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笔,在“邀请卡”上写写你的家乡风俗吧。看看哪个同学写的家乡风俗最吸引人,我们把“最佳家乡小使者”的称号送给他。
  4. 展示习作片段,组内、全班评价。你最想去谁的家乡做客?把星星贴在他的“邀请卡”上。
  5. 评选出三位“最佳家乡小使者”。
  【设计意图】人称选择的指导让学生的写作方式多样;以评选“最佳家乡小使者”的方式来写自己的家乡风俗,能大大激发学生写好习作的决心。
  五、归纳总结,回味家乡风俗
  1. 同學们,这节课我们用自己的话、用自己的笔,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向别人介绍了你的家乡风俗。独具特色的表演,精彩纷呈的活动,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同学们应该为我们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并将此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 将写好的家乡风俗习作进行整理,创编班级《家乡的风俗》作品集。   【设计意图】本次习作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分享交流自己的家乡风俗,懂得描写家乡风俗的方法,会介绍,敢表达,感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魏奇媛点评】
  让“范文引路”更有范
  随着统编版教材全面上新,习作教学也有了改变。在每一册的语文书里,都有习作单元。可见,范文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看。
  谢丽老师在《家乡的风俗》习作教学中,引用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作为范文,以此来落实写什么、怎么写的教学目标。谢老师在有效语境中出示范文后,问道:“同学们,老舍先生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作者又是怎样写主要活动的呢?写了哪些方面?”在交流的同时,学生也渐渐明白本篇习作可以从吃的、穿的、做的、玩的等方面来介绍自己家乡的风俗。于此同时,再引导学生整观范文,老舍先生又是如何把风俗写生动写清楚的呢?谢老师引导学生品析范文,从而得知要想写好风俗应该写清时间或者写清事情的发展顺序,具体写好风俗的相关的活动。学生在范文中也知道了写好习作要注重详略得当,这样才能使文章更有条理。谢老师更是通过老舍先生和沈从文先生的两个描写片段,告知学生可以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个角度来介绍家乡的风俗,范文的有效引用使人称转换的难点迎刃而解。谢老师恰到好处地引用范文,做到了习作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在习作中找到了方法,更好地写好作文。
  由此可见,范文让学生习得方法,找到乐趣,写好文章,范文就是学生习作的指路明灯。找好合适的习作范文,让学生更乐于习作。
  【孔海燕点评】
  巧用“人称”,趣味延伸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确,不同的角度可以定格很多美好的瞬间。习作亦是如此,假使你能巧妙适时地选择不同的人称视角,那么你的文章也会因此更加光彩夺目,赢得读者的青睐。
  在《家乡的风俗》这节习作教学课上,谢丽老师的创意之处就恰到好处地于人称转换这点上彰显出来了。谢老师给学生出示了老舍和沈从文两位大家的作品片段,引导学生去思考它们的异同。在学生进行讨论后,老师将学生目光聚焦到人称视角上:沈从文以“我”的视角,也就是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春节时“我”和百十个顽童追随大人们的“送灯”队伍并呐喊助威的一场风俗活动,以“我”手写“我”心,更添一份真实感和亲切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与“我”一起“呐喊助威”,沉浸在“送灯”的热闹中;而老舍在文中则是以“儿童”,也就是“第三人称”的角度介绍春节时儿童的各种忙乱活动,比如:买杂拌儿、买爆竹等各项活动,还有大人们准备新衣、食物的忙碌紧张,内容上更理性、全面,但相较于“第一人称”,少了一些动情点。两段文字都是写儿童,但老师通过对比教学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人称视角能演绎出千变万化的故事,展现多样化的心境,两者各有千秋,有效地解决了本次习作课的教学难点:人称的转换,也让学生在今后的写作道路上有了新的感受。
  在习作教学上,语文教師可以继续多角度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呈现,这样能让学生有更多、更广的空间去学习和展示,让他们在习作路上越走越“顺”。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班级读书会的提出背景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指出,语文的本质就是“多读书”。语文教学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导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语文教材在课外阅读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如小学低年级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我爱阅读”板块,意在激发并培养儿童的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教材,几乎每一单
期刊
一、注重整合,把握单元编排意图  《蝴蝶的家》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属于特殊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习作、语文园地4个部分组成。  阅读策略单元是统编版小语教材的创新编排,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统领整个单元。因此,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策略,在反复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策略,深化学生阅读理解的同时,逐步培养其策略意识与独立阅读的能力,成为积
期刊
我校自2012年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经过七年的实践探索,语文课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不少成就。  为进一步优化原有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师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结合教师问卷调查情况及学校当前教育教学实际,学校提出了“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四环”即:自学、互学、精讲、达标。预习是有效学习的必备环节,磨刀不误砍柴工,带着问题进课堂,事
期刊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今天,不仅有老师来和你们一起上课,我还带了我的朋友来,我要隆重介绍一下它!(出示观察记录卡)  2. 认识它了吗?那你说说,老师介绍了什么,让你这么快就认识了仙人球。  3. 归纳总结:把名字、样子等几个方面写出来,大家就能很快认识植物朋友了。那你再看,这几个方面里面,哪一个方面比较重要,需要用比较多的语言来介绍?  4. 要认识一个人,一定要先看清他的样子(板贴:看
期刊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2019年秋学期起全国小学都将使用统编语文教材。基层一线的教师在感受新教材新面貌的欣喜之余,也对新教材的新理念和编者意图深感困惑。近日,我以《名字里的故事》为例,就新教材阅读策略单元中口语交际教学如何设计实施,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一、穿新鞋,走老路——传统教学思维下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  《名字里的故事》是三年级上册的一次口语交际课,本次口语交际从学生交流自己的名字含义
期刊
阅读著名数学特级教师贲友林老师的新著《重新认识课堂》,收获良多。一篇篇教学随笔,讨论的都是一些司空见惯的课堂教学常识和细节。可就是这些常识,诠释了课堂教学乃是一门科学;就是这一个个细节,折射出课堂教学乃是一门艺术。  比如这一篇《这些话,我们是否常常在说》。作为教师是吃“开口饭”的职业,说话就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第一工具”。在课堂上曾经说过的话,似乎有很多已经形成了模板,拿来就能用,似乎谁也没觉得有
期刊
《神笔马良》这本书是配套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篇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曹文轩、陈先云先生担纲主编。书中共有三个故事:《神笔马良》 《牧童三娃》 《大奖章》。三个故事都经典有趣,“正义的力量最强大”“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符合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认知,同时对孩童时代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一、反馈调查,了解学生  关于这本书的阅讀情况,老师上周在班里做了一个
期刊
一、字理识字,渗透汉字文化  师:(出示乌云的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乌云)乌云是什么颜色的?  生:黑色。  师:(出示生字“黑”)一起读准这个字。(生齐读)所以它才叫“乌云”。(出示“乌” “黑”两张生字卡)“乌”和“黑”是两个字,可是表示的是同一种颜色。所以当我们说一样事物的颜色很黑的时候,就会用上这个词。  生:乌黑。  师:如果这样事物的颜色很黑很黑,我们就把这个词再重复一遍,那就是
期刊
一、识字内容编制的基本原则  统编本一上语文教材对于识字的安排,提倡和遵循“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这个原则的提出,有着生理学、心理学上的依据:识字写字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分别遵循着不同的认知规律,具体来说,识字的难度与笔画的多少关系不大,有时有些笔画较多的汉字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反而更易识记;而写字则与之高度相关。而且,从认字写字与阅读的关系来看,“多认少写”可以促使学生在不加重负担的情况下提
期刊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教师教学中要想正确认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必须从阅读教学的本质上入手,以预习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探索阅读教学改革策略。预习是学习过程的首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新授课中的难点,激发学习的兴趣点,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