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琢教师的语言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jie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著名数学特级教师贲友林老师的新著《重新认识课堂》,收获良多。一篇篇教学随笔,讨论的都是一些司空见惯的课堂教学常识和细节。可就是这些常识,诠释了课堂教学乃是一门科学;就是这一个个细节,折射出课堂教学乃是一门艺术。
  比如这一篇《这些话,我们是否常常在说》。作为教师是吃“开口饭”的职业,说话就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第一工具”。在课堂上曾经说过的话,似乎有很多已经形成了模板,拿来就能用,似乎谁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如果重新审视一下,也许会发出和鲁迅先生一样的感慨:“从来如此,便对么?”贲老师随手列举,就有这么多。
  “同学们,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吗?”——早已经在课前充分预习过的学生,当真不知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吗?是否有这样的现象:学生明明心里知道,却送给教师“好奇”或“迷茫”的表情?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
  “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讨论时间。”——当教师发出这样的教学指令时,是否想过,热烈讨论起来,一分钟时间真的够吗?况且,交流讨论的时间难道是教师施予学生的吗?
  “他这样做,对不对呢?老师也不知道。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教师真的不知道吗?或许老师还会为自己卖个小关子而自喜,而是否想过见多识广的当代小学生真的相信教师的话吗?
  “同学们,对于今天学习的内容,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全班学生异口同声:“没有。”每次听到这样类似“对口令”似的师问生答,可曾想过,教师为何要提这样的问题呢?为何这样的场景在课堂上再三地出现呢?学生真的没有问题吗?学生何时有问题呢?学生的问题去哪儿了呢?
  “做对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后,教师是否真正仔细看有多少个学生举手了?还有,如果学生的解答出现错误了,但他却“不诚实”地举起了手,教师该怎么办呢?
  “你的声音真好听!”——教师在学生发言之后常常如是评价。这样评价的指向是什么?教师关注的是学生言说的内容,还是言说的音色?如果在课堂上声音好听值得表扬的话,那么,让那些音色不太好听的同学又情何以堪呢?
  “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思考!”——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常常会留下“问题”让学生思考。的确,对于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学习而言,这样的做法是很有价值的。但学生课后真的思考了吗?如果学生课后思考了,教师和学生交流思考的情况了吗?课后留疑要慎重,同样,对问题的处理也是不能敷衍的。课后留疑,不应是课堂作秀之举,更不应总是悬而不决、听之任之。如果教师对课后留下的问题不闻不问,那就像我们熟悉的那则寓言故事中的小男孩一遍又一遍地大叫“狼来了”一样,最终大家都会对“狼来了”无动于衷。
  我想,如果我们留意,一定还能列举出很多这样“经不起推敲的话语”。也许,是我们每天说的话太多太多了吧,许多时候,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说的话,的确是“自言自语、自说自话”的。有时学生听不明白,可自己却浑然不知,还是照样振振有词,抑或喋喋不休。
  读了这篇文章,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曾经手把手教育过我的、尊敬的江苏教育名家王兰老师!王兰老师多次说过:“老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清晰准确。”比如,低年级的语文课上,要书空写字了,常常会有老师说:“小朋友们,请拿出右手食指来!”食指该怎么“拿”呢?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请大家伸出食指来。”细节之处,才能彰显出我们教师这个职业自身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专业素养。说到这里,我不由地又想起我和王兰老师之间的一段故事。
  那是很多年前了,我上的是古诗教学《江雪》。在上课伊始,我便有这样一句教学指令性语言:“请同学们先把这首诗自读四遍,争取做到字正腔圆。”听课之后,王兰老师就觉得“字正腔圆”这个词用得不好,当时她也说不出原因。我的心里还在想:“就这点小细节王老师也要较真儿啊,没必要吧!”谁知第二天,王老师就把我喊了过去,笑着翻开《辞海》,指着“字正腔圆”这个词對我说:“你看,‘字正腔圆’是指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那一定是在深刻理解之后,才能表达出来的语音语调。比如梅兰芳先生唱戏,那可以说‘字正腔圆’,唱出来后是一片叫好的。学生才初读古诗,能达到‘字正腔圆’的要求吗?这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如果孩子们都能字正腔圆了,这课就可以不用上了。”听了王老师这话,我的脸一阵发红一阵发烫,更加敬佩她老人家那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小小的一个成语运用,却让我铭记在心。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教学措辞,却深刻反映出教师教学思想中是否具备“儿童立场”,是否具有“雕琢语言”的意识。“雕琢语言”,让我们的课堂语言更加精简,更加明确,因而也更加有艺术性。儿童,不正是一方方未经雕琢过的璞玉吗?我常认真地思索,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走近这道艺术的门槛,需要做很多加法,比如积累知识、丰富经验、设计环节、预设策略等等。但当我们需要跨过那道门槛真正走进艺术领域的时候,需要做减法。这便需要我们对包括语言在内的诸多教学元素不断地“精雕细琢”。
  阅读成尚荣先生的著作《儿童立场》这本书的“后记致谢”一文,读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深悟,大家大师的‘随意’,其实有深厚的积淀,有缜密的思考,看似随意,却一点都不随便,用‘厚积薄发’来描述是恰当不过的。而我,应当不断地修炼,不断去积淀,不断去淬化,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我想,这是成先生对自己文章修养始终如一的追求,也是他对我们广大教师的深情瞩望。
  教师的职业语言应当高于社会文明水平。如果教师语言粗糙,甚至欠缺修养,不仅会造成学生感情上的疏离,他的学科教学也不会有良好的结果。作为教师,我们不仅需要学习掌握职业化的语言,更需要具备时时雕琢自己语言的意识。我们面对的是儿童,儿童思维容易发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提醒自己,不要出现那些与教学内容无关,又会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词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更简明一些,更清晰一些,更精确一些,方能彰显出自身教育教学的专业素养。这应当是我们所有教师对职业素养的应有追求。
  (作者单位:南京市长江路小学)
其他文献
一、校园阅读的现实困境  在全民阅读炙手可热的氛围中,推广阅读是顺势而为、应时而动的举措。然而,真正地让阅读根植于人的心中,铺陈于教与学的场域中,游走于学校、家庭、社会的环境中,我们感到还是难点较多、时有不爽,甚而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1. 片面应试的传统惯性依然强大。  片面应试的观念、思维使得我们的教育行为形成了难以掉转的惯性。主要表现在:一是迷信(有时是麻醉)于死抠教材和教辅,不放过可能没
期刊
学科工作坊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载体,对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营造同伴互助的教研场域意义重大,是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的孵化器。笔者作为一名基层的乡镇教研员,在学科工作坊建设中做了如下思考与实践探索。  一、学科工作坊建设的思考与定位  在日常教研中我发现:教师们渴望专业成长,却找不到好的途径与方法;他们日复一日地备课、上课,关键时刻仍感觉课拿不出手;周周都搞教研,但是提升却不明显,在实践中常常分
期刊
文言文、白话文是一脉相承的,现代的白话文是在文言文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把文言文选入统编版教材,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古文,了解古文的独特形式,让学生在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接受文言启蒙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让学生爱上文言文,轻松学习文言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探寻教学策略。  一、故事“设”境,让文言文有趣起来  文言文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把知识融入生活中,才
期刊
猜想是根据已有材料和知识做出的,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推测性想象的思维形式。猜想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这一要求启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与文本互动碰撞,不断地展开猜想,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促进生本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帮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地获
期刊
时下,整本书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新潮,各种推荐书单、整本书阅读课、读书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在各个学段的学生中开展。在这样景象的背后,出现学生对词语理解积累不足、对所读内容一知半解、对写作的促进收效甚微。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如何指导才能使整本书阅读更有实效?  下面,我以指导六年级学生阅读《少年读〈史记〉》一书为例,谈谈从夯实“双基”、读写运用、训练思维三个方面设置阅读任务,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的做法
期刊
一、班级读书会的提出背景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指出,语文的本质就是“多读书”。语文教学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导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努力做到课标所要求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语文教材在课外阅读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如小学低年级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我爱阅读”板块,意在激发并培养儿童的读书兴趣;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教材,几乎每一单
期刊
一、注重整合,把握单元编排意图  《蝴蝶的家》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属于特殊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习作、语文园地4个部分组成。  阅读策略单元是统编版小语教材的创新编排,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统领整个单元。因此,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应重在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策略,在反复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策略,深化学生阅读理解的同时,逐步培养其策略意识与独立阅读的能力,成为积
期刊
我校自2012年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经过七年的实践探索,语文课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不少成就。  为进一步优化原有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师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来,结合教师问卷调查情况及学校当前教育教学实际,学校提出了“四环三步”课堂教学模式。“四环”即:自学、互学、精讲、达标。预习是有效学习的必备环节,磨刀不误砍柴工,带着问题进课堂,事
期刊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今天,不仅有老师来和你们一起上课,我还带了我的朋友来,我要隆重介绍一下它!(出示观察记录卡)  2. 认识它了吗?那你说说,老师介绍了什么,让你这么快就认识了仙人球。  3. 归纳总结:把名字、样子等几个方面写出来,大家就能很快认识植物朋友了。那你再看,这几个方面里面,哪一个方面比较重要,需要用比较多的语言来介绍?  4. 要认识一个人,一定要先看清他的样子(板贴:看
期刊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2019年秋学期起全国小学都将使用统编语文教材。基层一线的教师在感受新教材新面貌的欣喜之余,也对新教材的新理念和编者意图深感困惑。近日,我以《名字里的故事》为例,就新教材阅读策略单元中口语交际教学如何设计实施,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一、穿新鞋,走老路——传统教学思维下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  《名字里的故事》是三年级上册的一次口语交际课,本次口语交际从学生交流自己的名字含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