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y_jav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三维目标中,明显的提出要落实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语文课本的选文 蕴含着大量的德育因素。只有积极挖掘内涵因素,适时适度渗透,就能凸显育人功能。在教学中如何渗透呢?笔者认为:
  1、挖掘主题,突出育人功能
  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课文的主题是:“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这篇文章无论是传统教材还是新教材都被选用,不仅是它的文学价值值得欣赏,更主要的是它的育人价值耐人寻味。那些工作在基层的劳动者,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不正是像埋在地里的花生吗?对人有用,却从不表现自己,不计自己的名利得失,默默地奉献着。当今的清洁工、电力工人、教师、医生······正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其人生价值。借物喻人,从教材中挖掘出育人主体,对学生的教育就会收到“育人细无声”之效。
  2、依托词凸现育人功能
  文章的思想意义给人的启迪作用往往是通过重点词和句子集中来表现的。因此,我们应抓住作品中某些集中表现主题思想的点睛之笔,借助于语法修辞等必要的手段,作一些精当的语言分析,来揭示蕴蓄于作品深层的丰富内涵。如《七律·长征》这课,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与‘腾细浪’、‘走泥丸’这些词语进行对比,‘万水千山’与‘只等闲’对比,红军的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就跃然纸上,红军不畏艰辛、不怕困难、藐视困难的勇气,学生在无形当中受到熏染。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文也是一篇传统教材,文中写道“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那么‘杰出’、‘爱国’从哪些方面具体体现呢?修筑铁路大胆创新,设计‘人’字型线路,解决了外国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并且缩短工期。用实际行动回击了外国工程师的冷嘲热哄,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还学到了不怕困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把握整体渗透育人功能
  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着眼文章的整体内涵,理解文势,归纳主旨。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真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中的思想深度,把握其精神所在。五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现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本组课文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已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题目的题眼“毁灭”。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它的辉煌,称作“万园之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文章结尾提到“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一美一毁,爱恨交织,让学生了解了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教材中还有不少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章,美好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以进取的力量。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学生认识人物,理解人物,从而产生爱慕的感情,学习的愿望以至行动。
  4、依托情景渗透育人功能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感情的交流,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推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切忌抽象空洞地进行政治说教,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要“披文以入情”,将文章之情、学生之情和自身的情结合起来,突出情境熏陶,情感体验。
  教材所选文章洋溢着人文情调,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但这些情感有时需要教师的发挥才能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首先把自身的情感融入诗文的境界,深入感受、领悟,从而取得二者的和谐一致。并在教学中,运用生动的语言,配以恰当的表情、手势,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来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之进入诗文所体现的艺术境界中。在讲授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歌时,借助动情的配乐朗读,丰富的肢体语言、活泼的声势语言、逼真的画面描述、动情的主题分析,让学生都进入到角色之中,沉浸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感受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爱。在每一次的配乐朗读中,同学们都被作者那细腻而深沉的爱所打动,流下了泪水,这就是优美语言感染的结果。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其爱父母、、爱朋友、爱集体、爱祖国的思想。
  5、从说话到写话,渗透育人功能
  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看图说话写话内容,渗透德育教育。如一年级上册《哪座房子最漂亮》,学生看图说说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在哪里。学生看后,再读课文,“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当学生知道“要数我们的小学堂”时,就会产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爷爷和小树》这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读句子、看插图,找找看暖和的衣裳在哪儿?爷爷给小树穿上衣裳,小树会怎么样?通过引导分析,学生初步感受到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爱惜它们。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保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又如五年级上册第七组口语交际,演讲的主题是“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先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内容,搜集资料并列出简单提纲,小组合作学习并相互补充,推荐代表在全班演讲。教师通过点评,使学生明白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而应当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在培养孩子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中自然渗透德育教育。
  6、指导朗读渗透育人功能
  小学五年级课本中的《再见了 亲人》一文,较多的运用了反问句、感叹句、设问句等句式,表达赞美、感激、崇敬等感情。字里行间洋溢着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了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感情,我让学生首先弄明白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做了哪些事情,为此付出了哪些代价后,指导学生朗读重点段、句,从而反复朗读,从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 ,体会朝中友谊确实比海深、比山高,是用鲜血凝成的。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育。
  语文学科的德育素材有其独特的优势:就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通过载道之文的教学,既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做文,又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在分析文章时,抓住作者的思想观点、政治倾向、品格操守、价值观趋向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熏陶。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产生具体的道德情感体验,就会达到教书与育人之功效。
其他文献
摘要:体育游戏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对小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组织更多的富有生活性、情趣性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游戏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保证游戏能够顺利的进行,也要注意游戏的选择,好的游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运用不同的方法完成教学目的。  关键词:体育;游戏;教学  小学生的特点是爱动,热于参加各项活动,尤其
从事英语教学多年来,就如何能快速记单词,而且不易遗忘谈几点体会。英语中英语单词学习是英语学习之本,充足的英语单词量是有效进行听、说、读和写等表达的基础,也是确保人际交流成功的关键,英语单词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语言沟通中的个体语言能力的高低,由此可见英语单词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如何提高英语单词记忆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 反复背同一本书是大有好处的。  它可以使单词的意思、用法牢牢地在
摘要:随着科学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媒体技术-----多媒体,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了,它将成为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几年来,我们在从事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尝试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就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和实践。  关键词:多媒体 体育教学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电化教育的领先技术,已在许多方
面对今天的物理教学,就我本身而言,我倍感压力。通过实践教学不难发现我们现在的学生对高中物理怀有恐惧、胆怯心理的学生比比皆是,学生普遍反应感觉物理难学,正是介于此种情形致使不少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望而却步的抵触情绪。在此种情形之下,不做作业,抄作业,上课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的现象的出现也不足为奇。若能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消除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引导学生积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什么读?如何读?这是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把握好的问题。笔者以为,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是最具魅力的阅读,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学生审美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通过朗读的指导,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问题探讨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可谓“百花齐放”,在课堂上唱歌、跳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将成为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大多数教师对“教”与“学”有了新的认识。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无效或低效现象,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课堂活动徒有形式,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众所周知,教学的
摘 要: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更是教学的艺术。那么有效提问便是教学中,以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水平并遵循提问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方式,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提问。本文就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如何应用做出浅显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政治;有效性提问;课堂教学;案例教育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政治教育要担负起他应有的使命——促进学生的政治素养的全面提升, 培养良好的人生观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最大的变化是教材的改变,在化学新教材中最吸引的部分,是新增栏目的设计。本文是以“思考与交流”栏目内容浅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思考与交流 课堂教学 运用  人教版教材《化学1(必修)》在栏目设置上比以往有了很大的突破,在每章节中都设置了大量的栏目,其中“思考与交流”是新教材突出的栏目之一,《化学1(必修,2007年版)》在18处设置了“思考与交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的审美对象是鲜活的生命,是学生五彩斑斓的心灵。人的心灵是微妙的、精致的,教育者要用审美的眼光去“读”学生的心灵,挖掘出他们身上闪光的优点,以他们的优点去促进他们更优秀。有时绝无恶意的误解或轻描淡写的指责,也有可能推翻学生心灵中的全部美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
目的:通过系统查阅古今文献,分析中药归经及引经药理论在六经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以及三焦辨证中的具体应用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追溯中药归经、引经理论的形成、演变过程为临床组方配伍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依据。方法:从传统中医药经典著作入手,采用文献历史溯源的方法,系统查阅了古代医籍,完整梳理历代著名医家相关论著的详细论述,阐释中药归经、引经理论的演变、形成过程,并利用现代网络计算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