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存在的问题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m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电脑的广泛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许多学校已得到广泛运用。电教手段使语文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滥用多媒体课体的趋势,或者说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走入了一个误区,最典型的莫过于“唯课件而课件”,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里不再是以语言训练为主体,取而代之的是频频亮相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身影”。于是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在欣赏图片与音乐的过程中“日薄西山”;学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思维时空在多媒体的泛滥展示中渐趋狭窄;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在多媒体富有动感的演示中浅尝辄止。
  一、“赶时髦”不讲求教学的实效
  教学形式总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是为了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形式的选择必须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依据。语文课适当使用多媒体,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有效地打开学生感官的窗户,思维的闸门,加快、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但由于我们认识不到位,出现了滥用多媒体课体的趋势。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指导学生朗读,可以取得显著效果、以景激情,诱发朗读兴趣。所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时必须要注意:明确目的,立足于实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它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手段决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为实现教学手段的最优化,以提高教学手段和效率,使学生学到的东西更多些、更快些、更好些。一句话,就是要注重教学实效,不要“赶时髦”。
  二、课堂“机器化”没了人情味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语言手势、肌体动作以及神态等等,有时教师一个微笑、一个鼓励性的手势,给学生的激励远比教师口头表扬要强得多,给学生留下的回味比教师给他的任何知识要深远得多,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所在。
  有人曾经统计过,教师站在操作台旁的时间竟占整节课的四分之三,教师频繁往返于学生——操作台,根本无暇顾及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多媒体的操作,而弱化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的信息反馈;学生关注的是屏幕上所演示的内容,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此时,课件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教师只是一个多媒体的操作者、放映员,人际化的师生情感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对话取代,教师也便将课堂拱手让给了多媒体。
  三、多媒体代替學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交流资料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的设置都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也都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可是,到某些老师的课堂上,教师却出现了越俎代庖之嫌。课堂上,老师对学生总是不放心,自己搜集大量的资料并制作成课件,用于课堂上来展示,课堂上学生只能是读一读,看一看就过去了。试问,这样做能对学生搜集、整理、分析、交流资料有多大的帮助呢?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正常人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视觉和听觉两者占据较大的比例。听觉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听话也是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而多媒体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配音分析非常困难,所以,课堂上,教师对搜集整理的大量资料以多媒体直观形式展示的同时,也造成了形式听觉记忆的淡化,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这种现象却多出现在讲公开课中。课堂容量很大,实则,学生真正又学到了多少?这样不但教学重点受到冲击,也分散了学生的精力。这里并不是说教师搜集资料有什么不妥,而是教师搜集的资料也只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它不能代替学生课堂上的交流。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好多以参观过故宫,学生即便没参观过,也以具备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老师为何不放手,把时间留给学生去交流呢?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让学生感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不能仅仅依靠现代化的教学“武器”,而更要依赖于教师调控课堂中学生的情绪和气氛,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和灵感的迸发。
  总之,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既不能片面夸大其优点,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也不能因其缺点而拒之门外,我们应对语文多媒体教学有理性的认识,本着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才能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其他文献
随着《普通高中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地理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同步展开。新课程改革积累了部分经验,国家、各地区的地理教育教学也在积极的进行总结和改革完善。其中地理教育教学的基础——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内容、形式、结构也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基础环节教育工作者为适应落实新课程的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对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优化调整处理。对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优化处理
新课程标准及新教学改革对我们每位教师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初中物理教学的主渠道是物理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是一种融学生认知构建、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景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会学习,让学生尽可能多学知识。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摸索与实就践,笔者谈几点体会:  一、转变教
【摘 要】优化作业设计就是从基础的教学手段入手,改革传统的“题海战”方式,认真研究学生作业规律,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作业“高耗低效”现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设计化学作业的形式上阐述了优化初中化学作业,来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关键词】初中化学 作业设计 有效策略  化学作业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既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保障之一,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习品质的
【关键词】藏区学生 班级管理 言传身教 工作心得 合力教育  一、班主任教学,言传身教,为学校塑造好班级形象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的基本单位,一个良好的班主任对每个孩子的健康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对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学校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