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指学生通过对某个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的品格与关键的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拥有健康的体质是开展一切工作和学习的保障,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尤为重要。体育学科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既要讲授体育健康理论方面的知识,还传授身体实践方面的技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学除重“体”更重要的是要重“育”,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今后的学习有重要作用。新时期,新挑战也就对此提出新的要求,培育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培养综合型人才,推动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刻不容缓。核心素养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点,为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校的管理等方面指明方向。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教学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一个分支。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健康教育的影响所产生的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我国最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集中反映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独特品质和关键能力。体育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包括:运动能力、健康水平、体育品德。运动能力是基本体能、技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体育品德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和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质。
2.中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体育课内容设置不合理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教学的载体,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知识性媒介和工具之一,上承体育教学目标,下启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最新的课程标准里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在学校开设若干体育项目进行自主选择,让学生较为系统的学习1-3个运动项目。但通过观察及查阅大量文献发现体育课内容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课程内容存在“标准”和“考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校体育的地位得到改善和提高,但也造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很难落到实处,难以完成应有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各学段的体育教学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多数课程的学习都是浅层化、碎片化,各学段之间学科的内容关联性不强。
2.2学校体育师资力量薄弱
中学体育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执行者,也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体育教师亦如此,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的是,体育教师要具备教育健康知识、运动技能等理论知识,还需要熟练地掌握、教学、示范各运动项目的能力。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是体育核心素养走进课堂的中坚力量,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相关资料表明,中学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偏差,集中备课中技能指导类的严重缺失,教师运动能力下降及运动基础薄弱,出于对学生的安全考虑而因噎废食。多数学校体育教师学历结构都是本科、大专;由于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老龄化教师的知识技能更新速度慢,身体素质及业技能亟待提升,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体育教师引入的少。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知识决定教学的开展情况,总体来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师在数量上基本足够,但是质量上、专业技能还需亟待提高。
3.中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3.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是引起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一方面,根据学校现实情况,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遵循中学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选择相对合理的教学内容,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增加上课的趣味性,与传统体育相结合,开展当地学校特色体育课程,例如,舞龙舞狮、跳大绳、等特色体育项目,丰富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每个水平学段之间的授课内容应该相互衔接,每门课程都应形成系统的教学链,让学生完整的学会体育项目。学校之间也可进行衔接,让体育教学内容形成系统的连贯的教学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技能、体能、游戏等相结,充分了解学生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课程计划,营造一个有负荷、有技能、有乐趣、有温度的体育课堂。
3.2增强教师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是发展学生体育素养的推动者。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对课堂质量有重要影响。体育学科要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要求教师各方面的素养要与时俱进,从“教学”转向“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培养“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的核心素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各种品格和能力。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体育教师有提出新的要求,需要老师及时准确的掌握有关核心素养方面的相关知识,并且运用于体育课堂之中[1]。学校及相关部门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外可以采取更多的途径和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库,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课堂上要从教师的单一管理转向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合作探究,实现以教向以学为主的课堂转变。
3.3提高体育锻炼意识
初中階段是学生体育观、体育能力、体育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空间。体育知识学习是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载体,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在朝夕,它具有培育的长期性、发展性、差异性、协同性等特征,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建设的工程。第一,要通过坚守课堂主阵地、抓好课外阳光体育、拓展校内外相结合的多元锻炼途径,第二,家庭和学校可以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为中心而实施一定的“减负”,有效实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工作,培养学生勤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
结论:
简而言之,中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习惯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有的体魄,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学会学习等素养品质的重要途径,为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型人才打下基础。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核心素养相关概念,明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分析中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为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建议[2]。
参考文献:
[1]房蒙蒙,任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单元教学设计探索[J].西藏教育,2018(04).
[2]喻坚.指向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转型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05).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教学
1.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一个分支。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健康教育的影响所产生的综合体育素质与修养。我国最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集中反映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独特品质和关键能力。体育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包括:运动能力、健康水平、体育品德。运动能力是基本体能、技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等的综合表现;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体育品德是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行为规范和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质。
2.中学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体育课内容设置不合理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课程教学的载体,是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知识性媒介和工具之一,上承体育教学目标,下启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学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最新的课程标准里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在学校开设若干体育项目进行自主选择,让学生较为系统的学习1-3个运动项目。但通过观察及查阅大量文献发现体育课内容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课程内容存在“标准”和“考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校体育的地位得到改善和提高,但也造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很难落到实处,难以完成应有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各学段的体育教学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多数课程的学习都是浅层化、碎片化,各学段之间学科的内容关联性不强。
2.2学校体育师资力量薄弱
中学体育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执行者,也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体育教师亦如此,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的是,体育教师要具备教育健康知识、运动技能等理论知识,还需要熟练地掌握、教学、示范各运动项目的能力。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是体育核心素养走进课堂的中坚力量,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相关资料表明,中学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偏差,集中备课中技能指导类的严重缺失,教师运动能力下降及运动基础薄弱,出于对学生的安全考虑而因噎废食。多数学校体育教师学历结构都是本科、大专;由于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老龄化教师的知识技能更新速度慢,身体素质及业技能亟待提升,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体育教师引入的少。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专业知识决定教学的开展情况,总体来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师在数量上基本足够,但是质量上、专业技能还需亟待提高。
3.中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3.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是引起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一方面,根据学校现实情况,分析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遵循中学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选择相对合理的教学内容,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增加上课的趣味性,与传统体育相结合,开展当地学校特色体育课程,例如,舞龙舞狮、跳大绳、等特色体育项目,丰富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每个水平学段之间的授课内容应该相互衔接,每门课程都应形成系统的教学链,让学生完整的学会体育项目。学校之间也可进行衔接,让体育教学内容形成系统的连贯的教学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技能、体能、游戏等相结,充分了解学生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课程计划,营造一个有负荷、有技能、有乐趣、有温度的体育课堂。
3.2增强教师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实践者,是发展学生体育素养的推动者。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对课堂质量有重要影响。体育学科要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要求教师各方面的素养要与时俱进,从“教学”转向“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培养“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的核心素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培养学生应当具备的各种品格和能力。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体育教师有提出新的要求,需要老师及时准确的掌握有关核心素养方面的相关知识,并且运用于体育课堂之中[1]。学校及相关部门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外可以采取更多的途径和方式组织教师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库,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课堂上要从教师的单一管理转向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合作探究,实现以教向以学为主的课堂转变。
3.3提高体育锻炼意识
初中階段是学生体育观、体育能力、体育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空间。体育知识学习是体育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载体,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在朝夕,它具有培育的长期性、发展性、差异性、协同性等特征,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建设的工程。第一,要通过坚守课堂主阵地、抓好课外阳光体育、拓展校内外相结合的多元锻炼途径,第二,家庭和学校可以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为中心而实施一定的“减负”,有效实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工作,培养学生勤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
结论:
简而言之,中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习惯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体育教学是增强学生有的体魄,培养学生合作创新、学会学习等素养品质的重要途径,为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型人才打下基础。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核心素养相关概念,明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分析中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为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建议[2]。
参考文献:
[1]房蒙蒙,任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单元教学设计探索[J].西藏教育,2018(04).
[2]喻坚.指向核心素养的体育教学转型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