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培明
著名油画家,以一系列黑色炭熏质感人物肖像享誉艺术界。2009年,巴黎罗浮宫为严培明举行个展“蒙娜丽莎的葬礼”。他成为继毕加索之后第二位在罗浮宫举办个展的现代艺术家。同年,严培明获颁法国荣誉骑士勋章。他被认为是第一个打开西方艺术圈与艺术市场的中国艺术家,第—个活着在罗浮宫举办个展的艺术家,也是继赵无极、陈箴之后,第三位作品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的华裔艺术家。他与塞尚一起,被法国人评为最喜欢的艺术家之一。
对页工作室的回忆调色板、刷子与画笔。
本页严培明站在近作《毕加索肖像》前抽着雪茄。
法国第戎的一个早晨。乳白色的晨光洒进严培明偌大的工作室。艺术家独坐在扶手椅中,抽着香烟,身旁是他最近正在创作的三幅作品:《弗朗索瓦教皇》、《年轻女孩》与《毕加索》。他每天上午工作,包括周日。他希望天天都能完成一些事情,即所谓他的“一点雄心壮志”。平时他很关心政治,阅读大量报刊,时刻保持讯息更新。这是他与世界保持关系的一种方式,因为他更喜欢独处。
选择定居法国勃艮第地区的第戎市,从巴黎往返这里需要一天,他亦承认这样有点麻烦。在第戎的生活需要事必躬亲,如何照顾好自己、学习养生,都是他要考虑的事。他在第戎美院教书已有12个年头,这里也是他当初学习艺术的地方。如今他亦感叹,美院这些年变化很大,越来越学院气,限制增多,失去了以往的气氛。
严培明1960年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普通人。因为没有考上上海工艺美院,他在1970年代末来到法国。到达几个星期后,他便肯定这里有他想要追寻的东西。被第戎美院录取后,他一边在餐馆打工,一边学习。餐馆的台湾老板看不起大陆人,无礼侮辱,严培明的回应却十分冷静。他觉得自己打工,没有白吃别人,无须为此烦恼。每曰打工结束后,他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画画。年轻时的他,相信20年后一切都将不同。10年漫长的打工经历丝毫没有影响他对艺术的态度。他认为,法国的社会氛围与中国不同,中国人之间总要比较。在法国,别人开餐馆,他打工,互不干扰,每个人都可以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
在第戎美院学习时,严培明的西班牙老师曾经对他说:“你这个人就像走钢丝,摔在左边是一个普通人,摔在右边是一个大师。”也许严培明本质上是一个相信直觉,特别是艺术直觉的人。他对创作的笃定信念,使他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本能地保护自己,让自己与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毫不相干,享受艺术世界中的孤独乐趣。
2009年,巴黎罗浮宫为严培明举行个展“蒙娜丽莎的葬礼”。他成为继毕加索之后第二位在罗浮宫举办个展的现代艺术家。同年,严培明获颁法国荣誉骑士勋章。在这许多荣誉的背后,他始终遵循着自己的创作与生活习惯,远离人群与镁光灯,在孤独中思索自己的艺术。有时,他也会对人类的言语产生怀疑。此时的他,更希望沉浸在绘画语言中。用他的话说,“这更适合我”。年轻时的严培明有口吃,侯瀚如还曾因此与他调侃,认为口吃也是艺术家创作的动力源泉。他的作品多以大幅肖像为主,巨大的黑白或红色构图中淋漓尽致地表达着艺术家沉思后的爆发力。这样的作品经常让人感到震撼,但是,他认为自己的画像大都是自卑的,只不过很多人看不出来。从观者的角度看,他更像一位孤独的国王,沉浸在创作世界中,对人类存在的历史本质不断反思。
林国:你的大幅作品让我想起刘小东。
严培明:刘小东是我的朋友,但我们的经历完全不同,我们的绘画也完全不同。他画无名氏,我画历史人物。关于作品的大小,这可能来自苏联的影响,特别是那些宣传画。我没能考进中国的美术学院,却进了法国的美术学院,这本身就是一种契机。在某处被拒绝并不是缺憾,相反,这可能成为一道王牌。有时我们拒绝某人,却为他制造了别的机会。这就是我看事情的方法。我本质上是一个反叛的人、野人、喜欢独处的人。
林国:你对历史绘画情有独钟?但是,历史绘画在中国算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绘画,不是吗?
严培明:我刚到法国时,在罗浮宫看到的就是历史画。这是我第一次端详大师的原作,不是复制品,而且还是彩色的!我不想把自己放到任何定义里,我既不属于法国的艺术分类,也不属于中国的艺术分类。我首先是一名艺术家。绘画的使命感,我在13岁时就有了,因为我始终希望可以独处,那时正是中国的特殊年代,我并没有将这段历史体验为悲剧。其他人的看法可能不同,比如知识分子或比较富裕的人。那时我们能看到南斯拉夫、印度的电影,我在上海看过。其中有一部片于让我印象很深,这是一个被丢弃的孩子,最后犯了罪,被送上法庭,而法官却是他的父亲。
林国:那这幅毕加索的肖像呢?
林国:那这幅毕加索的肖像呢?
严培明:我渴望画出他的天赋,他生命中的热情、快乐与决断。我非常喜欢毕加索,他让我时刻感受到历史正在书写之中。
林国:你有没有没想过做演员或是导演?
严培明:从来没有。对于一个喜欢独处的人而言,这是不可能的。你看看互联网就知道,那是永远生活在当下的状态。这看上去不错,但很快就变成烦扰,因为你误以为自己拥有自由,这正是矛盾所在!最重要的,是懂得什么才会在时间中留下。于我而言,留下来的,只有作为画家的生命。我是如此热爱生命,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真正的财富是我们拥有的生命与热情,心甘情愿的为此付出。到了晚年,我希望可以无悔,并且表达了所有我渴望表达的东西。死亡于我而言不足挂齿。
林国:你怎么看待中国艺术市场的价格炒作?
严培明:所有人都在炒作,这并不仅限于中国。
林国:你未来会有哪些展览计划呢?
严培明:阿尔勒梵高摹金会正在为我举行个展。之后,我会在西班牙马拉加(Maalaga)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开幕式在3月19日,展览名为“无可幸告”(NoCommcnt)。展览主题会涉及战争景象,此外还有士兵、坦克、战斗机以及宗教内容,例如教皇伊诺森特十世,以及作品《五月三日》(El Tres dc Mayo),意在回顾戈雅与历史之恐怖,戈雅的作品被人类保留下来了。2016年将是美地奇府邸350周年纪念,我曾经在1993年和1994年间获得他们的资助,在那里生活和创作。我将在那里举行展览,策展人是亨利·罗雷特(Henri Loyrette)。这场展览将非常宏大,为了纪念这座城市的伟大,她的建筑、人物、历史与传统。
著名油画家,以一系列黑色炭熏质感人物肖像享誉艺术界。2009年,巴黎罗浮宫为严培明举行个展“蒙娜丽莎的葬礼”。他成为继毕加索之后第二位在罗浮宫举办个展的现代艺术家。同年,严培明获颁法国荣誉骑士勋章。他被认为是第一个打开西方艺术圈与艺术市场的中国艺术家,第—个活着在罗浮宫举办个展的艺术家,也是继赵无极、陈箴之后,第三位作品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收藏的华裔艺术家。他与塞尚一起,被法国人评为最喜欢的艺术家之一。
对页工作室的回忆调色板、刷子与画笔。
本页严培明站在近作《毕加索肖像》前抽着雪茄。
法国第戎的一个早晨。乳白色的晨光洒进严培明偌大的工作室。艺术家独坐在扶手椅中,抽着香烟,身旁是他最近正在创作的三幅作品:《弗朗索瓦教皇》、《年轻女孩》与《毕加索》。他每天上午工作,包括周日。他希望天天都能完成一些事情,即所谓他的“一点雄心壮志”。平时他很关心政治,阅读大量报刊,时刻保持讯息更新。这是他与世界保持关系的一种方式,因为他更喜欢独处。
选择定居法国勃艮第地区的第戎市,从巴黎往返这里需要一天,他亦承认这样有点麻烦。在第戎的生活需要事必躬亲,如何照顾好自己、学习养生,都是他要考虑的事。他在第戎美院教书已有12个年头,这里也是他当初学习艺术的地方。如今他亦感叹,美院这些年变化很大,越来越学院气,限制增多,失去了以往的气氛。
严培明1960年出生于上海,父母都是普通人。因为没有考上上海工艺美院,他在1970年代末来到法国。到达几个星期后,他便肯定这里有他想要追寻的东西。被第戎美院录取后,他一边在餐馆打工,一边学习。餐馆的台湾老板看不起大陆人,无礼侮辱,严培明的回应却十分冷静。他觉得自己打工,没有白吃别人,无须为此烦恼。每曰打工结束后,他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情——画画。年轻时的他,相信20年后一切都将不同。10年漫长的打工经历丝毫没有影响他对艺术的态度。他认为,法国的社会氛围与中国不同,中国人之间总要比较。在法国,别人开餐馆,他打工,互不干扰,每个人都可以专注于做自己的事情。
在第戎美院学习时,严培明的西班牙老师曾经对他说:“你这个人就像走钢丝,摔在左边是一个普通人,摔在右边是一个大师。”也许严培明本质上是一个相信直觉,特别是艺术直觉的人。他对创作的笃定信念,使他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本能地保护自己,让自己与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毫不相干,享受艺术世界中的孤独乐趣。
2009年,巴黎罗浮宫为严培明举行个展“蒙娜丽莎的葬礼”。他成为继毕加索之后第二位在罗浮宫举办个展的现代艺术家。同年,严培明获颁法国荣誉骑士勋章。在这许多荣誉的背后,他始终遵循着自己的创作与生活习惯,远离人群与镁光灯,在孤独中思索自己的艺术。有时,他也会对人类的言语产生怀疑。此时的他,更希望沉浸在绘画语言中。用他的话说,“这更适合我”。年轻时的严培明有口吃,侯瀚如还曾因此与他调侃,认为口吃也是艺术家创作的动力源泉。他的作品多以大幅肖像为主,巨大的黑白或红色构图中淋漓尽致地表达着艺术家沉思后的爆发力。这样的作品经常让人感到震撼,但是,他认为自己的画像大都是自卑的,只不过很多人看不出来。从观者的角度看,他更像一位孤独的国王,沉浸在创作世界中,对人类存在的历史本质不断反思。
林国:你的大幅作品让我想起刘小东。
严培明:刘小东是我的朋友,但我们的经历完全不同,我们的绘画也完全不同。他画无名氏,我画历史人物。关于作品的大小,这可能来自苏联的影响,特别是那些宣传画。我没能考进中国的美术学院,却进了法国的美术学院,这本身就是一种契机。在某处被拒绝并不是缺憾,相反,这可能成为一道王牌。有时我们拒绝某人,却为他制造了别的机会。这就是我看事情的方法。我本质上是一个反叛的人、野人、喜欢独处的人。
林国:你对历史绘画情有独钟?但是,历史绘画在中国算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绘画,不是吗?
严培明:我刚到法国时,在罗浮宫看到的就是历史画。这是我第一次端详大师的原作,不是复制品,而且还是彩色的!我不想把自己放到任何定义里,我既不属于法国的艺术分类,也不属于中国的艺术分类。我首先是一名艺术家。绘画的使命感,我在13岁时就有了,因为我始终希望可以独处,那时正是中国的特殊年代,我并没有将这段历史体验为悲剧。其他人的看法可能不同,比如知识分子或比较富裕的人。那时我们能看到南斯拉夫、印度的电影,我在上海看过。其中有一部片于让我印象很深,这是一个被丢弃的孩子,最后犯了罪,被送上法庭,而法官却是他的父亲。
林国:那这幅毕加索的肖像呢?
林国:那这幅毕加索的肖像呢?
严培明:我渴望画出他的天赋,他生命中的热情、快乐与决断。我非常喜欢毕加索,他让我时刻感受到历史正在书写之中。
林国:你有没有没想过做演员或是导演?
严培明:从来没有。对于一个喜欢独处的人而言,这是不可能的。你看看互联网就知道,那是永远生活在当下的状态。这看上去不错,但很快就变成烦扰,因为你误以为自己拥有自由,这正是矛盾所在!最重要的,是懂得什么才会在时间中留下。于我而言,留下来的,只有作为画家的生命。我是如此热爱生命,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真正的财富是我们拥有的生命与热情,心甘情愿的为此付出。到了晚年,我希望可以无悔,并且表达了所有我渴望表达的东西。死亡于我而言不足挂齿。
林国:你怎么看待中国艺术市场的价格炒作?
严培明:所有人都在炒作,这并不仅限于中国。
林国:你未来会有哪些展览计划呢?
严培明:阿尔勒梵高摹金会正在为我举行个展。之后,我会在西班牙马拉加(Maalaga)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开幕式在3月19日,展览名为“无可幸告”(NoCommcnt)。展览主题会涉及战争景象,此外还有士兵、坦克、战斗机以及宗教内容,例如教皇伊诺森特十世,以及作品《五月三日》(El Tres dc Mayo),意在回顾戈雅与历史之恐怖,戈雅的作品被人类保留下来了。2016年将是美地奇府邸350周年纪念,我曾经在1993年和1994年间获得他们的资助,在那里生活和创作。我将在那里举行展览,策展人是亨利·罗雷特(Henri Loyrette)。这场展览将非常宏大,为了纪念这座城市的伟大,她的建筑、人物、历史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