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试题分析与复习策略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loe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考属终结性评价,主要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程度。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侧重语篇阅读。近几年中考英语试题题型变化不大,通过以2015年沈阳市中考英语试题为例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中考复习策略,对2016年中考学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考;英语试题分析;复习策略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中考属终结性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都是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来命制试题的,因此,中考试题内容都能充分地体现这一特点。以2015年沈阳市中考试题为例,整个试卷易、中、难的比例为7:2:1,降低了对语法的要求,侧重语篇阅读,特别注重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初中英语教学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分析2015年中考英语试题,对2016年中考复习具有指导意义。
  一、2015年沈阳市中考英语试题分析
  (一)单项填空:考点明确,覆盖面广
  试题考点:1.冠词、2.并列连词、3.时态(一般过去时)、4.代词(反身代词)、5.名词词义辨析、6.形容词比较等级(比较级)、7.连词(引出时间状语从句的连词)、8.情景交际、9.形容词短语(lots of)、10.连系动词词义辨析、11.被动语态(在时间状语从句中的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12.副词词义辨析(so...that...句型)、13.宾语从句、14.介词(固定搭配)、15.时态(现在进行时态)。
  命题特点:在语境中考查学生词汇、语法、交际能力;题干不长;词汇、语法、情境交际都是教材和课标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答题技巧:单项填空主要考查学生在语境中应用英语基础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先看清题干的含义,然后再结合自己所掌握的词汇、语法和情景交际的知识选出正确答案。
  (二)完形填空: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辨析词义
  试题考点:16.be动词、17.形容词、18.动词短语、19.动词(被动语态)、20.介词、21.动词、22.连词、23.副词、24.代词、25、名词、26.形容词、27.名词、28.特殊疑问词、29.情态动词、30.名词。
  命题特点:语篇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试题中有丰富的动词和名词,主要突出对文章的理解,并能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辨析词义,其中有两道题连带考查语法内容。
  答题技巧:在答完形填空时,一定要先通读全文,首先对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进行理解,然后仔细分析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再结合对词义的理解选出最符合上下文含义的词汇。如果根据上下文的含义,有两个选项中的词或短语在含义上都比较接近,这时就要看这两个词或短语的具体用法。
  (三)阅读理解:题材多样,语言地道
  试题考点:重点考查对文章的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猜词和判断体裁。
  命题特点:A、B两篇文章虽然选自教材,但内容加以整合,学生读起来比较有新意。C篇文章内容比较简单,D篇文章稍有难度,文章选材比较有梯度。阅读理解共20道题,其中3道题为推理判断题;15道题为细节理解题;1道题为猜词题;1道题为体裁判断题。可见,语篇设题的难易度有所下降。
  答题技巧:阅读理解题主要分细节理解;推理判断;主旨大意;猜测词义等几方面进行考查。
  细节理解题是中考阅读理解中主要考查的类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中的细节与具体事实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询问人物、时间、地点、事实、原因、结果和目的等,属于浅层次的理解题,难度较低。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skimming、scanning等技巧快速阅读,发现文章中的细节信息,然后遵循由整体到细节的原则,把握作者的整体思路,进行有步骤地解题。理解文章必须以原文提供的事实、细节和逻辑关系为依据,切忌不要凭空想象,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原文或作者的观点、看法混为一谈。另外,语篇中的数字、日期、时间都是重点,此类题目很少是语篇中表层出现的数字或日期,通常需要做简单的计算。
  推理判断题着重考查学生总结概括、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考生要根据文章表面的文字信息,推断出作者没有提到的或者没有明说的事实或隐含信息。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语篇的表面意思去理解作者意图的能力,属于深层理解题。因此,在答题时应尽量考虑文中全部信息或事实,在通篇理解语篇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
  主旨大意题是中考阅读中的难点,它主要针对段落或语篇的中心思想、题目或文章的写作目的让考生来归纳和总结。由于词汇、文化背景等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出现一定偏差,以致不能很好地解答。捕捉关键词以及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是解答主旨大意题的关键。
  猜测词义题主要运用阅读技巧中根据上下文所给的语境猜测生词的技巧。在寻找相关信息时,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句子结构、逻辑关系、构词法和常识,其中把握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语法知识,特别是从句的作用和意义、连词表达的逻辑关系,标点符号的作用以及多阅读了解外国文化、开阔视野。
  (四)回答问题:重组概括语言,扑捉关键词语
  试题考点:重点考查学生对文章细节理解,使用what、who、when、where、why、which、how long等特殊疑问词来进行提问。
  命题特点:A篇为应用文;B篇、C篇内容贴近实际生活。设题重点考查学生扑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答题技巧:主要捕捉文章的关键信息点进行答题。回答问题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回答,一种为完整的回答方式,另一种为简略的回答方式。完整回答要注意时态;简略回答是在完整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省略与问题重复的部分,注意该加的介词要加上,不该加的介词要省略。   (五)短文填空:在语篇中考查词汇
  试题考点:66.动词原形、67.副词、68.名词、69.连词、70.介词、71.动词过去式、72.副词、73.形容词 74.不定代词、75.序数词转化为基数词、76.动词转化为形容词、77.人称代词主格转化为宾格、78.动词转化为过去式、79.名词转化为复数、80.副词转化为比较级。
  命题特点:两篇文章考查的词汇内容均为教材和课标中的重点内容。
  答题技巧:选词填空题要仔细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注意先考虑所设空的位置填什么词性的词比较合适,再看上下文的含义选择合适的词填空。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主要看所设空填什么词性的词合适,再利用所学的词汇知识将词进行变形。
  (六)综合阅读:各项微技能在语篇中的应用
  试题考点:81.考查固定短语翻译、82.指代复数名词、83.考查同义词:each和need、84.同义句改写: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85.找两个描述性形容词、86.考查同义词:passed和walked、87.填词:不定代词和介词、88.同义句改写: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改为so that...句型、89.考查固定短语翻译、90.指代复数名词所有格。
  命题特点: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属常规方式命题,没有偏难怪题。
  答题技巧:在答汉译英时,要理解整个句子意思,再利用学过的短语和句型来翻译。翻译时要注意时态和语态,还要注意名词的形式。填词是综合阅读题答题的难点,在答题时首先要想到填什么词性的词,再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思考填什么含义的词,最后还要注意词形。同义词转换要注意词性和词形保持一致。同义句型转换往往要注重句子含义的理解,使用学过的词汇和句型,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同样的含义。
  (七)阅读与表达:拓展开放性思维,表达自己观点
  试题考点:A节考查学生是否认识标识;B节考查学生写作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
  命题特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标题新颖、独特,内容有新意。
  答题技巧: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包括语法知识、词汇、句型的运用以及通过广泛阅读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对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一定要认真分析,审题中要确定:有几个要点;要用哪些词语和句型表达;主要用什么时态和语态;过渡词用什么;文章的体裁和格式。文章要体现真实情感,有文采和内涵,书写要工整、清楚。
  二、中考复习策略
  目前,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题型和分值各有不同,但总体上包括两大部分:听力、口语部分和笔试部分。2016年,沈阳市中考试题形式和分值将进行改变,中考试题总分为120分,听力、口语将计入总分,听力为12分;口语为8分;笔试为100分。听力和口语将采取人机对话的形式。中考英语笔试题型变化不大。2016年中考教材内容也将会占有一定的比例,除重视教材之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扎扎实实学教材,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素材
  2016年,中考英语无论是听力、口语还是笔试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教材。在听力、口语方面,要认真学习教材中的听说部分,并做到活学活用,平时要加强听说训练,掌握听说策略。尤其在口语方面一定要加强朗读、跟读训练,注意模仿,注意辅音连缀、失去爆破、句子重音、同化等语音现象的训练,同时,也要多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在笔试方面,要结合课程标准中的词汇要求,抓住教材中与课标吻合的词汇进行理解和掌握,并加以实践。同时要把教材与课程标准中吻合的语法内容,结合教材中的句子进行再创造、再生成,踏踏实实掌握。把每个单元各版块中出现的语篇,可以以各种形式再现并进行反复训练。
  (二)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语言学习的基本单位是语篇,语言学习不仅是指语言的音、义统一,同时也是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阅读原汁原味、语言自然地道,题材内容丰富,体裁形式多样的语篇,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主动性,扩大词汇量,培养处理词汇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文章主旨大意、内容细节、作者意图归纳、总结和推理判断的能力。因此,增加课外阅读量,有针对性地训练阅读答题技巧,在阅读中体会对语言的欣赏,从而使阅读能力逐步提高。
  (三)采取读写结合训练方式,提高写作能力
  根据中考题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和《课程标准》中的话题项目训练书面表达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包括语法知识、词汇、句型的运用以及通过听、读这类接受性的语言活动,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接触真实的、地道的英语语言,获得一定的语言欣赏能力,然后通过思考品味再到动笔模仿写作,逐步增加量的积累,进而达到熟练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想法的程度。
  总之,在中考复习过程中,《课程标准》中的1600词每天都要练习,常用词和高频词汇要学会在语境中应用。注重同义词语、同义句型的归纳总结。阅读训练不能间断,每天至少保证阅读3~5篇文章,每周都要写1~2篇作文,并请同学或老师帮助修改。不要投入到题海中,要精心选题,有针对性地做题。中考试题难度仍然不会很大,但想得高分也不会很容易。因此,在中考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法策略,有毅力并持之以恒,中考自然取得好成绩!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责任编辑:彭琳琳)
其他文献
[摘 要] “慢”教育与“快”教育相对而生,慢教育的本质是用“过程”来刻画的。叩问其“有效性”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需要、长远的关键。实践证明,慢教育能在过程中改善学生的“数学现实”、助推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在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数学教育;慢的价值;有效教学  “你在桥上看风景,楼上看风景的人在看你。” ——卞之琳  “慢教育”在“快教育”被置于“顶层”的哲学时代“破土而
[摘 要]深度研读文本不是对知识内容的深度挖掘,而是强调知识背后的学习价值,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运用。深度研读强调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深入文本、研析情感、适度整合、深度对话,是一种注重学生思维培养,在文本、学生、作者之间建立有效联系的一种教学方式。以《白雪歌送武判官》为例,探讨在古诗教学中深度研读的基本策略,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的低效。  [关键词]中学语文;深度研读;送别诗
一、教材分析  《利用表格定位网页元素》是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 信息技术》 六年级第8 课。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建立网站,在网站中建立网页以及在网页中直接输入文字和插入图片,学会了插入水平线使网页更规整,并且作了保存。本课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学会利用利用表格定位网页中的文字、图片,即学会在网页中插入表格,在表格中的单元格中插入图片和文字,会初步修改表格属性,为下一课学
一、突出针对性    根据考试的题型,复习内容可分为基础知识、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实践与习作五部分内容。基于复习内容多,复习时间有限,要想提高复习的有效性,首先必须避免盲目、随意的复习训练。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等的实际情况,确定训练重点,才能有的放矢。例如经摸查,发现学生的听力有待提高。教师便可加强对学生“听”的训练:听一段话后,做填空题;听一段话,写出主要内容;听录音,写要点,回答问题……如此针对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学工作出现了新的变化。如何切实有效地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顺利完成新时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提升,是当前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发展,对新课程改革下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复习课是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更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然而,在复习教学阶段,大多数教师只倾注于字词、句式、文本内容、阅读理解等方面的复习,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安排专项习作复习课。即使有的教师安排习作复习的内容,也只是对习作知识做简单梳理,然后通过串讲的方式,试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这样进行的习作复习,学生掌握的习作知识是片面、零乱、抽
[摘 要]  词汇复习是贯穿高三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项艰巨任务。实践表明,基于由“词—句—篇”的词汇复习要求教师吃透词汇的用法,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和认知水平,制定合理的词汇教学目标和编制科学精致的学案。课堂上,教师应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内化、储存、提取和运用语言,从而真正地提高复习效率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  词汇复习;“词—句—篇”;实践;反思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表
[摘 要]STEM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模糊的任务”和“明确的结果”,需要教师确定一个具有多项合理解决方案或对单一解决方案有多种可行途径的问题。“建造运载小船”是小学科学課程中适合学生开展的一个项目设计案例,侧重于让学生借助数学的方法理解小船的体积与载重量之间的关系,渗透工程设计和技术应用。整个项目设计分为前期、实施和后续三个板块,在项目的核心实施板块,设计“初建→反思→再建”的三锚式进程,学生在这一
[摘 要]  无论是实物模型还是非实物的形式模型,都有助于运用化学知识实现问题的解决。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需模型的来源主要有从认知结构中提取、从试题信息中识别和在解题过程中建立等几种途径。  [关键词]  模型;化学试题;问题解决  从化学学习活动的实际来看,模型“包括实物模型和非实物的形式模型两大类,形式模型又包括数学模型、图象模型和语义模型等情况”。“模型认知”或“基于模型的认知”,是高中化学学科
[摘 要]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教育的简称。在教育部新颁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大背景下,以“设计制作”为主体的活动为开展STEM学习创设了平台。基于STEM理念的设计制作学习围绕“情境问题、项目学习、知识运用”三条主线开展活动,在实践中帮助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领域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