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那一片绿叶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h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册新书由北京三联径直寄到了我的案头,打开一看,是刘再复先生的新著《双典批判》,腰封上是范曾先生题写的书名,还有一句提要:“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当下欣然悟到:这一定是刘再复先生开出名单提供地址,请出版社直接给我寄来的。
  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为我与再复先生于今年3月底刚刚见过面,交谈中,他曾提到这本即将出版的新书。没想到,这么快就寄来了。
  当时,刘再复先生与范曾先生要联袂在香港科技大学进行一场主题为《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演讲,我从深圳专程前去聆听。在范曾先生下榻的饭店里,我与刘再复先生再度重逢。说是重逢,是因为早在80年代中期,我就在天津采访过再复先生,那时他不过四十多岁,思维敏捷,风度翩翩。一转眼,近30年过去了,眼前的再复先生已然是一位举止儒雅的老者,不变的只是那双眼睛,依然那么清澈纯净,而谈吐与思维则更加深邃了。
  那天一见面,我就告诉再复先生,这些年,我一直是您忠实的“追书族”——不论您漂泊到哪里,从东方到西方,只要您出版了中文新书,我总要第一时间找来拜读。近20年间,您在天地图书陆续出版的十卷《漂流手记》我都收齐了,还收集了您各个时期各种版本的新旧专著,包括台湾版的《寻找与呼唤》、
  《生命精神与文学道路》;国内80年代出版的《文学的反思》、《论中国文学》;香港牛津版的《人论二十五种》、《罪与文学》以及香港明报版的《阅读美国》、《思想者十八题》,至于近几年国内各地出版社陆续推出的再版新书,如上海的《独语天涯》、《父女两地书》、安徽的《读沧海》等等,我也都“追读”到了。只不过,阅尽沧桑后的重读,我的感受已与初读时大不相同了……
  再复先生闻言,不禁感慨一声:“有你这样的老朋友老读者,我也可以欣慰‘吾道不孤’了!”
  再复先生的感叹不禁令我心头一热。我很想告诉再复先生,正是在他去国远游的这些岁月里,我从对他的不断“追读”中获益良多。
  记得在90年代初期,我所供职的天津日报曾开展一次关于“真诚”问题的大讨论,我为此写了篇短文《真诚无价》。在文章的结尾,我特意引用了他的散文诗《我爱每一片绿叶》——“要达到这种(真诚)境界,必须要有一批真正的勇士,最先投身于弥漫四野的冷漠之中,义无反顾地去为‘真诚’而殉道、而献身——这不由使我记起了诗人刘再复的一段箴言:‘和朋友一起,向世界表明:我爱每一片绿叶。世界第一次回答:你爱的许多绿叶是破碎的。我向世界第二次表明,我爱每一片绿叶。世界第二次回答,每一片绿叶并不都爱你。我向世界第三次表明,我爱每一片绿叶。世界第三次回答,春天对每一片绿叶已经绝望。我向世界第四次表明,我爱每一片绿叶!’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如此执着、如此坚韧、如此无怨无悔地去追求自己心中的‘那片绿叶’——那份‘真诚’!”如今,我想告诉再复先生,正是他那种对人生对朋友对山川大地对母亲和故土的无比真诚的赤子情怀,感召着我激励着我,使我在面对社会上无处不在的冷漠和虚伪时,得以保持住心理的平衡和心性的宁静,不为浮躁喧嚣所动,恪守着为人处世的真诚信念。
  我还记得初读《漂流手记》中那篇《发现自己无故事》时的内心震撼。文章中那些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我心中却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迫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人生轨迹——“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故事,确实是估量自己人生价值的一个尺度。”再复先生写道,“有故事的人生,一定是具有生命独立形式的人生。这种人生一定是活泼的,一定是他人不可代替和不可重复的。也许这些故事有点怪,也许这些故事使你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怪人’。然而,它将会证明,你的存在不是一个平庸的存在,不是一个为别人跑龙套和抬轿子的存在。反之,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故事,那就说明你不属于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你只是生活在他人的阴影之中,你不过是附丽于某大树的青藤,一个让人感到乏味的异化性动物。”再复先生感叹于当代中国文人普遍的无故事,感叹于众多知识分子“变得圆圆实实,说话作文皆落入一种‘套式’,个个成了‘套中人’”;感叹于自己发现人生无故事“太迟了”。而我呢?我只能更深切地感叹,今天才读到先生的文章实在“太迟了”——因为,对照再复先生,我们这一代岂不是更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么?这篇短文促使我冷静地思考自己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方式:是不是要及早学会用自己的大脑来思索来判断,是不是要及早走出他人的阴影,不再做“套中人”?
  是的,我的确还有很多“追读”的感受想要告诉再复先生,但是一时之间,欲言又止。因为再复先生与范曾先生还有很多重要的话题要沟通要交流,次日的演讲还有很多事情要商量要安排。我不能喧宾夺主,只能静静地聆听这两位大学者充满睿智的对话,边听边想,他们的人生都是有故事的,而且各有各的精彩!
  那次会面,我带给刘再复先生两本自己的小书,请他指教:一本是收录着前面曾提到的那篇《真诚无价》的散文集《青鸟赋》(巧的是,为《青鸟赋》作序的正是范曾先生);另一本则是新近出版的纪实散文集《那些小人物——我那十年的心灵档案》,或许也可以勉强地说,这本书里记录了我少年时期的一些人生故事。此外,我还特意带来两本精心挑选的刘再复先生的著作,一本是他1984年出版的散文诗集《太阳·土地·人》,另一本是他出国之后所写的《漂流手记·第一卷》。我请再复先生签名留念,他手抚书卷,慨叹道:“好多年了,这些书!”
  “是的,这些书,好多年了——可是,至今还被读者追着读,说明它们是有生命力的!”我说。
其他文献
在柏杨先生800多万字皇皇巨著中,历史类占据了很大篇幅,《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中国人史纲》、《柏杨日》……这些讲述他的祖国数千年漫长岁月的文字,与他著名的杂文“丑陋的中国人三部曲”一样,个性调侃、嬉笑怒骂,处处可见独特的历史观,也处处透出对中国、中国人的恨与爱。  无论是官方工程,还是文人自发,修撰史书的传统在中国都绵长悠久,正史、别史、杂史、野史、稗史……卷帙浩繁,
速度是种传染病  4.3 要速度,越简单越好  速度导致事情的简化。这一点需要我们注意。在19世纪40年代以前,人们需要请画师为自己画一幅像,以便留给自己的子孙后裔。王公贵族与平民百姓一样,都要在画师面前静静地坐上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笨重的照相技术——银版照相,由于曝光时间需要近一个小时,因此不太适合描绘小孩、动物和其他移动的物体。然后出现了我们知道的照相技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种形式几乎一
进入《杨红樱画本——科学童话系列》,你会感觉真是进入到了百科知识的大殿堂,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和我们对自然界发出的无数疑问,在这里都可以看到、都能得到满意的解答。我们能体察到海洋世界的多姿多彩(《了不起的鱼爸爸》、《寻找美人鱼》),领略到沙漠世界的千态万状(《猫头鹰开宴会》、《再见野骆驼》),观赏到森林世界的百卉千葩(《森林谜案》、《蚂蚁破案》),见识到大自然气象的变化万千和虫鸟鼠蟹纷纷籍籍的建筑景观
《文学七七级的北大岁月》   岑献青编著  新华出版社2009.12  定价:86.00元    容颜渐染沧桑,心灵却很年轻。  视力不觉已弱,情怀一如当初。  久已为人父母,未失赤子的淳朴。  散作天涯芳草,精神家园还在一处……  这样的意象,回环于新华出版社的新书《文学七七级的北大岁月》,从装帧设计,到字里行间。    一  曾经,一段特殊的中国历史,把十年浩劫中的10届生源压缩在1977年冬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  郎咸平著  东方出版社 2010.5  定价:32.00元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在今年初出版后,郎咸平收到了读者的很多建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希望他能更进一步挖掘新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经济的手法的案例,这就是《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出版的目的,并以14个章节来详谈,内容涉及金融、新能源、文化等诸多方面。本文选编自第七章。    消费如何拉动经济
从近年考古发现来看,相当于五帝时代甚至更早,中国各地已有相当高的文化与文明,这些考古发现自然牵动着中国人的心灵。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以往中国的历史文献与出土文物结合,只能始自夏商,此前的五帝历史至今未能证明,其真实面目亦如迷雾。现代史学界把五帝作为古史传说看待,公认严谨的《史记》一开首却是五帝本纪,中间的鸿沟如何拉近或填平?从近年考古发现来看,相当于五帝时代甚至更早,中国各地已有相当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于2004年9月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提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全体人民处于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状态。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思想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实践”[2]。这种和谐社会的构建,教育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教育的重要方式是阅读,
张爱玲英文小说《雷峰塔》《易经》中译本首发  为纪念张爱玲诞辰90周年,台湾皇冠出版社9月9日举行张爱玲英文小说《雷峰塔》和《易经》中译本首发会,并表示这两部小说与《小团圆》构成完整的张爱玲自传小说三部曲。  据介绍,《小团圆》从张爱玲童年时期、求学阶段,一直写到与胡兰成的爱恨离合,而《雷峰塔》和《易经》则聚焦在张爱玲的成长阶段,可称为“张爱玲前传”。其中《雷峰塔》从女主角“琵琶”4岁写到18岁逃
《中国图书事业史》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周秦至近代的我国图书事业发展的历史。全书不仅仅限于图书的编纂、典藏,还包括图书的刊印、流通、目录学研究,以及近代图书事业的兴起和发展。    根据文献记载,孔子是有确实姓名记载的最早编写和整理图书的人。而经孔子亲手编定的图书当为我国正式图书的开始。其时间则为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末期。  正式图书出现于春秋时期的原因,一是物质生产已大大发展,生产力的发展给社会提供了
深入中华文化精髓 陕西志在传承精品  2012年度陕西省共有5家出版公司的7种图书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分别是《陕西金文集成》、《中国蜀道》、《神话学文库》(第一辑17种)、《西北经典文化》、《延安文艺档案》、《十三经辞典:左传卷·周易卷·仪礼卷》、《实用英汉技术词典》等。这七种图书涉及历史类、文学艺术类、古籍类、自然科学类,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学术学科建设的重视,对专注于文化保护与传承项目和出版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