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国情监测是国家开展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国情监测数据作为反映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应用性的重要参数,它的变化信息多是基于矢量成果数据进行提取的。在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数据的变化频率、变化趋势进行系统分析,不仅能实现资源和环境等地理信息的有效把控,也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发展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地理国情监测的关注也在日益加深,对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变化信息的提取和质量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质量控制
引言
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也是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依托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和历年来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工作,编制适合社会各领域应用特点的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内业采集、外业调查、调绘底图制作、质量检查和统计分析等系列标准,并在数据建模理论与方法、城市监测技术体系、统计分析单元与计算方法、产品体系和应用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保证其实用性、针对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对地理国情监测的开展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1、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的价值
(1)变化信息的构成要素。地表覆盖变化数据和国情要素变化数据是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的重要组成。就国情数据属性来源看,是在对比前期监测矢量数据的基础上,综合使用专题和行业资料加以整合分析,来反映地理国情变化状况的数据。就地表覆盖变化数据而言,其不仅包含了种植土地、林草覆盖、房屋建筑等信息数据,还涉及道路桥梁、构筑物、人工堆掘地等要素,荒漠、裸露地表和水域等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情要素变化数据分析中,应在关注道路桥梁、构筑物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理单元和水域等要素单元。国情要素变化数据的监测具有监测范圍小、数据容量小、数据提取时间短的特征,此类数据的提取图层较为丰富,而且数据变化类型较为丰富,在数据提取中,工作人员应按照多个实体类型依次进行提取。(2)变化信息的价值特征。变化信息在地理国情监测和国家资源综合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基于变化信息进行决策,能实现区位条件、土地、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等要素的综合管理。从相关决策的制定过程看,相关管理部门首先会对多种变化信息的特征进行提取,从中发现问题,再制定出相应策略以纠正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国情数据分析研判,使得国家制订科学发展规划和落实全面发展工作具有稳定的基础,既保证了政府综合决策的客观性,也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2、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更新内容
从2016年开始,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逐年开展,监测内容逐年增多,监测指标越来越严,各行业资料的利用越来越广,专题监测项目逐年变化,年度更新工作量逐年增大
(2)项目时间
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实施,每年都集中在8至10月份,因本底数据库下发太迟,从更新采集到外业核查的作业时间最多只有3个月,通常无法提前进行更新生产,导致项目生产工期严重不足。
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使用的卫星影像,主要是每年第二季度影像,但在每年4~6月份进入梅雨季节,合格的卫星影像很难获取。再者,正射影像的分析、处理、制作同样需要时间,使得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生产工期被大大压缩。
(3)数据质量
因地理国情普查阶段作业单位较多,成果精度难以把控,导致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存在着部分相同图斑分类不一致、属性不一致等定性错误和更新丢漏等错误,因而使得普查成果数据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
由于地理国情监测年度更新任务中本底数据库质量有待提高,作业时间不足,几乎每年都在项目进度与成果质量上左右权衡,只能“抓大放小”,从而影响正常年度数据更新工作。
3、变化信息提取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人工提取、人机交互提取和自动提取是变化信息提取的三种基本方式。
地理国情监测变化数据的提取应该从地表覆盖变化数据和国情要素变化数据两个方面着手。就地表覆盖变化数据而言,需要进行空间变化、新增变化、灭失变化、属性变化的综合管理。其中,空间变化是指位于图斑边缘,且处于持续增长或消亡状况的地理区域,而新增变化是在原图斑基础上产生的新图斑,此类图斑与既有图斑在属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地理国情动态变化中,图斑区域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地表图斑属性的变化。在统计空间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时,对地表属性发生变化的区域,要加大数据特征的提取和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电子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提取中的应用不断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代技术与变化信息的高度融合。在变化数据提取中,应注重空间变化和属性变化规则的准确把握,较多的数据本身就带有复杂的社会信息,还应通过影像叠加、相关行业资料等数据进行辅助,以确保数据提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变化信息提取质量控制
4.1加强地理国情监测人员培训
不断提升地理国情监测人员专业素养是确保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提取质量的基础。现阶段,部分地理国情监测人员对于变化信息提取的认知度不够,在相应提取技术应用中也存在一定偏差。基于此,应从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两个方面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作业员责任心,提高影像判读能力,资料分析应用能力。在工作中,地理国情监测人员应能基于空间位置进行信息识别,同时也能基于特征属性进行信息筛选。
4.2防止信息提取错误操作
工作中,应避免工作人员将原有的准确图斑更新为错误图斑,如图斑合并错误或者合并后忘记更改图层CC,造成错误更新或产生大图斑等严重错误等。针对这一问题,应注重以下质量控制要点把控:其一,从图斑变化的流量入手,对提交之前的监测成果进行再次质检,重点关注发生变化的图斑,提取出面积变化异常的图斑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确保所有流量变化处于正常值范围,减少变化信息提取的误差;其二,在图斑公共边处理中,可采用连续检查校验方式,对需要融合的UV_LCRA层进行逐一比对,确保修改切割后的图层CC准确无误,确保图斑公共边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4.3优化任务区衔接管理
当前变化信息提取还存在任务区衔接不当的问题。对此,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ArcGIS软件对其进行指定功能处理。具体而言,针对完成提取的变化信息,若两个任务区之间没有边线或几何接边,可通过UV_LCRA层对其进行合并对接,最终在图层融合及转线操作下实现两个图层的有效衔接。
结语
开展常态化的地理国情监测,有效推进多部门、多机构合作共享数据结果,提高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水平,生产出确实可靠的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确保我们国家的地理信息数据库成为一个精度更高、更新更及时的国家级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国情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能为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目前,地理国情已进入常态化监测的阶段,监测数据成果在社会各个领域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保证监测成果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必须严格控制监测过程质量,管控好生产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提取分析出数据信息变化的规律,加强监测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及时发现问题,杜绝影响国情监测成果数据精度的潜在因素,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制定决策和社会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赵勇.地理国情监测中地表覆盖数据典型质量问题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4):137-139,147.
[2]杜培军,王欣,蒙亚平,等.面向地理国情监测的变化检测与地表覆盖信息更新方法[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0,22(4):857-866.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质量控制
引言
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也是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依托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和历年来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工作,编制适合社会各领域应用特点的地理国情监测内容与指标、内业采集、外业调查、调绘底图制作、质量检查和统计分析等系列标准,并在数据建模理论与方法、城市监测技术体系、统计分析单元与计算方法、产品体系和应用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保证其实用性、针对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对地理国情监测的开展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
1、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的价值
(1)变化信息的构成要素。地表覆盖变化数据和国情要素变化数据是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的重要组成。就国情数据属性来源看,是在对比前期监测矢量数据的基础上,综合使用专题和行业资料加以整合分析,来反映地理国情变化状况的数据。就地表覆盖变化数据而言,其不仅包含了种植土地、林草覆盖、房屋建筑等信息数据,还涉及道路桥梁、构筑物、人工堆掘地等要素,荒漠、裸露地表和水域等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情要素变化数据分析中,应在关注道路桥梁、构筑物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地理单元和水域等要素单元。国情要素变化数据的监测具有监测范圍小、数据容量小、数据提取时间短的特征,此类数据的提取图层较为丰富,而且数据变化类型较为丰富,在数据提取中,工作人员应按照多个实体类型依次进行提取。(2)变化信息的价值特征。变化信息在地理国情监测和国家资源综合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基于变化信息进行决策,能实现区位条件、土地、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等要素的综合管理。从相关决策的制定过程看,相关管理部门首先会对多种变化信息的特征进行提取,从中发现问题,再制定出相应策略以纠正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对国情数据分析研判,使得国家制订科学发展规划和落实全面发展工作具有稳定的基础,既保证了政府综合决策的客观性,也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2、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更新内容
从2016年开始,地理国情监测工作逐年开展,监测内容逐年增多,监测指标越来越严,各行业资料的利用越来越广,专题监测项目逐年变化,年度更新工作量逐年增大
(2)项目时间
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实施,每年都集中在8至10月份,因本底数据库下发太迟,从更新采集到外业核查的作业时间最多只有3个月,通常无法提前进行更新生产,导致项目生产工期严重不足。
地理国情监测项目使用的卫星影像,主要是每年第二季度影像,但在每年4~6月份进入梅雨季节,合格的卫星影像很难获取。再者,正射影像的分析、处理、制作同样需要时间,使得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的生产工期被大大压缩。
(3)数据质量
因地理国情普查阶段作业单位较多,成果精度难以把控,导致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存在着部分相同图斑分类不一致、属性不一致等定性错误和更新丢漏等错误,因而使得普查成果数据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
由于地理国情监测年度更新任务中本底数据库质量有待提高,作业时间不足,几乎每年都在项目进度与成果质量上左右权衡,只能“抓大放小”,从而影响正常年度数据更新工作。
3、变化信息提取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人工提取、人机交互提取和自动提取是变化信息提取的三种基本方式。
地理国情监测变化数据的提取应该从地表覆盖变化数据和国情要素变化数据两个方面着手。就地表覆盖变化数据而言,需要进行空间变化、新增变化、灭失变化、属性变化的综合管理。其中,空间变化是指位于图斑边缘,且处于持续增长或消亡状况的地理区域,而新增变化是在原图斑基础上产生的新图斑,此类图斑与既有图斑在属性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地理国情动态变化中,图斑区域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地表图斑属性的变化。在统计空间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时,对地表属性发生变化的区域,要加大数据特征的提取和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电子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提取中的应用不断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现代技术与变化信息的高度融合。在变化数据提取中,应注重空间变化和属性变化规则的准确把握,较多的数据本身就带有复杂的社会信息,还应通过影像叠加、相关行业资料等数据进行辅助,以确保数据提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变化信息提取质量控制
4.1加强地理国情监测人员培训
不断提升地理国情监测人员专业素养是确保地理国情监测变化信息提取质量的基础。现阶段,部分地理国情监测人员对于变化信息提取的认知度不够,在相应提取技术应用中也存在一定偏差。基于此,应从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两个方面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作业员责任心,提高影像判读能力,资料分析应用能力。在工作中,地理国情监测人员应能基于空间位置进行信息识别,同时也能基于特征属性进行信息筛选。
4.2防止信息提取错误操作
工作中,应避免工作人员将原有的准确图斑更新为错误图斑,如图斑合并错误或者合并后忘记更改图层CC,造成错误更新或产生大图斑等严重错误等。针对这一问题,应注重以下质量控制要点把控:其一,从图斑变化的流量入手,对提交之前的监测成果进行再次质检,重点关注发生变化的图斑,提取出面积变化异常的图斑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确保所有流量变化处于正常值范围,减少变化信息提取的误差;其二,在图斑公共边处理中,可采用连续检查校验方式,对需要融合的UV_LCRA层进行逐一比对,确保修改切割后的图层CC准确无误,确保图斑公共边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4.3优化任务区衔接管理
当前变化信息提取还存在任务区衔接不当的问题。对此,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ArcGIS软件对其进行指定功能处理。具体而言,针对完成提取的变化信息,若两个任务区之间没有边线或几何接边,可通过UV_LCRA层对其进行合并对接,最终在图层融合及转线操作下实现两个图层的有效衔接。
结语
开展常态化的地理国情监测,有效推进多部门、多机构合作共享数据结果,提高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水平,生产出确实可靠的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确保我们国家的地理信息数据库成为一个精度更高、更新更及时的国家级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国情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能为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目前,地理国情已进入常态化监测的阶段,监测数据成果在社会各个领域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为保证监测成果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必须严格控制监测过程质量,管控好生产过程中的每一处细节,提取分析出数据信息变化的规律,加强监测过程中的质量管控,及时发现问题,杜绝影响国情监测成果数据精度的潜在因素,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制定决策和社会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赵勇.地理国情监测中地表覆盖数据典型质量问题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0,43(4):137-139,147.
[2]杜培军,王欣,蒙亚平,等.面向地理国情监测的变化检测与地表覆盖信息更新方法[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0,22(4):857-866.